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
我一句话也说不出,只紧紧的抱住了刘睿,我希望,希望他永远能如现在这样天真纯洁,不要因为权力而迷失。
……
十月,黄权奉命回归长安,就任尚书令,而费伟调任凉州刺史,负现凉州军政。
黄权这个人,才兼文武,更重要的是非常有大局观念,父亲取益州,最欣慰的就是得到了法正,刘巴和黄权这三个人。他算得上是父亲继关张后倚重的大将,比马超都受宠,我没有去汉中之前,父亲对汉中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他更用心的蝇取得两种的民心,而那个时候,黄权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他更用心的是取得两种的民心,而那个时候,黄权就敏锐的发现了汉中的重要性,认为得到汉中对实现父亲的大业有着莫大的好处,而提前做好准备,这也是张鲁得到我之后,父亲能迅速派四叔引军来汉中帮张鲁抵敌曹操的原因之一。而我一直认为,完整的和平的得到汉中,特别是得到汉中地几十万百姓,而不是象历史上那样得地失人,对季汉的强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黄权在平定和治理凉州一事上,也做到极为出色,甚至比一向有贤人之名的马良还要出色,西凉民族复杂,有南有西羌国。西有西域诸国,北有鲜卑胡族,又一向贫若,向来是战乱纺杂之地,但黄权治理凉州九年,凉州年向中原要过一文钱,反而每年上交大量的马匹,凉州当地地豪强被打击了,贫苦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各族关系得到了缓解,我当年亲自主持的金城会盟精神完好的贯穿了下来,没有用我操过心。
刘巴在去世前推举黄权任尚书领是有道理的,我也一向认为黄权的才能入主中是很正常地,只是凉州一直离不开他罢了,不过我私下总有一种怀疑,刘巴推黄权上来,是不是因为黄权的性格和他一模一样?黄权平常也是那么严肃,脸整天板的跟水儿似的,从来就没有表情。
父亲这个人是喜怒不形于色,而黄权则是干脆的没有喜怒哀乐,他在凉州,和放荡不羁的游楚相处不是很好。这两个人对对方的本领都是佩服的,但对对方的作事方法都不习惯,游楚就喜欢该哭就哭,该笑就笑,一言相合,和街上要饭的也能大醉一场,一言不合,哪怕是上官就在眼前,也一甩袖子就走,对于没有喜怒地黄权,他就老想看他失态后是什么样子,有一回,游楚派人偷偷把黄权的车轮子上地销子给拔了,在路上偷偷的隐蔽起来瞧乐子,果然,黄权地车走到半路上突然啦一声散了,黄权扑的一下子从车上掉下来,摔下大马的扒,可黄权呢,还是一点儿表情没有,站起来掸掸土,没事儿似的走了,游楚不由佩服。
(司雨注:历史上当真有这回事,不过拔销子的人却是司马懿。当年他看了黄权若无其事的走后暗自佩服,逢人就说黄权这个人啊了不得,严肃的跟泰山似的,深得象一口井一样啊,司雨每读至此处,不由微笑,司马老鸟居然也有这等孩童心态,一时觉得这个阴毒的家伙也亲近了不少。)
黄权到长安,第一句话就是劝我派昨力干将前往清泥隘口,以抵敌可能从武关北进地司马懿或是陆逊人马。
我摇头道:“他们若当真前来关中,那岂不是找死,我长安城城坚池塘深,白耳精兵英勇善战,联又不是曹睿那等见到危险立即逃避的无能之主,到时大军四合,他们就算十万精兵齐至,只怕也会被全来于此。”
黄权却道:“关中是我大汉龙兴之地,眼下无论是家农是商,无不是以关由为本,就算敌人无法攻入,敌人若行破坏,也会令我军……伤筋,陛下若信得为过臣,臣愿亲自引军前往,阴击敌军。
我摇摇头,不肯派他前去,却也被他说动了,加强了青泥碍口的守卫力量,并着王平和廖立引北军前往。
……
滚滚长江,以三峡段最为险峻,自长江三峡逆流而上,就算是对于终日弄船的江南人来说,也是困难重重的,由于季汉提前将所在当地船家全部迁走,诸葛瑾想找相领航的向导都费尽了力气,诸葛瑾本想用这种方法来拖延时间的,毕竟对诸葛瑾来说,攻打自己弟弟和儿子的国度,并不是他所希望的事情,但是诸葛恪却有所不同,他的想法是建功立业,而不是墨守阵规,对于此次攻川,诸葛恪是下定了决心的,他们亲自出马,在三峡探路,终于渡过了重重险关,逼近了川口的汉军。
这场大战中,汉军胜在地利,而吴军则胜在人多,有些忠厚的陈到并没有在敌人探路时线敌人世以致命的攻击,他觉得在敌人并没有攻打自己的关城之前,两国盟约并没有被撕碎,他要站在理上,这种想法本身没有错,但是却使得汉军被动的被东吴攻击。
白帝城所在的白帝山,是沟通江汉平原和四川盆地的通道上的一把巨锁,也是险要的瞿塘峡口第一个开阔地所在,此处是季汉和东吴的真正分野所在,是我和孙登签定盟约的地方,也是一座重要的军事要塞。为了保证此城的坚固,其城墙墙心由黑土和石块夯成,其外还夯有厚厚的一层黄土,最后,修建者们在外面垒上巨大的石块,并抹上了白色的石灰,为增强城墙拐角的防御力量,工人们将其修建成了巨大的圆弧状,这段圆弧状的城墙被称为马面,它还可以为士兵们防守提供便多的射点。
眼见东吴巨大的战舰破雾而来,陈到披挂整齐,引军站在城头之下,高声喝道:“前面吴军听着,季汉东吴,本为盟国,你今日破盟而来,意欲何为?”
诸葛瑾背盟而来,本有些羞愧,此时自然不会回答,将手一挥。东吴的巨舰向白帝城攻来,一时间双方箭雨交措,呼声如雷,白帝城十分坚固,但是吴军并没有强攻,他们以数十艘巨舰护住航天道,与汉军争锋,其余向西,直扑疵门,疵门的益州门户,其重要性犹在白帝城之上,陈到分兵去守,哪知此时诸葛恪引一万山越精兵从得山叠障之间,竟然探得一条小路,从后路冲上白帝城,一场大战,以多击少,白帝城苦守三日后易手,汉军初战失利,全军退守疵门。
吴军在白帝城补充之后,继续逆江而上,这次陈到对吴军加上了十二分的小心,也知道了敌手并不是和自己一样忠厚的诸葛瑾,而是一个拥有狐狸般的狡猾,野狼般的坚忍和猛虎一样强在战斗欲望的诸葛恪。
双方再次大战,陈到死守不退,诸葛恪连施巧计,皆被陈到识破,未曾成功,诸葛恪心下焦急,虽然吴军的水军整体上要比季汉可大一些,但是季汉的战船上一些精巧的攻守装备却是吴军所无,吴军虽然军力强大,每战皆战,但是汉军在要交尉张南的统领下,如同一只只灵巧的燕子般惊水而过,总有找到机会逃开战场,减少伤亡,这样一来,诸葛恪迅速击败季汉,攻需益州的战略目标被很难实现了,这样下去,时间一久,那么客军作战的吴军就只有后退一途了,这样的结果是诸葛恪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他想了良久,决定使用诈败之计。
眼下,汉军连败,军中大小无不期盼着能打上一场胜仗,他们这样横在自己面前,只等自己粮尽退兵,那么,自己只要假做粮尽而退,汉军肯定期会按奈不住报仇的心理,会从后面追击,给自己以最大的损伤。而那时,自己就可以轻易做一个套子,把汉军装入其中,只在消灭了汉军的主力,攻取两川就不费吹灰之力了。
在三国年代,诸葛家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是高手,而诸葛恪这个曾经担任东吴大将军。总揽朝政的杰出人才,更是自年轻时就有神童美称,机变无双,一路十计,就算是他的父亲诸葛瑾也难与之相匹,而陈到和张南,似乎就差得更远了。
季汉的一场败仗,已经在所难免。
第三部 天回北斗照中州 第六十章 诸葛昆仲
诸葛恪在孙吴中后欺的军政舞台上,是一位关键性的人物,作为陆逊死后高升为大将军。统领东吴兵马大权的他来说,他的荣辱成败不仅关系其个人或家族之兴亡,而且影响着孙吴政权的盛衰,对诸葛恪历来评价分歧颇大,誉之者将他与乃叔诸葛亮相提并论,抑之者则贬斥为乱臣贼子,与老一辈的谨慎沉稳不同,他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同时他性格张扬,蔑视礼法,我行我素,这种行为被诸葛瑾兄弟视为大问题,但他这种处事方式却深得孙权的喜欢,因为孙权自己本身就是个不喜礼法约束的人。孙权出自寒门,在文化上受儒家礼法的约束较小,表现出轻脱佚荡的特征,造成了当时盛行的嘲弄戏笑的风尚,孙权一直把诸葛恪作为下一代的主要人才进行培养,把他选作孙登的侍读,不过孙登这个侍读却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臣下的意识,有一次孙登气急了,说“诸葛恪可以吃马屎。”孙登说:“那太子吃鸡蛋好了。”孙权不明白,问诸葛恪:“为什么他让他吃马屎,你却让他吃鸡蛋呢?”诸葛恪说:“都是从一个地方出来的。”孙权大笑。
不过诸葛恪绝不是只会呈口舌之利的人,孔明征南蛮天下皆知,但诸葛恪征山越却也绝不输于孔明,在三国时期,江南丘陵山区生活着数量众多的越人后裔和汉族逃亡人口,人们统称之为“山越”,形成了势力强大的“宗部”。在东吴,山截止人一直是巨人的危胁,而特别是丹阳郡,为孙吴京师所在,又怀汉淮地区曹魏统治区毗邻,相互交通,对孙吴构成严重的潜在威胁,史载:丹阳“地势险阻,与吴郡,会稽,新都,鄱阳四郡邻接,周旋数千里,山谷万重,其幽邃民人,未尝入城邑,对长吏,皆仗兵野逸,白首于林莽,逍亡宿恶,咸共逃窜,山出铜铁,自铸甲兵,俗好武习战,高尚气力,……时观间隙,出为寇盗,每致兵征伐,寻其窟藏,其战则蜂对,败则鸟窜,自前世以来,能羁也。”
丹阳这个地方自古民风强项,其地的兵马号为“丹阳兵”,其战力更是天下翘楚,孙吴立国江东,一直致力剿除山越,几乎所有的将领都参与过对山越的战争,但直到诸葛恪才真正抚平,他主持剿越任务,汲取过去的成功经验,明令各地军政官员:“各保其缰界,明立部伍。”把守险要;自己的军队则控制关口要塞,“但缮藩篱,不与交锋。”等待粮食作物成熟,抢先收割,“于是山民饥究,渐出降首,”对出降者,“皆当抚慰,徒出外县。”不仅从极本上清除山区地隐患,而且为孙吴增加了大量的军队和劳力,此时诸葛恪攻益州所带兵马就是天下闻名的丹阳山越,其战力绝不在“无当”,“无前”两部飞军之下。
东吴人善水战,但是诸葛恪却是水战陆战皆能。此时他假意退兵,引汉军来追,一路上不断丢弃战利品,给汉军一个个甜头,张南本来还存在戒心,可十余日后,这心思也完全淡了,只是下令:“吴狗此时粮草不继,想要逃回东顺,我们冲上去,把他们打到江里喂鱼去!”
汉军纷纷应诺,努力向前,结果正中诸葛恪之计,诸葛恪用在宁河入江处设伏,先用小队与汉军水军进行撕杀,接着大队突然从宁河冲出,阻住汉军归路,吴军战船较大,水战经验丰富,张南虽也颇精兵法,但想在这种情况下以少胜多,那实在是难为了他。
一场大战,汉军惨败,逃归的不足一半,接着吴军重归商门。由于张南惨败,汉军水军无再战之力,仅凭陆军无法守住这座水城,双方激战十日后,吴军冲破门,一路上破巴东郡,涪陵郡,直入巴郡,益州震动,此时,孟获亲自带领土完整无前飞军赶到巴郡,而匆匆赶回益州的睿也将准备了数年之久地秘密部队……位于巴州的楼船水军准备了起来。
战争的阴云笼罩了益州大地。
……
与诸葛恪的春风得意一帆风顺相比,其一母同胞却受到不同教育的弟弟诸葛亮葛乔就惨得多了。面对天纵其才的陆逊陆伯言,诸葛乔简直觉得自己每一天都活得象在在刀尖上舞动一样,与这样一个对手交战,哪怕是兵力相当诸葛乔也会吃力万分,何况是兵力相差数倍。
知道会面临初期的惨同入,诸葛乔早早的把妻子送去南郑,他对新婚的爱妻说:“你爹爹要试试我的本事,先去南郑住些日子吧,回头我再接你。”
妻子陆氏自在知道前线的危险,可是作为一个小女子,她永远无法左右国家大势,她想不明白为什么吴汉之间会突然从亲如一家变成后力相见,也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一定要进攻自己的丈夫,她不知道的是,从此后的日月里,她将在痛苦,担忧的泪水中渡过了。
此时诸葛乔这个堂堂太守与普通士卒一样坐在一个山脚密林里休息,迷天的雾气让一切都湿渌渌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