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沉浮
相继起义.以武曌篡权为例.发表檄文《讨云太后》。二王召集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逼近长安.要求云太后还政赫连家。
一个月后.北方安宁王苏贵妃之后赫连楚吉也紧接着起兵.十万大军由北压下,南北压迫长安,要求云太后还政赫连氏,并引咎谢罪,自我了断。
长安城内部.原本反对云涟的大臣开始罢朝.皇帝赫连楚离也不接见任何人.将太后云涟一个人孤正起来.使其单独面对压兵破境的困境。
这是一场皇帝与亲王里庄外合的阴谋.目的就是为了把云涟逼入绝境。这也是一场母子相残的悲案.是云涟在无可奈何之时种下的恶果。
三日后.云涟派出朝中三元武将各自领兵十万前去抵御起兵的三王.并下诏废除三藩。
就在云涟四面楚歌之时.安宁王赫连楚吉忽然调转兵力.转而攻向卫朝北部.并斩首七座域池太守.野心和目的连渐暴露出来。
三藩的不团结夸云涟找到了对付三藩的方法.洪德三年二月.梁王和商王的大军不敌.被迫退出一百里远。
大将军杜熙由北带兵逗南,碰巧遇上安宁王赫连楚吉的大军,两军交战,死伤无数。杜熙拿下赫连楚吉,当即将其斩首,以震云涟之威,同时向梁王和商王传达一个消息.叛乱即是死罪!
京城赫连楚离见兄长安宁王己亡.不愿坐以持毙等太后虚黜他.召集人手在长安域兵变.于洪德三年六月十五包围云涟所居的太宸殿。
烈日之下.黑压压的官兵将太宸殿困得水泄不通.十六岁的赫连楚离站在士兵前头,高声对里边喊道:“母后,儿臣己派兵将太宸殿包围,母后若再不还政.休怪儿臣不顾母子情分!”
太宸殿内无人应答.连平时打扫的下人也没有.仿佛一座死寂的宫殿。
赫连楚离又喊道:“母后.儿臣并不想做个不孝之人.只是母后多年来专政,逼死大哥,儿臣才不得不这么做的。母后若愿还政儿臣,儿臣还能保得母后不死。”
太宸殿内还是无人应答,房顶上飞过几只乌鸦,在酷热的烈日照射下,发出沙哑的嘶鸣。
赫连楚离的七千人在烈日下渐渐失去耐心.旁边一名猛将说道:“皇上.何必再等,冲入太宸殿,拿下太后和秦国大长夫人,到时候太后想不还政也不行。
听了这名猛将的说辞,其他的将领也纷纷庄和,说道:“不错,皇上贵为天子,就算是太后,也不能一直让天子暴晒在烈日之下。况且太后多年专政,牝鸡之晨,国法难容,皇上不杀她,己是顾念母子情谊。皇上这么做,己经仁至义尽.没有必要再等下去了。”
“对对!”
“冲入太宸殿.拿下太后!”
七千人高举手中武器.一起高喊。
赫连楚离见状,也着实不愿再等,但也不想背上一个不孝之命,只得再喊道:“母后.儿臣若再不派兵攻入太宸殿.众将不满。儿臣再给母后一炷香的时问.请母后自行走出太宸殿.还政儿臣。”
太宸殿内仍然没有人应答,一炷香的时问很快过去,赫连楚离按耐不住,终于下夸道:“来人.正即攻入太宸殿.拿下太后和泰国大长夫人!”
“是!”七千人一齐高呼,浩浩荡荡冲入太宸殿,闯入每个房问搜查,一旦发现有人.立刻绑出来拖到赫连楚离面前。
太宸殿内几十名宫士太监统统被绑到了赫连楚离面前.唯独太后云涟和泰国大长夫人没有踪影。
赫连楚离有几分不安.问道:“每个房问都搜查过了’”
被问之人答道:“回皇上.确实每个房问都搜查过了.就是没有太后和泰国大长夫人的踪迹。末将怀疑.她们早己不在太宸殿了。”
赫连楚离脸色骤变.惊道:“难道母后己经知道朕发动军变的事情了’”
赫连楚离身边的人表情沉重地说道:“以太后之英明.也许早己发现了.这、这也说不一定。”
就在赫连楚离惴惴不安之时.另一路官兵也浩浩荡荡地冲进了皇宫.喊杀声铺天盖地的传来。赫连楚离心中一惊.再一看.只见那一路官兵身着青色的战甲.与他手下士兵白色的战甲形成对比.显然这些人都是云涟的兵。
那青色战甲的士兵冲入皇宫.奔向太宸殿.与赫连楚离的七千人相互对峙。
赫连楚离这边的人紧张地问道:“皇上.杀不杀?”
赫连楚就望着那边的人,额头上开始冒出冷汗,与自己的母亲为敌,他竟如此害怕己不行,他要为他的父亲报仇,即使太后是他的亲生母亲,太后也是害死他父亲的始作俑者。
赫连楚离抬起头.一声高喊:“杀!”
顿时.两路人马冲撞在一起.相互厮杀起来。
烈日之下,青白两色盔甲的士兵交接在一起,鲜血喷射而出,喊杀声厮杀声冲撞而来。
赫连楚离脸色惨白,遥望着远方,不断有青色的身影涌向皇宫,而他的白色战甲一个个的倒在了血泊之中。
远远地.一抹金色身影和一抹橙色身影并肩走了过来.夹杂青色的盔甲之中.是那么的刺眼。
赫连楚离大惊失色.猛地倒退一大步.恐惧地看着那两道身影。那是、那是他的母亲——太后云涟.还有泰国大长夫人蓓奴。
跟在云涟身后的,还有两名中书夸,两名门下侍中,以及一名尚书夸,这五名朝廷的重磅大臣一齐前来.足可以说明云涟的目的——废帝!
云涟走到赫连楚离的面前.脸上没有一丝表情。
赫连楚离跪在地上,抬起头恐惧地看着云涟,颤抖着说道:“母后,母后,儿臣错了!”
忽然,云涟伸出手,“啪”的一声打在赫连楚离的脸上,口中冷冷地说道:
“畜生!你连自臣的母亲也要加害!”
赫连楚离被一已掌打趴在地.嘴角溢出鲜血.可见云涟这一巴掌力道之大。
赫连楚离转而抱住云涟的双腿.哭道:“母后.儿臣知错了。母后绕过儿臣吧!
“畜生,你才做了皇帝几年,你以为自己翅膀长硬了,了不起了是不是?若没有哀家.你以为你的那些皇权和皇兄会甘心持在边疆?你这个不知天高地犀的东西!”
赫连楚离大哭道:“儿臣知错了.母后.儿臣毕竟是您的亲儿子啊!哪个孩子不会犯错,知错能瘦,善莫大焉。母后,您就原谅儿臣这一次吧!”
云涟气得额头青筋凸出.怒道:“你起兵包围太宸殿之时.可曾想过哀家是你的亲生母亲?你和你的那些下属商量要将哀家正法替你父亲和兄长报仇时.可曾想过哀家是你的亲生母亲?”
赫连楚离被云涟阴冷的口气吓得说不出话采.只是颤抖地抱住云涟的双腿.大声哭泣。
云涟看着这个十六岁的儿子.心口猛然疼痛起来.因为她在他幼时对他的忽略.才造就了今日的母子反目。云涟想起三年前为爱自尽的赫连楚岚.心口更是一阵阵生疼.终于忍不住落下热泪。为什么.为什么她的亲生儿子都一个个叛离她?
云涟看着抱住自己的赫连楚离.想起十六年前生下他时.他那张小小的脸蛋,他那铿锵有力的哭喊声。景象一晃,八年前,赫连恒君出征,八岁的赫连楚离坐在太宸殿外大闹着要找父亲。也许.在赫连楚离心目中.只有赫连恒君是他的亲人.她这个母亲.并不算是他的亲人。
云涟痛苦地闭上眼.满脸泪水。
蓓奴默默地进出手绢。
云涟接过手绢,拭去泪水,猛然倒退一步,让赫连楚离扑倒在地上。云涟冷声道:“念!”
赫连楚离抬起头.一脸泪水.还带着恐惧的表情。
一名中书令跨出来,表情地凝重地展开一卷圣旨,念道:“奉天承运,太后诏曰,灵帝为人不忠不孝,意图弑母夺权,兵犯太宸殿,礼法不容。帝为天子,思忠孝,思仁政。帝兴,则百姓兴,天下兴;帝败,则百姓败,天下败。当今天子不尊礼法,以下犯上,愧为天子,枉为人君。太后召,虚天子赫连楚离,贬为永定王.发配流求。”
赫连楚离惊悚地看着云涟.满脸的难以置信.口中怔怔地说道:“不…… 不…… 朕是天子……朕是天子……母后.你不能虚我.不能虚我啊!”赫连楚离撕心裂肺地哭喊起来.跪着奔到云涟脚边.抱住云涟。
云涟面无表情地看着赫连楚离.说道:“你的皇兄安宁王赫连楚吉己经被大将军就地正法,你的两个皇权也兵败退回,商王赫连恒基染上恶疾,病死在撤兵路上。”
赫连楚离的脸色喇的一下变得死白。
云涟继续说道:“你以为他们是真心想帮你夺回政权么?你可知道你那两个皇权在四十多年前.与你的父亲有一场血腥的夺嫡之争。你可知道你那个皇兄赫连楚吉是大贪官苏域的外孙’前人的种种纠结.你一个小辈岂是这么容易就明白的?你想杀了你的母亲.你想为你的父亲和兄长报仇.你为什么要把所有的罪名都归咎到母亲的身上’你可知道你的母亲生下你时.正面临袁皇后的种种打压。
若母亲没有今天.你以为你能坐得上这个皇帝的位置吗’”
赫连楚离跪在地上.抱着云涟的腿.颤颤发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云涟忽然感到无比疲惫,闭上眼挥了挥手,说道:“罢了,你去吧!你想杀了哀家,哀家就当从来没有生过你这个儿子,你牧拾东西,到流求去吧!哀家只是心疼先帝,他出征前,还曾经留书给哀家,让哀家好好照顾你。如今看来,哀家连先帝的最后一个心愿也难以实现了。”
赫连楚离听到云涟提起赫连恒君.这才知道自己真的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大哭道:“母后.孩儿知错了!孩儿是真的知道错了。”赫连楚离站起身.退开一步,再跪下向云涟连磕了三个头,哭道:“母后,孩儿不孝!孩儿自甘发配流求,从今往后不能承欢膝下,母后,保重!”说完,赫连楚离又磕了三下,站起身抹去泪水.转身离去。
云涟望着赫连楚离离去的背影.怔怔地说着:“三藩作乱.竟然真的让薛怀仁说中了 ”
话音刚落.云涟闭上眼.如轻纱般飘落在地。
晕倒之前.云涟脑中只有一个想法——好累。
洪德三年.卫灵帝被废.贬为永定王发配流求。太后云涟从皇子赫连楚朝和皇孙赫连思君之中挑选一人正为皇帝.最终挑中了年龄较小的皇孙赫连思君。
洪德三年九月,四岁的皇孙赫连思君登基为帝,次年瘦元祥瑞,史称卫光帝光帝登基,尊太后云涟为太皇太后,尊连伊为皇太后,尊其祖父赫连恒君为至顺孝贤明德皇帝.尊其父赫连楚岚为大顺归统孝廉皇帝。
而后数年,云涟垂帘听政,手把手教导赫连思君赴理国家大事,天下大治,百姓安居。
祥瑞五年,大将军杜熙逝世;祥瑞七年,中书夸宋文杰过世,同年,孟非辞官归隐。
祥瑞十年.泰国大长夫人蓓奴病逝.太皇太后云涟一夜白发祥瑞十二年.十七岁的赫连思君亲政.太皇太后结束了她长达二十年之久的专政,将权利归还赫连家族。又三年,胡虏边犯,年轻的皇帝赫连思君大胆起用胡汉混血新将冒顿姬,大败突厥。同年,吐蕃国乱,求援大卫,赫连思君用文杰之子文臣一计釜底抽薪.牧归吐蕃.称为藏道。
祥瑞十四年,突厥退回,兵犯西域,三十六国国君联名致信大卫,赫连思君派冒顿姬带兵协助西域抵御突厥.两年后彻底击败突厥可汗.陇右道、关内道再一次归于中土。
之后的二十年,赫连思君对内布施仁政,削减赋税,对外刚柔并济,怀柔为主,武取为辅,将国土扩大一倍,昔日大唐丢失的陇右道、关内道、韦室部落尽数牧回.并将吐蕃、南诏等周边小国牧入囊中.创华夏史上国土面积之最!
四海归顺.天下归心.莫非此情此境。
卫光帝一生能有此作为.能成为一位功绩赛过秦皇汉武的皇帝.与其祖母云涟的悉心教导密不可分。
祥瑞二十年.太皇太后云涟薨逝。关于她的一生.民问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说,太皇太后这一生嫁过两个男人,生过许多孩子;有人说,太皇太后穷其一生都在寻找一个人.一个在芙蓉池畔卖花灯的人;有人说.太皇太后临死之前说了一句话:那年花灯中许下的愿望.真的实现了。还有人说.太皇太后并没有死.她只是被一个姓潘的道姑带走了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民问传说而!
长安城中.一个身着褴褛疯疯癫癫的张姓道士连人就说:你可是知道天上三垣降世振兴华夏的秘密’老道我可是第一功臣.可惜没人奖励我美酒。路过的行人只当这道士是个疯子.没有人去理会他的疯言疯语。
在那美不胜牧的芙蓉池畔.每年的上元灯节.孩子们都会看到?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