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刺客
谈及发现老花子的经过,宋永嘉说:“说来也真是巧,去年冬来得早,十月初已经下了两场雪,为了准备岁杪的肉食,必须早日猎些飞禽走兽过冬。这几年风不调雨不顺,一年比一年难过,附近的人,所养的牲口一年比一年少,谁家不是靠飞禽走兽过冬?老榆沟一带,有不少八九斤重的野兔,我在那儿没了不少套兔的陷讲,天不亮就得前往收取猎物,去晚了可就被别人取走啦!那天要不是早一刻发现他老人家,恐怕他就得流尽鲜血死在沟中了。”
“大叔,鲁叔他老人家,生前可曾提及出事的经过吗?”林彦问。
“没有。哥儿,那真是个铁打的,前胸背后五处全是致命的创伤,换药时连哼都没哼一声。问他,他只会摇头。有次我好像听他说了一句清楚的话。”
“什么话?”
“好像是见了鬼啦四个字。”
“见了鬼啦?”林彦沉思自语:“这话有何用意?”
在对面下首闷坐的婷婷脸色苍白,坐立不安。
“大叔,那天晚上附近可曾发现异常的事?”
“没有。”宋永嘉答得很肯定。
“老榆沟附近有人住吗?”
“没有,那一带全是荒野,生长着不尽的榆林,沿沟黄芦密布,走进去不见天日,经常可发现大青狼,平时连胆大的人也不敢接近。西面两里地是大官道,榆林一直沿伸到官道西面的汾河河湾。”
“鲁叔必定是从官道附近,负创逃向老榆沟的。”林彦说:“出事前后,可有大批车马通过?”
“那已经是五六天以后的事了,听说是什么钦差的贡品过境。”
“那就怪了。鲁叔应该是跟着贡品走的,为何先走五六天?那么,鲁叔的死,与钦差府的走狗无关了。唉!可惜婷婷未能在巫山神女口中间出口供,但那泼妇已招出鲁叔的打狗棍,是王九功交给她的。哼!我会找到狗东西,他必须从实招供。”
林彦咬牙切齿地说。
“彦哥。”婷婷怯怯地说:“鲁叔死在走狗手中是不会错的,杀他的人也是奉命行事,死在鲁叔手下的人也为数可观,你又何必激动憎恨不休呢?那会影响你的情绪的。”
“婷婷,我承认我对此事的态度有点偏激。”他的情绪并未平静下来:“我不是圣贤,我不能原谅那些为名利而卖身投靠的走狗。亲痛仇快,人之常情;鲁叔是荣叔唯一的知己,我为他老人家报仇,并不完全是为了私怨,只有惩罚那些助纣为虐的人,才能阻止那些丧心病狂的人为梁剥皮卖命。从现在起,落在我手中的走狗,杀无赦!”
婷婷打一冷战,倒抽一口凉气,林彦脸上的杀机,令她心中凛凛,悚然而惊。
“我记起来了。”宋永嘉说:“那天晚上,村西胡家的大牛,在河湾与几个泼皮的烹狗,曾经听到路东一带林子里传出可怖的鬼啸声。由于那一带经常闹鬼,因此他们并未在意。”
“鲁叔是个不信鬼神报应的人。行事光明正大无畏无惧,他决不会真的见了鬼,很可能牵涉到装神弄鬼的人。哼!我会慢慢查出来的。”林彦愤愤地说。
次日一早,众人携了香烛祭品,至村东三里外的小山下,找到了虬须丐的坟墓。神州三杰在此地逗留了将近两月,坟茔早经雇人加以整修,而且立了墓碣,一切皆不用林彦操心。
午膳后。神州三杰动身赴河西岸,要在襄陵山区协肋平阳府的官兵,截击当地的著名悍匪九龙山三霸。那是毒龙安置在山西的一支精兵,毒龙在山西唯一可以动用的人手,很可能出动这些巨寇,四出拦截林彦。早些天,三位老人家已和官兵接洽妥当,最近便要大举进兵,毒龙即使来了,也无法动用这些绿林巨寇。
林彦也准备动身北行,估计追兵不久便可赶到。送走三位老哥哥,林彦向两位姑娘说:“北上须经过老榆沟的西端,我们去看看鲁叔遇害的现场,也许可以找出一些有关凶手的线索呢。”
“快一年了。还能找得到什么呢?不如早些离开,毒龙可能很快就会赶到了。”婷婷提出反对意见。
“他们沿途搜索,不会来得那么快。”林彦说:“再说,距西安已远超出十日马程,我不打算再逃了。不前往看看,于心难安。”
他把所有的金银,全留给宋永嘉,请宋家照拂虬须丐的坟茔,这才动身北上。
老榆沟一带真是名实俱符的荒野,没有村落,不见田地,起伏不定的丘陵区丛生着老榆树,杂草丛生荆棘满地,人走过去只可看到狐兔惊窜,飞鸟似乎除了山雀之外种类甚少,难怪村民说里面有妖魅为患。
林彦是不信妖魅的,领先离开官道折入,沿途留意附近的景物。快一年了,不可能找到惨案留下的遗痕。
深入里余,前面两里左右的老榆沟在望,那一望无涯的高大黄芦绵绵无尽,直向东北沿伸,可知那条五六丈宽的大沟,是向东北伸展的。
他的目光,突然被右侧的一株枯榆所吸引。榆树的寿命相当长,高大不下于白杨,是上好的建屋木材,闹饥荒时,所结的榆钱可以充饥,嫩的榆钱还可以当菜蔬。这种树生命力十分强韧,榆钱落在何处就在何处生根,整株枯死的机会并不多。
这附近的榆树树龄并不大,粗的还不足一人合抱,也许有人偷挖榆根,剥皮回去做榆皮面解馋呢。
树下的草地是完整的,不可能被人把根挖走了。他心中一动,走近察看。这一看,看出树的死因了。
一边,有一处被利器所砍的创痕,深度有一尺以上,已占树的干粗一半以上。另一边,树皮早已脱落。上下端未脱落的树皮,仍保持原来的褐色,但外表已有点泛灰,一条条扁平的裂纹尚未变形,可知枯死的时间并不长。
“这是可怕的掌力击中了这里。”林彦说:“是一种阳刚掌力,当时就把树皮完全震脱了。”
龙姑娘上前伸手按摸脱皮处,有粉屑随手而落。
“咦!不对。”林彦说,伸手用劲揉擦。
片刻间,碎屑纷落,出现一个五指宛然可辨的大掌印。他用手指往裹探,悚然地说:“其力直贯树心,树皮是以后自行脱落的。这是练九阴真气的人,以阴柔而歹毒的九阴摧枯掌全力一击所造成的损害,整株树难怪枯死了,中掌处木质已被震腐。那一边的一刀,还不至于把树的生机摧毁,这一掌才是致命伤。”
“天下间练九阴真气的人有几个?”龙姑娘问。
“我不清楚,等单老前辈到来,一问便知。”
龙姑娘指着创口说:“这一刀力道也骇人听闻,大概是可怕的沉重宝刀。”
林彦细察片刻,肯定地说:“不是刀,劲道确是惊人,砍痕的轮廓相当清晰,已把兵刃的形状表示出来了。”
“你是说雁翎刀?”龙姑娘问。雁翎刀有时也可称剑,是冲锋陷阵的好兵刃。
林彦用手指指点点,一面说:“最窄的雁翎刀也有两寸二分,而这刀痕前端锋刃所形成的三角切口不足一寸,约在八分左右。这是说,刀身宽度仅一寸六分左右,厚度也比雁翎刀薄一半。”
“你是说……”
“这是武林人所使用的阔锋长剑。这种剑长度该是三尺六寸,如不是臂力惊人身材高大的武林高手,不配使用这种剑。我想,这一带定是交手的现场,再找找看。”林彦咬牙说,虎目中杀机怒涌。
婷婷打一冷战,脸色泛灰。
“大哥,这是说,凶手的轮廓已经勾画出来了,呼之欲出……”龙姑娘说。
“单老爷子一到,就可以知道了。”林彦抢着说:“他老人家见多识广,无所不晓。”
这一找,果然发现了不少遗痕,附近的树干上,有黄竹枝留下的打击痕迹,有刀剑拂过的创痕。
“这里就是交手的现场。”林彦的话充满自信:“围攻鲁叔的人,为数众多……咦!小妹,不要过去。”
龙姑娘正从右面十余步外的一株树后绕出,走向前面的荆棘丛。
“大哥,怎么啦?”龙姑娘扭头问。
“你前面十余步外的荆棘,为何无风自摇?”
“这……是野兔吧……”
“退!”林彦大吼,飞跃而上,左手一扬,一枚扁针破空而飞,同时冷虹剑出鞘。
龙姑娘和他相处甚久,对他了解甚深,听他的吼声饱含急怒感情,便知他有所发现,大事不妙,不假思索地向下一仆,奋身急滚。
荆棘中人影暴起,枝折声入耳。
三枚暗器从她的背部上空掠过,破空的厉啸令她毛骨悚然。
荆棘中跃起的人,凌空下搏势如鹰隼。
林彦同时到达,扁针先一刹那将另一名从侧方冲来的青衣人击倒。
两人同时脚落实地,同时发招抢攻,急如雷霆行生死一拼,“铮”一声暴响,双剑接实。青衣人的剑被震出偏门,中宫暴露在林彦剑下。
“嗤”一声异响传出,冷虹剑乘势斜挥,击破对方的护体气功,划开了对方的右肋。一照面生死立判,出剑冷酷,不带任何感情,刹那间便是生死分野,强存弱亡。
林彦身形疾退,一把拖起尚未站起的龙姑娘倒纵而回,叫道:“走!东南!”
婷婷跟在他身后.急问:“彦哥,为何不往北走?”
人影纷现,附近共有二十余名高手,吼声似殷雷:“小狗!你插翅难飞。”
追逐的人轻功比他们差了三五分,他一面掠走一面说:“不能向北走,他们已追到前面去了。”
“我们……”
“不要在他们预期的地方决战,我们要自己选定有利的地方埋葬他们。”
“大哥,我们人地生疏。”龙姑娘说。
“你忘了我们在太白山区的事?那时也是人地生疏。”他说:“我不相信他们比我们熟悉。这里距西安足有十日马程,就在此地给他们彻底了断,我希望毒龙也来了,一定要在此地埋葬了他。”
他们向浮山县方向急走,去势奇疾。
山岭、丘陵、地塑、深沟、丛莽、荒原,构成了这一带高原区,错综复杂的地形,限制了生活条件,因此人烟稀少,地瘠民贫,只有强盗土匪才能够在此生息。三人一进入山已似乎平空消失了。
追逐的人在一处地堑前聚集好半天方全部到齐。
为首的人年约半百,巨熊似的身材相当唬人,左臂挟了把沉重的开山大斧,铜铃眼凶光暴射,生了一张憨蠢的鲶鱼嘴,扭头向左右三十余名同伴大声问:“那一位对此地熟悉?有人曾经在这一带混过吗?”
三十余名走狗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没有人作声。
左侧不远处的内堂大总管一剑三奇苦笑道:“寇五爷,除了五爷你之外,谁也没有到过这鬼地方。”
“废话!”寇五爷的身份似乎比内堂大总管要高,语气相当不礼貌:“寇某仅经过官道,鬼才到过官道以外的地方。上次带那些人前来埋伏,寇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仅在官道旁睡大觉等消息。”
“五爷,咱们到底追是不追?”一名花甲老人问。
“追不追?你老兄大概昏了头。”冠五爷冷冷地说:“小狗机警绝伦,就是不往咱们的埋伏里钻,功亏一篑被他逃到此地,如果不追,咱们如何向统领交代?”
“咱们站在此地,就能擒得住林小狗吗?”
“你……”
“好了好了,咱们再七嘴八舌议论不休,小狗恐怕已经逃过边境,到国境外逍遥去也。”花甲老人的语气饱含嘲弄:“足迹是从这里走的,这时他们该已精疲力尽找地方躲起来了。女人先天体质就差,跑不了多远的。”
“晤!很可能躲在这一带。”冠五爷说,向下面一指:“下面荆棘丛生,草木繁茂,最易藏匿。三哥,你带人往南搜。”
一位挟托天叉的大汉应赠一声,把八名手下带至一旁。
“四哥,你带人向北搜。”寇五爷向一位挟了按铁齐眉棍,背上有一只奇异大革囊的大汉下令:“兄弟带人过对面去,搜对面的树林。记住,不可远出两里外,有所发现速以警啸招呼。”
前面这条南北行地堑,宽有二三十丈,深亦有六七丈,是亿万年前地层变动所留下的遗痕,由于年深日久,堑壁处处坍方已变成犬牙交错的不整齐峭壁,大雨时便是排水的溪流,雨止便是草木丛生的干沟与道路,垂直堆积的黄土层相当坚硬,风化的程度并不严重。陕西、山西大河两岸,这种地堑为数甚多,有些村落就建在堑下,挖窑居住冬暖夏凉,人如不走近堑旁,决想不到堑下别有洞天。不知当地民情风俗的外地人,走在光秃秃的平原上,突然发现不远处从地底冒出一个人,真会大吃一惊。
两拨人沿堑壁的泥阶下降。寇五爷并不急于越堑到对岸的树林,向花甲老人说:“对面没有上去的路,你往右走,看何处有地方可以攀登。”
“好,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