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婚 作者:秋李子(晋江金推vip2013.09.30完结)
倒是我不好意思,哪有让人来赏花,结果把人拖去问佛理的。”众人都笑了,曼娘也浅浅一笑,和众人送陈珍兰和刘吟梅出去。
等陈珍兰她们走出去,绯姐儿和邱小姐在那叽叽喳喳,嫌这里不好玩,两表姐妹索性手拉手去看荷花,邱大奶奶忙让丫鬟婆子跟上。只有睐姐儿在那双手托腮不晓得在想什么,曼娘捏捏她的脸:“平日你不是话最多吗?怎么今儿不说话了,难道说瞧见席上钟家小姐在这里,你觉得人人都稳重,只有你爱说话不好,这才装个样子出来?”钟七姑娘忙道:“陈奶奶这话说的让我惭愧,谁不晓得贵府千金聪慧伶俐,让人仰慕不已。”
睐姐儿的唇抿了抿,任由曼娘和钟七姑娘在那应酬,眉间却有轻愁,不知为什么,知道今日实际是梁家的人来相看钟七姑娘时候,睐姐儿突然有些怅惘。女儿家在家千娇万宠长大了,到待嫁之年,纵再如何也逃不掉被人相看这关。更何况还有下人们悄悄的议论,说梁家是为庶子相看,所以只让一个儿媳过来。相看时候就这样轻慢,等嫁过去还不知道怎样呢?
虽说下人们议论的是梁钟两家的事,睐姐儿却觉得有些烦心,果然人越大了,这些事就不得不去想,即便像娘说的那样,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明白自己要什么,在任何处境下都能过好,可也挡不住别人是怎么瞧的。哎,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像娘一样,什么都不怕呢?
想到此睐姐儿瞧着曼娘的脸,不由靠上她的肩。女儿平常也爱娇,可在外面从来都很有分寸,像今日这样情形极少见。曼娘伸手摸摸女儿的额头,没有发烧,这又是为了什么?睐姐儿对娘摇一下头,轻声说自己没什么,只是觉得原来人长大了,就会有各种各样烦恼。
曼娘了然一笑,把女儿的刘海用手梳理一下,拍拍她的脸,有些事,是要靠自己明白,纵然说破嘴皮也没用的。
亭里众人各自在说笑,只是为庶出的小叔子相看,瞧着人品相貌过的去就好,梁大奶奶对钟七姑娘还是满意的,不过当着众人的面不会说出来,只和钟氏说的极其热络。钟氏也是聪明人,晓得这门亲差不多要成了,也算没辜负所托,心里也放松下来,和梁大奶奶有说有笑。
钟七姑娘说上几句,忍不住低头细思,首辅家的门第自然非同小可,虽是个庶出,爹娘要攀这门亲的心也是急切的,不然明知道梁家只让一个儿媳过来相看这样怠慢也答应下来。可相看就这样怠慢,等嫁过去只怕也不会对自己有什么好脸。只是爹娘也说了,天下哪个婆婆不和媳妇折腾的?相府公子就算真是个什么都不通的人,靠了家族荫庇这辈子也会过得不差,天下哪找十全十美的女婿?有了门第,再挑别的就难了。
话虽这样说,钟七姑娘还是忍不住轻叹一声,正好抬头瞧见睐姐儿靠在曼娘肩上,母女俩在小声说话。钟七姑娘不由低下头,把心里的羡慕埋深一些,若今日是陈府千金来此,别家就不会这样怠慢了。
席上众人各怀心事,却各自说的热闹,过了好一些时候,还是冯氏咦了一声:“邱太太说带我小姑去瞧佛经,怎的这会儿还没回来?”邱大奶奶也觉奇怪,陈珍兰和刘吟梅只算得上点头之交,今日会带走人不说,还带了那么些时候?但邱大奶奶比起冯氏老辣多了,只淡淡笑了:“婆婆和令小姑只怕投了缘,在那说个不停呢。”
这也只算个解释,冯氏却有些着急,邱大奶奶明白地一点头,唤个丫鬟过来吩咐她去瞧瞧是怎么回事。丫鬟领命而去,众人又各自说笑,金氏倒拉了冯氏衣襟对她小声道:“你慌什么,能入了邱夫人的眼,这才是好缘分呢。就算不嫁徐二十一公子,这陈家邱家,多的是那年青俊杰,哪个不比外头的强?”
当了外人,冯氏自不能说小姑子有不嫁之心,只浅浅一笑,丫鬟已经回来,对邱大奶奶道:“太太和刘姑娘正在说什么佛经故事呢,长篇大论的,奴婢在旁边站了站,也听不大明白,趁空和李妈妈说了,李妈妈说既然太太和刘姑娘投缘,也不敢去打扰,还请奶奶告知刘奶奶。”
邱大奶奶细细听完对冯氏笑着道:“原来是令小姑和我婆婆投缘,既如此,就请刘奶奶稍待片刻。”冯氏急忙应了,众人又说些旁的,邱大奶奶让人把酒席送上,各自饮酒说话,偶尔也打趣钟七姑娘几句,钟七姑娘一张脸登时就如晚霞满天,只低头不语。
席上热闹,佛堂内的香在那发出袅袅青烟,陈珍兰微微一叹就道:“红颜转眼就成枯骨,纵有无上功绩、无比荣耀,无常一到,也就烟消云散。刘姑娘小小年纪就能明白这些,确实不易。”
刘吟梅微微一笑,今日陈珍兰待自己有些古怪,毕竟两人先前不过是应酬场上见过而已,今日却拉着自己说些佛理故事,言语中似有别的意思,刘吟梅不由微微蹙了眉,但还是坐在那,等着陈珍兰说下去,毕竟自己已心如磐石,再不能转移了。
刘吟梅的举动陈珍兰自然看的清楚,捻着手上的佛珠轻轻数着才道:“说起来,我是年纪到了,经过了这许多事,才晓得这些,刘姑娘却是因了什么知道的?”刘吟梅瞧着陈珍兰道:“我家的事差不多人人都晓得,此时夫人这样问,未免有些明知故问。”
说完刘吟梅低垂下眼,陈珍兰哦了一声就道:“是我鲁莽了,可是姑娘深通佛理,自然晓得,这天下万物,在这红尘之中浮沉,总要等看尽风景,此时再说一声,心如磐石,再无转移,红尘之内,全无挂牵,好似才说得过。”
陈珍兰声音很平静,刘吟梅却不由抬起眼看向陈珍兰,陈珍兰的面色比她的声音还平静,刘吟梅复又低头:“夫人是想劝我出嫁吗?”陈珍兰放下佛珠覆上刘吟梅的手:“许多人都觉得,我出身相府,出嫁后和夫婿举案齐眉恩爱无比,可谓一生顺遂,从没有过波折?”
这难道不是实情,刘吟梅不由眨下眼,陈珍兰淡淡一笑:“朝廷之中,诸事纷扰,拙夫虽在外人瞧来被两代帝王信任,倚为重臣,仕途平顺的让人羡慕。可只有我才知道,拙夫的仕途平顺是用什么换来的,是兢兢业业不敢出一点差错,是小心谨慎不涉入夺嫡之争,是面的弹劾依旧神色没动,惟其如此,才有今日之风光。”
这些刘吟梅大致能明白,但听陈珍兰亲口说出又是另一回事,只是屏息听陈珍兰说下去,陈珍兰本意是打动刘吟梅,但想起过往也不由有些感慨,世人多只看到风光,又有几个看得到风光之后的付出?
陈珍兰轻叹一声:“走仕途之人,难免会遇到这些事的,不说我们,即便是皇室宗亲,不也有被贬为庶人的?刘姑娘,我们知道你的心,明白你许身佛门心意已决。可你父亲和你兄长还在红尘之中,他们还有那么些年要过,你要他们怎么去面对世人言语?那时,岂不是本求清静平安,却害了你父亲和兄长,还有你的嫂嫂,我瞧得出来,你和她之间关系也不错,可你若出家,旁人只会当你嫂嫂容不下你。”
“我,我可以解释的。”刘吟梅冲口而出,陈珍兰又笑了:“悠悠众口,众说纷纭,怎么能全都明白?若你真不在乎,你自可依佛过此一生。可刘姑娘,你本就因在乎才要皈依佛门,到的那时,岂不是进不能退不能?”
这让刘吟梅无法再反驳,依旧低头。陈珍兰握住刘吟梅的手:“我晓得你原先的经历让你觉得,一家人过的好就好了,可你毕竟年轻,不明白一个道理,女婿好了,对这家子也是好的。你家和冯家之间的牵扯那么深,你真以为……”
说着陈珍兰停口没有再说,只是拍拍刘吟梅的手:“人活这辈子,总有几十年要过,总会遇到认为难以过去的坎,可等过去了就知道,原本以为是万丈深渊的,不过就是条小水沟。自然,也有一直以为过不去的,那样的人就太没灵性,不愿去说。”
刘吟梅还是沉默不语,风从竹帘那边吹进来,吹的刘吟梅裙边跟着那风在动。这是个多么沉静美好的女子,陈珍兰瞧着刘吟梅,这样美好的女子,该是有好生活的,而不是把青春年华去伴着青灯古佛。
☆、遇见
风缓缓地吹进来在屋里转了圈又出去;带来外面的凉爽,带走屋内的闷热;过了好一些时候刘吟梅才低声道:“夫人的好意;我明白,可……”不等刘吟梅说完,陈珍兰就笑了:“我不过是比你大那么些年,经过些事;多说几句罢了,算不得什么。只是人生在世;谁也不能保证哪个选择是最好,十全十美的,只要你本心未改就是。”
刘吟梅浅浅一笑,没有说话。陈珍兰却知道;她和方才已经有了不同,正想再说时候,门外已传来声音:“太太,二十一爷来了。”就知道徐明楠会来,陈珍兰扬声让人把徐明楠请进来,拍拍刘吟梅的手道:“本该多说会儿的,谁知我外甥来了,还请去花园和她们玩耍。”刘吟梅起身行礼告退,突然想到一事:“夫人今日的话,可是为徐公子说的。”陈珍兰的眉微微一挑就笑了:“果然瞒不得你,我外甥,他对你是真心实意。只是夫妻这种事,还是要瞧缘分。”刘吟梅再没说话,行礼退出。
望着她的背影,陈珍兰不由愣了一下,这个姑娘比起自己外甥可是稳重多了,要真能成,也是好事一桩,若不能成,陈珍兰不由苦笑,姻缘的事还是要看缘分,就不晓得自己外甥和刘吟梅,有多少缘分在里面?
徐明楠听到陈珍兰唤自己入内,跟着丫鬟进来,走近院门口的时候就看见刘吟梅带了人走出,徐明楠的心顿时狂跳起来,有意想快走几步和刘吟梅说几句话,可这是在别人家院子里,哪有男客去和女客主动说话的,只有违背心意放慢脚步,但那眼,却忍不住往刘吟梅身上瞧去,已经快半个月没见过她了,她和原先一样没什么改变,不,还是有改变的,更加从容自信,脚步轻快笑容温柔。
徐明楠的眼依依不舍地在刘吟梅身上流连,猛地想到这样不对,忙又把眼收回,当做回避,全没看到刘吟梅往自己这边瞧了一眼。
等刘吟梅的身影都瞧不见了,丫鬟才道:“二十一爷,您还先往里面请,太太在等您呢。”徐明楠嗯了一声,此时才可放心大胆地往刘吟梅曾走过的方向看去,早已瞧不见佳人,却似乎能闻到她身上的香味,那样淡,却那样引人迷醉。
刘吟梅回到亭里,众人正在说笑,连本来有些羞怯地钟七姑娘,也在那和梁大奶奶妯娌俩说着话,曼娘、钟氏、邱大奶奶三人坐在一起,讲些妇人间的话。独有冯氏靠着栏杆,往外面瞧去。
看见刘吟梅过来,冯氏忙起身相迎:“小姑往这边来,方才多喝了两杯,在这散散呢。”邱大奶奶已经笑着道:“刘大奶奶只怕不是被酒灌醉的,而是担心刘姑娘。”冯氏已拉着刘吟梅坐下,听邱大奶奶这样说就道:“邱大奶奶笑话我,我不过是因不常出来应酬,怕的是冲撞了邱夫人而不自知。”
邱大奶奶又笑了,招呼丫鬟给刘吟梅送上几样菜:“方才我们都在喝酒,听你嫂子说,这荷香肉是你爱吃的,特地让厨房又做了一份,还有这拌干丝,这个时候吃着最好。”刘吟梅忙谢了,邱大奶奶已经按住她:“别这么客气,本来是请你么来家里赏花的,谁知倒让婆婆约了你去说些佛理故事,我心里还过意不去。”
既如此刘吟梅也就吃了半碗饭,又夹了两块肉,一点点干丝,再喝了一口汤也就放下筷子,丫鬟收走刘吟梅面前的碗盘,邱大奶奶又送过一盘子点心过来:“听睐侄女说,这水晶糕你也爱吃,我家厨子做的水晶糕也还不错,就吃一些。”刘吟梅拿了一块水晶糕尝了一口称赞一声笑着问:“睐侄女去哪了?”
邱大奶奶往荷花池边的柳树一指:“不耐烦和我们这些妇人坐着说话,和她妹妹们在柳树下斗草呢,我还说她,小心把脸晒黑了,她却告诉我一句,玉肌冰骨,自清凉无汗呢。”那棵柳树不算小,如伞盖一样把睐姐儿她们遮在那里,刘吟梅瞧了一眼就笑着说:“睐侄女选的地方不错,既不热又风景好。”
邱大奶奶点头称是,曼娘自刘吟梅进来就往她脸上瞧,只是刘吟梅脸上神色没变,曼娘也瞧不出来个什么,心里倒有些打鼓,难道说五姨母只是把刘吟梅叫去,真只说佛理不成?丫鬟已来对邱大奶奶禀报,说徐明楠来了,陈珍兰要留她吃晚饭,让厨房备几样徐明楠爱吃的菜。
邱大奶奶应了,笑着对曼娘道:“原来二十一叔叔也来了,记得我初嫁过来的时候,他还是个孩子呢,现在都长成这么大了,只是姻缘蹉跎了,有些可惜。”曼娘听的弟弟来了,情知他是来打听陈珍兰和刘吟梅说了些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