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变态的帝王们:皇帝也疯狂





们能看到是只是他凭借着才华从奴婢中脱颖而出。因为他聪明强干,通晓法律,秦始皇提拔他作了中车府令。
  面对着这位过去的仇人,现在的上司,赵高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很难说作为赵国王室后裔的他会没有复仇之心。当时六国贵族的后裔对秦朝的统治都十分不满,不肯放过每一个复仇的机会,张良在博浪沙掷下的那个大铁锤就说明了这一点。但是秦始皇的精明残忍非同一般,即使赵高有意复仇,也不得不把他的这种欲望隐藏在内心的最深处,不敢在言行上有所表露。否则,就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但秦始皇对赵高的才华的确是十分欣赏的。赵高曾犯下死罪,已被蒙毅判了死刑,秦始皇居然法外开恩,不但救了他一命,还恢复了他的官爵。后来,又让他当上了自己心爱的小儿子胡亥的老师,教胡亥书法、文字及狱律令法的知识。
  如果赵高对刺杀秦始皇已经绝望,那么命运又给他带来了另外一种可能。胡亥是秦始皇的儿子,将来就可能成为秦朝的主人,虽然他只是秦始皇的小儿子,离皇帝的宝座还是很远的。但秦始皇并没有立太子,这也许是因为他还在幻想着自己长生不老,不想考虑身后继承人的事情。可这也意味着他每一个儿子都有均等的机会,尽管这个机会十分渺茫。赵高对此并没有忽视,他尽心的教导公子胡亥,很快就让胡亥对他信任有加,寸步不离,他感到自己已经完全能够控制这位小公子了。
  于是,在公元前209年的沙丘,赵高的一切努力都得到了回报。他成功的扣下了秦始皇命令扶苏即位的遗诏,成功地说服了手握大权的丞相李斯,与他联合起来,推举自己的学生胡亥登上了皇位。凭借着胡亥对他的信任,他已经站在秦朝权力的顶峰了。
  赵高是个十分有才华的人。他对秦国的法律能够倒背如流,这在“以法治国”的秦朝,无疑就是掌握了全部国政的要害。他也精通文字,曾经和李斯、胡毋敬一起对秦国的法定文字小篆作过整理,还写有《爰历篇》作为人们临摹的范本。他心思机敏,能够冷静而迅速地把握局势,这从他劝诱李斯拥护胡亥的那段说辞中就可看出。以他的才华,再加上秦二世对他言听计从,如果想辅助秦二世作一代明主,使秦朝政治清明,国力日盛,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从历史上看到的,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赵高似乎在用他的全部才华,把秦朝推向灭亡的深渊。
  在秦二世由于皇位来得不正而感到忧虑时,赵高很聪明地把这种忧虑转移为对秦朝宗室的深刻猜忌。于是大屠杀开始:杀秦大公子扶苏,杀秦大将军蒙恬,杀秦宗室公子公主,杀秦文臣武将,杀秦大丞相李斯,直至杀到秦二世胡亥自己。一路杀下来,杀得大秦帝国庙堂之上几乎是空无一人。如果赵高存心复仇,看到这种情况一定十分快意。那个暴君秦始皇害得他灭国毁身,那他就把他的子孙几乎杀光,让他的社稷一朝倾危。

  第6节:胡作非为的始作俑者(2)
  
  字体:【大 中 小】
  于是他对秦二世的胡作非为推波助澜,让他继续大修阿房宫、秦始皇陵,效法秦始皇四处巡游,横征暴敛,滥用民力,弄得天下人怨声载道,纷纷逃亡,后来更引起了叛乱。而这或许正是赵高盼望的。所以他会对平叛有功的大将章邯百般猜忌,使他为了避祸竟投降了项羽。当关中义军声势日盛,咄咄逼人的时候,就连昏庸得不太管事的秦二世都表示忧虑,出言相问,他却轻描淡写地说:“都是些小股盗贼,各地已经抓捕干净了。这点小事陛下不用忧虑。”
  不过这都是猜测,根据现有的史料,我们也不能确定赵高所做的这一切,究竟是为了复仇,还是仅仅出于身为宦官的变态心理。但是,史书中却有一条记载,似乎能够给我们一个可能的答案。
  根据《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和《高祖本纪》,赵高和刘邦有过盟约,他要灭掉秦国的宗室,条件就是在关中称王。当时义军蜂起,六国之后已经纷纷独立,作为赵国王室后裔的赵高,或许也会有一丝兴复故国的念头,于是他逼杀了秦二世。只是,赵高或许忽略了一个问题,身为宦官,又如何称王呢。
  于是,秦二世死后,赵高毫不客气地将皇帝用的玉玺佩带在身上。但是左右百官并不听从他,皇帝的宫殿又好几次要坍毁似的,赵高觉得这是上天的意思,不允许他称王称帝,又看到群臣们也不会答应,只好作罢,改立子婴为秦王。后来他虽然被子婴设计杀死,但秦朝也就随即灭亡了。不论赵高是个祸国的权奸,还是复仇的义士,他都已经达到了目的。而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恐怕也只能让我们隔着两千多年的烟尘,去慢慢猜测了。
  
  第7节:望夷宫中鹿为马(1)
 
  秦二世无疑是一个荒淫无道的昏君。他在做公子的时候就有些胡闹。有一次,秦始皇设宴招待群臣,让儿子们也参加。按照制度规定,秦指鹿为马臣下朝见皇帝,入殿前必须脱掉鞋子,放在殿外阶上。胡亥也遵命赴宴,但他早早吃饱了,便借故退席,借着酒劲,把参加酒宴的群臣摆放得整整齐齐的鞋子,踢得横七竖八,由此可见其顽劣。不过他荒唐起来,却理由多多,颇为“有根有据”的。起初赵高劝他篡位,就是靠着一通引经据典的“政治课”才把他说服。自从当了皇帝,他更把这注重理论的优点发扬光大,为自己的胡作非为,找出了充分的“理论根据”。
  他先抬出韩非子来:说他听说韩非子说过啦,上古那些帝王,比如尧舜大禹之类的,都为了天下殚精竭虑,累得自己灰溜溜的。但他并不想从此得出自己应该勤俭辛劳的结论,而是认为自己既然做了伟大秦王朝的圣明君主,自然要比那些人强,应该“肆意极欲”。既然有了天下,那就要拿天下的东西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才叫富有天下,才算不白当了这皇帝。所以穷奢极侈,横征暴敛都是理所应当的。小民要造反,那就是成心不让我这皇帝做得舒服,于是就要严刑酷法,好让他们不敢捣乱。
  如此“高明”的理论,真不愧是昏君中的荒淫有理的理论家。他这套理论还得到了宠臣赵高的积极响应。于是秦二世便高兴地把理论付诸实践,荒唐玩闹了起来。
  秦始皇在世的时候,伐匈奴、征百越、修驰道、建长城、造阿房宫、数次巡游,对国力损耗很大,早就弄得民生凋敝,怨声载道了。秦二世登基,不但不加以改正,与民休息。反而变本加厉,更加征发无度,徭役无常,壮丁不够,甚至继之以妇女。于是越发弄得民不聊生。秦始皇死去的时候,他生前修造的阿房宫和骊山墓地都还没有建好。秦二世即位,就继续大量征发全国的民夫加以修造。而且在骊山陵墓修好之后,把那些修墓的工匠都活活地封闭在里面。他又调发五万士卒来京城咸阳守卫,同时让各地向咸阳供给粮草,而且禁止运粮草的人在路上吃咸阳周围三百里以内的粮食,必须自己携带。除了常年的无偿劳役外,农民的赋税负担也日益加重,最终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
  民众对秦朝的暴虐早就不满了。自从有了这么一个首倡者,其他起义相继在各地爆发,被秦国灭掉的六国后裔们又重新打出六国的旗号反秦,各地称王割据的不计其数,陈胜的属将之一周文领兵十万直奔函谷关而来。秦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了。
  就在情况日益危急的时候,秦二世还讳疾忌医,不允许周围的人跟他说关于反叛的话。有一次,他向周围的博士(主管咨询的官员)询问关于陈胜起兵的事情。大多数博士都老老实实地说:“现在叛军猖獗,国家的形势已经很危急了,陛下应该立刻发兵。”秦二世听他们直接说出国家有叛军,就立刻变脸,大怒起来。这时,有个叫叔孙通的博士,很会观颜察色,看到皇帝生气,就说:“他们说的根本就不对。现在天下已经是一家了,先皇早已经拆毁了城墙,熔铸了天下兵器,他们还折腾个什么劲。再说,现今有陛下明主当朝,法令严明,行于天下,官吏守法,人人听从,谁还敢造反?陈胜这些人只不过是几个盗贼而已,找个狱卒之类的把他们抓起来就得了。陛下何必为这个担心呢。”一顿马屁,拍得秦二世大为高兴。当下就把那些说国家有叛军的博士下到监狱里,赏给了叔孙通二十匹帛,一件衣服。但这叔孙通何等滑头,哪会看不出秦朝已经是日薄西山,领了秦二世的赏,就转头反而去投奔起义军了。
  外面的形势已经是如此糟糕,朝中的情况也大为不妙。秦二世的宠臣赵高一心揽权。他对秦二世说:“天子所以称贵,就在于深居九重,高高在上,只让群臣听到他的声音,不让他们见到面孔。从前先皇在位的时间长,群臣无不敬畏,所以即使每天与群臣见面,他们也不敢胡作非为,妄进邪说。现在陛下还很年轻,又刚刚即位,对各种事情未必样样精通。如果在朝廷中现场处理政务,万一言语有误,处置失当,就在群臣面前暴露了您的弱点,这可就有损于陛下的圣明了。所以陛下不必再临朝和臣下见面,只管深居宫禁,有什么事情由我和侍中来批答处理一下就行了。”这番话正中胡亥下怀,从此便深居九重,不和朝臣见面,一切政事,就都交给赵高处理。

  第8节:望夷宫中鹿为马(2)
  
  赵高大权在握,可又怕群臣不服气,就想出了一个试探的办法。在一次朝会上,他弄来一只鹿,却对秦二世说要把一匹好马献给陛下。秦二世一看,分明是一只鹿,哪里是马,不禁笑出了声:“丞相怎么开这样的玩笑,这明明是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仍然坚持说是马,秦二世便问在场的大臣们。大臣们因为害怕赵高的权势,又不知道赵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很多人都不敢做声,也有几个人据实说是鹿,但更多的人都奉承赵高,说是马。事后,赵高便根据大臣们的不同说法区别对待:说是鹿的人一律找借口杀死,说马的人则被当成自己一派的人。自此以后,群臣自然不敢在对赵高提出异议,他的权势就更大了。
  秦二世经过此事,却以为自己精神惑乱,竟分辨不出鹿和马,于是就召来太卜,让他为自己占一卦。这个太卜已经赵高授意,就按照赵高的意思,说他在春秋季节祭祀天地、尊奉宗庙鬼神的时候,未能严格遵守斋戒禁忌,所以神灵惑乱,以致今天鹿马不分,现在必须严格认真地去行斋戒之礼。秦二世便到上林苑里重新斋戒,开始还能坚持,后来又享乐开了。有一次,一个过往的行人进入上林苑中,秦二世挽弓搭箭将行人射死。赵高得知此事后,就让他的女婿阎乐去告诉二世说:“不知道是谁杀了一个人,却把尸体移到上林苑中来了。”二世听了很不自在。赵高又自己出面,假作关心地劝二世道:“天子无缘无故地射杀一个无辜的人,这是上天所不允的。这样,鬼神就不会接受祭供,上天将会降下灾祸。现在您只有远离皇宫,才能避免灾殃。”于是秦二世就又搬到了望夷宫。
  在这之前,赵高曾多次在二世面前下保证,认为关中的盗贼成不了大气候。但项羽却俘虏了秦将王离,攻下钜鹿步步进兵,以前的六国诸侯都自立为王。自函谷关以东,大多背叛秦朝以响应诸侯,诸侯率领民众转向项羽,一时声势十分浩大。秦二世就拿这件事情来责问赵高。赵高感到十分恐慌,就和女婿阎乐等人商议,要发动一场政变。
  这时,秦二世又作了一个梦,梦见白虎咬他左边驾车的马,自己杀了那只白虎。醒来后,他心中怏怏不乐,找人占梦。卜人说:“这是泾水在作祟。”秦二世就前去斋戒,想要祈祷泾水之神佑自己平安。
  只是秦二世即使诚心斋戒,神仙也已经保佑不了他了。就在秦二世移居望夷宫的第二天,赵高布置掌管宫廷警卫的郎中令弟弟赵成为内应,赵高的女婿阎乐领着上千人,假称抓捕盗贼,直闯秦二世的行宫。阎乐与赵高的弟弟郎中令赵成同时进入宫中,指挥兵车向皇上的帷幄射箭。秦二世大怒,召唤左右的侍从,但他们都吓得要死,不敢上前格斗,只有一个宦官呆在他身边。秦二世对他说:“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宦官说:“我就是因为不说才能活到今天,如果我说了,早就被杀死了。”这时,阎乐走近二世跟前,历数他的罪状说:“足下骄横恣纵,滥杀无辜,天下人都背叛足下,足下自己想想该怎么办吧。”秦二世尚存一线希望说:“还能见丞相一面吗?”阎乐说:“别净想好事啦。”秦二世无奈之下,就开始和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