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色生香
第一集 不是猛龙不过江 第二章 懒人易青
易青来自南方的一个省会城市——F市。他和今年风声水起的那位少年篮球大明星霍英雄是F市一中的同校同学。
易青比霍英雄高一个年级,霍英雄在高中联赛和亚洲三国友谊邀请赛上大出风头的时候,易青和自己的同学正在紧张的准备高考。
虽然彼此不认识,但是说起来,两人还有点渊源。
易青从高二开始,就迷上了高一的大美女黄思婷。但是很显然,黄思婷对他这个只有几面之缘的师兄没有半点兴趣,她似乎更属意在篮球场上叱咤风云的霍英雄。
本来易青都要向黄思婷表白了,可是有一天,当他在一场篮球比赛上看见霍英雄以一个超远距离的雷霆扣篮令全场少女疯狂的时候,他黯然的决定退出这种无意义的竞争。
他当然不会预见到,将来有一天无论是黄思婷还是霍英雄都要仰视他这个国际大导演、民族英雄——在那时,他只是为黄思婷眼中没有他而黯然自伤。
小小的感情挫折使他从新审视自己,那时的他,实在太普通了。平凡的样貌,父母都是企业中层员工的家庭,在一中这种名校勉强算中游的成绩……
此外,缺乏运动细胞,除了看小说玩游戏之外没什么其他爱好也是他无法吸引异性的硬伤——谁会喜欢这样一个男生。
实在要说有什么优点,那就是他的语文成绩不错,作文写的很好——他私心里一直认为,之所以能有这个优点是因为他看了许多金庸和古龙的小说,萌生了对文学对小说的兴趣,跟一中的语文教学一点关系都没有。
就是这个优点,使得易青的心眼儿活泛了起来。
其实黄思婷根本不知道他的心意,更谈不上拒绝了他。但是易青还是很受伤,于是痛定思痛之后,他决定自己一定要奋发图强,出人头地,将来让全世界的美女都来倒追我!
但是谈何容易。
最快出人头地的方法当然是冀望于马上到来的高考。不过这个希望也很渺茫。论成绩的话,一中高手如云,每年都有几个上清华北大的,要出风头几时轮得上他?
易青的成绩也不是很烂,但是他偏科的实在太厉害,自从上了高中以来,他的数学成绩几乎就没有及格过。
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他天生似乎对数字不敏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太懒。有时间宁愿去看小说、租盗版碟、打网游,根本就不肯静下心来学那些函数和解析几何。
看来好象是什么希望都没有了,但是人生的事就是如此,很多时候都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易青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节目在做黄圣怡的访谈。这个黄圣怡,就是被香港大名鼎鼎的星爷选中的新一代“星”女郎,在《功夫》里面推雪糕车的那个美女。
那个电视节目很八卦的在和黄圣怡聊她当年考电影学院的事。黄圣怡是2002年考上电影学院的,她在电视镜头前笑得花枝招展的谈到自己当年不用考数学高考,所以考上电影学院的过程很轻松。
不用考数学高考?!
易青坐在电视机前,啃了一半的苹果含在了嘴里半天忘了嚼。
第二天,他就到处打听有关电影学院的事。渐渐的,一条崭新的金光大道呈现在了他的面前。
以他的成绩,通过高考能上个本科就不错了。要上重点大学,尤其是上中国名牌大学中在金字塔尖上的那几所,简直只能在梦里想想。
但是现在,凭他在写作和杂学方面的天分,如果能考上电影学院这种和北大清华并列的国家一级重点,那简直是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了!
电影学院适合他考的至少有三个系:导演、文学、管理。导演系当然是培养导演部门的行当的;文学系将来的就业方向是编剧;管理系主要是培养制片部门的专业人才,将来在剧组是管钱的,也很热门。
这几个系文化课高考的要求,差不多也就是一般本科的成绩线水平,易青的能力刚好能考上——现在剩下的只是明年开春的专业考试的问题了。
其实易青也曾经想过文化课考试要分数最低的表演系,可是他照了照镜子,还是觉得自己似乎不属于程坤、黄小明那种帅哥型的,于是作罢。
直到后来他考进了电影学院,了解到了表演这个行当是何等专业,那些不懂行的人对表演的了解是何等肤浅之后,才庆幸自己当初没有犯傻。
从那以后,易青就下定了决心要考电影学院学院。
他从各种渠道弄来了跟电影导演、编剧有关的资料和书籍,也不管看得懂看不懂,囫囵吞枣的就给自己灌下去;然后租来各种以前自己根本不会去看的所谓文艺影片,什么《秋菊打官司》、《红高粱》、《花样年华》、《霸王别姬》等等的一些沉闷的片子,硬着头皮看了起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恶补,易青自我感觉良好,至少他现在满嘴蹦专业术语,能把学校的老师同学唬得一楞一楞的。
于是他花了一个寒假的时间说服了他的父母,要了三千块钱,拿上自己的多年攒下的私房压岁钱,踌躇满志的踏上了进京赶考之路。
易青一如开始时打算的,报考了电影学院的导演系、文学系和管理系,交了三百块报名费。
文学系的一试最先考,考得是影视小品写作。
这里的所谓小品跟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杉大叔演得那种东西可不是一回事。
普通观众经常从电视上看到电影学院各系经常用小品来教学,总会觉得十分奇怪,岂知此小品非彼小品。
别看易青装模做样的学了不少有关的书籍,这么专业的事他去哪里知道,所以虽然他作文底子很好,还是一下就写砸了。
不过当时易青自己可不知道,考完文学系的第二天又洋洋自得的去参加导演系的考试了。其实对易青这种怠懒的败家子来说,就算知道文学系考砸了他也不会像小云那样寻死觅活的,这小子整个一个没心没肺。反正他来北京的目标是考导演系。
导演系一试考得是影片分析。
在电影学院自己的大放电影厅里(学校里自己有国际院线水平的大型影院,还免费向本校学生开放,全国这么牛的大学大概也就电影学院一家)放电影给考生看,然后看完了集体回到考场开始写,一考就是一下午四个小时。
电影学院一般都会放一些沉闷的纯文艺电影来考察考生的艺术天分和读解深奥晦涩的电影的能力——要是拿王京的香港搞笑片来考,是个人就能看懂,也没什么好分析的。
那边易青和考生们一进大放,灯一黑,银幕一亮,全场考生一片哗然。
这电影太熟了,居然是当年给中国人拿了第一尊奥斯卡的小金人的那部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
许多年以后易青回想起来,觉得自己碰上这个片子真是神使鬼差。
电影学院这帮人其实是很自恋的,动不动就拿自己学校老师或者毕业生导的片子来做历年考试的题目,香港电影和其他地区的电影很少能拿来当专业考题的,百年一遇的事居然叫易青这拨考生撞上了。
很多不懂行的人,或者不懂装懂的那种人,分不清影片分析和观后感的分别。市面上许多人在报纸或者媒体上发表了几篇观后感,骂骂导演和演员,然后就影片的故事内容大发一通感慨或者是从什么边边角角的发表一通议论,就自以为很有深度的自称影评人或者影评家了。
拿《卧虎藏龙》来说,最典型的就是整个社会铺天盖地的所谓影评出炉,居然没有几个人能看懂这部电影的。
最可笑的是集中的意见都反映在大家认为杨子琼她们吊威亚的那些场面拍得太“假”——这种意见传到国外去,易青身为一个中国人都觉得替同胞害臊,怎么楞把一部以人文思想为主的艺术片当成商业动作片来评论了?
如果是普通观众去注意这些无关痛痒的边边角角也就罢了,那些所谓影评人做出一副专家的模样在那里指手画脚,实在让人喷饭——这些人的水平比考电影学院的这些十八岁考生还不如。
要说易青也确实在导演方面有点天分。他很快就从一个旁观者、普通观众的角度中跳了出来,通过自己一段时间的自学。所以他在导演系一试的那片影片分析中刻意的使自己写的东西完全跟市面上那种垃圾影评区分开来,尽可能以专业的笔触尽自己所能的去分析。
易青知道一部电影的构成需要六个基本部门的合作:编、导、演、摄、录(音)、美(工)。电影学院的导演系也是根据六个方向设置课程的。他就朝着这六个方向做一一评述,然后集中笔墨详细的分析了一下这部片子的导演语汇。
《卧虎藏龙》这个片子其实拿来当考题是很合适的。无论是固定机位摄影和电脑制作交替的摄影手法还是以中国传统水墨画式理念的美术设计;无论是发哥和张子怡的本色化表演还是以天才作曲家潭盾的民族传统器乐结合交响乐理念为主打的声音设计,都是可圈可点,非常有的写。
但是易青还是决定挑战难度!后来他的导师谢仁卫教授告诉他,整个参加一试的考生一千多人,胆敢从导演语汇这个角度去写这篇影评并且没有写错写偏的只有两个人,所以才点了他一试专业分第二名!
说来也是天助易青。他之所以能看懂黎安的这个片子完全是因为他好吃懒做的毛病。
易青一直非常关注黎安这个导演,是因为他当年拍了两个片子,一个叫《喜宴》、一个叫《饮食男女》——这两部电影都是跟吃有关的。
普通观众当然不会有什么心思去分析这两部片子后面的人文意义。
易青当时也是如此,他感兴趣的就是片子里的美食。特别是《饮食男女》里面的老艺术家郎雄先生饰演的那位老厨师做得那些菜,什么蟹黄灌汤包、翡翠排翅、腊汁黄鱼、珍珠鲜鲍……看的易青一个星期不想吃家里的饭。
易青把这黎安的这两部电影翻来覆去看了几遍,除了看出好吃的菜之外也看出了点门道。
原来黎安是个华裔美国人。作为一个好来坞的二三线导演,他可谓多年郁郁不得志,不被美国上流社会认可。因为黎安本人是个国学非常深湛的中国人,他古文能力很好,写得一手好书法,又懂金石古董。这样的一个人,他的作品里当然有浓郁的东方气息,所以西方人很难接受。
所以他的电影往往都带有一种强烈的东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的人文意味。比如《饮食男女》就是典型的以饮食为媒介,讲述一个东西方文化、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相冲突和包容的故事。
易青无意中看懂了这两部电影,于是也无意中为他以后读解黎安这个导演的其他作品打下了一个基础。他第一次看《卧虎藏龙》,就本能的想,黎安在这部请来发哥加盟的大制作里是不是又想传达东西方的矛盾冲突这种命题。
无论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一部电影是否成功的最基本标准就是导演语汇。在电影里,导演想要从正面或者侧面告诉给观众的那句话,是整个电影的灵魂。
在《卧虎藏龙》这部戏里,黎安用一条剧情明线和一条剧情暗线交替发展的手法来完成自己的导演语汇,提出自己对东西方文化乃至整个人类的未来的看法。
在这部电影里,张子怡饰演的玉娇龙是明线,是西方文化的代表符号,象征着欲望的无限扩张,象征着人要开放自由无限制的实现自己的欲望追求这个思想。
另一方面,邹润发饰演的李慕白和杨子琼饰演的俞秀莲是暗线,是东方文化的代表符号,象征着人对欲望的隐忍,象征着东方人含蓄内敛的生活思考。
在影片中,性格鲜明的玉娇龙从不掩饰自己的欲望,为了追逐自己的欲望,她从对青冥剑这一“物”的占有欲望发展到对李慕白这个“人”的占有和征服的欲望,进而扩大到对自己所在生活的彻底颠覆。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使自己高兴——盗剑、帮助碧眼狐狸、跟马贼头子私奔做爱、出走逃婚、大闹江湖、打伤关心自己的俞秀莲……她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对亲人和家族以及关心自己的李慕白、俞秀莲等人带来多少伤害,只图他自己痛快就行。用我们中国人的眼光来看,这小娘们儿太他妈操蛋了,狼心狗肺自私自利;但是西方人特别美国人看她就非常顺眼,脱了张子怡东方人的外壳,这个角色整个就是一个美国牛仔的内核。
而发哥演得李慕白,典型的就是一个东方老学究。他的拜把子兄弟为他挡刀死了,他后来爱上了自己兄弟的未婚妻俞秀莲。这要是换了现?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