雍正皇帝 – 二月河
葱?br /> “如何?”胤祥酒酣耳热,鼓掌大笑,说道:“这词儿写得妙极??是吧?”
“实在是好”胤禟满腹心事,恍恍惚惚只听了个大概,见胤祥兀自缠着劝酒,给何柱儿使个眼色,起身道:“回头我也借一本《金缕曲》好好看看。不过今儿实在没空了,这会子八哥恐怕已经去了礼部,下来就去户部,我也得赶着去呢。”
胤祥嘻嘻笑道:“《金缕曲》已是人间绝版,邬思道那里有一本,我借给你看——八哥去礼部有什么事?”胤禟便看何柱儿,何柱儿忙道:“八爷是筹备万岁爷巡江南的事。这次废二爷又复立,万岁身子骨儿打熬得受不得,要出去松泛松泛。”
胤祥命人止乐,说道:“原来如此!怪道邸报说‘已委阿哥筹办出巡大礼’。原来是八哥!呃——”他打了个酒呃,已有些醉意朦胧!说到现在,我还没问你们来意,是八哥的钧令,叫我去礼部帮办么?”
“不是。”胤禟见胤祥借酒装迷糊儿,恨不得一脚踢死这个冥顽不化的“太子党”,口中却笑道:“刑部的档案,还有户部,都封了二年了,下头书吏们都说不便,得有你一个手谕,叫他们启封,查阅起来也便当些。”
胤祥满不在乎地又斟一杯酒自饮了,说道:“哦……是为这个?告诉九哥一句话,兄弟给你拍胸子,你们要查什么,只管找我,要一件给十件,要十件给……给一件……封档的事是太子爷的话,要启封,等闲了我禀一声呃——万岁爷——”说着已是玉山倾颓,歪在椅中兀自口喃喃而言,却任谁听不懂说的什么了。
“走吧。”胤禟铁青着脸,扫视了一下众人。
第三十三回 斗蟋蟀兄弟犯口舌 有恻隐救弱浣衣局
被废太了风波折腾得精疲力尽的康熙皇帝一口气松下来,决定提前到承德避暑,然后径从山东南下,第六次巡视江南。前几次南巡,他的心思放在修治河道漕运上,顺便查看吏情民风,接见遗老,固然也为领略江南佳丽山水,六朝金粉之地风情;但这一回,则纯为休息,避开京师喧嚣波动的官场,理不完头绪的麻烦事——他自承德归来,心悸头晕的病发作的次数愈来愈多,有时接见大臣,讲半个时辰的政务,便觉头摇手颤,心慌不安。若不是年轻时身子打熬得结实,早就累倒了——因此四月十七下旨銮驾出京,并吩咐一切礼仪从简,自带了张廷玉,留下马齐在京协助太子料理军国重务。按胤礽的意思,想请皇帝将张廷玉也留下,但康熙却道:“北京的人也不少了,四阿哥八阿哥他们不都是帮手?实在忙不过来,老三也可做些差事。有些事你作不了主,还要请旨,朕身边没有个草诏的还成?”太子听了无话。
皇帝一离京,无论太子阿哥都觉得心头轻松,一是不必每日去畅春园请安,二是少听了皇帝多少传不完的祖宗家法、唠叨不完的政务批评。但胤禛却觉得,太子复位之后越来越难侍候,原先是疲软得一摊泥似的,事事没有决断,如今则又变得刚愎自用一言不纳。八阿哥等人的条陈无论对与错,见一本驳一本自不必说,就是雍王府上的本章,也常是横三竖四地挑眼儿。马齐的话更是听不进,有一回为选官的事,一言不合,竟罚马齐在毓庆宫前当众跪了一个时辰,位极人臣的宰相如此受辱,还是开国第一遭儿。马齐自知是因保荐东宫的事挟嫌报复,又气又愧又怕又无可奈何,便索性告病。王掞谏劝胤礽要有“包容天下之量”,对这师傅,胤礽还有几分忌惮,面情上答应得好,下来还是依旧,不多日子,王掞背疽发作,勉强跟着又办了几日事,实在维持不下来,只好请旨西山养病。
“这么着下来还了得?”胤禛为赈济苏北灾民的事在毓庆宫挨了碰。气咻咻回到雍和宫,在枫晚亮一坐,皱眉咬牙,连连叹息:“他是主子,将来有一日坐了朝廷,也这么办事?凡是没保过他的都整,他整得过来么?”
邬思道只穿一件实地纱月白褂子,仰在竹椅上只是摇着芭蕉扇出神,半晌,“扑哧”一笑,说道:“四爷,又碰钉子了?”胤禛脱了外头袍褂,将一根玄色汗巾仔细束在腰间,酱色府绸长袍越趁得脸色苍白。冷笑道:“就因为江苏巡抚林风保过八阿哥,赈济粮就减了一半——官儿有错,与百姓何干?
怎么这样气量狭小!”邬思道有碗盖拨着浮茶沫,笑道:“我早说过,太子爷要立威。八爷惹不起,装病躲开了,别人离他远远的,您凑着往跟前去,他不拿您作法拿谁作法?其实林风这折子挨碰,倒不全为保八爷,不合是你没跟太子商量,就奏报了承德,碰的是林风,颜色是给你看的!”
“我是亲王。”胤禛阴郁地说道:“并没有旨意剥我的直奏之权。本来我想救灾如救火,先斩后奏,从山东调粮苏北,多此一举请示,倒落个沽名钓誉的名声儿!”邬思道笑道:“他忌讳的就是‘亲王’这两个字。你看,他待十三爷就不是这样儿。”胤禛哼了一声,说道:“不在正经事上下功夫,弄这些小伎俩,有什么用!”
两个人在说话,便见坎儿带着胤祥摇摇摆摆进来,远远就说:“风清树茂,好纳凉去处,四哥会享福。”胤禛一边让座儿,一边笑道:“北京地面邪,说曹操,曹操到。”胤祥一撩衣摆坐了,笑道:“你们背后议人,非君子也!”邬思道便将胤禛挨碰的事说了。
“谁让四哥前后巴结他来着?你不理他,不办事,他敢白把你叫去训斥一顿?”胤祥嘻嘻笑道,“像我,整日闲逛,六部里拉着那些小官抹纸牌,斗蛐蛐儿,倒得彩头,昨儿晌午太子叫人送过去一筐仙桃,我正高兴‘闭门家中坐,仙桃天上来’,晚间太子爷竟亲自来府快晤小酌——怎么样,这点面子你们几个王爷谁有?”
胤禛邬思道都吃了一惊,怔怔地看着胤祥不言语。胤祥脸上却没了笑容,看着亭下池塘里的游鱼,良久,又冷笑一声,说道:“邬先生,你就是神仙,恐怕也猜不出太子爷说了些什么话!”邬思道扇了两下扇子,摇头道:“我本就是个凡夫。大约他说的事总不便让别的阿哥知道。”
“上不可告天地,下不可告妻子!”胤祥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指了指天,说道:“他要我害一个人,事成晋封郡王!”
胤禛从没见过胤祥眼中这种恶狠狠的光,已是愣住了。邬思道略一沉思,恍然道:“我已知道了。”胤禛忙问:“谁?八阿哥?”
“郑春华!”邬思道额上青筋霍地一跳,“对么?”
见胤祥沉重地点头,胤禛许久没有说话,起身漫步踱到栏边,望着碧幽幽的池水只是沉吟。三个人沉默了移时,胤禛叹道:“二人通奸,显见是太子为主,如今把自己失位原由都推到郑氏身上,真叫人不敢信,他竟是这样眦睚必报!十四阿哥说,‘此人当政,皇阿哥无噍类’,半点不假!”
“四爷,你见地不深啊”邬思道喟然一叹,不知怎的,突然想到自己那个雷雨的夜晚。“郑春华只要不死,就始终是太子一块心病,是八爷手上一张筹码!我真糊涂,早该想到这里的,倒叫太子爷提了醒儿”胤禛点了点头,细牙咬得紧紧的,说道:“老十三,辛者库浣衣局的头儿记得是你们下属”
“嗯。”
“给他办”胤禛阴冷地笑道:“办下来,太子在我们手里就有了把柄”胤祥点了点头,说道:“这一层我也想到了,“我答应了他。”因见邬思道直摇头,胤祥笑道:“举大事不拘小节,邬先生居然也操妇人之仁?”
邬思道格格冷笑,说道:“二位龙子凤孙,想到哪里去了?办这差使有三大忌,所以万万不可”因见两个人都盯着自己发怔,邬思道又道:“第一忌,这事伤天和,损阴骘,合不着二位爷光明正大的心性,也不合皇子身份;第二忌,人死如灯灭,郑春华活着才是把柄,死无对证,还谈什么‘把柄’二字?这一条四爷八爷利益一致;第三忌,太子若无皇位之份,何必代他作恶?若皇位有份,你就会变成第二个郑春华——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为什么要办?”一番分析鞭辟入里,兄弟二人犹如醒醐灌顶,胤禛手托下巴兀自沉吟,胤祥搓手连连叹道:“说的是!入木三分!只是如今该怎么办?”
“这样!”胤禛冷冷说道:“你设法把她弄出来,找个空宅子养着,太子那里报个暴疾而亡。最后怎么处置,视情形而定。”“实在这才是上策!”邬思道说道:“不过事情要密一点,走漏了风声,不但太子,连皇上也是不依的,那还不如听其自然。”胤禛说道:“当然听其自然好。不过八阿哥恐怕也要拿这张牌,不如我先——”下面的话碍难出口,胤禛便打住了。
胤祥听着已经站起身来,笑道:“放心!这事管保办得漂亮,浣衣局头儿文宝生是我的门人,他老爷子文七十四我刚从宝德接到府里,他不能不买我的帐!我得去桐济堂先弄点药,假戏也要唱得有板有眼”胤禛也起身笑道:“是时候了,我还要去见见太子。听说今儿他去了畅春园,赈济的事还要争一争,他驳得没道理,我仍旧要往承德写折子,请阿玛裁夺!”
胤禛来到畅春园,已是未正时牌,园中太监们刚午睡起来,懒洋洋拿着竹竿粘知了。因见胤礽不在书房,胤禛便叫过当值太监丁仁问道:“太子爷呢?”
“回四爷话!”丁仁赔笑道:“太子爷在水亭纳凉,说身子乏。恁谁来了一概不见,四爷——”胤禛冷冷说道:“连我也在内?”丁仁被胤禛威慑的眼神吓得一下子矮了半截,忙道:“四爷当然例外。不过太子爷近日气性不好,四爷好歹体恤着奴才点,别说是奴才告诉您的。”
胤禛点了点头抬脚便走,沿着海子边压水长廊徐步而入,
远远便见一群太监和胤礽围在一处,不知是看什么,细听时几声蟋蟀叫,清如嘎玉,原来却在斗蛐蛐。胤禛见胤礽全神贯注的模样,又是好笑又是好气,一声不言语站在后头。听太子说道:“这个个头太小了,恐怕要败!”言犹未毕,一个太监一窜老高,惊喜地叫道:“我的铁苍背赢了!”
“忙什么?”另一个太监满头是汗,说道:“我的虎头大将军没出马呢!”
胤礽在旁笑道:“这是头一轮,还有四番恶战,谁赢了,二十两利银就是谁的”说着,回身拿扇子,见胤禛站在一旁,便笑道:“老四,你几时来的?”十几个太监见是胤禛来了,便都讪讪退到一边,捧着瓦罐子面相觑,他们都有点怕这个王爷。
“我来一会子了。”胤禛给胤礽请了安,坐了栏杆旁的石礅上,转脸对太监们道:“没事做什么不好?跑到太子爷这里斗蛐蛐!这都是些什么规矩?万岁爷这会子要在北京,你们敢么?”
胤礽大为扫兴,摆手叫太监们退到旁边,端一杯凉茶喝了一口,问道:“你有什么事?”胤禛便捡着小事先说,道:“田文镜在淮阴县试行摊丁入亩,他上了个条陈,说这法子好,请朝廷允准在全府试行。我看也有点意思,写了节略递到毓庆宫,不知道太子爷看了没有?”
“我当有什么大事呢”胤礽越看越觉得胤禛桀骜不驯,心里有气,口中却笑道:“就为这巴巴儿大热天儿跑来?”胤禛正襟危坐,如对大宾,没想到胤礽这样轻慢公事,被这不凉不热的话噎得一怔,想想终究咽不下这口气,因道:“还有苏北赈济的事,我觉得也都不是小事。即令是小事,我也觉得比斗蛐蛐要紧。”胤礽听了,气得脸通红,但胤禛的话虽刻薄,都无可辩驳,半晌,方冷笑道:“大约你今天吃酒了吧?你这是和我说话?或者因早晨我驳了你的条陈,心里不服,所以专一来呕气!老四,你我素来知心,告诉你一句话,以往我就是太放纵了你们,就弄得人人上头上脸,你是正经人,不要学老八他们,于你于我都没好处。”
胤禛脸上毫无表情,一欠身说道:“太子爷!按说我不能和你顶嘴,我循礼循法办差使,有什么上头上脸的去处?如今国步维艰,库银只一千多万两,阿拉布坦几次袭扰喀尔喀蒙古,朝廷都没理会,为什么?没银子拿来打仗!田文镜摊丁入亩,把丁银平摊到田地里,田多就多缴银子,田少的也不至于冻饿,一个淮阴一年就多收两万银子,这样的好事还是值得一试的。苏北过水,今夏绝收,几百万人生计无着,您不赈济,闹出民变怎么办——太子爷,您掂量掂量,这是‘小事’?”
“我是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胤礽知道,今儿是胤禛占了全理,弄得太僵,这个冷面王又告御状,康熙皇帝那里也不好交代。他原意也只是碰个钉子给胤禛让“八爷党”看,没想到胤禛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