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商沈万三





  见朱元璋如此地念及旧情,沈万三放松地大笑起来:“唉,这倒是真的不容易呢!” 
  “还记得那个老妈妈的话么?”朱元璋笑眯眯地问沈万三。 
  沈万三抬起头,他想这位皇上说的老妈妈,当是那个草棚棚旁的老妇人吧。但他又怕说错,说不定又会惹得这位皇上龙颜大怒,因此试探地问着:“哪个老妈妈?” 
  “啊呀,这你都忘记了呀!”朱元璋倒是毫无嗔怪之意,“就是送你那个讨饭盆,你说要当做聚宝盆的那个老妈妈!” 
  沈万三装着一副猛然想起的样子:“哦,是她老人家哪!记得,记得!” 
  “她说我俩都非平常之人,会是有福有财的!这老妈妈的话可真灵验啊!我是有福当了皇上,你是有财,成了巨商。”朱元璋一副胜者为王的气派。 
  沈万三也笑了起来:“小人哪里敢和皇上相提并论!” 
  “唉,我整天公务繁冗,否则真想和你一同去江淮古道,再去看看那位老妈妈!也不知她老人家现在还在不在世上了。” 
  沈万三听着朱元璋的话,心头一阵惭愧。这些年,从那老妈妈送的青花瓷盆上,自己曾受到种种激励。老妈妈给了这样一只聚宝盆,可自己却一直没去看过这位老人。想到这里,沈万三叹了一口气:“老人家想必已是过世!”   
  第十六章 江雨霏霏 六朝如梦(3)   
  “哦!你去看过她老人家?”朱元璋看着沈万三,神情感动。 
  沈万三看着朱元璋,结结巴巴地:“没,没去过,我只是猜测而已!” 
  朱元璋不高兴起来:“你长年在外经商,顺道去看看她老人家一下,也不费你什么的呀!” 
  沈万三挨着朱元璋的训斥,心头不服气起来。你是在淮西起家的,靠在你边上,你怎么没去看哪?倒说起我来。他这么想着,可是却不敢说出来。 
  朱元璋看着沈万三脸上掠过的一丝不服气,心头一阵不快。不知不觉中,脸拉长了许多,话音重了起来:“这个老妈妈,是朕的恩人,也是你这个巨商的恩人哪。老妈妈当时将福给了我,将财给了你。因此,我这才当了皇上,你也成了巨商豪富。老妈妈那么贫困,还将聚宝盆给了你。你这个大富翁发了,难道反哺她一下都不行?朕现在当皇上,可是要养天下那些孤苦伶仃的老妈妈们呢!” 
  沈万三一吓,不由得跪了下来,浑身颤抖着:“小人该死!小人该死!”说着他抬起头:“皇上,养,养天下的老妈妈,如要小人我出钱,小人愿,愿意!” 
  朱元璋站了起来:“哼,也不怕你不愿意!”他本想接着说,你们当初给张士诚出钱,为什么要那么起劲啊!后来想想,还是不说了。 
  朱元璋又缓缓地坐到了座上,他看了下依然跪着的沈万三,心头轻贱地“哼”了一声,但嘴上却说着:“兄弟,站起来说吧!” 
  听到这一声“兄弟”,沈万三心头一阵温暖,但还是战战兢兢地站了起来。 
  朱元璋又换了一副和颜悦色的样子:“你过去曾想贿赂我手下人来救张士德,这次,你又纵弟侮辱皇后,朕给你全赦免了。只是,你将如何报答朕啊?” 
  沈万三抬起头:“小人讨饭时与皇上共过患难,今日富了也愿和皇上共享福!” 
  朱元璋发出一声奇怪的“哦”,这里面的情感极其丰富,是惊讶,是鄙夷?是高兴,是不高兴?也许在这一声“哦”里都兼而有之。只是在他的脸上却是一副高兴的样子:“好!好!共享福!” 
  一会儿被放到冰水中,一会儿又下到了油锅里,沈万三已搞不清有几次了。此时,沈万三又是而且只能是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像个白痴似的笑着。 
  2朱元璋清算苏州富户的意图日渐明显,可沈万三此时却无奈地感到,家大业大,想退也退不下来了 
  被释放的沈万三,一离开皇宫,就绝不受宠若惊了。于他而言,这最要紧的就是逃离应天城。他怕朱元璋一觉醒来,又改变了主意。 
  像上次一样,他这次也是急匆匆地离开应天,所不同的是,他从秦淮河畔上了船,船是绕着从下关外的长江上走的。 
  王信和陆丽娘的到来在他的意料之中,只是他没料到素琴也来了,尽管是后来来的。走的时候正是个雨夜,陆丽娘搀扶着沈万三上了船。沈万三从船的小窗中朝岸上的刘玉招着手,王信和素琴也在船内向刘玉招着手。 
  船桨拨开了水面,悄悄地开向前方。 
  船舱内点着一盏油灯。 
  昏暗的灯光下,王信、素琴、沈万三和陆丽娘分列坐着。船上的气氛极压抑,丝毫没有逃出虎口的愉悦。 
  王信看了看沉默的众人:“啊呀,这次也算是个大难不死,嘿,那可是必有后福!” 
  素琴看着沈万三:“姐夫,你这次获救,多亏了丽娘姐,你今后也该把心放在丽娘姐身上了。” 
  沈万三低头不语,他理解王信和素琴所说的。 
  “我这次回去,就准备再回戏班子里去了。”素琴说着,低下了头。 
  沈万三和陆丽娘都意外地抬起头。“你……”沈万三想说什么。 
  素琴一下子打断他的话:“我意已决,请别再劝我留下了!” 
  沈万三怔怔地看着素琴,他既搞不清她跑来应天干什么,也搞不清她又为什么要走。只有陆丽娘懂了,动情地抓着素琴的手。 
  当沈万三讲起十几年前和朱元璋交往的旧事,大家都惊讶极了。 
  陆丽娘更是一脸惊讶:“你和这位朱皇帝过去就认识,那后来怎么没再找过他?” 
  沈万三摇摇头:“哎呀,我怎么会知道,当初的那个小和尚朱重八,后来改名叫做朱元璋呀!” 
  王信想得倒比较深:“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我看不是坏事,要不是那天他在殿上认出了我,我早被他杀了!”沈万三自信地说。 
  “那刘玉她去找马皇后说情,也没用?”陆丽娘有些惊讶地说。 
  “没用!”沈万三摇摇头,“这个人身上的霸气,十几年前,我就领教过了!再说,他也不是那种容易被人左右的人。” 
  天亮时分,船进了长江。宽阔的江面上,江雨霏霏。近处这龙蟠虎踞的六朝古都和远处的紫金山都笼罩在一片茫茫之中。站在船头看着这眼前这一切的沈万三,蓦地产生了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他回头看看,那金陵王气正盛,谁说“金陵王气黯然收”啊?他想起了唐诗人刘禹锡写这应天大江的《西塞山怀古》。想着自己如今的处境,他不禁长长地叹了口气:“唉,真个是‘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啊!”   
  第十六章 江雨霏霏 六朝如梦(4)   
  夜,明寝宫内。 
  朱元璋也没睡着,正半躺在床上,凑在灯下看着《汉书》。 
  “陆贾时时在高帝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贾曰:‘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倘使秦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朱元璋看到这里,点头称是,马上得之,又岂能马上治之?勘乱用将,治世用相。历观各朝各代,何代不然?他又接着看了下去。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抽卖必倍……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朱元璋久久地看着这几段话,立刻眼前出现了皇宫前那老家凤阳灾民叫喊的情景。朱元璋感到浑身燥热,他从床上爬起,烦躁地在寝宫内踱着步子。未几,他走到书桌前,坐到座上,拿起笔批阅起奏文来。 
  远处宫墙下,响起敲更声。朱元璋听着敲更声,放下笔揉了揉眼睛。眼前,他当初在江南私访时所见情景又出现在眼前: 
  酒楼内,灯红酒绿,富豪们在宴请; 
  这些富户们一个个醉醺醺地由美丽的少女们搀扶着; 
  日头已高,卧房内,富户老爷犹偎着两个少女在睡着; 
  …… 
  朱元璋仿佛备受刺激地站了起来,猛敲了一通书桌,接着拿起笔在一张白笺上写着: 
  百僚未起朕先起, 
  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及江南富翁家, 
  日高五丈犹堆被。 
  朱元璋写完,将笔猛地掷去。在掷笔的一刹那,他决定了,将苏州的富户,迁居凤阳。他又走过去将笔从地上捡起,在墨上蘸了蘸,在另一张纸上写下了“命徙苏州富民实濠州”几个字。 
  濠州——凤阳。 
  朱元璋的诗很快传到了苏州。为怕命徙富户实濠州事在苏州引起不测和事端,朱元璋命关帷筹办此事时,特意关照,要严加保密。 
  然而,就是那首短短的诗,在苏州也已引起了种种波澜。沈佑从茶馆中听说了这首诗,回来抄给沈万三看。 
  百僚未起朕先起, 
  百僚已睡朕未睡…… 
  沈万三读到这里,眼前浮现了朱元璋那未老先衰的面容,他才比自己大一岁啊!这个小和尚出身的皇上,诸事经心,言行法随,为的是怕臣子们欺蒙他。因此事无巨细都要过问。每天弄到深更半夜的,这也太辛苦了。不知怎么,沈万三有些可怜起这个皇上了。可当他读到下面两句“不及江南富翁家,日高五丈犹堆被”时,沈万三诵读的声音骤然而止,他感到了那诗的象外之旨——一种磔然作响的钢刀声。 
  沈万三放下手中的诗笺,心里想的却只是一个问题:这是说的我吗? 
  站在一旁的沈佑指着诗笺说:“皇上对江南富户欲予清算之志已见端倪,磨刀声已是霍霍。万三啊,你或许是该急流勇退了。” 
  沈万三还在回味着诗句:“日高五丈犹堆被……我想我不是那种日头已高,还睡在被窝里的人哪!皇上这里说的不是我!” 
  沈万三尽管感到那诗中所表述出的一种并非文学的力量,然而他还是不愿相信这是说的自己。那个皇上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他经历过了。看来只要咬一咬牙,总还能挺过去的。 
  沈佑看沈万三似乎并不把这放在心中,心中倒焦躁起来:“做官一蓬烟,做生意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还是归家种田,这可是万万年哪!”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作为一个商人,沈万三本想离开国内这是非地,再出南洋去做生意。可听说刘家港以及长江口朱元璋都派了水师查禁货船,“片版不得入海”。眼见得要再想搞海上贸易,已是大不易了。看看今日的情形,他这才知道,他过去的出海是在一个多么适宜的时机——元朝廷内外交困,顾不上商人的出海,几路诸侯在互相绞杀,也顾不得什么海禁不海禁。可如今,大明一统,海上私人贸易的春天已经过去,机会只怕已是再不会有了。 
  王信也了解此时沈万三的种种处境,劝着说:“老爷,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坏。我们的事如今做得太大,只怕树大招风。还是刚才老太爷说的是啊,急流勇退。” 
  “如今这家大业大,想退也退不下来了呀!”沈万三无可奈何地说。 
  沈佑看着沈万三,冷笑一声:“我看你,生意场中精明过了头,可这日常之事却是迂腐至极。我看不让朱元璋把你家全抄了,你是退不下来的!”说着沈佑拂袖而出。 
  3刘伯温劝皇上如要筑城,可借沈万三这些人的财力。朱元璋却火了起来,这天下都是朕的,可钱却让他们管着,朕要用,倒要向他们借 
  朱元璋对沈万三并非不耿耿于怀。各处的奏章所说的赈济灾民,军方将领伸手要的军饷等等都归结到一个字:钱!可天下初定,他这个皇上手中却是拿不出几个子儿。 
  可那沈万三手上却有钱无数,号称富可敌国。 
  富可敌国?! 
  有福的没钱,哼,他有钱的也别想有福!朱元璋时时难抑住那种卑劣的想法。   
  第十六章 江雨霏霏 六朝如梦(5)   
  那天在应天城墙前,他看着那一处处低矮的颓墙,心里终不是个味儿。这可是皇城的城墙啊! 
  朱元璋对同往察看的刘伯温说:“朕未登基前,朱升为我献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其时朕就想筑此城墙,奈何财力不够。现朕虽已称帝,但这高墙还是不能不筑啊!” 
  刘伯温点头:“是啊,张士诚为什么能拒我军十月之久,还不是因为恃仗苏州城墙坚固。” 
  刘伯温的话,无意中燃起了朱元璋心头的火:“哼,可恨那些江南富户,当日助张士诚守城,大把地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