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庶女 作者:如小果(潇湘vip2013.10.08正文完结)
他们上岸时,陈明贤携韩氏亲自来码头迎接。
韩氏的怀相早就显露出来,天气热穿的衣裳单薄,瞧着肚子更大。四太太见了就嗔怪:“在家好好养着就是,出来做什么?马车颠簸,自个儿遭罪。”
韩氏忙扶了四太太:“娘来了,我们高兴,在家等不得就来接了。”
正说着,明菲两口子也赶来码头,做了月子,明菲已养回来,四太太脸上的疑云忧心散尽,什么也不说了,一行人上了马车,阿阳领着其他人搬行李。
楚云飞她们的行李,直接送去了新宅子。
魏妈妈以及其他留下来的人已将新宅子收拾妥当,正好楚云飞十六才去营地,看了黄历,十五也是乔迁搬家的好日子。因此在租来的宅子歇了最后一晚上,隔天将零零散散的东西收拾出来,几辆马车装载好,楚云飞领带一家大小正式搬进柏树胡同御赐的宅子里。
因为赶了路,头一天也只韩大奶奶、韩二奶奶、安二奶奶、楚二夫人等派人送了贺喜乔迁的礼。明玉当即忙着把回礼预备好,吃了午饭才得闲,看着布置一新的新家,明玉忽然觉得有些好笑。
随口朝楚云飞道:“这还真是新家呢,十之八九都是新的,簇新簇新的!”
楚云飞道:“等过些了年就有了底蕴了,看起来就半新不旧了。”
其实也有一部分不是新的,存在直估徐家库房里的东西,徐之谦已经替他们运来京都。
四进的院子,直接把外头两进划分成前院,后面两进做了后院。秦氏的正院位于二进中轴线上,明玉也住在二进左翼,这宅子不比直估楚家的宅子小,不过人口还不多,三进暂且空着。
想到这里,明玉问楚云飞:“上回给你说的事,你放在心上没有?”
明玉手里的人毕竟有限,魏妈妈家的年纪大了,且一直在庄子上,家里又没儿子接替,魏妈妈留在了京都,魏妈妈家的却仍旧要回去。南京那头王福离不开。总管的问题,明玉只能让楚云飞想办法。
本来江夫人说要买庄子,结果江大人调任盛京总兵,一家子都跟着去了任上。其次,直估的庄子倒也不必马上出手,这一次圣上将当家抄了的东西归还,楚二老爷、楚二夫人、楚大老爷、阮氏等只字未提,那庄子他们也不敢再打主意了。
正说着,菊影进来禀报:“徐小爷来了。”
楚云飞朝明玉挑挑眉,明玉晓得这一次楚云飞又找了徐之谦。
“总是麻烦他,你也好意思?”
楚云飞摇头,不以为意:“是他自个儿揽下罢了,你等着,我先看看人怎么样。”
虽是两个性格迥异的人,也不知为什么就这么合得来。明玉目送楚云飞出了屋子,却有门上的婆子进来禀报:“三奶奶来了。”
明玉一时没反应过来,婆子道:“是直估三奶奶。”
吴氏?明玉本能地蹙了蹙眉头,恰好落翘在外头,听见了冷哼一声道:“她来做什么?装出一副柔弱状,我就没看出她如今哪里弱了。”
吴氏已由人领着进来,恰好听到落翘的话,站在院子门口,脸色煞白又忽地绯红到耳根子底下。
落英忙拉着落翘去了隔壁屋里,落翘不肯,落英哄道:“梅枝说有件东西找不着,是你收了,正要问你呢。”
落翘这才去了隔壁抱夏。
落英迎上去,福福身,打量吴氏两眼。比起那会子,吴氏身上的穿戴倒好了很多,面上勉强扯出一抹笑,还了一礼。身后跟着一位嬷嬷一位丫头,却只睁着一双眼四处打量。
落英笑问:“三奶奶怎么来了京都?
吴氏穿戴整齐,也没觉得风尘仆仆,落英只是随口一问。
吴氏笑道:”七爷要成亲,大老爷、大嫂他们都不能来,我赶来道个喜。“
寒暄两句,落英请吴氏进屋。
到了屋里,明玉客客气气请她坐下,她便忙给身边的婆子打了眼色。偏婆子又全神贯注打量屋里,只觉各处都簇新,晃眼睛的很,眼里流露出艳羡。
吴氏咳嗽一声,她才回过神,忙朝明玉见了礼。
明玉微微点了点了下巴,婆子就把盒子递给了吴氏,吴氏呈上来:”一点儿薄礼,恭喜四叔、弟妹乔迁之喜。“
明玉迟疑着,到底接了,转手交给落英,又客气地请吴氏坐下。吴氏这才在椅子上坐了,和吴氏,明玉真没话可说,吴氏大概也不晓得该怎么开口,或者说什么,等菊香送了茶来,就一直低头吃茶。
眼看着一碗茶见底,菊香上前蓄茶,吴氏才忙摇头笑道:”不用了,我今儿来,还想和四弟妹说个事。“
不会是三爷的事儿吧?明玉静静等着,一般琢磨着果真是此事,该如何说话。
吴氏又垂了眉眼半晌,才很为难地启齿道:”那个欠下的银子,四弟妹能不能再宽限我们几年?“
一开始就没指望三爷和吴氏能真的还上,本来也没把这当做一回事,可想想他们后来的所作所为,这银子不当回事都觉得不行。算不清的糊涂账就罢了,算得清还是要算清!
”大概要几年?“明玉问道。
吴氏却没想到明玉会这么直截了当地问,眼里惊讶一闪而过,随即又被浓浓的失望填满。垂下头,咬了咬嘴唇,摇头低声道:”具体也说不准,总之我们会想办法。“
明玉不说话,吴氏也有些坐不住,站起身道:”打扰弟妹了,我就告辞了。“
明玉没有挽留,让落英送一程,吴氏忙摇头拒绝:”落英是弟妹身边的大丫头,弟妹这里忙,我还认得路。“
明玉又吩咐菊香去送。
吴氏出了屋子,香桃就琢磨着道:”奴婢若是没记错,当初三奶奶送欠条给姑奶奶的时候,就说在十年内还清,眼下还有好几年才十年呢!“
明玉当然也记得这事,吴氏是在用欠条试探他们的态度,若明玉和颜悦色,就是不怎么和大房计较了,或者不会与他们计较,她才能进一步提出其他事。
这就是得寸进尺吧,楚大夫人他们一直以来可不是得寸进尺地步步相逼么?大房和他们走到今天,难道是楚云飞他们的错不成?
香桃也觉提到大房就膈应,将吴氏用过的茶杯收起来,顺口说笑道:”没想到二夫人还真要再给七爷办一场婚礼。“
说到这事真正叫人啼笑皆非。楚二夫人说要按照新婚那样办,老两口就在城里临时租了小宅子当做宇文氏出嫁上花轿的地方,还匆匆忙忙地给宇文氏办了一套嫁妆,让宇文氏改了姑娘装束。
接下来的日子里,有了总管,回礼的事明玉不比面面俱到。徐之谦找来的这位总管,从前就是做这个的,且一直在京都,对京都各家无比了解。后来因直言得罪了主子,一怒之下被撵出来。
徐之谦见他稳重实诚,却又不缺处世圆滑,便收了他做了个掌柜。楚云飞这里要人,他做掌柜不免屈才,因此推荐给了楚云飞。见了面,双方一拍即合,当即签下契约,走马上任第一天,就对外院管理提出一套完整的制度,拟好之后,送来请秦氏、明玉过目拿主意或修改。
有了总管,明玉大多忙着陪前来道贺夫人、奶奶们,当然,少不得还要择个日子邀请送礼的人来吃顿饭。还有顺哥断奶的事,总之她觉得她仍旧很忙。
当然,楚云飞也忙,一个月就回来了三次,在家歇了三晚上。
另一边,楚二夫人同样很忙,忙着往京都各家送请帖。
而直估那边,梅家的姑娘已定了亲事,交换了庚帖。因此,七爷这个时候把宇文氏娶进门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吉期定在了八月,这会子就把请帖散出来,二夫人还真有些等不得了呢!“香桃笑道。
在七爷婚事还没办的时候,倒是从淮安传来了一件轶事。
”……说是一对夫妻跑去寒山寺想找回自己的儿子,偏寒山寺根本就没有。那对夫妻在寒山寺附近转悠,四处打听,抱着侥幸希望能找到亲儿子。大约徘徊了半个月,走了上百家,半点儿消息都没。那对夫妻只得放弃了,准备回家的时候路过河边,瞧见宪哥在河边打水洗笔,挽着袖子,露出手臂上的伤疤,夫妻两口子见了,立即就认定宪哥是他们当时走投无路搁在寒山寺外头的儿子。“
韩氏轻轻抚摸肚子,道:”那对夫妻顿时抱着宪哥痛哭了一回,就要拉着宪哥跟他们走。宪哥哪里认得,说了自个儿的名字。又指着一处房舍说,他娘在里头。正好杜嬷嬷听见响动,跑出来瞧,可把杜嬷嬷吓着了,以为是拐子,要拐了宪哥去……“
那对夫妻见亲儿子不认他们,一时也没法子,又见宪哥穿戴还体面,身边又有嬷嬷服侍,就当是亲儿子真没找着,只要儿子过得好就罢了。
谁知,杜嬷嬷带着宪哥回去后,有附近的老百姓说出明珍吸食火麻的事,又说宪哥很可怜。小小年纪什么都做,因家里请不起先生,又无钱送他去私塾读书,只能得闲偷偷跑去私塾外头偷听。
夫妻两听了一惊一乍,万一儿子染上了怎么办?又暗暗寻访两日,果然如附近百姓所言。宪哥体面的衣裳也就两三套了,一日不过两顿饭。虽杜嬷嬷对宪哥好,都把好的给他,让他先吃饱,可宪哥还是面黄肌瘦。
这对夫妻从前家里艰难,如今倒是过得去,至少盖了新房,又置办了田地,还在小镇开了一间杂货铺。不管怎么样,总比明珍这里的日子强些。请得起先生,也能送去略好些的书院读书。
那火麻染上又戒不掉,是个无底洞。夫妻两一合计,还是把亲儿子带回去好。因此先找了杜嬷嬷,和颜悦色说了。
杜嬷嬷哪里肯,她始终不相信宪哥是别人家的孩子。虽然如今的宪哥长得不像明珍,也不想王家任何人。
那对夫妻见无法谈妥,一怒之下,就把明珍告去了官府。
”……杜嬷嬷忙回去寻老太太帮忙,老太太倒觉得,果然是对好夫妻,不如让宪哥跟着去,反正跟着七妹妹也不见得好。因此决定先见见那对夫妻,不管大人做了什么,宪哥毕竟还是个无辜的孩子。“
说到着,韩氏又忍不住叹了一声,接着道:”那对夫妻却觉得官府信不得,就把这事在苏州闹开了。没法子只得见官,七妹妹到了公堂上,说宪哥是在寒山寺外头捡来的。“
明玉想到以前韩氏就说过,宪哥十之八九不是明珍生养,便道:”既然如此,也就没什么事儿了。“
”可宪哥不愿跟着回去,他读过书的,这个年纪也懂事了,他说不管他是谁生的,他的母亲也只有一个,就是七妹妹。七妹妹却只把宪哥往那对夫妻身边推,宪哥在公堂上大哭起来……“
落翘听得入神,见韩氏停下来,忍不住忙问道:”后来呢?宪哥是跟着爹娘回去了,还是仍旧留下了?“
”判给了那对夫妻,但隔了几日他自己又寻了原路跑回来,如今怎么样大嫂信上没说。只是,没想到七妹妹会……“韩氏说不出心里什么滋味,看了大奶奶的信,她一开始无论如何都不敢相信明珍会自绝死路,吸食火麻。但事实就是事实,不相信也不成,不过化作一声叹息罢了。
其他人也不由静默下来,屋里气氛变得有些压抑。
隔了一会儿,明菲道:”那东西也不是真的戒不掉。“
心里却也明白,不是戒掉与否的问题。
过了几日,陈大奶奶的信又来了,明珍记忆力越来越差,连杜嬷嬷也认不得了,饭也不记得吃过没吃过,她似乎真的借着火麻,把所有的一切都忘了个干净。
而宪哥,他愿意跟着那对夫妻回去,却要等明珍的事完了……
五奶奶晓得之后,便动身回淮安老家看看明珍,看看明珠以及三太太。
八月初八,大吉,宜嫁娶,宜搬迁,总之是个大吉大利的好日子。
这一日,忙了两个月的楚二夫人细细打扮了一番,带着小黄氏忙于七爷娶媳妇的大事。
因花轿绕一条街就能抵达,又按照京都媒婆所说,过了午时在抬进门,是以正席也安排在了晚上,倒是京都大多都晓得这样的习俗,因此赴宴的大队伍几乎是过了午时才赶来。
秦氏、明玉、楚云飞作为本族亲戚,上午就到了。楚云飞在外头应酬,秦氏、明玉便在里头。上午宾客不多,还去看了新房。
楚二夫人倒是一点儿也没马虎,新房布置一新,门窗上的油漆都是新刷上的。七爷穿着大红喜袍,相貌堂堂、玉树临风,惹得众位夫人连连称赞。楚二夫人脸上就露出骄傲的笑来。
倒是没瞧见一早就来贺喜的吴氏,得闲问了一句,小黄氏撇撇嘴很不在意地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