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好丈夫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起点vip2013.05.08首页封推完结,爽文)
“是,昨天下午的时候,入宫来请罪来着,陛下当时还在就寝,听到他们来,倒是立即醒来了,见了他们,宽慰了他们几句,还赏赐了不少东西。”
萧公公莞尔一笑:“这就好。”
正说着,昨日那小太监又来了,这一次,腋下夹着一份报纸,小心翼翼走到萧公公身边,萧公公看了他一眼,眼皮儿又垂下,道:“杂家乏了……”
他这么一说,这些人都知道了他的意思,除了那送报的小太监,其余人全部退了出去。
“怎么样?那张芳答应了吗?”
“答应了,连夜写了一份文章,刊载在咱们的报纸上,厂公请看。”
萧公公接过报纸,草草看了一眼,微微笑道:“精彩,这个张芳,倒是写的一手好文章,他这御使,没白做。”
小太监道:“这姓张的一开始还不肯,说什么要廷杖的,会坏了前程,后来奴婢只好把公公的意思说出来,他ォ肯的。”
萧公公嗯了一声,将这报纸放在书案上,随即道:“这报纸,叫东安报?”
“没错。”
“你安排的东家是谁?”
“是个姓周的,奴婢的远亲。”
萧公公脸色一冷,道:“这个人,好大的胆,居然敢刊载这等大逆不道的言论,还有那御使张芳,简直是胆大包天,身为朝廷命官,却是去报纸里刊载污蔑宫闱之词,小碧儿,这两个人,都是死罪,你速速下杂家的条,立即去东厂,告诉那千户,派人去拿张芳,去砸了这什么东安报馆,连同那姓周的东家一齐拿了,立即把他们下狱,杀鸡儆猴。”
“啊……”叫小碧儿的太监打了个哆嗦,不可置信的看着萧公公,心里说,公公,你莫不是瞧我不顺眼,故意要整奴婢?这可全是按着公公的意思办的,怎么到头来,怎么还要拿张芳,要捉奴婢的远亲。
萧公公看着小碧儿,眼睛中闪露出一丝凌厉,咬着牙道:“怎么?你不敢?”
“我……我……奴婢,不,公公,砸报馆,还有拿御使,这……这只怕会引起清议,内閣那边,只怕也会……”
萧公公冷冷一笑:“就是要大家闹,闹得越凶越好,你快去,把这些牵涉到的人,全部拿下,一个都不许漏网。”
小碧儿只觉得自己双脚颤抖的不听使唤,却无论如何猜不透萧公公唱的是哪一出戏,这皇上,是萧公公叫人骂的,现在人,却又是萧公公要拿,这算什么?
可是想到这萧公公的手段,小碧儿低着头也不敢争辩,连忙拿着报,灰溜溜的揍了。
萧公公不由叹了口气,看着那小碧儿的背影,慢悠悠的道:“这小家伙还是少不更事,不知什么时候ォ能历练出来。”
第一百二十九章:都察院卷入
东厂。
掌刑千户吴用已经叫番子们全部召集起来。
吴用背着手,对下头的理刑百户慢悠悠地道:“厂公的意思很明白,你我分兵两路,你去查抄报馆,老夫则是去都察院拿人,不要出什么差错,否则你我都担待不起。”
这理刑百户对萧公公的条子颇为不解,现在不是往年,去都察院堂而皇之地捉拿御使,有明以来,也只有太祖和文皇帝时期才有过的事,当今皇上对百官更是优渥有加,这么做,难道就不会导致宫里头龙颜大怒吗?
吴用见这理刑百户面带迟疑,不由冷笑,道:“怎么?老温有什么要说的?”
百户连忙道:“没有,卑下这就去办。”
吴用也不和他多啰嗦,其实他何尝又不疑惑?只是司礼监那边既然下了条子,他只需去做就是。
聚集来的上百个番子分兵两路,那百户自带了一帮子人去了报馆,吴用则带着一群褐衫番子直奔都察院。
都察院与礼部衙门相比而邻,同在一条街上,这衙门比起礼部自是小了许多,可是谁都知道,都察院的官儿却是最多的,吏反而最少,这都察院,设设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以及各道监察御使,共一百一十余人,队伍可谓宏大。
能入都察院,早在洪武年间就有规定,御史必从进士中有学识并通达治体者选任,有学识倒还好说,学识这东西,能考中进士的都有,可是通达治体者却不太容易了。就比如一向公认为通达治体之人,秦汉时只有两个,一个是把贾谊,另一个就是董仲舒,这两个,都是当时的大儒,才名天下,流芳史册。
真要选拔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所以洪武太祖皇帝的通达治体,靠的是群臣举荐,说白了,谁在朝廷里认识的人多,谁的人缘好,谁就能进去。
进了这里,想骂谁就骂谁,一个御使发起疯来,便是把侍郎、尚书拉下马也不是没有可能。再加上他们又各有背景,有的是内阁举荐,有的是吏部尚书推选,每个人身后都有一个大佬扶持,虽然这衙门儿小,官也多,以至于每道十一人的御使都是挤在一个巡按房里办公,可是谁也不敢小觑了他们。
可是突然之间,却是一批东厂的番子出现,门吏见了,吓了一跳,一面叫人进去通报,一面要去阻拦,吴用一马当先,一巴掌扇在这门吏的脸上,恶声恶气地道:“御使张芳在不在?”
“在……啊,不……不……”门吏懵了,裤裆湿了一片。
吴用二话不说,大手一挥,道:“进去拿人,不要放走了张芳。”
数十个番子凶神恶煞地冲进去,这院里出来闲逛的御使看到这场景都是木若呆鸡,一下子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是什么人敢这么大胆,居然敢来都察院拿人?难道他们不知道……不知道都察院是什么地方?
就是东厂也不成,东厂又如何?现在不是太祖和成祖朝,你们再跋扈,难道还敢学锦衣卫那些校尉那般?
可是人家冲进去了,连搭理都没搭理他们一下。
张芳的办公位置乃是云南道巡按房,这云南道的御使总共有十一人,原本大家闲来无事都围在一起闲扯一些最新的时文,比如这两日的学而报里又有什么惊动四座的文章,或者是有趣的故事。
张芳是个八面玲珑的人,他虽然拜了御马监的太监做了干爹,可是这件事在外一直是隐秘,况且平时他也攒了不少的清名,这谈笑风生中,张芳的笑声是最爽朗的。
正说到其中一个书生的笑话时,突然间,巡按房的门被人踹开,接着数十个番子涌进来,吴用背着手,慢吞吞地踱步进屋,扫视了屋子里一周,随即目光落在张芳身上。
张芳和其他的御使都呆住了,谁也不曾想到这个变故,以至于不少人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
“大胆,你可知道这是什么地方!”有人大喝一声。
吴用却不理会,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张芳,冷冽一笑道:“张芳,你的事已经东窗事发了,来人,将他拿下!”
数十个校尉一拥而上,将还未反应过来的张芳拿住,张芳醒悟,大叫一声:“冤枉,冤枉!”
吴用冷笑道:“冤枉?你若是冤枉,到了咱们的刑房再慢慢地说吧!”
其余御使纷纷站起,喝骂不断,可是百无一用是书生,让他们去写文章骂人、杀人都可以,可是让他们去动拳脚,却实在难为这些养尊处优的大人了。
吴用也懒得理他们,押着这张芳便扬长而去。
巡按房里所有人都呆住了,似乎还有人难以置信,居然还有东厂的人敢打到都察院家门口来拿人,拿的还是御使。这就是捅了马蜂窝了,那吴用前脚刚走,左都御史、右都御史、还有左右副都御使、左右佥都御使等人已是带着其他各道的御使来了。
巡按房里一片狼藉,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左都御史王越身上,这位王大人,却不是省油的灯,至少朝廷里头,谁都知道王大人是不好惹的,王越曾经做过一个官——宣府巡抚。
巡抚本来也算不得什么,可是沾上了宣府就不同了,宣府在哪里?在边境,王越任宣府巡抚的时候,蒙古人侵犯河套地区,延绥巡抚王锐求援,王越亲自率军赶赴,在榆林,派遣游击将军出西路龙州、镇靖诸堡等地,自己率中军出击,屡战屡胜,蒙古人惹不起,便引军撤退。
此后,王越因为母丧回乡丁忧,守孝结束,直接调任左都御史。这个人,是个狠人,和其他的御使不同,他的脸色皮肤黝黑得很,颧骨很高,一对眼睛,如坠入囊。
王越,是尸山火海里爬出来的,据说他在宣府,眼睛眨都不眨一下就砍掉了七十多个逃兵的脑袋,这么个人,谁敢惹?
偏偏有人惹了。
平素御使们都觉得王越脾气不好,不太与人亲近,甚至有些不近人情,背地里,说他坏话的不少。可是今天碰到这么个事儿,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看向他,请他这左都御使拿主意。
王越坐下,在众人灼热的目光中,慢吞吞地问:“东厂来拿人的时候,可说张芳犯的是什么罪名吗?”
“没有。”
“那他们可有圣旨吗?”
“也没有。”
王越怒了,拍案而起,那黝黑的脸铁青一片森然冷笑,道:“阉人欺人太甚!还愣着做什么?纠察弹劾是御使该当的事,各道的御使都要上弹劾奏书。”
“弹劾谁?那打头的人我认得,是东厂的掌刑千户吴用,是不是?”
“屁!”王越说起话来,也学会了那些大老粗骂骂咧咧的作风,随即正色道:“要弹劾,就弹劾秉笔太监、东厂厂公萧敬,这阉狗竟敢欺到老夫的头上,今日不让他知道老夫的厉害,老夫这王字倒过来写。”
倒过来,不也还是王?不少人心里腹诽,可是王越的话,大家却都信服了,一个个捋起袖子,激动起来:“今日他敢拿张芳,明日就敢冲进来拿你我,张御使若是不能放出来,我等宁愿请辞回乡,这官不做也罢。”
王越看着右都御史,语气缓和了一些,继续道:“子安兄,弹劾的事,你来把舵,老夫要出去一趟。”
虽然按道理来说,右都御史与左都御史平齐,可是历来都是以左为贵,所以王越这左都御史,还是比右都御史要高了一点儿,再加上王越做事雷厉风行,这右都御史哪里有跟他分庭抗礼的份?右都御史连忙肃容道:“只是不知大人打算去哪里?”
王越冷笑道:“去内阁,闹!我倒要看看,萧敬背后是谁在给他撑腰,撑腰的人是不是内阁,不信内阁对萧敬做的事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王越不再说话,便要出去,堵在门口的御使立即给他让出一条道。不少人已是义愤填膺了,大家都是御使,现在有御使被人拿了,兔死狐悲还是有的,再加上御使素来就受人敬重,现在却被东厂羞辱,这口气怎么能不出?
“大家各自散了,各自去写奏书,待会儿老夫来收,一并呈送御览。”
右都御史下了吩咐,大家便各自散去,上百个御使一道儿写弹劾奏书,弹劾的还是同一个人,这在大明却是鲜见得很,其实和都察院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大家各为其主,你骂骂我的恩师,我骂骂你的后台,你来我往,有人骂就有人捧,可是能惹到所有御使都团结起来将矛头指向一人,却也算是空前绝后了。
……………………………………………………………………
今天,是老虎的生日,那个,好歹祝一声生日快乐吧,毕竟,大家虽然素不相识,可是我们在这个平台相遇在一起,我写书,大家看书,冥冥之中,也是缘分。嗯,老虎也对自己说声生日快乐,呵呵!
第一百三十章:宫中震动
几个内阁大臣刚刚蒙受皇帝召见,回到内阁来,刘健的脸上带着疲乏,在椅上坐了好一会儿,不过这时候,他琢磨的是陛下今日的态度。
陛下今日的态度实在太奇怪了,让刘健有点儿琢磨不透。
自从迎春坊的事发生,陛下都透着一种沮丧,刘健几次与他奏对,都能感受到他心神不属的心情,甚至连说话都带着一种慵懒。可是今早的时候,陛下的心情极好,甚至还说了几句玩笑话,精神也很是投入。
“这倒是奇了,陛下怎么一夜之间转了性子?”刘健不禁喃喃自语。
这句话,正好被身侧去拿笔墨的李东阳听见,李东阳不由看了刘健一眼,道:“刘公何故感慨?”
另一边坐着喝茶的谢迁也来凑趣道:“莫非是有什么新鲜事?”
刘健苦笑道:“老夫说的是今早陛下召见时的举止,难道你们没有发现陛下的心情好了许多?”
谢迁不由一笑道:“这个我也瞧出来了,只是一时也没往深里想,不管如何,陛下心情好也是件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