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沉浮
雷云来到赫连恒君身后,安静地站在那里,等待赫连恒君随时差遣她。看着眼前那些人喜气洋洋相互谈论的景象,她就觉得自己的内心越孤独。没有父母,没有兄长,没有蓓奴,没有宇文岚,没有钟琇,在她眼前的,全是她陌生的人,这是她感到最孤独的一个除夕夜,孤独得令人害怕。
赫连恒君忽然转过身体,深深地看着雷云,一语不发,仿佛要将雷云整个人看穿了。眼光中带着询问,带着探究,更多的是尖锐的注视。
雷云感觉赫连恒君似乎在隐忍着什么,那种看人的眼光是她从来没有见过的,赫连恒君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眼光看她?她不过是回去吃了顿饭,洗了个澡,他就责怪她擅离职守了吗?可是为什么要用这种刺探的目光看她?雷云急忙低下头,她不敢和他对视,这是她第一次屈服在他锐利的目光下。仿佛一根针扎进她的心里,她没有勇气再看他的眼睛。
赫连敏忽然叫道:“皇兄,你刚才去哪里了?”
赫连恒君把目光从雷云身上移开,转到赫连敏的身上时,已经换上了慈爱的眼光。“没去哪里,只是……去看了一个人……”
雷云心中一颤,脸色霎时变得惨白。
第132章:又是一年(9)
第132章:又是一年(9)
袁皇后敏锐地捕捉了皇帝的字眼,一个人?皇后挑眉笑了笑,转过身看了一眼低着头的雷云,随后抬起酒杯自饮了一口。
苏贵妃则妩媚地笑道:“皇上可真有功夫,一家人都在这里了,还跑去看什么‘外人’!”苏贵妃刻意读重了“外人”两个字。
其他人也感到气氛有些不对劲,晋王赫连孤咳了两声,端出长辈的架子,说道:“你们这是干什么呢?阴阳怪气的,有没有把孤王这个长辈放在眼里啊?”
赫连恒君忙道:“皇叔误会了,贵妃就是埋怨朕刚才不该离席。朕酒喝多了些,只是想去吹吹冷风,清醒头脑的。”
苏贵妃自顾自地说道:“只怕是某些人不在场,惹得皇上心神不定,非要去找回来不可。”
“放肆!”
众人一愣,这一声不是皇帝说的,不是皇后说的,也不是晋王说的,而是坐在商王身边的皇太妃说的。
皇太妃站起身道严厉地:“身为一个贵妃,位居四妃之列,不知自律言行举止,在此等家宴上胡说八道,简直是目无尊长。”
苏贵妃一愣,显然没有想到自己会被皇太妃责骂。对方的两个儿子在场,又是长辈,苏贵妃不敢吭气,只能自己把这口气咽下去。
晋王和晋王妃均点头道:“太妃说的极是。”
“想我当年做贵妃时,哪里会说这些有辱斯文的话。一个贵妃该做的事情,就是兢兢业业的伺候皇上,而不是在长辈面前大放厥词。苏贵妃,我今日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责骂你,你也别不高兴。皇上生母早逝,是我看着他们兄弟姊妹长大的,也算是皇上半个亲娘了。别说是你,就是皇上犯了错,我想我也是有权利说上两句的。”
赫连恒君铁青着脸,偏头冷冷地扫了苏贵妃一眼。
苏贵妃心底一寒,低头答道:“是,太妃教训得是,臣妾知错了。”
“苏贵妃,你要听着,妃就是妃,妃是妾,后才是妻。妃永远都不可能成为妻。这一点望你牢记了。”
苏贵妃紧紧揪住自己的裙子,虽然已经快把肺气炸了,却依然只得恭恭敬敬地回答:“是,臣妾记住了。”
皇后得意地瞥了苏贵妃一眼,向皇太妃抬起酒杯,说道:“皇上幼时多亏了太妃的照顾,臣妾代皇上敬太妃一杯,感谢太妃抚育之恩。”
皇太妃也举起酒杯,笑道:“皇后贤良淑德,不仅是皇上的福气,也是卫国子民的福气。”
皇后乐开了花,连忙笑道:“太妃过奖了。”
雷云站在一旁,冷眼看着这各怀鬼胎的一家人,他们虽然名义上是一家人,各自心里打的小算盘又有谁知道?
身在帝王之家,哪怕血管里流的是一样的血,为了权力也不免自相残杀。
第133章:又是一年(10)
第133章:又是一年(10)
当初赫连嗣病重之时,赫连恒君刚刚灭了姜国,还远在扬州。卫国朝中就已经出现了两派势力,一派主张赫连恒君回朝登基,另一派则拥立赫连恒君同父异母的弟弟赫连恒临为帝。这一派的人能明目张胆地拥护太子以外的人当皇帝,自然是有一定后台靠山的。这后台靠山不会是别人,只能是当时的贵妃和她的两个儿子,也就是现在的皇太妃和赫连恒临以及赫连恒基。
后来赫连恒君虽然还是登基为帝,但也使得卫国现在权力旁落。当时赫连嗣已经病入膏肓,赫连恒君又没有回到长安,赫连嗣为了防止庶子争权,在病榻前任命了四个顾命大臣,其中就有袁豁达和苏城。原本当时赫连恒君已经二十九岁,是不需要托孤的,但赫连嗣忧心权力落入贵妃手中,只能将袁豁达和苏城任命为顾命大臣。一旦赫连嗣驾崩,赫连恒君没能回京,四名顾命大臣必定镇守朝堂,等待赫连恒君回朝登基。而袁豁达和苏城作为赫连恒君的岳父,是无论如何也会保证赫连恒君的利益的。
皇太妃改立的行为并没有成功,却因此开罪了赫连恒君,所以赫连恒君登基后,便将两个弟弟改封梁王和商王,分别驻守梁州和商州。赫连嗣曾经答应皇太妃,赫连恒君登基以后,赫连恒临封雍王,驻守京城之地;赫连恒基封商王,驻守商州。商州离京城很近,皇太妃相互看望两个儿子也方便一些。但是赫连恒君并没有依照先皇旨意封赫连恒临为雍王,而是封了梁王,驻守梁州。
梁州和商州一在西,一在东,相隔数百里,长安处于中间,这样就从地理上隔绝了梁王和商王。另一点,梁州靠近蜀国,是险恶要地,赫连恒君派赫连恒临驻守梁州,也是给他一定压力,让他无暇去思考别的事情。
总的说来,虽然弟弟有心篡夺自己的权利,但赫连恒君还是比较仁慈,依然给他们封了王,但同时也给他们一定的打压。皇太妃今天出言教训苏贵妃,其实是有意讨好赫连恒君和袁皇后,无非是想让赫连恒君把赫连恒临调回京城。
果然,饮下皇后敬酒的皇太妃立刻又开口说道:“皇上,我一直有件事想跟你说。”
赫连恒君当然知道皇太妃想跟他说什么,只是淡淡地道:“太妃有什么事请说。”
皇太妃笑道:“皇上,你也知道,梁州那个地方地处偏远,条件也不好。恒临去了一年半,人都瘦了一大截,我这个娘看着实在是心疼。蜀国现在又在巴州和利州屯了好几万兵,如果两国开战,最先打的就是梁州了。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所以皇上,你看能不能把恒临调回京城,封他为雍王,这也是先皇的意思嘛!”
赫连恒君扯扯嘴角,说道:“太妃知道蜀国在长江一线屯兵三十万,吴国屯兵二十万。所有靠近长江的城池皆处于威胁当中,并不仅仅是梁州。恒临身为帝王子弟,更加应该以身作则,带头抵御蜀兵,怎么能够因为梁州危急,主帅就弃城退回京城呢?”
“这……”皇太妃顿时无话可说。
晋王赫连孤道:“皇上说得有理,恒临这个时候非但不该回到京城,而且还要坐镇梁州。梁州乃要塞之地,一旦梁州城破,蜀军就能直逼京师。所以,如果蜀军开战,恒临拼死也要守住梁州。”末了,赫连孤又意味深长地加了一句:“个人恩怨与天下大事比起来,孰轻孰重,你们应该分得清楚吧!”
赫连恒临郑重地点点头,说道:“是,皇叔,恒临心里自然明白。”
雷云一惊,晋王赫连孤却是个开明的长辈!个人恩怨与天下大事比起来,孰轻孰重?看来请赫连孤出使吐蕃这件事不难办了。
第134章:上元灯节(1)
第134章:上元灯节(1)
除夕那晚,雷云一整夜都站在赫连恒君的身后,赫连恒君也不吩咐她做什么,也不示意她可以离开含冰殿。雷云只好老老实实地站在那里,像一尊雕像。
第二天回到还周殿时,雷云已经累得不行了,躺在床上一睡就是一整天,直到大年初二的早上才醒过来。雷云已经猜到,赫连恒君必然是看到她真实的样子了,否则他不会用那样的眼光看她,赫连恒君半途离席更加证明了那晚站在门外的人就是赫连恒君。
雷云不知道赫连恒君会怎么想,蓓奴回来的时候,赫连恒君一定离开了,如果他听到她和蓓奴之后的谈话,她们一定活不到现在。只是,她以真皮面具瞒天过海的事情已经被他发现,这一次还是以欺君之罪论处吗?
赫连恒君并没有将一切挑明,他依然做他的皇帝,雷云依然做她的臣子,照例上朝议政,只不过赫连恒君不再把雷云叫到御书房去了。他们仿佛又回到了认识之前,谁也对谁不熟悉,只是各自在诺大的大明宫中各司其职,安静地渡过每一天。
晋王赫连孤是个开明的王爷,赫连恒君跟他提及出使吐蕃的事情,赫连孤没怎么考虑就答应了。事后赫连孤得知这个主意是雷云所出,还对雷云赞赏有加。
正月初三,赫连孤带领一队人马从长安出发,向吐蕃王所在地逻些城(今拉萨)赶去。正月初五,蜀国皇帝旬屈得到卫国向吐蕃派出使节的消息,之后卫蜀两国边境有些许的动乱。正月初七,蜀国从边境撤回十万大军,调到茅州、雅州、嘉州三地。正月初九,蜀国剩下二十万大军全部撤回,并且效仿卫国,裁军十万。正月初十,蜀国向卫国派出使节。正月十三,吴国二十万大军撤回驻地。
在这一次较量中,卫国不战而胜,吴蜀两国虽然没有损兵折将,但却消耗了不少精力和财力。眼看春耕将至,蜀国虽然裁军十万,但土地荒芜已有数年,早已杂草丛生,临时裁军,即使男丁回到家乡,田埂也无法直接栽种,非两三年的时间不能恢复。蜀国为了保证自己的经济顺利恢复,只能采取缓兵之计,暂时向卫国派出使节。
当然卫国得占那么大的一个便宜,也不完全是雷云的功劳,当初赫连恒君送景习慕回吴国的时候,故意说的那一番话,就是为了今天做基础。可以说,其实雷云想到的这些,赫连恒君早在景习慕出使卫国时就已经想到,赫连恒君不仅给雷云提供了一个证明自我的机会,同时也给自己塑造了一个唯才是用的明君形象,这对于卫国招揽人才开了一个极好的头。
又是他的一个一箭双雕!
转眼又到了正月十五,元宵团圆的日子。从上一次赫连敏在御书房大闹之后,雷云与赫连恒君之间就再没说过一句话,也不知道究竟是谁生谁的气,总之两个人都呕气。
第135章:上元灯节(2)
第135章:上元灯节(2)
雷云曾经跟赫连恒君提过,上月灯节的时候想出宫,赫连恒君没有答应。这些天来,宫里需要雷云处理的事情越来越少,刘福吉也已经回宫,所以除了上朝,雷云几乎是被闷在还周殿的。
雷云不知道怎么去打破她与赫连恒君之间的僵局,她也不想去打破这个僵局,因为这样的局面对她来说其实是有利的,她不用费尽心思去思考一些剪不断理还乱的事情,譬如说她与赫连恒君之间一些微妙的感情。
但是,雷云还是想出宫,已经整整半年没有见到宇文岚和钟琇,她怎么样也想出宫去看看他们。
雷云来到了紫宸殿,等待刘福吉进去通报。
赫连恒君依然坐在书桌前批阅奏章,他已经得知蜀国向卫国派出使节的消息,打算起草诏书命人准备迎接。
刘福吉进来通报:“禀皇上,雷大人求见。”
赫连恒君一愣,手执的毛笔落在纸上,印出一大块黑印。他显然没有料到雷云会主动来找他,自从除夕夜在还周殿看见她从脸上撕下面具,露出真实容貌时,他就不知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她了。
他可以理解她用真皮面具遮盖住惊人的容貌进宫是出于自保的目的。让他不能释怀的是,她竟然就是吴国三皇子那画上的女子,她竟然就是三皇子口中念念不忘的女子。
她和三皇子曾经有过一段感情,他们一起品诗论茶,一起谈天说地,一起合奏《行云流水》。赫连恒君终于知道为什么在为三皇子赐宴时,她能和三皇子配合得那么天衣无缝了,因为她就是三皇子一直朝思暮想所爱的人。
可是,让他迷惑的是,为什么她要离开三皇子进宫?他看得出她心里想着三皇子,否则怎么会冒险代替潘婕妤和三皇子合奏?怎么会清早跑去丹凤门送三皇子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