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色生香
易青一听就乐了,刚想取笑她几句,却愣住了。
只见孙老爷子沧桑的脸上,也掠过一丝悲哀……
易青想起当初孙茹为依依给郭承安那个老色棍录象的事,倒象是和张某人学的。他刚想取笑孙茹两句,看到老爷子如此严肃,话就缩回去了,冲孙茹扮了个鬼脸,举起一只手比划了一个拿DV拍东西的姿势。
孙茹现在跟易青的默契已经达到了他眉毛一耸就知道他想要干什么的地步,看他古里古怪的,稍微一想,就知道他想说什么。气得大小姐含羞带嗔的瞪了他一眼,用沙发上的靠枕做掩护,面带微笑的看着祖父,同时伸出手去在易青的腰上狠狠的掐了下去。疼得易青龇牙咧嘴,不过在老师面前怎么也不肯叫出声来。
孙老爷子点起一支熊猫,淡淡的烟雾之中,他沧桑的脸上充满了回顾往日岁月时的怅惘。老爷子弹了弹烟灰,思索着说道:“年轻真好……可以毫无负担的愤世嫉俗,批丑骂恶。等到老了、麻木了,世上的善恶美丑也就很难说了。”
孙茹显然不想再听这类话题,连忙把话题岔开道:“爷爷,你跟我们说说国内电影业对抗外国资本的事吧!将来我们出去工作,也许会再遇到跟外国公司打交道的事。”
孙老爷子深深吸了口烟。道:“中国地国产电影业,经过了两次特别大的市场危机,都是莫名其妙的就化解了。除了那两次,从乔治报告到现在,中国这块肥肉实在太诱人了,十几亿的人口,两亿多的城市小康人口——这个民族如果发展起成熟的电影文化,如果观众接受电影的物质和精神基础跟上来。这里将成为全世界最庞大的市场,无与伦比。”
易青点了点头,这些他在课堂上也听老师们说过,两次外片进埠危机,一次是日本,一次是美国。不过他打死也不相信那两次是因为中国地电影人的辛勤劳动和杰出创作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像电影学院的老师们说的那些童话故事一样,睁着眼睛说瞎话。
那几年的电影易青都在拉片室里看过了。日本来地时候中国人刚刚经过文化大革命,哪有什么杰出电影创作可言;至于美国人来的时候,中国最有本土特色地第五代导演正在被各方压力攻击的焦头烂额,哪有什么群众的支持。
孙老爷子接着道:“那时候,中国刚刚经历文化大革命,正是群众们文化上、精神上需求上最贫乏的时候。而日本的几大电影公司刚刚刚经历了日本电影的第二次新浪潮运动。正是日本电影界花团锦簇地时候。《远山地呼唤》、《寅次郞的故事》、《椿十三郞》……以黑泽明和日本新浪潮三杰为首的这些日本电影。刚进入中国的时候看疯了当时的中国观众。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差不多是你们父母这一辈,没有不知道高仓健、山口百惠这些日本明星地。”
“……那时候日本电影人确实是雄心勃勃,他们认为中日文化同文同流,一定很容易被中国观众接受,趁着中国电影业还在摇篮阶段,还不赶紧杀进中国市场来。中央那时候正在重视外交。而且,那时候的人对文化侵略这回事根本完全没有概念……呵呵,”孙老爷子说到这里笑了一笑,道:“其实即使是现在,21世纪了,现在的人也还不是一样,对文化侵略缺乏警惕性……那时候,有个叫前田仓夫的日本人,写了一篇臭名昭着的《大和理想邦》,呼吁要‘以日本的电影、文学为代表的大和思想给亚洲下一代的孩子们洗脑,进入支那、高丽、马来,遍及整个亚洲’,叫嚣着当年在军事上没有能实现的大东亚征服计划,今天要通过文化来实现。”
孙茹听得入神了,悚然动容道:“好险!这些鬼子真是……像一群疯狂的野兽一样!那时候整个东南亚文化产业那么落后,他们当时的优势太明显了。如果被他们得逞了,简直不敢想像结果会怎么样!”
易青肃然道:“精神和文化上的沦亡比国土的沦陷更可怕。王家伟拍了一个《花样年华》,全法国的旗袍都买断货了,一时一地的着装时尚都改变了。文化可以做到原子弹都做不到的事。不敢想像,如果所有八十年代生的孩子都在日本电影、日本小说、日本动漫的氛围里长大,如果我们崇尚吃寿司,女孩穿和服,体育比赛讲武士道……那岂不是不战而败了?”
孙老爷子点头道:“这就叫文化同化。优势文化群体向弱势文化群体的同化结果就是融合,就像我们当年对蒙古和满洲人做的那样。”
“夜郎自大!”孙茹恨恨的道:“这些小日本真不要脸,一个弹丸小国还想吞下中国这么大个庞然大物,也不称称斤两。”
易青笑道:“日本人一向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他们真以为自己是亚洲的主人呢!”
孙老爷子笑道:“他们当然没有得逞。日本人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中国电影和所有的文化业都有着独特的政治审查制度,这种看似落后的行政手段,成了保护本国弱势文化产业的大网——任你日本电影再好,也要观众能买到电影票才行。那时候很多电影院还是以赠票为主,日本人在中国赚到的钱连买米都不够,根本生存不下去。他们也做了很多渗透,什么用钱用色。软硬兼施美人计,能想地都想了;根本没用,无数利益关系连成了一块铁板,无论从那个角度进来都无法瓦解整个关系网。那些官员明目张胆的收了日本人的好处,根本不给他们办事。这些日本人终于知道游戏规则不是这么玩的,灰溜溜的退了回去。”
易青笑道:“就像这次的玛吉娜一样。”
孙老爷子点头道:“后来爆发了日本政要第一次参拜靖国神社事件,中日关系开始恶化,日本的大和理想邦计划彻底破产了。如果当时中国有一个廉洁开放的市场环境,让中国电影跟日本电影公平竞争的话。也许整个亚洲乃至整个世界地文化格局今天都会不一样。”
“那美国好莱坞十大电影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和乔治报告又是怎么回事呢?”孙茹平时也很少跟爷爷谈论这方面的话题,现在面对历史亲历见证人,显得非法兴奋。
孙老爷子道:“好莱坞不愧是世界电影工业和商业的顶尖电影集团,他们是总结了日本的失败教训来的。事实上美国人在世界上也做的很成功,‘美国价值’现在世界很多国家和民族中根深蒂固,被洗脑地发展中国家不是一个两。日本电影失败在中国当时的机制不开放。审查制度繁琐等原因上。而当时中国加入WTO世贸组织谈判正到了要紧地时候,比经济大局上考虑。我们不可能再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加入世界村的机会;但是,要加入世贸首先要做的就是开放市场,在各个产业上,都要放弃种种对本土产业保护的政策。”
“……当时很多中国知识分子都很忧虑,各种议论很多。拿电影业来说,首先就是简化审查制度。然后就是开放外片进埠渠道。外国三级以下的电影可以无限制地进入中国市场。积率和审查门槛都和国产电影一样。这对当时委靡地中国电影业简直是个天大的噩耗。那时候张一谋、陈凯歌这帮人都已经被日本的文化间谍骂得进入闭关艺术空白期了,整个中国影坛除了主旋律电影就只有冯晓刚一个人还在拍电影。”
易青笑道:“原来如此。原来‘中国的狼’这句话是这么来的。”
孙老爷子微笑道:“电影学院的孩子看来没有不知道这个掌故的。”
当年中国加入WTO,中国电影市场宣布全面对外开放,《中国电影周刊》在首页全版登出了一篇社评《狼来了》。把即将入侵地外国资本称为西方来的狼。
同年,冯晓刚来到电影学院与学生座谈的时候,当时的学一,也就是后来的张元、管虎这些第六代的导演们在座谈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扯起一条红字条幅,上面写着“冯晓刚——中国的狼!”意思是关门防狼是不行的,要把中国自己的狼放出去跟敌人对咬。可见对冯晓刚冀望之深。
孙老爷子接着道:“结果小冯这条狼最后还是没用上。”
孙茹道:“为什么啊?那后来是谁带领大家干掉了美国鬼子,不是爷爷你吧?”
易青瞄了孙茹一眼,心想不管多有才华的女孩子都是这样,喜欢幻想有个救世英雄,孤胆侠行什么的。
孙老爷子笑道:“我哪有这个本事。是中国的政府和老百姓,让在世界上无往不利的好莱坞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海洋。”
“什么意思?”孙茹问道:“大家联合起来不去看美国电影?不会啊,现在的年轻人还很迷恋好莱坞大片啊!”
“是盗版吧?”易青试探的问道。
孙老爷子笑道:“还是易青脑子转的快。美国那些电影公司的股东现在说起来,还气的快要疯了。以前中国人用录像带的年代,盗版这东西还非常少。后来都用光盘了,在技术上来说,制作盗版影碟就成了一个普通三口之家都可以操作的简单工作了,有家伙什就行。”
易青忍不住幸灾乐祸的哈哈大笑,现在做电影的人整天骂盗版,原来美国佬也受过这种罪。
孙茹白了他一眼,不屑的道:“切,狭隘!”
孙老爷子笑道:“那个时候国内地盗版商根本对国产电影没有兴趣。即使冯晓刚的电影,那时候盗版了利润也不高。可是美国大片就不一样了,一本万利呀!所以盗版商们就像苍蝇逐血一样一拥而上。那时候只要进来一部好莱坞的电影,还在审查的时候,市面上就开始出现铺天盖地的盗版;等到电影上映的时候,电影院空空荡荡,就那么几个观众躺着看都可以。美国人第一年送进来十部大片,包括著名的那部《真实的谎言》,几乎连运营费用都赚不回来。但还是要打肿脸充胖子,对中国观众说,票房几千万又上亿什么的,结果年底国家统计核算地时候,发现全国电影院这一年的票房值也才一亿多,如果按照美国人对外宣传的那样,那就有十几二十亿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弄成这样。美国人当然不干了。同样被侵权的美国软件业和那几个电影商纷纷通过世贸组织给中国方面施加压力,说中国的知识产权状况这么紊乱。不具备进入世贸的资格。国内地那些领导根本不理睬他们,进都已经进了,还能再让我们退出来吗?实在副的急了地时候,就来个严打整风,狠狠打击一批,当众烧掉什么的。通过新闻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国政府是一直在抓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的。至于成效不好。那就是中国国情了。”
易青会意的一笑,孙老爷子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这里面的风向他当然很清楚,话说到这样就足够了。欧美各国都有盗版问题,并不是只有中国人懂得贪便宜,但是这些国家地盗版完全不成气候。为什么?不是因为中国多穷而这些国家有多富裕,再富裕的人也不会嫌钱咬手。有便宜普通老百姓干嘛不买?
而是因为解决盗版问题其实根本没想像的那么难,欧美的很多国家都有法律规定,收藏盗版产品达到若干限额就算违法。如果中国政府真想解决盗版问题,很简单,谁买盗版就抓谁——家里查出来有十张以上盗版的就开始罚款,一百张以上重罚,五百张以上劳役、拘留还可以酌情追究刑事责任。
真要这么干了,谁还敢为了点小便宜去买盗版?
但是以现在国内软件和电影产业的脆弱程度,要是没有了蝗虫一样的盗版,外国资本一下子就把中国市场鲸吞了。
中国电影现在还在扭扭捏捏的不肯承认当初“纯艺术路线”遗留地错误,2006年百花奖居然好意思在《功夫》、《神话》、《十面埋伏》、《霍元甲》等众多大片竞争下把最佳影片奖和百花影帝“安排”给一部主旋律电影,还硬说是观众评出来的。这样的风气,怎么可能跟观众至上,票房第一的美国商业大片抢市场啊!
所以说广电部、电影局的这种做法说到底还是两败俱伤,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放任盗版,国产电影和外国电影一起死,看谁损失大。
孙老爷子叹道:“美国人做梦也想不到,他们和日本人一样,没有输在中国同行手上,却莫名其妙的输在了铁板一块的中国国情上面。后来几年,美国大片进口的情况渐渐少了,国内趁着压力减轻,又恢复了外片进埠审查制度,限定一年只进口七到十部外埠影片,而且包括香港电影在内。从那以后,中国的本国民族产业保护主义在全世界就出了名,不论哪方面的外国公司要进中国,都得好好掂量掂量……”
“……所以后来也就有了长篇中国电影市场分析《乔治报告》,乔治这篇报告里第一次提出了中国电影人的理论研究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