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卷珠帘
娥儿了。要喊大师姐。喊我要喊秀儿师姐。”
十一吁了一口气,“所以我不入乐籍。不入戏班,只跟着你们串戏,那我的地位就永远是超然的,嘿嘿。”
听到这里,秀儿讶异道:“你的意思是,你不只十五那天串一场,以后你还准备继续跟着我们,一直跟到乡下去?”
菊香也急了:“不是吧,少爷?”他是少爷的小跟班,少爷去哪儿,他只要跟去哪儿的。
好在十一说:“不是一直,是有时候去。比如你们到了某个地方,先在那里演几场,然后我跟爹说好了,也赶去那里,串一两场。“
“你爹会让你去才怪!”秀儿耸了耸肩,对他的想法大不以为然。也不想想,他爹多不容易,娶了十一个太太,辛苦耕耘了几十年,好不容易才得来一个宝贝儿子,那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会舍得让他离开大都去外地串戏?
十一却说:“我有办法说服他的,我家在很多地方都开有药铺,我就说去考察那儿地买卖。我爹一向怪我游手好闲,对家里的生意不闻不问,现在我开始闻问了,他应该支持、鼓励我。”
这是两码事好不?不管怎么说,“你爹决不会让你离开大都的。”就算他爹肯,他十一个娘还不急疯了?她们后半辈子地依靠啊。
“就是,我劝少爷趁早打消这个念头。”菊香也帮腔。
十一正色道:“秀儿,你只想到了一点,我爹娘是很疼我没错,但我家就我一个,家里的医馆药铺将来都得我打理,我不管,谁管?我今年十七岁了,再不学着做生意,什么时候开始学?我没耐心学医,将来我家地医馆肯定是开不长地,但药铺的生意不能也丢了吧,那我家靠什么维持生计?再说了,”他地眼睛染上了一抹邪魅之色:“我虽然没学医,炼药倒是学得不错,现在好多药都是我跟爹一起炼制的呢,在这方面,少爷我前程不可限量。”
秀儿翻了翻白眼,懒得再搭理他,在大姑娘面前说这种事,真过分!
倒是菊香问了一句:“少爷,咱们家的药铺,肯定不是每个州府都有吧,要是秀儿他们去的地方,正好那儿没咱家的药铺呢?”那就没借口了。
“这好办啊”,十一笑眯眯地说:“有就说去看那儿的买卖如何,没有就更好说了,去考察那儿的情,看那地方适不适合再开一间药铺。我家的药嘛,是男人都喜欢,在哪里开药铺都会生意火爆的。”
秀儿掉过头去看向窗外,什么人家嘛,医术一般,制这种药却全国闻名,店铺开得到处都是。人家偷偷卖,他家公开卖,还引以为荣。唉,父子俩人是好人,就是脸皮太厚,人也忒风流了点。不过人家灵药在手,有风流的本钱。就冲十一这发展势头,秀儿敢打赌,他将来的姨太太保准要超过十一个,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浪。
十一也凑到窗口看了一眼,然后吩咐车夫:“在前面大福庄门口停。”
秀儿倒扭捏起来:“还是换一家吧,这家的布料出了名的贵。再说。戏装嘛,穿到台上地东西。看戏的隔老远,也看不清你身上的料子是好是坏,犯不着糟蹋好料子。”
十一却告诉她:“这是给你日常做衣服地,戏装有专门的店子,我们等会再去看。”
“不用不用。今年你给我做了两件,后来我娘又给我做了一件,够穿了。”秀儿慌忙摆手推辞。
十一瞪了她一眼:“就你就那两件衣服还中?下乡不比在京,在这里你可以每天回家换洗,到了外地,跟着戏班到处走,衣服来不及洗,洗了也没地儿晾,要多带几套才够。”
“真地不用。就算是那样也够了。”秀儿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接受他的行头是没有办法,唱戏的不能没戏服,不然没法上台。师傅不能提供。十一愿意赞助,她无法拒绝。可是这私人地衣物。就真的不好意思要了。
“什么够了!你以后是角儿了。一举一动都有人注意,你的私人衣物照样是戏服。明白吗?”
“也是,戏子嘛,下了台还是戏子。”不愿意接受,又拒绝不了,秀儿沮丧地把头埋进手掌里。她知道十一纯粹是一片好意,这个时候她应该感恩戴德才对,可是为什么她会这么难过?
接受别人的施与,对受恩者来说,感受可能千差万别吧。秀儿无法体会爹娘住在关家的房子里是什么样的心情,至少她是忐忑不安的。这是她当日宁可跟爹娘闹翻也要保住那份房契的原因,是她想尽办法也要登台的原因。在她看来,哪怕去乡下唱草台班子,也比坐在家里强。再在戏班里烧火打杂,时不时接受别人地救济,她要急死了。
十一看着秀儿的神情,眼光一黯,谓然叹道:“秀儿,不要钻牛角尖,你明知道我不是那个意思。伶人,随处都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很多观众很在乎伶人外表地。你在戏台上唱得再好,下台来形象不佳,会影响戏迷对这部戏的热爱。只有你戏也好,人也够漂亮,才能得到戏迷地疯狂拥趸,到那时候,你才能真正地出人头地,成为顶级红伶秀儿问他:“那你说,曹娥秀姐姐现在算顶级红伶吗?”
十一摇头:“还不算,她是红伶,是名角,但还没到登峰造级地地步。就比如我,”他指了指自己的鼻子:“也算她地忠实戏迷了吧,从以前到现在,她的每部戏我都看过,有的甚至看了两、三遍,但也并没有到只喜欢她的地步,我还可以同时喜欢你,或喜欢别的什么人。她的戏,我也最多看三遍就腻了,因为都一样,一个字一个动作都没变,每次都完全一样。”
菊香插嘴道:“秀儿就跟她不一样。秀儿知道应景,知道来点现场的、灵活的搞笑桥段,我最喜欢看秀儿唱戏了。”
秀儿终于笑了起来:“少灌迷汤,我统共就唱了一场,哪里谈得上最喜欢。”
菊香说:“你在我们家还唱了一场啊,不对,是唱了半场,在那里面你也改了一段词,差点没把下面的人笑死。”
秀儿不好意思地承认:“那是我忘了词儿,不得已胡诌的。”
十一猛拍了一下座板:“就是这点最难得!要换了别人,演到一半发现忘了词,心一慌,说不定就梗在那儿了。一个人梗住不往下演,其他的人也不知道怎么接了,砸场就是这样砸的。”
被这主仆俩抬起来死命地夸奖了一番,弄得秀儿小脸儿红红的,只好转头假装欣赏窗外的景色,不再搭腔。不过她心里是感激的,他们肯定是看她刚才神色不豫,故意说这些想逗她开心。
过了好一会儿,十一才接着刚才的话头道,“先前杨补丁说话的时候我不好反驳,他所谓的经典戏文,其实也不是一个字一个动作都不能改的。戏是死的,人是活的,适当地改一点,加点花样,会给老戏迷带来惊喜,你只要不改掉那种人人都会哼的经典唱段就行了。”
“嗯”,秀儿也点头表示赞同:“其实我那天唱的时候也没改唱词,一句都没改,唱词先背好了,临时改挺难的,还怕合不上拍子呢。我只是像你说的,加了一点小花样,逗观众笑一笑罢了。”
说话之间,车已经停了下来,秀儿终于还是没能拗过十一,跟他一起走进了大福庄。
大福庄的掌柜看样子跟十一很熟捻,见他们进门,忙从里面迎出来说:“正打算明天把新到的料子送到府上给太太们挑选呢,想不到十一少爷今日自己上门来了。”
十一朝秀儿一努嘴:“今天我是带她来买的,你把最好的,最时兴的,都拿出来给她自己挑吧。”
“是,少爷和小姐请先坐着喝茶,我这就让他们把料子拿过来。”掌柜的一声令下,伙计们把布料一匹匹搬下来放在前面的茶几上,让两个人边喝茶边慢慢挑选。还没选好呢,外面就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群带刀的蒙古人冲了进来。
掌柜的脸色猝变,只得硬着头皮上去问:“官爷,不知小的有什么能为官爷效劳的。”
“我家郡主要来看你的布料,你把其它的闲杂人等都撵出去。”
“这……”
掌柜的回头为难地看了一眼十一和秀儿。十一面带怒色,正要站起来理论,秀儿赶紧拉住他,向掌柜的说:“我们避到里面去吧,正好走累了,进去歇息一下。”
掌柜的忙不迭地答应:“好的好的,小三子,你快带十一少爷和小姐进去。”
一面说,一面偷偷拭了一把汗。
…感激的分割线…
书进包月了,感谢朋友们的支持!我会努力更新的。
网友上传章节 第三折(第四场) 绿袖
更新时间:2008…9…26 19:21:37 本章字数:3836
两个人刚躲进了里间,外面就进来两个趾高气扬的蒙古女子,定睛一看,原来就是那天在戏院外面见到过的。当时只知道是官家小姐,却没想到来头如此了得,还是郡主呢。
这是秀儿第一次进人家店铺的后堂,原来,店铺前后堂之间挂的帘子,从外面看不见里面,从里面却可以把外面的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想到掌柜的每天就坐在这里注意着外面的动向,看见熟人或来历不凡的人进门就迎出去,一般的散客就懒得搭理,由着伙计去支应,倒也有趣。
“十一少爷,您今日有空来了。”一个惊喜的声音突然从后面响起。
十一和秀儿一起回头,就见一个藕荷色衫裙,鹅蛋脸,大眼睛的女孩从后面走了出来,脸泛红霞,眉眼中尽是喜悦。
秀儿笑了,敢情,是十一的红粉知己来了。
十一惊讶地问:“绿袖,你爹不是说你去了扬州吗,几时回来的?”
“瞧你这记性,那是很早以前的事好不好?我回来起码有半个月了,上月二十五还专程跟我爹去过府上,可是没见到少爷。少爷现在可是大忙人那,而且还神神秘秘的,连十一伯母都不知道你去哪儿了。”绿袖娇嗔着,哀怨着,水汪汪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也不知是真的感慨落泪了,还是人家的眼睛本就如此迷人。
十一看见秀儿脸上的笑谑,忙站起来给两人做介绍:“秀儿,她也叫袖儿,不过是袖子的袖,周绿袖。大福庄的三小姐,很能干的人呢,是他爹地得力帮手。”又对绿袖说:“她叫朱蕴秀。”
两个女孩互相见礼。秀儿纳闷地朝十一看了一眼:为什么他给自己介绍周小姐那么详细,给她介绍自己的时候就只简略地提一下本名呢?莫非。他也认为伶人是很贱的职业,怕说出来会在绸缎庄地大小姐面前跌了份,丢了面子?
想到这一点,秀儿的眼睛冷了下来。但仔细琢磨,又觉得十一不是这样地人。如果他真这样想。为什么又要整天跟戏班的人,尤其是跟自己搅在一起呢?
再看那个周绿袖,已经紧紧挨着十一坐了下来,一面添茶让点心,一面笑语盈盈地说着出门在外时遇到的一些趣闻,在秀儿的目光扫向她时,还示威地挑了一下好看的柳叶眉。弄得秀儿又是好气又是好笑:拜托,你这是干嘛?争风吃醋吗?
在周绿袖地热情引导下,十一也开始和她讨论起来。看来两位还是很有共同语言的,都是富家少东,于是大谈生意经。秀儿听了暗自吃惊。她本来以为十一只会吃喝玩乐的,知道他会写戏。已经让她大感意外了。如今听他跟这个周家小姐侃生意经,说得头头是道的。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根本就没真正了解过他。他是不遗余力地吃喝玩乐,但决不是草包,不是纨绔子弟,他只是对学医毫无兴趣,但对发展自己的生意,尤其是某种药的买卖,还是很上心的。大概,除了戏,某药就是他的第二大爱好了。
这么说来,他要随戏班下乡,顺便去打理那里的分店生意,绝非只是借口或幌子,而是真地有此打算和必要的。这一切,都让秀儿对十一刮目相看。
正谈得热闹呢,外面传来了一声不满地呵斥:“不是说没有闲杂人等吗?怎么后面这么吵。”
三个人面面相觑,这两个郡主也太霸道了吧,你要清场,“闲杂人等”已经躲到后面来了,还要怎样?话都不许人家说了?
但蒙古郡主发了话,谁又敢不理会呢,周绿袖只得走出去请罪:“郡主,是民女在后面跟客人谈生意,一时没注意,声音高了的,吵到郡主了,还请郡主恕罪。”
十一却似乎忍无可忍了,拉着秀儿地手说:“算了,我们走吧,就让老周把你刚才看过的那些料子每样送一匹过去就行了。”
“我要那么多干嘛?开绸缎庄啊。”秀儿急了,刚才看过了,少说也有十几匹吧。
十一笑着调侃:“咦,这个注意不错呢,不如我家也开个绸缎庄。反正家里十一个娘巴不得每天做新衣服,如今再添上你,也是每天都需要做新衣服地人。”
说话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