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3
永宁知县高式青为人有些耿介,被他们劫掠后,一口一个“乱臣贼子”,结果被生生打折了腿,关进了地牢,至今就算没死,也只剩下半条命。
李一临想了想,都说“先礼后兵”,既是软的不行,也就看看硬的。
他走上前去,在亢老大耳边低声说了几句。亢老大挑了挑眉毛,迟疑了一下,道:“来人,将这狗官拖下去,打五十板子。”
没等曹项反应过来,已经有人应声出来,拖了曹项出去。
曹项直觉得浑身酥麻,等到身上传来剧痛,他才真正体会,自己是在匪寨。这些他之前还同情的“良民”,是手上染血的凶徒。
就算他从小受嫡母歧视,不过是打一巴掌,掐一下罢了,何曾有过这般挨板子的时候?
才挨了几下,他就疼得直冒冷汗,眼泪都出来了。他忙低下头,不愿自己怯懦的样子,让别人看见。
当耳边数到“二十几”的时候,他已经痛得受不住,想要开口求饶。不过,当他抬起头,看到堂中供奉的那尊弥勒佛像时,他又咬牙坚持住。
他是谁?他是曹家子。
就算是不受重视的庶子,也是享了家族恩萌,锦衣玉食活到今日。要是真同邪教扯上关系,出任这帮乌合之众的狗头军师,那不仅是丢尽曹家颜面,还要累及伯父与兄弟们。
罢了,罢了,只当他曹项命薄。
若是再忍耐下去,他真怕自己成了开口讨饶的窝囊废。曹项慢慢闭上眼睛,微微张开嘴,将舌头送到上下齿间。抉择之时,想到尚未百日的儿子与情意相投的绿菊,想到京城等他出人投地的生母,只觉得心如刀绞。
还没等他咬下去,就听到一声怒喝:“住手。”
随着说话声,一个穿着半旧蓝布褂子的老妇寒着脸大步走了过来。她身后,跟着个长辫子少女。十六、七岁的年级,皮肤有些魏黑,一双丹凤眼却是灵动逼人。望向地上的曹项时,她不禁皱眉,难掩关切。
亢氏兄弟坐不住了,忙迎了出来。这行刑的几个壮汉,也都乖乖地收了板子,退到一边。
这个老妇人,就是亢氏兄弟的母亲段氏。跟着来的少女,是亢老大的女儿娇娇。娇娇原本定了娃娃亲,没想到对方十来岁就夭折了。因这个缘故,她背了“克夫”的名声,十里八村的无人敢说亲。
娇娇早年失母,跟着祖母段氏长大,是段氏的心尖子。
这一个多月来,段氏对曹项多有照顾,就是瞧他品貌端正,又是读书人,想要留他做孙女婿……
第七百六十一章 曹家子
段氏如何训斥,亢氏兄弟如何辩解,曹项开始还能听见却是不得而知,因为他晕了过去。
在晕倒前的那刻,他是暗暗庆幸的。他晓得这个老妇人对自己是善意的,也晓得那个叫娇娇的少女望着自己的眼神是关切的。
他是疼醒的,只觉得嘴唇干裂,因后背的疼痛呻吟出声。
他慢慢地睁开眼睛,正看到一双含着慈悲的眼睛。这里并不是他平素安身的茅屋,屋子里也没有看着他的两个壮汉。
段氏原本手中拿了串菩提子,低声颂着经文,听到曹项的声音,才抬起头来看他。见他睁开眼睛,老人家伸出手去,摸了摸曹项的额头。
“感谢佛祖菩萨,了两日,终于退了。要不然,可是要出大事。”老人家唠叨着,如同关心自己子孙般,那般自然亲切。
一时间,曹项不由发生错觉,佛眼前这老妇人同记忆中祖母的影子重叠。
不过,这想法只是一闪而过。
就算老太君生前,对孙儿们有所关爱,也尽数落在长孙曹顒身上。
段氏望着曹项,眼圈已红了,慈声问道:“孩子,疼不疼?”
曹项对亢氏兄弟虽然怨恨。却不愿怒到眼前地老妇人。为了不让她担心。还是忍痛摇了摇头。哑着嗓子道:“不疼。”
听了这一句。段氏却是越发忍住。不禁老泪纵横。
娇娇站在段氏身后。看到祖母失态。上前一步。扶了段氏地胳膊低声道:“祖母……”
段氏颤颤悠悠地转过身去。拉着孙女地手。哭着说不出话。
曹项在炕上老人家这般难过。有些不安也不知该如何相劝。
这时。就听到娇娇低声道:“哥哥最是孝顺。就是到了地下。也是不愿祖母为他伤怀……”
“少耕,我可怜的孙儿……”段氏慢慢地闭上眼睛声分外凄厉……
*
河南知府衙门,大堂。
虽说知府是正四品,曹顒这个六科掌印给事中,不过是正五品,但是背负圣命,彻查此事所以就当然不让地做在了正位上。
他面前摆放的,是宜阳县民乱发生的前因后果。其中,有两件事,是他在京城时所不知的。
第一件,那个宜阳知县张育徽是丁忧知县值父丧,只是因朝廷那边还没将新知县补下来,所以还在知县任上。
还有个越狱叛乱的亢氏兄弟,是被定为勾结盗匪之罪入狱的。同时入狱的还有亢的儿子亢少耕。亢家也算是宜阳大户家中有良田百顷,耕读传家地方上名声颇佳。
这个亢少耕是个读书人,原是在县衙里做书吏。后来不知怎么查出来,是勾结盗匪的,在牢中“病故”。
亢氏兄弟,是在亢少耕死后三日,才越狱叛乱的。
怕是,这才是事情的真相。不过是换了个说辞,这过错就从张育徽这边,都转到了亢氏兄弟身上。从被逼无奈逃亡的太平乡绅,一下子到了对朝廷不满的暴民。什么叫刀笔杀人,曹顒也算是见识到了。
他心中叹了口气,不管起因如何,事情到了这步。只望这亢氏兄弟对不起“首善之家”这几个字,没有迁怒杀人的习惯,那样的话曹项的小命,应该还算安稳。
李廷臣站在旁边,偷偷地抬起头来,暗暗地打量曹的神色。
这位和硕额驸的脸上,瞧不出喜怒。
李廷臣心中不禁后悔,为何自己不派曹项去其他地方,非要派他到永宁县。换做其他地方,也不会让乱民劫了去。
那些乱民也是,冤有头、债有主,在宜阳县结下的仇怨,就攻打宜阳县,为何跑到永宁衙门?不过是欺软怕硬,因永宁县衙人手少罢了。
曹从顒怀里掏出表,看了两眼,将到午时。他站起身来,对李廷臣道:“李大人,巡抚衙门可有文书下来?”
李廷臣见他起身,忙跟着起身,道:“没有。若是有公文,下官自然立时送到大人跟前。”
曹顒点点头,看着他肥硕的身材,点了点头,道:“那李大人先忙,本官先行一步。”说到这里,指了指案牍上那叠文书,道:“这些本官还没看完,劳烦大人使人送到驿站那边。”
李廷臣躬着身子,忙应声应下,随后带着几分谄媚道。“明日是大人寿辰,下官备了水酒,为大人贺寿,还望大人赏脸。”
曹顒听了,心下一禀,半晌方道:“既是如此,就谢过李大人好意,恭敬不如从命了。”
他到这边,不过是数日,李廷臣已经用各种眉目,送了不少“孝敬”。这次连他生辰都打听出来,看来是要送份“寿礼”。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假。就曹到这几日,李廷臣的“孝敬”,就有上千金,端得是大方得紧。
要是没有李廷臣的“大方”,这河南府也不会被他弄得满目疮痍。
上行下效,他这个知府贪婪无比,下边的县官这胆子,也就越发大了。
河南的民变,这个李廷臣实是“功不可没”。
对李廷臣来说,曹顒就是救命的稻草、水中的浮木,自然是要使劲浑身解数来巴结。
见惯了六部里的人精子,像李廷臣这样喜怒形于色的,曹顒望上一眼,也能看得通透。
他心里冷哼一声,没有再搭理他,出了门 。
到河南府三日,是该给康熙上折子。这到底如何写,还要同蒋坚商议。笔刀杀人,这个使曹顒警醒。
到底如何写,才会平息帝王心中的怒火,为这地方百姓留下一条生路,还要费些心思。
不是他曹顒吃饱了撑的,爱管这些闲事儿只是唯心而已。
仪门外,曹颂已经在等着。见曹出来,上前道:“哥,曲氏打发人来,请大哥得空过去一趟。”
“曲氏?”曹顒听着了抬眉毛,带着几分疑问,望向曹颂。
“就是绿菊那丫头。”曹颂抓了头道:“既是老四的妾,也不好再唤她名儿。”
曹点点头,只知道绿菊是张嬷嬷的外孙女儿才知道她姓曲。
瞧着她是个老实安分的,像个晓得重的,不会无事打发人请大伯哥过府。
曹顒就唤了个长随,交代两句,打发他回驿站同蒋坚说一声;而后就同曹颂去了曹项的宅子。
绿菊还是清瘦如故,神色间已经淡许多有上次时露出的慌乱与不安。
“大爷,二爷,奴婢有要事相禀。”绿菊很曹兄弟请过安后,没有啰嗦,打发走身后跟着的婆子丫鬟言道。
见她神色郑重,曹冲门口侍立的小厮长随摆摆手,道:“你们也退下。”
屋子里只剩下绿菊与曹顒、曹颂三人绿菊才从袖子里掏出本薄薄的册子,双手奉到曹顒身前道:“大爷,这是四爷到洛阳这一年多来同知府衙门有关的人情账簿。”
曹顒看了绿菊一眼,才接过账簿,打开第一页。何日,何事,何种明目,收到多少两银子,记录得清清楚楚。
这字体娟秀,带着女儿气。
曹顒合了账簿,道:“这是四爷让你记的?”
上次来时匆匆,没有仔细打量。今儿坐在客厅,曹顒才发现这屋子里的布置摆设都朴实无华。绿菊的装扮,也素雅得很,衣服首饰,还不如在京城里做丫鬟时华丽。
“回大爷的话,是四爷吩咐奴婢记的。四爷瞧着李大人行事不甚妥当,怕受牵连,使得家族蒙羞,有心保持距离,又因是顶头上司,避无可避,只能行此下下策。”说着,她蹲下身子,拿着钥匙,打开堂上的横柜。
里面,金银珠宝,衣料首饰,一应俱全。
看得曹顒与曹颂直皱眉,河南府出了民乱的案子,这个李廷臣肯定要背个“贪墨”的罪名。这其中还牵扯上曹项,却不晓得他是有心,还是无意。
贼咬一口,入木三分。
要是到刑部问罪之时,李廷臣想要来个“法不责众”,那曹项的身上也要担干系。
“都在这儿?”曹顒看了看那账簿,又看了看那些东西,问道。
“是,为了瞒人,往知府衙门赴宴时,戴过这里面的首饰,过后扔放还这里。”绿菊回道。
“礼尚往来,收了这些礼,你们是怎么回礼的?”曹顒思量了一回,回道。
绿菊迟了一下,从袖子里摸出另外一本账簿,送到曹顒跟前。
何时、何时、什么名目回礼,都是什么礼,费银几何,上面也列得清清楚楚。
曹顒看了,却是慢慢皱眉,不过年余,送礼回礼,就花费银钱四千余两。曹项就算手中,有些零花钱,也没有这么多银子。
怪不得绿菊这么个装扮,这屋子百宝格上也空空的,不见什么精致摆件。
这般处境,每次家书中,却是半句不提。对于这个堂弟,曹顒真有几分刮目相看;对于绿菊,他也心中暗赞一句。
绿菊虽是父母双亡,但是听说也给她留了些家财,全部做了她的陪嫁。还有初瑜与静惠两个,也没少帮衬她,送了不少首饰于她。
那应付上下人情,送礼的银子中,想来大半数就是她的嫁妆。
“去把当票拿来?”曹顒将账簿放下,对绿菊道。
曹颂还是后知后觉,处于混沌状态。
“大爷……”绿菊闻言,迟了一下,慢慢低下头,并没有移步。
“你能为曹项分忧,当得起一个‘贤’字。只是咱们曹家日子还算过得去,不至于到让曹家媳妇当光嫁妆的地步。”曹顒缓缓说道。
曹家媳妇?绿菊的眼泪簌簌落下,已经模糊了视线,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忙点了点头,疾步走了出去。
曹顒看着她的背影有点明白为何曹项宁愿放弃科举仕途,也想同这个女子为伴。难为这个绿菊,有个那样的姥姥是在兆佳氏多年,仍能长成个可敬可亲的聪敏女子算是出污泥而不染。
曹颂拿起曹放顒下的还礼账簿,从头看了,方反应过来,道:“是了,老四那边虽有哥哥与我给的一些银子是有数的,哪里有这么多?原来是用了绿菊的嫁妆。”
说到这里,他也带了几分羞愧不安。
少一时,绿菊已经从里屋出来,手里抱着个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