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五娘 作者:阿昧(起点vip2012.12.31完结,种田,腹黑,家长里短)





  戚妈妈走过来,小声地道:“都说好了,朝奉说你是老顾客了,还是照原价,一千两。不过,您真要留一半给太太?”
  孟楚清肯定地点点头,道:“他们总要过日子,我能接济几分,就接济几分罢,横竖也不是外人。其实如今咱们家这样的光景,太太小气,总比大手大脚的好。”
  “那倒也是。”居家过日子,的确还是节俭为上,更何况,孟家马上又要添人口了,而且还有两位小娘子要出嫁。
  说起孟楚洁和孟楚涵,她们的亲事,本来不该落在孟楚清后面的,但孟振业想着,孟楚涵姑且不论,就凭孟楚洁脸上的斑,她这辈子能不能顺利嫁出去都还很难说,难不成为了长幼之序,后面的两个妹妹都不嫁人了么?所以便以乡下人家,不讲究这些为由,先让孟楚清出了阁再说。
  很快到了迎娶的时间,能很清楚地听见外面的奏乐声,听戚妈妈说,虽然婚期紧,但韩家却是一点儿也不含糊,请了兴平县最好的迎亲班子,执着花瓶、花烛等物的行郎,整整站了两排,从前院的堂屋一直排到了院门口。
  梅枝在一旁,显得兴奋得很,只是不能出去看热闹,又显得有些沮丧。孟楚清听戚妈妈讲着外面的热闹景象,也极想出去看看。说起来这是她的婚礼,她这个当事人,却是最没意思的,甚么也瞧不见。于是就想让梅枝代替她,溜出去看看。两人背着戚妈妈正商议,却听得外面一阵喧哗,抬头一看,原来是喜娘进来了。
  这么快就要上花轿了?孟楚清有些茫然。喜娘说过吉祥话,从戚妈妈手里接过红包,笑着跟孟楚清道贺,帮她盖上了红盖头,道:“五娘子好福气,今儿是新郎亲迎呢。”
  当朝并不流行新郎亲自迎娶,特别是这种家境悬殊较大的人家,更是不会亲自来,所以韩家大少爷韩宁能亲自来接亲,可算是给了孟家天大的脸面了。
  不论他们韩家目的为何,在这一刻,孟楚清还是感激的,突然觉得,或许在韩家的日子,也不会那么难过。
  孟楚洁和孟楚涵本来在厅里招呼那些来吃酒的未嫁小娘子们,此刻也都涌了进来,纷纷跟孟楚清道贺。说是道贺,其实都是些道别的话,说着说着,就泪水涟涟。孟楚清知道自己这时候也该落几滴泪,但还是有些忍俊不禁,她马上就要回到韩家庄来修渠,只怕过不了三天就能再见面,有甚么好哭的?
  红盖头影影倬倬,倒也并非完全看不见前面的景象,只不过仅能瞧见个影子罢了。孟楚清由喜娘牵着,梅枝扶着,先到堂上拜过孟振业和浦氏,然后登上了花轿。
  孟振业舍不得闺女,别过身,偷偷擦了擦眼泪。浦氏是既伤感,又兴奋,伤感的是,三个继女中间,就数孟楚清还跟她讲得上话,而今却要嫁人了;兴奋的是,等孟楚清一走,她就能把她屋里的红木家什全给卖了,那可是一大笔钱哩。
  直到坐上花轿,孟楚清都没见着来迎亲的韩宁一眼,不觉有些恍惚,这都是甚么成亲哪,简直盲婚哑嫁,亏得她因为修渠,还曾同他打过几次交道,不然真是等掀开了盖头的那一刻,才晓得自己嫁的是甚么样的人。





第九十三章 出嫁(二)

  自古成亲,娶媳妇的都比嫁女儿的热闹,本朝自然也不例外,花轿才到韩家门首,便被一群穿红着绿的乐官、伎女和帮忙操办茶酒的人给围住了,他们争先恐后地念出拦门诗,一来图个热闹,二来讨些红包。
  在乡下,没这些个讲究,是以这场景,孟楚清还是头一回见着,觉得十分新鲜,恨不能掀了红盖头,先下去瞧瞧热闹再说。她隔着盖头的缝隙朝轿窗外看去,只见连喜娘都跟着起哄去了,只有梅枝还尽职尽责地站在花轿旁,不过也是满脸的兴奋和向往,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
  早听喜娘说过,新嫁娘中途掀盖头不吉利,因而孟楚清不愿触霉头,于是便轻轻地咳了两声。梅枝马上侧过头来,扒着轿窗小声地问:“五娘子?”
  孟楚清同样小声地道:“外面甚么情形?”
  梅枝一听她是问这个,语气里透出了十足的兴奋:“五娘子,姑爷可大方了,只要有人问拦门诗,他便给红包,人人都夸他大方呢。”
  “那他都能答上来?”孟楚清仔细去听,却因为外面实在人声鼎沸,听不真切。
  “怎么答不上来,听说我们姑爷也是念过书的。”梅枝依旧很兴奋,一口一个姑爷。
  她倒是改口改得快,孟楚清暗暗翻了个白眼,朝后靠了靠。这轿子设计得倒是不错,许是知道韩家庄离兴平县路程不近,所以后面设了软垫,以供她累时可以靠一靠。说起来,韩家对于这场婚事,倒是极为重视的,本来路远。可以以马车或牛车代之,但他们还是选择了轿子,这也算是给了孟家面子了。
  孟楚清虽然不是死要面子之人,但却也没到看破红尘的地步,夫家能给她娘家脸面,她嫁过去后,腰板也挺得直些。
  花轿在门口被拦了足足半个小时。才得以放心,孟楚清已是在轿子里坐到昏昏欲睡。其实她对于这场婚礼,还是挺感兴趣的,正是因为感兴趣却又看不到,所以才觉得无聊。
  在路上时,喜娘已经告诉过她婚礼的一些基本流程,但真正下了花轿。她才知道过程有多么的繁琐,比起韩家庄拜完堂就直接入洞房的程序,简直多出了好几倍。
  踩谷豆,跨鞍,坐虚帐,拜家庙,拜舅姑,夫妻交拜,撒帐,合髻。合卺……步骤礼仪实在太多。孟楚清一开始还是兴致勃勃,但到了最后。就开始晕头转向,只能勉强跟上节奏了。
  等到所有的仪式结束,韩宁去了外面陪客,新房内安静下来,孟楚清方才顾得上松一口气。
  屋内宾客已经被请出去吃酒了,此刻新房内除了孟楚清和梅枝,就只有韩家的两个丫鬟了。那两个丫鬟极为懂事。客人一走,便走上前来给孟楚清见礼,口称大奶奶。
  孟楚清抬头一看,这两个丫鬟,生得都是花容月貌,且是各有千秋,一个生着一双妩媚至极的眼睛,身段犹如杨柳一般;另一个却是一双明亮的杏眼,皮肤细白,且带着几分婴儿肥,瞧上去颇有几分憨态。
  两人行过礼,有着一双妩媚眼睛的丫鬟自称名叫海棠,婴儿肥的那个,自称石榴。
  孟楚清就不知不觉地把视线投向窗外,透过那扇贴了喜字的窗户,可以看到院子里恰好种了一株海棠并一棵石榴树,看来这位韩家大少爷给丫鬟取起名字来,还真是随意。
  海棠看似年长些,自报过家门,便问孟楚清:“奶奶可要把钗环给卸了?”
  孟楚清点了点头,两人便上前,请她到妆台前坐下。孟楚清谅着梅枝也是累了一天,便让她先下去歇息,等明早再上来伺候,但梅枝哪里肯走,生怕她不习惯,更怕她受了委屈,当海棠和石榴在帮她取下首饰时,她就立在一旁,装作捧妆盒,其实眼角的余光,一直盯着两人的手,生怕她们一个不留神,弄疼了孟楚清。
  孟楚清卸完首饰,又由梅枝服侍着洗完脸,终于舒坦下来。这时海棠和石榴已在外间摆上了一桌酒菜,请她入席,说是太太特意吩咐的,说怕她给饿着了。
  就算在韩家庄,也绝没有新娘子入席的规矩,所以大多数新娘,都是偷偷在袖子里藏一块饼,以便充饥,孟楚清也不例外。她摸了摸袖子里的饼子,突然真心感念起她的新婆婆,韩家太太聂氏来,若说之前多送聘礼,加送红木家什,都是为了两家人的脸面,那这样一桌酒,可就真真是疼她了。
  这样的一桌酒,大概是不合规矩的,孟楚清不敢公然遣梅枝去向聂氏道歉,只得先在心里默默记下这份情。她念及梅枝也是饿着,便叫她也下去吃饱了再来,但梅枝死活不肯走,最后还是戚妈妈吃过了饭,上来换值,她才去了。
  虽然只是给孟楚清一个人准备的酒席,但菜色依旧很丰盛,鸡鸭鱼肉自不必说,更是有在陕北干旱缺水的陕北难得一见的海鲜和莲子羹。孟楚清正要举筷,却听见门外环佩叮咚,这是有客来了?她连忙搁了筷子,以目示意海棠,叫她出去看看。
  海棠身未动,先笑道:“准是我们家二娘子和三娘子来了。”
  韩家除了两位少爷,还有两位小娘子,其中二娘子韩敏芝是嫡出,与韩宁一母同胞;三娘子韩淑芝则和韩迁一样,都是蔡姨娘所出。她们不在前面吃酒,到这里来作甚么?孟楚清听清楚了海棠的话,便示意她出去迎客。
  谁知石榴却忽闪着一双大眼睛,脸上挂着天真的表情,对海棠道:“海棠姐姐,奶奶也是我们家的人,你就说二娘子、三娘子便得,前面没必要再加上个‘我们家’。”
  她表情诚挚,甚至还带着些娇憨模样,但孟楚清却从这话里,闻出了一丝火药气息。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暗语伤人?
  海棠显然也听出了这话里的意思。忙着跟孟楚清解释:“奶奶,奴婢可不敢拿您当外人,只是一时顺口,说惯了。”
  她急,谁知石榴比她更急,拉着她的袖子,急急地与她解释:“海棠姐姐。我不是这个意思……早知道你会误会,我就不说了……哎呀我这个人,就是口笨。”她说完,竟跑到孟楚清面前,噗通一声跪下了,带着哭腔道:“奶奶,奴婢口笨。又没甚么心思,才会说出让海棠姐姐误会的话来,请奶奶责罚。”
  孟楚清半晌无语,一时间竟有些恍惚,好似在石榴的身上,看到了孟楚涵的影子一般。这丫鬟,未免也太会生事儿了。孟楚清正想要让她起来,却听见门口传来一声惊呼:“哎呀,二姐,你瞧。新大嫂在责罚丫鬟呢。”
  孟楚清抬头望去。门前多了两位小娘子,适才都见过。此时还记得,说话的那个装扮华丽,满头珠翠,乃是韩家庶出的三娘子韩淑芝,站在她旁边,相较而言显得朴素许多的,则是嫡出的二娘子韩敏芝。韩敏芝的相貌。像韩太太居多,五官平常,顶多算个端庄;韩淑芝却像极了蔡姨娘,柳眉大眼,娇小可人。
  韩敏芝话不多,孟楚清从进门到现在,也没听她说过一句话;韩淑芝却活泼得很,方才宾客们闹新房时,她还跟着搀和了一阵,被韩太太喝斥了几句才消停。
  韩敏芝听见韩淑芝的话,一面伸手去拉她的衣襟,一面尴尬地冲着孟楚清笑了笑。
  韩淑芝却不为所动,兀自掩嘴而笑:“二姐,我就说嘛,咱们这位新嫂子,不是省油的灯,你瞧瞧,才进门就罚上丫鬟了。”
  她这样一说,韩敏芝脸上的表情就更为尴尬了,竟眼巴巴地望着孟楚清,似央求她不要生气一般。
  孟楚清早就料到蔡姨娘那房人,不会让自己好过,所以一点儿也不觉得意外,只是石榴的确是跪在地上,在外人看来,真像是她这个新媳妇太厉害,一进门就给丫鬟下马威似的。
  戚妈妈在一旁又气又急,想上前拉石榴起来,又怕让孟楚清厉害的罪名落了实,好不焦急。
  偏石榴还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不住地磕头,连声哀求:“奶奶,奴婢不是有意的……”
  韩淑芝的目光,流连在孟楚清身上,突然又是一笑,道:“我斗胆替这丫头求个情,大嫂看在今日你和大哥大喜的份上,就饶了她这一回罢。”
  孟楚清怔怔地看了她一会儿,突然也笑了起来:“我本来正要夸咱们家丫鬟调教有方,被三娘子这样一打岔,竟给忘记了。”说着,低头嗔怪石榴道:“我就说鞋子脏了不要紧,你非要跪下替我擦,擦不干净也就算了,又不是你的错,道个甚么歉呀,难道咱们家还差了我这一双鞋子不成?”
  海棠方才才遭了石榴暗算,心里正憋着火呢,一听孟楚清把这节给圆了过来,连忙上前帮腔,一面去拉石榴,一面骂她:“你也太小心,奶奶何曾说你了,你偏作出个小家子气模样来。”
  明明是石榴暗算海棠,顺便捎带上孟楚清,转眼却变成了她紧张过度,上不得台面,石榴这下是真有些懵了,眨着一双大眼睛,再配上她那粉嘟嘟的脸,当真有了几分懵懂天真的模样。
  还是孟楚清有办法,戚妈妈紧提着的一颗心,终于回归原位,还故意去开了箱子,取了一双孟楚清自娘家带来的鞋子,预备给她换上。
  到了这时,韩敏芝才露出了笑脸来,放开韩淑芝的衣襟,走进来道:“大嫂,娘怕你一人吃饭无趣,特意叫我们两个来陪你。”
  聂氏想得真是周到,孟楚清再次被感动,忙叫海棠另搬了凳子来,请她坐下,又忙着招呼还站在门口的韩淑芝,十分抱歉地道:“竟让你们在门口站了这许久,真是不好意思。”
  站了这许久,也是因为韩淑芝话多,韩敏芝看了韩淑芝一眼,没有作声。
  韩淑芝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