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庶女 作者:如小果(潇湘vip2013.10.08正文完结)
膊还チ思富厮罩萏檬謇弦稀?br /> 张夫人明白四太太是打算把明玉带去京城,忍不住嗔怪地瞪了她一眼道:“你既然有打算,为何还要我跑来跑去?”
这却是陈老太太的意思,为的就是叫三太太看看明珍闯下的祸事,张夫人这样问,想来陈老太太也没告诉她,还是想把明玉嫁在当地让哪些谣言不攻自破,抱着侥幸罢了。四太太忙赔了不是,道:“这是贤哥起了心,求了引荐信才决定的,并非真要瞒着你。”
这却是实话,如果让陈明贤没有着落就去京都,她情愿让陈明贤留在老家,大不了明天秋天早点儿动身。陈明贤少年老成,四太太对他很是放心。并不担心自己不盯着,他就胡来荒废学业。
但陈明贤不想留在书院,自然也有缘故。四太太神情郁郁,几不可见地叹了口气。
张夫人也不是真正埋怨四太太不告诉她,也明白陈老太太的用心,其实说来说去,看着是为了明玉,洗清明玉的清白,为的却是陈家所有女孩儿的清誉。想到这里,她忍不住失口道:“自个儿的错,反要无辜的承担……”
四太太神色宁静,缓缓道:“事已至此,埋怨谁也没有用,只能想办法解决。”
是说给张夫人听的,也是说给明玉听得。明玉的心并非外人看到的那么平静,她只是尽力而为,她当然有足够的理由大闹一场,闹得明珍也名誉扫地。可如此以来,她和明珍还有什么差别?她只是不想拖累了一直担心她、为她着想的明菲和四太太。
当四太太带着她去见老太太,老太太拿了体己给她,她磕了头大大方方收下了。老太太拉着她的手说了很多鼓励的话。作为一个庶出,陈老太太的孙女有那么多的情况下,陈老太太能在知道她是清白的之后,努力保全她,已叫她十分感激。
这个慈爱的老太太,短短几个月又苍老了许多,明玉眼眶湿润,只能抿着嘴唇不住地点头。
明珠不平地朝三太太念叨:“姐姐出嫁的时候,也不见老太太拿什么东西出来给姐姐做嫁妆,凭什么十三就有?”
钱妈妈见三太太脸色难看不说话,忙笑着道:“咱们七小姐的嫁妆哪里少了?加上王家给得聘礼,就是十小姐出嫁,四太太也拿不出这么多来。别看四太太维护十三小姐,真当那时候,你说四太太是给十小姐的多,还是十三、十五两位小姐多?再说了,十三小姐能不能……也未可知,老太太给她的用意,十四小姐仔细想想就能想明白了。”
明珠果然蹙着眉头想了半日,恍然道:“我晓得了,老太太是担心十三根本就嫁不出去,四太太又没钱,给她这些是叫她以后不至于饿死!”
眼珠子跟着转了几圈,脑袋似乎瞬间变得灵活起来,又道:“这样说,即便将十三送走,也不一定是送去京都找人家嫁了,说不定是随便丢在那里,任由她自生自灭,她若手里有钱就能多活几年,若是没钱……只怕十三还高兴呢,若是晓得老太太的用意……”
越说越兴奋,恨不能立即就去将这些告诉十三,可十三住的小跨院,她一步也不想踏进去。又摇着三太太的手臂撒娇:“咱们也去京城吧,看看十三是不是跟着一道!”
三太太正在准备明儿明珍回来的事儿,王志远第一次以女婿的身份拜见她,她正愁着是该拿出一副满意的脸子来,还是不满意的脸子来。若是表现的十分满意,只怕女婿得志张狂,女儿虽会为自己谋算,可回门那日不曾回来这事儿就像一根刺卡在喉咙里万般叫人不舒服。
若是不满意,女儿已嫁了,这才新婚便要为自己谋划,她太拿乔明珍在夫家反而难做人。
三太太哪里有心情去想别的事儿?将明珠赶回屋里,留下钱妈妈商议。钱妈妈劝着三太太,“只当是平常走动就罢了,何苦想那么多?不是正经回门的日子,也没多少亲戚来……”
三太太觉得钱妈妈说得也对,当即就叫人不用特意预备什么,只当是女儿回娘家看看,哪里料到,王夫人竟然也跟着一道来了。
------题外话------
偏头疼犯了,疼了两天,思路有些乱……
!
☆、040:启程
“……左邻右舍的瞧见挂着王府字样的马车,都知是七小姐回来了,想着回门那日不曾来,今儿好歹要来坐坐,才不至于冷冷清清。可把厨房那些人忙坏了,慌慌忙忙出去买东西,等做出来已过了午时。”
四房的主子们不经常出远门,下人们更没机会出远门。初九上了船,开始那两天,大伙还兴趣颇高,两三天下来,也就没什么兴致了。这会子围在一起,说起闲话。也不知是谁起了头,说起明珍回来那日的事儿。
那天四房上上下下都忙着收拾东西,只有四太太过去应景儿坐了坐,很快就回来。三老爷不在府里,明慧夫妇已走了好几日,王志远见过岳母大人,陈老太太又推说身上不好,一概不见,他没处可去过来寻陈明贤说话,被陈明贤客客气气亲自送回了善德堂。
翠兰道:“即便吃了一顿夹生饭又如何?人家婆媳不像婆媳倒像母女那么亲热,就是吃生的也高兴!”
翠娥笑道:“你没听门上的人说么?王夫人离开的时候脸色很难看呢!”
香桃道:“那也不怪别人,是她吹了风闹肚子。”
翠娥笑嘻嘻又道:“她闹肚子,可夜里三太太不也闹肚子?三太太也吹了风不成?”
“她那日原就身上不痛快,本来就躺在床上,勉强撑着起来,哪里就说不过去?”
“可我听说那日吃了饭的都闹肚子呢!幸亏咱们没福气没吃着,否则在船上闹肚子可如何是好?”
说到这里就想到四老爷的几位姨娘,四老爷并不反对四太太去京城,他也想去京城找门路打点个差事,因此想把所有的姨娘都带上,四太太不同意还因此吵了一回。那天明珍回来,四太太没吃放就回来,三太太便送了一桌席面过来,四老爷和几个妾侍吃了,结果当天晚上,四老爷和几个妾侍都闹起肚子。
启程的日子是订好了的,且越往后推越不好赶路,陈明贤得了孔先生的引荐信,要在明天二月初准时去报道,因此不敢耽搁,四老爷是男人,本来就身强体壮,并不碍事。他虽闹了一场,最后也因不能耽搁儿子的学业,因此这一路就只带了帮着四太太打点行装的蔡姨娘,和另一个并不受宠的花姨娘同行。
四老爷虽然上了船,但还有些闹肚子,赵嬷嬷听到这里,严肃地看了几个大丫头一眼,缓缓道:“天天儿就说这些,你们没腻我却听腻歪了。”
翠娥就拉着赵嬷嬷讨好道:“那嬷嬷给我讲讲京都是什么样子吧!”
其他人几个丫头立即感兴趣地凑过来,“翠娥姐姐上次不是跟着十小姐去了一回京城么?”
“那一回我第一次跟着去,生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合规矩,紧紧跟着小姐,哪里敢东张西望?又怕人家笑话我没见识,丢了主子的脸面,即便如此还是犯了错,回来后跟着嬷嬷学了半年的规矩……”
她越说越小声,扭扭捏捏惹人发笑,有人没忍住笑出来,立即引来一片笑声,赵嬷嬷故意板着脸道:“出了门就像脱了缰的马,一个个的仔细太太打你们,要我说也成,横竖别吵着六爷读书,小姐们做针线。”
“六爷在另一只船上,咱们哪里就吵着了?”
明菲也道:“嬷嬷说罢,我们也听听,没得我们也闹出什么笑话来。”这么说也不过是为了让热闹的气氛维持下去,陈家的规矩都照着京城那边的规矩教,四太太也是京城长大的。
赵嬷嬷顿了顿,待其他人都安静下来,才开口徐徐道来。明玉坐在椅子上,盯着薄雾缭绕的水面上徐徐前进的船只发怔。
那年明菲从京都回来,给明玉带的礼物便是梨花木做成的一艘精致的小船,青桔看到后,还兴致盎然十分向往地说:“也不晓得什么时候,咱们也能坐一次出远门的船,瞧瞧两岸的景致,不知有没有书里说的‘两岸猿声啼不住’?”
她终于出了一回远门,踏上了远离淮安的路,可身边再也没有青桔。走了这几天,也不曾领略诗里的景致,水面薄雾缭绕,两岸笼罩着一层白雾,让吹来的风也带着浓浓的湿意,湿了她的眼眶。
临行的前两天,被四太太派过来的香桃见明玉发证,手边的茶碗也空了,忙起身重新到了一杯,低语道:“这会子日头下去了,风越来越大,小姐把帘子放下吧。”
明玉匆匆擦了擦眼睛,待要伸手,香桃已经伸手过去放了下来,趁机开解道:“小姐别想那么多,别辜负了六爷的好意。”
明玉点了点头,虽然四太太没对任何人说起,可四老爷闹了那么大的动静,若不是陈明贤坚持,让陈老太太出面,只怕如今还在淮安。上船的那天,陈明贤找到她,对她说:“离开了就把一切都忘了,实在忘不了,就当曾经不小心被狗咬了一口。”
即便是被狗咬了,好了伤口也会留下疤,这个疤注定要伴随她一生。何况,这也不单单是被狗咬了一口那么简单。明玉不想破坏眼前热闹的气氛,将满腹心思咽了下去,望着香桃道:“我也不会辜负了太太。”
出了那件事后,香桃一直陪着她,鼓励她,如今四太太把香桃派给她,其用意她自然比谁都明白。多在淮安待一日,她的信心就要消磨去一分,所以才这么急着匆匆忙离开淮安。
而现在已离开了淮安,最艰难的那些日子都已过去,她不知道迎接她的是一条怎样的路,但她不能退缩,一旦退缩就辜负了所有人。
明玉更清楚,她必须拿出足够的信心去面对未来。哪怕,未来比她预料的还要艰难,她也必须走下去。
赵嬷嬷说得仔细,其他人也听得入神,就连晚饭时辰也忘了,还是四太太打发香莲来请,香桃、翠娥才手脚忙乱地服侍明玉、明菲披上大氅,簇拥着去了四太太的船舱。
一连走了十来日,水面由窄变宽,船只也不知不觉多出来,天儿一日比一日冷。鲜少出来走动的明芳受了风寒,船上的吃食等物也不够,四太太才吩咐到了码头靠岸留宿一夜。
赵嬷嬷的丈夫李佑先下船打点住宿,明菲等便都和四太太一块儿等,大约一个时辰,李佑才小跑着进来回话:“小的去时,驿站的小别院都已有人,只有外面还有些厢房,小的想住在别处不如驿站周全,因此和掌柜的商议看能不能把太太、小姐们的房间挪到一处。凑巧遇见一位年轻人,听说咱们这一路有女眷,就把他自个儿定下的小别院让给咱们了。”
------题外话------
祝亲亲们包括小果自己节日快乐!嘎嘎~今天咱们女人最大,有老公的把家务都交给老公,没老公的赶紧去找一老公!
!
☆、041:投宿
现在虽天气寒冷,由南往北的人倒也多,因走得急,提前打点有些难,四太太原也没想到一定能去驿站投宿。听李佑这样说,反而有些迟疑:“那人把小别院让给了咱们,他们住什么地方?”
李佑也知四太太是担心有问题,笑着道:“老爷跟着一起去的,报了门户。那人还说是熟人,认得太太呢!”
蔡姨娘在旁边听着,不由心里一动,这里距离直沽并不远,能认得四太太,莫不是上次去拜访四太太的楚家公子?
立马竖起耳朵听,四太太已吩咐大伙收拾收拾下船。
驿站虽条件差些,比不得其他客栈,但冠了个“官”字,能住进去的并非一般平头百姓,自然比一般客栈安全。但若是要住的舒坦,还是客栈好,所以即便官员途经此地,若是没有女眷,也会选择条件更好的客栈投宿。
听见李佑说那人也带着随行的人去了别的客栈,蔡姨娘生出几分失望来,扶着头疼脑热的明芳下了船,又上了一顶小轿。
夜幕时分,码头上的风比淮安更冷,零零星星似乎下起了冰粒子,即便如此,这个不大的码头也停泊了好些船,远近灯火映着水面,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驿站的小别院,就是一个独立的拥有五六间房屋的小院子,正屋两间比较宽敞,其他人的都很小。好歹是够他们这一行的女眷住了,四太太和四老爷住了最大的那间,旁边的就安排了顾妈妈、花姨娘以及四太太屋里的其他丫头住。
蔡姨娘和明芳住了一间,明菲和明玉住在了一间,陈明贤占了一间,赵嬷嬷、周嬷嬷带着几个小丫头住了一间,翠娥、香桃就在明玉她们的屋里挤,李佑与在苏州雇的保镖就住在外头的厢房。
等四太太安排妥当,天已黑尽,李佑就领着个年轻人进来拜见四太太。
那年轻人穿着一身宝蓝色衣袍,披着一件玄青色银鼠尾大氅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