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卷珠帘
“哈哈哈,一撮黑毛,张先生,你地黑毛被她们看见了,还说吃不下饭了呢?”
院子里传来一阵阵大笑声。
“还说怕你晚上突然发性子,她们就,就……”秀儿正庆幸,他们还小,还不懂“贞操”是啥意思。然而,接下来的话让秀儿差点跌到地上,“哎呀你就了半天了,这都不会说,就是怕先生晚上进去奸了她们。”
天那,这还是孩子吗?
咣当一声,俏枝儿猛地打开一扇窗子,冲着那些顽童喊:“你们这些小流氓,小混蛋,给我住嘴!”
“就不,就不,一撮黑毛,一撮黑毛,晚上发性子,钻窗子……”
“小鬼,再不住嘴,看我不揍得你满地找牙!”那边也响起了开窗声,是黄花他们出面了。
小孩子们这才四散奔去。
秀儿大窘,亦大惑,因为从窗口看出去,那些调皮精最多不过十岁的样子,怎么就什么都懂,什么话都说得出口?
终于安静下来后,解语花面带忧虑地说:“最怕的就是孩子的嘴。因为孩子传话最快,而且要命的是,大家都认为孩子不会说谎。今天这些话,如果传出去,再加油添醋,我们戏班的名声算是完了,下来的全是不入流的角,而且还被人钻了窗子……”
秀儿不置信地问:“不至于把枝儿姐说的玩笑话当事实传出去吧?”
连翠荷秀都叹息着说:“就怕这样,历来戏班出现的地方,是非最多,流言也最多。”
秀儿无力地跌坐在稻草铺就的床上,觉得原来很好闻的稻草香味,还有那的声音都变得难以忍受起来。
翠荷秀见她失魂落魄的,坐在身边搂住她的肩膀劝道:“秀儿,你也别太往心里去了,戏班的人,走到哪里都有人当猴子看,一丁点事都会传成流言满天飞。但又怎样呢?笑一阵子也就罢了,我们又不是这里的人,过两天走了,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再来了,你管他们说什么呢,这里又没人认识我们。”秀儿机械地点了点头。下乡之前,她只想到演出,赚钱,以为不管多苦,总比在大都虚耗时光好。现在才发现,她把下乡想得太简单了。这一场巡演,也许到最后,钱挣不了多少,反把名声搞坏了,秦玉楼以前担心下乡会跌了份,会沦落成草台班子,她还觉得师傅迂腐不开通呢。
网友上传章节 第四折(第二十场)
更新时间:2008…10…17 18:46:42 本章字数:4708
秀儿梳好头出门,才发现师兄们已经在前面的院子里垒起了一个简易灶台。没一会儿,柴呀米呀也陆续买回来了,于是开始煮早饭。
当终于吃到热腾腾的饭菜时,大伙儿都喜形于色。昨日连啃了一天冷馒头,又没菜,哪里吃得下,一个个饿得有气无力的,早上醒来公鸡未打鸣,肠先打鸣了,叽里咕噜响成一片。现在即使只是吃到了一点简单的饭菜,也觉得很幸福了。
吃过饭,秦玉楼就把他们领到晚上要演出的地方,让大家先熟悉一下环境。
这家叫“百汇”的戏院设在人口稠密的闹市区,位置不错。走进去一看,房子好像新近才粉刷过,雪白的内墙,清一色的棕红色座椅,看起来很上档次,规模也比大都的锦辉院小不了多少。有人悄悄数了一下的座位,光是后面的单座就有五百之多,再加上前面的几排包桌,总共七、八百个座位。唯一比锦辉院逊色的是,这里只有一层楼,没有二楼,也就是没有楼上的包厢。
看到下面密密麻麻的座位,紫花质疑了一句:“这么多位子,晚上能坐满吗?”大都满八百个座位的戏院都不多了,名闻遐迩的锦辉院连楼上加起来也就一千二百座,大都的人口比通州起码多了几十倍吧。
黄花笑着回答他:“你放心,这里虽然只是州府,但到底是水陆通衢,来往的人多。那些坐船的人晚上在码头歇夜,漫漫长夜无事可做,都上岸来找乐子。要不去妓院,要不就来戏院。你看着吧,今晚我们演出的时候。肯定会爆满的。”
“不一定吧?”有人将信将疑。
黄花却自信满满:“关于这点,我和师傅专程来考察过了地。这里虽然客流量大。但大戏班落脚的少,若是外地来的,会直奔大都;若是从大都下去地,又会索性乘船,一路顺风顺水到扬州、杭州那样的大口岸去。也就是说。正因为这里离大都近,反而来来去去都给落下了。现在难得来了一个有名地戏班,他们自然要一窝蜂地涌来看了。”
正说着,秦玉楼陪着百汇戏院的老板过来了,那人笑容满面地对戏班弟子一拱手道:“真是荣幸,能请到各位老板大驾光临。今日中午就由我请大家吃个便饭,只是小地方,没什么好吃的,只有河里的鱼还多。就请大家吃个全鱼宴吧”
大家纷纷表示感谢,戏院老板客气得不得了,一个一个揖让过来。戏班弟子看了心情大好。尤其那些跑龙套打杂的,平日在大都谁有眼角看见他们那。想不到一下来。他们也过了一把“角儿”地瘾,被人叫起“老板”来。
这时秦玉楼笑着用商量的语气说:“马老板。门前还是打个招牌出去比较好吧,多招徕一些观众进来,你们戏院也可以多点收益。”
马老板叹气道:“我哪没有啊,前几天接到你的信,我当天就让人赶制了一块一人多高的招牌挂出去。可是今早起来一看我就傻眼了,招牌倒是还在,可上面被人划得乱七八糟的,只好赶紧取下来,让人重做一块,这会儿应该快拿回来了吧。”
秦玉楼大吃一惊:“这是怎么回事?”
马老板说:“有人看见一个疯子在这里晃悠了半夜,可能是他划的。那疯子平时是爱在戏院门前转,我有时出门还给他买馒头吃呢。他以前也弄坏过我们的招牌,但这次怎么会刚好那么巧呢?我怀疑是有人故意破坏。”
戏班的弟子们都屏气凝神地听着,秦玉楼的表情也变得很严肃:“有人故意?是针对我,还是针对你?”
马老板自嘲地一笑:“你放心,自然是针对我了,你初来咋到地,又没生死仇人满天下撵着不放。”
既然这样,“那你肯定知道是谁干的了?”
马老板摸了摸他那半黑不黑的山羊胡:“其实这事猜都不用猜,因为对手是明摆着地。这么多年来,我们通州正规的戏院只有我这家,其余都是露天地。可就在去年,城北又建起了一家归海戏院,你听这名字也知道,人家本来就是冲着我来地。我这戏院叫百汇,他就叫归海,意思就是,我这戏院以后也会归入他家。”
“百川归海?亏他想得出,果然一上来就跟你叫上阵了。”秦玉楼忍不住笑了起来。
马老板叹了一口气,手在雪白的墙上抹了抹说:“你看我这戏院,前两年才彻底修整了地,今年又折腾了一次。没办法,他家今年才开起来,老远看上去就簇簇新的,票价总比我这边略低点,又肯花大钱请名角,开始一个月简直把我的生意抢光了。那时候我不是还找过你的?但你说忙,没时间下来。”
秦玉楼急忙表示:“是真忙,我那可不是托词。我们在大都也是几个班子比着演,谁稍微松懈一下,戏迷就都跟他们跑了。”
马老板斜了他一眼:“得了,少糊弄我,你还不是怕在我们这种小地方演,降了你的格。要是扬州杭州的戏院请你,你早就去了。”
秦玉楼摇着头说:“你以为扬州杭州那边的戏院没请过我?不知请多少次了,我照回了,我哪去得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戏班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分成两套嫌人少,合成一套又嫌人多,最不好办了。而且能挑大梁的也就一个,她分身乏术,只能顾得上一头。”
马老板笑道:“你现在有了珠帘秀,就可以分成两套班子了。”
站在一旁的秀儿一惊,小脸刷地红了。听到别人当面这样说,开心是肯定的,唱戏的人。哪个不希望自己成为能独当一面的角色?可是不远处射过来地两道嫉妒的目光,又让她觉得有点无可奈何。
好在秦玉楼及时把话题扯开了。他平时在这方面就比较注意,他也是唱戏出身的。知道这个问题有多敏感。作为戏班老板,他要捧名角。要出尖子,可又怕这样做会打击到其他弟子地自信心,这个平衡度掌握得好不好,会直接影响到戏班的发展前景。
所以他马上回到先前地问题:“既然有人蓄意破坏,你再做个招牌。还不是一样管不长。”
“不会了。今晚我找人轮流守夜,看他还怎么下手。”说到这里马老板恭维道:“也只怪你们芙蓉班太有名了,那天招牌一挂出去,街上的人一下子都围了过来。卖票的窗口排起长长的队,第一天的戏票当天就卖了一大半。那边急红了眼,才想出这等下流招数地。我请别的班子,也没见他家这么大反应啊。所以,你也要小心,说不定他会亲自找上你们的。他阴招多得很。”
说完这些,回头见戏班的人,尤其是女孩子们面露惊诧惧怕之色。马老板忙说,:“别怕别怕。我开玩笑的啦。你们放心。他只敢偷偷摸摸耍耍这些不入流的小把戏,还不敢动你们的。不仅不会动。说不定还会来巴结你们,要是你们能临阵倒戈,舍我而去就他,他不就火了?”
秀儿站在一边想:这马老板说的话也太经不起推敲了吧,如果那家戏院真有意笼络,昨晚就是最好的时机,他没寻来,说明他并不像马老板想地那样。就是马老板本人,也并没有像他说的那样热切,这一点只要看看戏班的住宿条件就知道了。
不过,在招徕观众上,马老板确实有一手。新招牌做来后,他让人把售票地桌子从里面搬出来,直接放在招牌下面,同时派两个人站在前面大声吆喝。这一招还真是效,比这边挂个招牌,那边窗口卖票更有号召力,很快正席卖完了,开始卖加座。当时戏班的人正坐在对面地酒楼上吃全鱼宴,有人上去禀报说:“老板,走廊也卖完了。”
马老板一边喝着鱼汤一边慢条斯理地说:“那卖站票吧,最后一排地。”
小伙计挠着头问:“这个卖多少张呢马老板想了想:“五十张应该差不多了吧。”
小伙计走了,秦玉楼笑着说:“最后一排站五十个人,亏你也敢说出口,那人家不挤成人干了。”
马老板说:“你放心,说是最后一排,到时候他们肯定会见缝插针挤到前面去,走廊里再加凳,边边角角总还是有的,他们自己会想办法地。”
秦玉楼和戏班弟子们彻底无语了。
当晚的演出,可以说很成功,非常成功。为了配合观众的欣赏水平,他们上了一台普及度最高,很时行很讨巧的戏:《裴少俊墙头马上》。观众果然反响热烈,尤其秀儿又擅于调动现场情绪,在演出中会适时添加一些东西与观众交流。
秀儿发现,下面的观众比大都的更喜欢这些。大都有许多很专业的老戏迷,他们甚至自己就会哼唱绝大部分戏文,所以他看戏的时候挑剔的是你的唱腔是否字正腔圆,你的动作是否到位,是否从容洒落如行云流水。他们完全投入到戏本身的情景里面去了,倒不是那么在乎额外的花絮。下面的观众没那么“专业”,听戏的耳朵没那么“毒”,你哪怕唱错了一句两句他们也听不出来。耳朵的要求没那么高,眼睛的要求就会高些,你如果一直咿咿呀呀地唱,他们可能会觉得闷,这种时候,插科打诨的小动作就派上用场了。
戏演完后,有人在下面喊着问:“什么时候演《拜月亭》啊?”
“这个……”,秀儿尴尬地望了望后台的方向。秦玉楼在这里预备演三天,安排的三场戏中却并没有十一的《拜月亭》。秦玉楼大概觉得这戏太新了,虽然在大都演火了,但下面的人未必知道,还不如演那些成名已久的戏文保险一些。
没想到,这里的人最感兴趣的,居然也是这部戏。
这时秦玉楼从后台走出来说:“谢谢各位老少爷们儿捧场,秦某感激不尽。明天演《玉清庵错送鸳鸯被》,后天演《关云长千里走单骑》,大后天就演《闺怨佳人拜月亭》。老少爷们儿还想看什么尽管说,秦某一定满足。”
“真的呀,我想看《冻苏秦衣锦还乡》。”
“我想看《包待制智勘后庭花》。”
秦玉楼一一答应着:“好好好,那就一部一部接着演,直到老少爷们儿看腻了,把我们一顿板子扫帚赶出通州为止。”
“怎么会赶走呢,你们要留多久就留多久,最好是留下来不走了。”
“是啊是啊,昨天还听谁说,你们把名角都留在大都了,这回来的都是不入流的。可我今日看戏,明明演得很好嘛,可见谣言是信不得的。”
秀儿和出演丫环的解语花互相看了一眼,谣言流传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