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3
能怜容若之才。提拔到身边,青睐有加;却不愿其榜上有名。在会试前将他调开,原因何来?
一个出身相府,是满州叶赫部的嫡系,爱新觉罗的外孙;一个出身前朝降臣,皇家包衣,天子的奴才。这就是区别。
看着打小依赖的孙嬷嬷。称赞比自己年幼几岁的曹寅“聪明”时,年少的帝王心中也隐隐地起了嫉妒之心。
帝王的情感是霸道的,即便他那时还年幼,无法亲政,但是渴望身边的人全部的注意力是每个孩子不可避免的任性。
即便后来他大了,即便孙瑭嫉后来出宫,他也不愿曹寅展翅鹏程,成为孙嬷嬷最骄傲的儿子。
在他的心中,希望孙嬷嬷引以为傲的孩子。只有一个。
待他平定了“三藩”收复了“台湾”打败了噶尔丹,蜕变成一位成熟的帝王。欲年隐藏的嫉妒之心。早已是如烟往事。了无踪迹。
就是他自己个儿。午夜梦回之时。也不会曾任自己曾经小小小地“嫉妒”一个奴才。
对曹家的施恩。也换来了曹家几代人的忠心。
直到这时。康熙心中才真正将曹家划成“自己人”。
那是关爱他十二年,给与他多少关爱的嬷嬷;那是因他一句话。就驻守江南五十来年的曹家父子两代人。
在得知李氏年长,将她指婚曹寅,也是因全心的信任。
如今,竟是说没就没了,只剩下他孤家寡人一个”京城,曹府。
大门上,已经挂了白色番帐。在秋风中飞舞,带着几分肃然。十几个穿着孝衣的锣鼓手每个两刻钟。就吹打一遍丧乐,听得人越发悲戚。
院子里。已经支起灵棚,摆满了桌椅,穿着全孝的管家小厮跟着主家的几个爷们,招待着上门吊祭的宾客。
和尚、喇嘛、道士昼夜三班倒,不停地诵经。棚子里香烟了了,呛的人眼睛发红,倒是凭添了几分悲色。
今儿是九月十三,曹寅病故第三日。
按照丧仪,今儿丧家可得好一番忙活。是“衣捡”、“棺睑”、“接三。、“送三。之日,还是“家祭”。“初祭”之日,是丧礼中的大典。
忙活了半日,“衣给”、“棺冷。已经完毕,只等着黄昏时分的“接三。仪式。
自曹寅咽气这两天半。曹顒已经马不停蹄地支撑了三日。
如今他熬得双眼尽赤,书房这边陪来吊祭的十六阿哥、十七阿哥说话。说着“陪着。十六阿哥,实际上不过是个六阿哥见他太乏。硬拉着过来歇歇。
“享若,丧事还且日子,你也不能太挣命。姨父只有你,年长之子。要是你累病了,这里里外外的靠谁去?。十六阿哥见曹顒脸色晦暗。不赞成地摇摇头。
数日未眠,曹顒只觉得太阳穴生疼。他抚着额头,道:“谢过十六爷挂怀,尚好。”
这是丧父之痛,即便十六阿哥同十七阿哥同曹顒再交好,也是父母双全,无法感同身受,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劝解。
说轻了,对死者不恭敬;说重了。只能平添悲痛。
“多想想坎母同孩子们。都顾惜顾惜自己个儿吧。往后,你就是曹家的顶梁柱。”十六阿哥叹了口气,说道。
因十六阿哥同十七阿哥都是私祭。穿着常服,在灵前的祭酒,并没有应酬外头的官员。
有投机的官员。瞧见他们两个。就想由子使人请见,说要给两位阿哥请安。这会儿功夫,就来了三、四拨人。
十六阿哥很是不耐烦,但是又碍于他们是曹家吊客,所以支吾着推了几人。
眼下,听到又有人想要请安。十六阿哥正犹豫要不要应酬一番,为曹家撑撑颜面。
曹寅病故,曹顒丁忧。曹家注定要沉寂两、三年,说不定就有不开眼的以为“人走茶凉”想要“欺负”一下。
这时,就见曹家管家来报:“大爷。四爷同十三爷来了,刚在门口。二爷去迎了,吩咐小的来请大爷过去。”
众人皆起身,十六阿哥看曹顒颗还迟疑。道:“乎若去迎迎小我同十七弟去灵棚那头转转,省得那些孙子心里犯嘀咕。”
话未言明,但是曹顒不是糊涂人,自是明白他的用意,心里感激不已。抱拳道:“如此,有劳十六爷、十七爷了。
我先去迎四爷、十三爷,还请十六爷、十七爷稍后回来作陪。
十六阿哥应了一声,同十七阿哥往灵棚去。
曹顒则是跟着管家,快步往门口去。才走到半路。就见曹颂陪着四阿哥、十三阿哥过来。这两位也同十六阿哥小十七阿哥一般,穿着素色常服,看着一脸肃穆,刀刻的面庞,倒像是嫡亲的兄弟两个。
曹顒驱步上前,刚要见礼,就被四阿哥一把拖住。
四阿哥难得动容,目光流转之中带了几分关切,声音也难得带了几分暖意:“今日不必多礼,先带我同十三爷到令尊灵前祭拜。”
十三阿哥也上前,扶起他, 曹顒心里不由羞愧,对于眼前这两位,在身之后他都在谋之以利。
一行人穿过灵棚,到了灵台前。
灵棚里的吊客,有三三两两说话的,也有簇拥着十六阿哥、十七阿哥百般谄媚的。待认出随着曹家兄弟进来的是四阿哥同十三阿哥时。众人渐渐地熄了声响。
十六阿哥摸了摸嘴唇上稀稀疏疏的胡须,心里好笑的很。这位四哥真是当值不愧的“冰山”不管是多热闹的地方,他一出现立时就肃静。就是当年二阿哥在皇太子位上时。也不见得有这般威严。
真是强大的、不容冒犯的气势。
想到这里,十六阿哥心中一动,脸色已经收了轻松之色。他忘了四阿哥,又望了望曹顒,端着个脸,心里却是惊涛骇浪,生出无数今年头。
“十六哥?”十七阿哥在旁。见十六阿哥神色不对,拽了拽他的袖子。低声道:“该上前给四哥、十三哥请安了。”
“啊?啊!”十六阿哥这才醒过神来。随口说道:“不着急。等四哥、十三哥祭拜完再上前也不迟,”京城的几位皇子阿哥中。除了眼下灵棚中这四位阿哥之外,来曹家拜祭的还有七阿哥。他上午就来了。祭拜完毕往礼部去了,跟曹顒交代说下午“引三”时再来。
其他的贝子,国公,就不用说了。
灵棚里的吊客,看到此情此景。也只能羡慕曹寅死后哀荣。如今。就是不晓得,热河那边什么意思,有谥没有,谥的是什么,其中都有圣意可以揣测”
内宅,兰院。
因怕李氏身子不支,没有在兰院待客,而是在梧桐苑招待女眷。
到底是一家人,这时候看出诸人的效力。年长女客,由兆佳氏陪着曹佳氏接待;静惠为人处世周道,就跟着曹颐招待诰命;春华年幼活泼,就招待亲戚家的年轻女眷;素芯为人小心仔细,就在李氏身边照看李氏。
初瑜是孝妇,带着长生、天佑等人。要守在灵框后至哀还礼,片刻离不得。紫晶是内管家。接来送往,也无暇留在一处。
李氏身为孝眷,半日在灵堂哭灵。半日被扶回兰院歇息。虽看着精神不足,但是众人千劝万劝的,又用参汤支着,总算没有倒下。
好不容易,熬到黄昏之分,将将到了“引三”之时。
初瑜望向众人,只觉得少了一人。这时才想到摆在公婆名下的“义女。韩江氏尚未露面。
她微微皱眉,有些奇怪,多年往来下来,韩江氏并不是个短礼数之人。如今赶上老爷子的白事,她即便不是亲生女儿,只是义女,也不该三日不至。
会不会有什么意外?
她正心里胡思乱想,就见管事媳妇引着一个满身重孝的小媳妇过来。不是韩江氏是哪个?
韩江氏哪里还有往日的干练冷静,一张小脸瘦得没有巴掌大。苍白的骇人,只剩下一双杏眼。看到李氏同初瑜那刻,她眼中流露出哀痛与愧疚之意。
“夫人。大奶奶。”她到了跟前,俯下身去。低声请安,用的却是旧日称呼。
李氏哀痛之中,没有留意。虚扶一把,道:“先去给老爷祭拜吧。”
韩江氏应了,由人引看到灵前,行了大礼。
这会儿功夫,初瑜已经缓过神了。晓得韩江氏多心了。她心里叹了口气,将韩江氏引到一边,道:“姑奶奶何必自苦,老爷是宿疾,能熬到现下,已经是多年养生的成效,谁会怪到姑奶奶身上。”
韩江氏这边。豆大的泪珠已经滚下,道:“大奶奶是宽厚之人,小小妇人却不敢不知好歹。我乃克亲的孤命之人,蒙大奶奶怜惜庇护,已经感激不尽。若是因小妇人之故。为贵宅引来厄运,小妇人就是一死也能抵其罪过。”
初瑜不是无知妇人,怎么会莫名迁怒到韩江氏身上。
她摇了摇头,掏出帕子,送到韩江氏手上,道:“快莫要如此。若真是如此,岂不是太太也 ,这般诅咒自己,何苦来哉?瞧瞧你,倒是成了愚女子,全没有平素的伶俐。快收了金疙瘩,来帮衬帮衬,才是孝道。”
刚好曹颐到前院“引三。见初瑜同韩江氏凑在一起,过来厮见,正听到两人说话,也跟着说道:“嫂子说的是,姐姐忒是糊涂。生老病死,神仙也抵不了的,谁会埋怨你一个苦命的小女子。要是丧亲就要牵扯到自己身上,那我也是煞星。
韩江氏打小到大,受了多少的白眼,听了无数难听恶毒之语,何曾有人这般宽容待她。
她用帕子捂住脸,感激不尽,泪流不已。不过,她心里还是畏惧。怕克双亲手足就是自己的宿命,已经打定了主意。就算,往后孝顺李氏如亲母。恭敬曹顒、初瑜如亲兄嫂,这称呼也不能再改回来。
这些上,难得有人愿意待她如亲人,她实是不想带去任何的不幸与悲伤”×从黄昏时分,开始“接三”、“送三”仪式。
大门外,锣鼓齐鸣,丧乐大震。灵前的官鼓大乐。也开始奏起;月台上,还有“九福班”九人的清音细乐。
灵棚里,僧、番、道三家都开始诵经,为死者祷告。
按照民间说法。人死三日,他的灵魂到“望乡台”探望,与家人诀别。孝属这日除了隆重祭祀,还有延请僧道为死者诵经免罪,使其不堕地狱、饿鬼、畜生三道,早日轮回转世。
又是一番繁琐的仪式,待折腾完毕,已经是戌正时分(晚上八)。
关系浅些的吊客陆续散去,关系好的,往来亲近的则留下来,陪着丧家坐夜,,”
几日转眼而逝,转眼到了九月十七。曹寅“首七”之日。到曹府吊祭的客人比“接三”那日还多。
大家心里都盘算着日子,晓得热河的旨意也该下来了。
何人代天子祭祀,有没有溢。何谧。众人心头的疑问很多。
结果,皇子亲王四阿哥手执圣旨而至。盛赞曹寅这一生外,加谧号“忠正。
灵堂里跪着的众人,心里都是哗然一片。“忠”字不必说,作为天子倚重一生的臣子,曹寅当得起一个“忠”字,这“正”却是美隘至极。
古往今来,得“忠正”这个值号的。都是国之重臣,臣民之表率。
臣子之哀荣,莫过于斯。
曹寅大半辈子都在内务府当差,天子家奴,晚年回到京城,在礼部不过是挂名闲差,而今竟然得这样的美隘,任是谁也瞧得出这不是礼部拟的。
若是礼部拟的隘号,“忠敏。、“忠成”、“忠平”还有可能。决不可能是“忠正”二字。
曾被御史言官斥为“佞臣。、“国蠢。的曹寅,终于是由他效忠了一生的帝王盖棺定如 ,
第十卷 游龙舞—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八百零二章 点将
得知西征大军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就要赶赴西北只一儿等到康熙真正从皇子皇孙宗室中点将时,这名单却是让曹顒怔住。
圣驾九月三十回驻畅春园,十月三日康熙谕旨大学士同六部九卿增调京城八旗兵往西北;十月十二日。命皇十四子固山贝子胤祯为抚远大将军。
除了十四阿哥领大将军,一同出征的还有皇孙弘曙、弘至、弘昉,宗室中有平郡王讷尔苏、裕亲王保泰子广善、简亲王雅尔江阿子永谦,另外还有贝子、公数人。
弘曙是皇七子淳郡王长子,弘至是皇五子恒亲王庶次子,弘昉是皇长子庶次子。
曹顒当日就得了消息,心里暗暗着急。不明白为何点了讷尔苏同弘曙。按照已知的,这次点将的宗室,多是自己递了请战折子的。
讷尔苏年近而立,越发沉稳。早已没有早年一心疆场杀敌立功的冲动。他也晓得,随十四阿哥出征,就算不是十四阿哥党,也有了嫌疑。要被新皇厌恶,怎么会自毁前程?
再说,从热河随扈回来?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