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扇神剑续 作者:曹若冰
绿柳已成荫,修竹三五竿,浅草池塘,巧堆山石,另有竹椽茅舍,掩在柳荫深处,俨然少林寺中另有一个世外桃源。
肖承远小侠随着元济大师来到这茅舍之前,迎面横额,龙飞风舞四个大宇:“无我自在。”
肖小侠止住脚步,仰头向元济大师说道:“这是大师清修之地,晚辈俗人如何能擅入?”
元济大师忽然呵呵笑道:“肖小侠!这确是少林寺的禁地之一。人但知有少林寺绿瓦红墙,檐牙高啄的宏伟佛殿,从无人知道有此茅舍竹椽的寺后小筑。这是老衲平日静坐之处,小友侠间奇才,不在此处,无以待客。”
肖承远小侠知道元济大师是一片诚心,便称谢而入。
茅舍不大,收拾得一尘不染,室中仅设一榻横陈,榻前矮几,上置香炉,袅袅轻烟,淡淡檀香,使人有超凡脱俗之念。墙壁上,悬挂一白绢糊裱挂轴。上面却是空白没有任何一字一画的痕迹。可是两旁却挂着一副淡墨对联:上联;入世即是出世,下联:我心便如佛心。
元济大师笑道:“空街为止壁,一榻横陈,小侠当不以此简陋相待,引以为意。”
肖小侠连声应道:“此处小筑,诚为人间净上,至此无忧无我涤尽凡心。大师以此相待晚辈,至感荣宠有加。”
两人相对在榻上坐下,大师慨叹道:“肖小侠一诺不移,不远千里跋涉关山而来,可惜来的不是时候。”
肖小侠闻言—惊而起,拱手说道:“晚辈不仅南去苗疆,而且北上出关外干山寒江之滨,数月风尘道上,未曾休息,即兼程前来嵩山拜见老前辈,以老前辈之意,晚辈晚来—步.错失良机吗?”
元济大师摇手说道:“肖小侠休要误解老衲之意,小侠兼程远道.鞍马劳顿,仆仆风尘,只为与老衲当初一言之诺。小侠此来嵩山老衲既感且佩,安能相责于小侠。老衲所言不是时机系指本寺而言。”
元济大师说到此处,神色黯然.面容沉重。忽而又展颜笑道:“茅舍小筑,最宜煮茗待客,小侠来此,老衲礼应先敬一杯。”
说着走到茅舍后面泥炉瓦壶,倒出清茶两杯,其香沁脾.饮时两肋生风。肖承远小侠饮毕,大赞香茗为生平所仅见。
元济大师笑道:“嵩山之顶,产茶一株,名曰云雾,以去年雪水煮之,并且配以泥炉瓦壶、松子为薪.才能得此佳味。”
说着,突然元济大师又一正颜说道:“瑾以一杯香茗,向肖小侠致以歉意,少林僧人此刻正如惊弓之鸟,稍动即飞,所以小侠来时,才引起如此误会,甚至不惜摆出本寺群斗之罗汉阵相迎,此事说来。诚为少林寺之不幸。”
肖承远小侠对于元济大师的话,足感到惊诧的“少林僧人已成惊弓之鸟”。当时禁不庄接口问道:“大师请恕晚辈放肆,有—点未明,敢请问于大师。少林寺领袖武林数十年,迄末衰微,为当今武林泰山北斗。昕大师之言竟会有人前来少林寺搅乱生非,此言若非出自大师之口。晚辈断难相信。”
元济大师长叹一声,良久说道:“沂山海惠寺之时,老衲曾与小侠作推心之谈。当今群魔并起.正消魔浅,已有不可一时之概。海惠寺即为一例。所以,老衲才深切痛觉,当前武林如果不能捐弃门户之见,谋求团结,则危机指口可待。老衲敬聆小侠神功之余,更深觉小侠肩负,非你莫属。这才奉邀小侠前来嵩山共商对策。”
肖小侠倾耳静听,全神贯注。元济大师一口气说到此地,略为一顿,接着说道:“小侠未来之前共谋团结之事未见行动.少林寺却再度遭劫。一把毒火几乎酿成巨灾.二代弟于连伤数人。少林忝列武林之首,如此连遭挫折.羞愧何以。正好此时肖小侠来到嵩山,如此误会因此而起。”
削小侠心里微微一动,连忙接口说道:“敢问大师,前来搅乱贵寺的,其人为谁?”
元济大师叹道:“者衲未及赶至,他已经连伤二位本寺高手,纵火而去,而且火焰带毒。”
肖小侠点头说道:“昔日各大门振联手围剿青海阿修罗教之时,贵寺曾否派人参与其事.”
元济大师忽然一惊,说道:“围剿阿修罗教之事,敝寺首倡其事,由者衲师兄亲率寺中高手,联同各派高人,前往青海。小侠之意,是指此事系阿修罗教所为?”
肖承远小侠伸出两个手指,正要说出阿修罗教惟一的余孽骷髅怪重现江湖的事,以及寻衅武当,猖言要报复于各大门派之事,说给元济大师听.忽然,隐隐前面传来一声玉磐,悠悠之声,元济大师不禁叹道:“少林寺厄运重重,玉磐告急,数十年来鲜有如此三番两次传声告警……”
元济大师言犹未了.忽然茅舍修竹之外的小径上,匆匆而来一位小沙弥,远远垂手而立,口称:“达摩院求见。”
…
幻剑书盟 ,海之子
曹若冰《玉扇神剑续》第十六章
前章说到肖小侠取道嵩山,至少林寺去见元济大师,共商团结武林,以御魔头,以防浩劫。由于少林寺数日以来,正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际,肖承远适逢其时,才引起数场争斗。肖承远虽然不致伤及少林僧人的性命.但是以少林寺在武林中领导群伦的地位,竟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后生,连闯数关,已是足以蒙羞。所以当知客僧人以一根禅杖败走肖承远小侠之后,少林寺闪出一十八位高手,摆出名震武林,列为少林群斗之绝的罗汉阵。正是一触即发之时,元济大师及时闻讯赶至了寺外。才化解了这场拼斗,将肖承远小侠引到寺后小筑。
但是,少林惜入却因此引起了猜疑与惊异,知客僧人是寺中一流高手,一根禅杖挥动一百零八招降魔杖法,武林之中.尚鲜有高人能将其击败。职司少林寺的知客僧人,岂同儿戏?元济大师如何圣明?一听小沙弥说是“达摩院求见”,便自叹息说道:“嗔念未除,灵台未净。”
肖承远小侠不便插嘴相问.然而,元济大师却向肖小侠说道:“小侠此次远来嵩山,竟只身连闯数关,少林僧人震慑。老衲若再迟至一步,一十八位联手围攻的罗汉阵,小侠虽胜之不易,但是,两百招之内,小侠必破罗汉阵无疑……”
肖承远小侠一时不明白元济大师如此说话,闻意如何?俊若冠玉的脸上,泛起一阵微红,嚅嗫着说道:“晚辈冒昧之至,事出误会。大师请为宽容,晚辈自当谢罪。”
元济大师呵呵笑道:“少林寺僧人决不如此量狭,自引以为羞则可.若记恨于别人则无由。”
肖承远小侠忽然抬起头,想起一件事:“晚辈忽有一事不明.要冒昧向大师请教。”
元济大师呵呵笑道:“肖小侠可是还有疑心吗?少林寺数十代以来,以七十二种绝技,领袖武林如许年,武林之中,视之为泰山北斗,如何这样不经一敌?而徒具虚名?”
肖承远脸上一红,嗫嚅未作答,心里却暗自佩服元济大师眼光凌厉,明察秋毫。
元济大师忽而一正颜色,极其严肃地说道:“自达摩祖师爷一苇渡江,惠然东来。我少林脉则自成一派立足于武林。七十二种绝技,虽不敢自诩为天下无敌,本寺僧人行脚保身,足够遍行天下矣。”
肖承远小侠此时凝神倾听,不觉拱手作容,正待答话时,元济大师举手止之,复又含笑摇头说道:“小侠之心为此不安,老衲从实直言,毋庸介意。老衲在沂山海惠寺初识小侠之时,便深知小侠必为当前绝世高人之亲传门人,天生奇才。少林寺七十二种绝艺,傲视当今,独步武林则可,想要以此难住小侠,并非老衲自谦,尚无此可能。小侠一身功力,已不是当今武林技艺所能擅加衡量。”
肖承远小侠闻言,惶然起身.拱手道:“大师如此谬奖,后辈不胜汗颜。”
元济大师低喧佛号,合十说道:“者衲自认老跟尚未昏花,小侠毋庸过谦。方才寺中弟子来告,达摩院遣人求见,小侠能知其来意否?”
肖承远心里为之一动,立即摇摇头说道:“晚辈不敢妄加揣测。”
元济大师呵呵笑着说道:“小侠宅心宽厚,不愿直言,老衲只好明说了。小侠只身直闯数关,在僧人心中难免有不服之意。……”
话还没有说完,肖小使便接着说道:“晚辈无意冒犯,但愿当面谢罪。”
元济大师呵呵笑道:“少林寺领袖武林这些年代,假若如此一恁戒律不存,岂非为武林不齿?小侠此来,为老袖之嘉宾.少林僧人岂能稍有些微不敬之意?只是老衲别有用心,乃借此一邀小侠一展神功,让寺中僧众瞻仰,至少也可以让少林寺僧入能知警惕。武功一道,人外有人。若能由此稍杀一些不肖徒众从狂妄之心,则少林一派,获益不浅,而感小侠之德不尽矣。”
元济大师说到最后,神色庄严,态度肃穆,两眼神光,直望着肖承远。
肖小侠知道元济大师自从沂山海惠寺为扶桑一叟所侵占以后,便深自感到少林一派如不发奋自励,终必渐自没落.所以,此刻所说的话,确是字字出自肺腑,句句有无限隐痛。
再则,肖小侠从元济大师口气当中,也约略可辨为自己树下威望.日后邀约天下武林之时,少林僧人甘愿听命出力。
当时.肖承远略一思忖,便拱手说道:“晚辈恭敬不如从命,能以此瞻仰少林绝技,亦为晚辈不世之缘。”
元济大师合掌说道:“老衲奉应先为小侠引见方丈,为今之计,老衲少不得要甘冒戒律之责,为少林一派稍尽绵薄,能使少林徒众,知所警惕,从此痛下苦功,为光大少林声誉而潜修,老衲虽蒙戒律加身.亦无憾事!”
肖小侠瞠然而视,心里不禁闪电一转想道:“未经方丈,此行是为私斗。虽位尊如元济大师,看来亦难免身遭戒律责斥,我又何必有此不智之举?”
元济大师含笑向肖小侠说道:“小侠不必犹疑,若有背天理,悖人情之事,老衲断不敢陷小侠于不义。”
肖小侠知道事情已无可挽回,便点点头,随着元济大师走出这寺后小筑,向寺中走去。这一去竟使一场团结武林之盛举,险些付之东流,少林寺的长老,身受十年面壁之苦。此系后话,按下不表。
肖承远小侠随元济大师穿廊过道,一路默默无语。在这默默无语的行走当中,发觉到少林寺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沉寂.偌大的一座丛林,仿佛静悄得没有一个人影。
肖小侠不禁时而回过头来,看着元济大师。
元济大师神色极其严肃地低喧佛号,说道:“少林寺数十年以来,少有如此大事发生了。”
肖小侠想到寺中僧人,想是都去围观这场武功较量。因而心里睹暗踌躇不定颇为不安。这场比武,胜则难免令少林寺恼羞成怒,虽然元济大师站在身侧,彼此不致破颜相向,但是,寺憎心中难免存有芥蒂。败则有辱师门令誉,肖承远断不愿如此而为。
因而,肖承远低头走去,心神分驰。不觉间随着元挤大师走进一间广大殿堂,佛号如雷贯耳,肖小侠自然停下脚步;抬头看去,空旷一无所有的大殿内,站满了高高矮矮胖胖瘦瘦的大小和尚,个个合掌低头,排列整齐地站在四周.此时低诵和南之声,不绝于耳。
元济大师慢步缓行,走到大殿中央,垂眉合眼,双手合掌当胸,宝相庄严,屹然而立,状若入定。良久,元济大师才抬起头来,两眼神光如电,缓缓地向四周回视一遍,然后沉重如雷地低喧了一声佛号,说道:“印证武学.胜要更求精进.败则痛切反省.不存芥蒂于心,空性、空本可曾听见?”
但见在行列里,闪出两个六十多岁左右.眉发已然苍白的老和尚,站在元济大师面前.合掌躬身,齐声应道:“师伯法谕,弟子谨领。”
肖小侠站在殿外心里暗自忖道:“当初老化子哥哥说道,元济大师为少林寺当代掌门入之师伯。这两位老和尚也口称师伯,分明是掌门人的同门兄弟,这两人的功力,自是不可低估,我要如何才能做到恰到好处?”
就在这一转念之间,肖承远小侠已经打定主意,正好此时元济大师高声说道:“老衲元济,有幸请肖小侠入殿一见。”
肖承远小侠迈步走进大殿中,顿时引起大殿上数百位僧众,打从心底一阵赞叹。在这数百位憎众大殿中,包括了少林寺几代弟子,个个都是高手。一见肖小侠竟是如此英俊潇洒,年未及冠的少年相公,竟能在山门之外,只手震退知客僧座,已是冠绝武林。
可是,在表面上却一点也看不出肖小侠有任何异样之处,难道是如此偌小年纪,竟修练到三花盖顶、五气朝元的境界吗?
可是,无论如何,以他如此年轻,面对武林泰斗,少林寺的数百高手,那份从容不迫,气宇轩昂的神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