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刺客
好了,腹中的九个太阳似乎浇消了五六个。眼前一片朦胧,在长久的乌天黑地中,他看到了朦胧的光和影,终于,视线慢慢清晰;终于,看到了一个浮动着的、不稳定的脸庞。
“你……你是谁?”他虚弱地问。
“谢谢天!他醒来了!”娇嫩的嗓音入耳。
“再给他一碗药茶。”另一个苍老的嗓音发自身畔,是扶起他的人。
喝完了另一碗药汁,视线终于清晰了,眼前出现的脸庞,是一个属于十一二岁的苍白、瘦削、漠然的、长期缺乏营养的不健康女娃娃脸庞,小小年纪却呈现过多的忧戚。
“哦!你们……”
扶起他上身的老人轻轻地放下他,用关心的声调说:“你安心地休息吧。你已经度过了难关,希望你能够撑下去。”
“这是什么地方?”
“少陵原。”
“哦!我到城外了?这是…”
“这里是永安村,少陵原南面唯一的村落。”老人说:“我没有东西给你进补,只有荠菜充饥,过两天,我替你抓一条狗来进补,这附近的野狗好肥好肥,大概是吃死人吃得大多了,比狼还要凶猛。”
“老伯,我……我是怎样……”
“我在北面的司马村南郊发现你倒在草丛中,把你救来此她。你已经昏迷了三天。我只懂一些治小病的草药,而你……唉!你没有死,真是奇迹呢。”
“三天!哦!大概我命大。老伯,是什么时候了?”
“巳牌初正之间。”
“扶我起来……”
“不行,你的右手肿得小腿般粗,右半身发紫,坐不住的。”
“不要紧,我得坐起来。”
两天过去了,每天,他喝的是荠菜羹。这玩艺略带苦味、春天吃三五顿当菜佐餐,有一股清香尚算可口,夏季味重,只能用喂猪,在野菜中还算是不坏的菜,但如果用来当饭吃,三两天下来,保证倒尽胃口。
他知道,老人不是不给他吃,而是没有东西可吃。他的精力已恢复了两成,神智也完全清醒了。他发觉住的不是屋,而是茅草搭起的一个小棚,方圆不足一丈,只能算是一个简陋的窝。
老人姓张,身边仅有一个十二岁的孙女小莲。祖孙俩挤在角落里的草堆住宿,另一端成了他的养病处所。屋外架了一个灶,全部厨具只有一锅三只碗。屋里的家当也凄惨,一条破棉被,几件补了又补的破衲。这怎算是过生活?简直是比狗还不如。
这天,小莲提了一篮野菜,站在门外向他说:“大叔,山里的亲家,派人送来一些山药。午间可以煮一些给你吃,很好吃的。”
“小莲姑娘,你进来一下。”他说。
小莲放下菜篮,在他身旁跪坐一侧。他心中一阵惨然。小莲年已十二,身材却比八岁的小女孩还要瘦弱,看了小姑娘那双无神的眼,瘦削的面庞,毫无血色和笑容的脸部,不由心酸难已。
“小莲,你家还有什么人?”他问
“没有了。”小莲低下头说。
“你说山里的亲家……”
“哦!那是外婆家。”
“你爹娘呢?”
小莲突然用手捂脸,哭了,好半晌才说:“前年闹民变,叔叔和伯伯都被杀了,爹逃进山里去,娘吐血去世。爷爷老了,走不动、也不能走,我……”
“怎么会闹民变的?”
事情很简单。那一年收成不好,税增了四成,一斗麦子卖两百五十文,而官府的征的是三十四文。完粮的粮绅自己也破家,那管得了粮户的死活?一催二逼便出了人命。出了人命,粮还是纳不出。这一来,督税署出动大军催缴,不甘饿死的人被迫逃亡,然后是反抗。咸宁、长安、蓝田、咸阳、兴平、临撞,六县饥民集体涌入府城请愿,派父老向秦王府诉冤。这一来,惹火了梁剥皮,大军出动扫荡,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张家是永安村的富户,几年来早已成了贫民,他的三个儿子有两个被杀,一个逃入南面的终南山区做野人。老人家逃不动,小孙女自告奋勇留下照顾爷爷。田地房舍充了公,祖孙俩只好在村旁搭茅棚栖身。因为官府不许他们迁徙,想逃走却又怕被捉回编为垦奴。这条村南的山沟,住草棚的可怜虫不止她一家。左右邻不下十余户,十天半月有丁役来查一次户口,少了人丁随时有横祸飞灾。
“小莲,这种日子还要过多久?”他惨然地问。
“爹捎了口信来,等他找到够多的人,便回来接我们逃进山,到四川去找活路。唉!谁知道能不能等到那一天到来?”
“如果你们现在有钱,会不会好一点?”
“那当然好,山里外婆家有人,可是……”
“没有钱?”
“是的,他们也顾不了自己。如果有钱,我们可以补缴罚税,找那些可恶的人讲情,除了罪就可以赎回房产田地。唉!那有什么用呢?以后还是一样,一年比一年穷,要不了几年,还是要被赶出来挖草根树皮充饥,或着替那些可恶的人做奴混日子。苍天!如果梁剥皮死了该多好?”
“梁剥皮死了,下一个钦差可能更恶毒。”他咬牙说:“除非这个万恶的皇帝死了。不管怎样,你们救了我,我会替你们打算,能好好过一天算一天。”
“大叔,那是没有用的,你自己并不比我们好多少。哦!大叔,你姓什么?家在那里?”
“我姓林。家?在江南,好远好远。”他感情他说:“你爷爷在不在?”
“到皇子坡找野菜去了。”
“等他回来,我要请他到城里跑一趟,客栈里有我的行李,里面有银子和可以治伤的药。没有药,短期间是好不了的。”
同一期间,他住的客栈已被钦差府的走狗们所监视,他的包裹已经被取走了,天罗地网已经布妥,专等他进网入罗。因为店家所说的客人林彦,与大闹钦差府的凶手身材像貌差不多。
第 四 章 死里逃生
次日一早,张老人动身进城。近午时分,老人家气急败坏地返回。劈面第一句话就是:“糟了!大事不好。”
“老伯,怎么了?”他讶然问。
张老人凝视着他,久久方问:“小兄弟,你姓林,名是不是彦?”
“咦!老伯……”
“早几天是你到钦差府行刺梁剥皮。”
“这……”
“我好高兴。”张老人兴奋他说:“你住的客栈已经被走狗们占住了。要不是我恰好碰上了一个朋友,向朋友打听消息,不然糊糊涂涂闯去,岂不一切都完了?小兄弟,你的事已经传遍了府城,人心大快,虽然,你没有成功,但仍然乐坏了不少人。咦!捉拿你的榜文上说你年约四十,背部微驼……”
“那是装的。”他笑笑:“天黑,不会露马脚。至于店家,并未见过我的庐山真面目。”
“那你的伤……”
“被他们打伤的。没有药,我并不怕。又是,要拖许久才能复原,真糟。”
“爷爷,过几天他们来查丁户,怎办?”一旁的小莲焦急地问:“大叔如果不能起来躲藏……”
“那倒不要紧,随便往山沟里躲一躲,不会被人发觉的。”张老人颇有自信他说。
“过两天我便可以走动了。”林彦的话也充满信心。
他的修为已突破了练武人梦寐以求的境界,已修至可自行运功治伤的化境。可是,伤势太过沉重,短期间不可能痊愈,如果有药物相辅,便可提早复原。他本想请张老人进城检些药物应急,但身无分文,而且又怕张老人露了行藏,走狗们知道他受了重伤,可能派有爪牙在药肆里守候,风险太大了、他不敢让张老人冒险。
每天,他排除万难,克服无边的痛苦折磨,不断地运功自疗。三天后,渐有起色。
张老人想得不错,这一带山沟矮林处处,杂草丛生,人往草丛中一躲,前来作例行巡视的查丁户衙役,哪会想到有人在附近躲藏?
可是,张老人并未将意外计算在内。
这天黎明时分,犬吠声惊醒了张老人祖孙俩。棚屋中没有灯,他们只看到坐在壁角行功疗伤、似乎气息全无的林彦模糊的形影。
“丫头,今晨怎么有这许多狗在狂吠?”老人说。
小莲掀被爬起说:“也许是发现了狼。”
“睡吧,今天我要去装吊索。林哥儿不能再拖了,没有肉进补是不行的。”
“爷爷,那些狗比狼还要凶,万一吊索不管用,爷爷你……”
“放心吧,爷爷会小心的,只要捉住一头,我们可以吃十天半月的。”
林彦已行功完竣,只听得热血沸腾,感上心头,情难自己。张老人不但救了他,萍水相逢,自身衣食困难,依然解衣推食帮助他度过难关,更冒被查获的无穷风险收容他,这份刻骨恩情,令他永生难忘。
他心潮汹涌,眼前一片模糊,泪水成串滴下胸襟。
他的耳力已经恢复了,听到了别人不可能听到的声息,但并未介意。左右邻有几家棚户,也许是邻居们在活动呢,乡居的人早睡早起极为正常,有人活动毫不足怪。
天亮了,一声号角长鸣划空而至,引起了附近棚屋一阵骚动。
张老人一头钻出棚屋,微曦下,他看到左前方两百步外的永安村人影憧憧,只惊得血液都快凝住。
不但永安村四周有人,沿山沟两侧也有不少人放哨,刀剑的光芒一闪一闪地,看衣着便知道是督税署的走狗。
“天哪!不好了。”张老人脱口惊呼。
小莲扭头钻入棚屋,惊惶地低叫:“林大叔,赶快准备逃,从屋后爬出去……”
可是,已来不及了,不远处突然传来高亢的呼喝:“进屋里去,老头子,任何人都不许出来,不然格杀勿论。?”
张老人爬入,脸无人色不住发抖。
“怎么一回事?”林彦惊问。
“不知道。”张老人不住发寒颤:“四面八方都有人,可能是抓抗税,永安村又遭殃了。”
“你们……”
“我们不要紧,我担心你。”
“我?他们……”
“他们一定会来搜查,你……”
“那,我走,我不能连累你……”
“来不及了,哥儿。”张老人摇头惨笑,突然一咬牙:“只有一条路可走,你是我那逃走的次子张二,无衣无食大病缠身,回来归根的不孝儿子。”
“我……”
“记住,少说话,一切由我应付,好好躺下。”
“老伯,我……”
“不必多说了,由苍天决定我们的命运吧!”张老人惨然地说:“反正,这一天早晚会来的。丫头你千万不可乱说话。”
好漫长的等待。永安村一片哭叫声,可清晰地听到车声、马嘶、叱喝、咒骂、鞭响等等刺耳的声浪。
“至少有三十个人被抓走,好惨。”张老人咬牙切齿他说:“总有一天,人们受不了,会和他们拼命的。”
这一天来得并不晚,二十一年后,延安府饥民王嘉允揭竿而起,开始进入流寇蹂躏大明天下的始动期,张献忠李自成崭露头角,断送了大明皇朝三百年大好江山。梁剥皮在陕西杀入无数,他的嗜好是抓人来剥皮取乐。李自成是陕西延安府的人,叛乱期间也酷嗜杀人以剥皮为乐。
不久,脚步声终于止于门外。
“里面的人都出来。”叫吼声像打雷。
张老人首先爬出门外,只感到心向下沉。远处的永安村栅外,被反绑了双手的人为数不少,正被大批税丁押着向府城动身,皮鞭声叱喝声,与送行的老少妇孺的号哭声相应和。而棚屋附近,散落着不少握刀携剑的税丁,附近的棚户都被赶出屋外,税丁们正逐屋搜查。站在他面前的共有三名佩刀税丁,另一人是永安村的一名甲首。
三四十步外,三个面目狰狞的督税署班头,正和两名钦差府的走狗交谈,似乎在商讨重要的阴谋。
“张伯,督税署的差爷来查户丁。”甲首苦笑着说:“戚家的老三和老七跑掉了,这几天你曾经见过他们吗?”
“没见过,老汉好久没进村了。”张老人据实口答。
一名税丁指指小莲:“你家里就这两个人?”
另一名税丁正走向棚门。
“还有一个。”张老人机警他说:“小犬病重,无法出来应验。”
“混帐!把他拖出来。”税丁怒吼。
甲首脸上变了颜色。另一名税丁冷笑着问:“张甲首,你不是说这一户只有两个人吗?怎么多出一个?”
“这………”甲首直打哆咳,语不成声。
进入棚屋的税丁,已拖死狗似地把林彦拖出来了,往地上一丢,冷冷笑。
“禀差爷,那是老汉的第二个儿子,逃匿在外两年多,昨天才返家,进门就爬不起来了。”张老人卑谦地诉说:“这畜生逃亡在外无衣无食,病重垂危才想到返家挺尸。老汉正打算今早向甲首投告…”
“住口!他昨晚回来,你?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