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囚凰
上。
那个人或许是观沧海,可是他观这行事的风格,却更加像是另一个人。
楚玉怔怔地呆愣住。
原来,这一年多来她的安稳生活,都是被保护着的么?因为有人为她遮挡着一切危险和灾祸,她才能如此无忧无虑,平和安然?她能够享受清澈爽朗的风,能够自由自在地与人谈笑,都是因为已经有人为她树立起了遮挡风雨的无形壁垒?
看楚玉陷入神游之中,桓远微微苦笑,低声道:“不错,你的平安,压根不须我来保护,我留在此地,又有何益?”
这个时候,侍从已经依命取来了他所说的包裹,这里面装着一些财物和一套换洗衣裳,是他前些日子发觉有人暗中保护楚玉后便做好的准备,那时候他便已经萌生些许去意,只不过当时他离开的理由并不充分,他自己也不大想走,便一直拖延至今,如今确实是他该离开的时机了。
拓拔弘既然能派人来,说明那只保护的手已经不能太严密地遮挡风雨,他的离去大概能给楚玉减轻一些负担和麻烦。
他转身抬步,便要往不远处的门口走去,却见一条人影飞快地从他身边越过,接着拦在门前。
晕倒晕倒,出现了严重错别字,请恕写成了情书,检查时还没发现……汗,原来我潜意识里是想着让谁给谁写情书么?o(
二百四十三章 似是故人来
看清那人影,桓远微微吃惊,旋即心头一暖。
拦在门口的人,是楚玉,她从桓远身边跑过去,赶在他之前来到门前。
怕桓远从她身后的出口离开,她的背部抵着门板,用身体挡住两扇门闭合的中缝。
看她一脸如临大敌的神情,桓远忍不住笑了笑:“你光是挡住正门有什么用,别忘了这宅院还有侧门与后门。”
楚玉一听,立即咬牙叫道:“来人,给我把其他们堵死了!”
桓远笑出声来:“别耍小孩子脾气,你拦得我一时,难道还要拦我一世不成……”话说一半,他瞧见楚玉的神情,声音渐渐地低了下去,笑容也随之凝固。
因为楚玉现在正一脸快要哭出来的模样。
楚玉双手撑在门上,她知道自己的行为很徒劳,可是她不能就这么让桓远离开,一个人去漂泊流浪,可是她又不知道该说什么话来挽留他。
楚玉难过得快要哭出来,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开,流桑被钟年年带走了,现在桓远又要走,她还有一个阿蛮,流桑至少有钟年年,可是桓远有什么?
他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离开的?
一想到这个,她便难过得不能自持,她身边的人,都是她的家人,从南朝到北朝的一直相伴,相互扶持着这么走过来,她谁都不能割舍,谁都不愿意忽视。
流桑走的时候,她还可以自我安慰他有亲人陪伴着,可是桓远呢?桓远有什么?他一直默默陪伴着她。到了最后又打算默默地离开,他失去那么多,却什么都没有得到。连一个安稳的家都成了为难的事……
楚玉死死咬着嘴唇,眼眶发红。话语却哽在嗓子里。
不要走……
不要一个人去流浪……
不要离开她……
因为她会难过,因为他的孤独而难过。
桓远心中泛起复杂地滋味,他温雅自持的目光渐渐漫起春水,望着楚玉良久,他苦笑一声:“公主。不要这样,在下不过是一介孤零鄙陋之身,不值得你如此……”
不要哭,假如她哭了,他会不舍离开……
可是再怎么不舍,也终归是要走的,天下没有不散地筵席。
过了约莫一刻钟功夫,桓远总算是走出了楚园,看着身后合上的大门。目光缠绵了许久,还是迈开沉重地脚步。
他先走到观沧海家门前,敲开大门。请开门的仆从将信件交给观沧海,并请其代为传话。希望他离去之后。观沧海能代为多照料楚玉。
他不知道这话最终会否传到那人耳中,但至少有观沧海维护着。楚玉的安危便能够有很大程度的保障,他也可离开得安心一些。
开门的仆从也认得桓远,问他是否要见观沧海,桓远微笑摇头,随后便礼貌告辞。他一点儿也不想见观沧海,因为见到观沧海,他就会不自觉地想起另外一个人,尤其是在此时此刻。
他用脚步慢慢地丈量洛阳城地地面,每走一步,便远离楚玉一步,但是他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走下去。
决定的事便一定要做,桓远的固执未必就输给任何人。
一路向东缓行而去,方才走出不过一里路,经过一条少有人至的巷子时,桓远却瞧见前方出口处,一条墨色身影背对着他负手而立。那人身穿黑色衣衫,背影单薄瘦削,风姿如柳柔而不弱。
桓远面色一沉,片刻后淡淡道:“是你,墨香。”
虽然只瞧见背影,但是认出这个从前曾与自己共事过的人,对桓远来说也不过便是一两秒时间。
墨香缓缓转过身来,望着桓远抬手一揖,微笑道:“桓公子许久不见,墨香在此等候,桓公子似乎并不意外。”他的神情动作学自容止,行止言谈风度翩翩,丝毫不见从前用作伪装的柔媚之色。
他脸上的伤虽然犹有余痕,但比之一年多前看见时淡去不少。
此时桓远已经不再敢有半分小看墨香,定定地看了他一会儿,桓远冷淡道:“我自是不意外,容止在洛阳城里一手遮天,莫说是你得知我出城,纵然此时站在我面前的人是他,我也分毫不会惊疑。”
墨香既然来找他,自然是有所图谋,他只消沉着应对,或许反而能获知一些讯息。
对于桓远地冷淡丝毫不以为意,墨香莞尔一笑道:“桓公子严重了,我家公子另有要事,拦阻桓公子,乃是墨香自作主张之举……桓公子方才可是推辞了陛下的旨意?”
桓远冷笑一下:“那是你的陛下,可不是我地陛下。”不管南朝皇帝怎么不成器,但他自始至终,也不打算奉鲜卑胡人为君主。
听闻桓远隐含怒意的话语,墨香先是一怔,思索一番才释然笑道:“桓公子且慢恼怒,谁地陛下这不重要,在下真正地主人只容公子一人,墨香在此拦阻,却是有事相求,请桓公子且熄心间之怒,听我从头道来。”
桓远皱了皱眉,道:“你说。”
墨香露出一个胜利的笑容,先躬身一揖,才以低柔地嗓音婉婉说开。
先前桓远所料想的对了一半,容止确实是站在冯太后这边的,但他并没有直接辅佐冯太后,而是派墨香作为冯太后的帮手,偶尔单方面联络墨香询问情况。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冯太后与北魏皇帝拓拔弘开始对立,原本眼看着冯太后即将以辅政的名义取得全面胜利,但是拓拔弘身边忽然出现了一个人,那人帮助拓拔弘扭转了劣势,甚至逼得冯太后稍稍让步。
桓远微微冷笑,刚要讽刺说这与他有何干洗,却又忽然想起来,倘若与他无关,墨香不会这样厌烦地说与他听,便又耐心地听了下去。
墨香说话之际一直观察桓远的神情,推测出他的想法,自己笑了笑,道:“桓公子不愧是桓公子,那人桓公子也是认得的,可是南朝来的故人呢。”说到故人二字时,他言语之间多了些切齿的意味。
见桓远颇沉得住气,始终不开口询问那人的名字,墨香便也不吊胃口,坦言告知:“那人是天如镜。”
二百四十四章 不知何处在
这一回,桓远眉间终于出现一丝波动,他望着墨香,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不可否认,墨香抬出来天如镜,这勾起了他足够的警惕与戒备,天如镜不光是容止的敌人,同时也曾经暗害过楚玉以及被楚玉暗害过,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容止与楚玉反而是一条船上的人。
见终于引发桓远的注意力,墨香心中松了口气,继续解释:墨香原本辅佐冯太后辅政,但天如镜出现在拓拔弘身边后,也不知道他使了什么法子,便让胜利倒向了拓拔弘那一边。
楚玉知道天如镜和手环底细,容止在精神上站得极高,对一切报以俯视的态度,因而他们两人对天如镜的天师身份不以为然,但是墨香不同,他一不知道真相,二不能拥有容止一般的心境,前些天看到天如镜与小皇帝拓拔弘共同出现,他的阵脚顿时先慌乱了一半。
没有容止的指导,他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局面。
迟疑了一会儿,墨香还是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在下希望,桓公子能答应拓拔弘的请托。”说容止只与他单方面联系,这自然是假的,他知道容止身在何方,此番前来洛阳,一方面是为了找桓远,最主要的却是为了找容止。
只是他实在不确定,容止会不会再一次被天如镜用什么神奇的手法给制住,因而他要想方设法尽量地增加自己这一方面的胜算。
他希望桓远能作为他的内应,去到天如镜那边,以辅佐拓拔弘的名义,实际上却是探究天如镜的虚实。
墨香诚恳地望着桓远,道:“桓公子。虽然我们实在是算不上是朋友,我这番建议对你而言也是为难,但天如镜出现在北魏。实在不知他是何目地,或许是为了我家公子。又或许是为了公主而来。我不讳言,我是为了我家公子着想,担忧天如镜如他师父一般,再出手相害于他,但是。也未必全无可能,那天如镜不会再度对公主不利……”
他说到这里便停顿下来,满怀期待地望着桓远。
两人都是聪明人,墨香知道桓远应该能完全了解他的意思,天如镜曾经是容止与楚玉两个人的敌人,他来北魏,也许是冲着容止来地,但是也未必不会再阴楚玉一记。他知道自己的目地瞒不过桓远的心思,便索性和盘托出。让桓远自己权衡判断。
依他推断,桓远和楚玉的所在地,应该是天如镜告诉拓拔弘的。先不说天如镜有什么目的,只要拓拔弘对桓远有所期待。这便是桓远地机会。
倘若桓远能够答应拓拔弘的请托。去到拓拔弘身边得到他的重用,也许能伺机掌握住先机。窥视到天如镜的意图。
这不管是对容止,还是对楚玉都是有利的。自然,墨香承认,这其中对容止的好处要大一些,但对于楚玉而言也未必全然无用,就看桓远是否甘愿为了那一点用处而甘愿屈身为臣。
方才观桓远的态度,对于在北魏为官似乎极为抗拒,他应允与否,端看他对楚玉有多重视,因而墨香拦住桓远时,并没有多少把握能劝说动他,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这么做。
桓远一言不发,转身沿原路折回。
墨香静静地站在原处,等着桓远从他的视野之中消失,又估算了一阵时间,才走动起来,开始他真正地行程。
桓远最终还是走了。
一直到身边的人只剩下一个阿蛮,楚玉终于不能再无动于衷,可怕的孤独感将她包围住,无时不刻地,严密无比的。就连去找观沧海,也不能抹杀这种感觉。
不管是流桑还是桓远,他们都是无可取代地,观沧海只是朋友,但她失去地却是亲人。
所幸还有一个阿蛮,虽然脑子不灵光,偶尔很笨拙,但是却是唯一留在她身边的,因为阿蛮地存在,才让她不至于失去最后一分安慰。
倘若阿蛮也因为什么理由离开,她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如此过了数日,楚玉与阿蛮,观沧海二人闲逛市集,这趟出行是她提出来的,阿蛮是一切听命,观沧海无可无不可,如此便定了下来。
说是逛市集,其实楚玉不过是想外出透透气,观沧海知她心中烦闷,便让马车慢慢行驶,三人坐在车上,马车一路悠悠地行驶过半个洛阳城。楚玉靠着马车边,车帘子和旁侧小窗皆开着,方便她瞧清楚四周情形。
过了青阳门,经过辟雍太学之际,楚玉忽然叫喊停车,还未等马车停稳当,她便跳下车去,一直跑到太学之前的石碑中才停下来。
石碑和她一年前来此之时的模样几乎一般无二,表面上印着风霜战火的痕迹,只是那时候带着她来看碑文的人,现在却不在了。
楚玉望着石碑怔怔地发呆,她甚至不知晓此际心中是何滋味,可是有一个念头那么分明,便是桓远真的走了。
方才她几乎生出来幻觉,好像桓远就站在这石碑里,衣袂飘飘风姿古雅,就站在这里,等着她叫他回家。
那个有一点书生气质的的男子,曾经许多次跑出来看这些石碑,有时候她也会暗暗觉得有一点儿不耐烦,但是现在她却希望桓远的离开只是来看石碑,她出来一找,他便会跟着回去。
楚玉站在石碑中出神了一阵子,听到有脚步声走近,转头见是一脸担忧的阿蛮,才安慰一笑道:“我没事,就是来看看。”
正要走回马车上,楚玉瞧见不远处经过一个卖杂货的货郎,让阿蛮在原地等一会,她自己跑过去,问那货郎买了两个精巧的泥人娃娃,跑回来顺手给阿蛮递了一个:“拿着。”出来逛街怎么能不买东西?
阿蛮接过娃娃,立即就忘记了方才的担心,两人返回车上,阿蛮翻来覆去看了一会儿娃娃,才想起来楚玉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