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3
他有找曹颙说话,但是曹寅故去不满百日,曹颙还在热孝中,也不是能随便出门的时候。因此,事情就耽搁下来。
转眼,就到了十二月十二日,西征第三路大军出发的日子。
十四阿哥如何王驾,康熙如何太和殿亲送,不出征之亲王贝勒如何蟒服以从,曹颙都没有兴趣关注。
他只不放心,自己的弟弟要往疆场去。
辗转半夜,天亮就起,见到曹颂来辞别时,曹颙竟不知说什么。该嘱咐的早已嘱咐完,预备的大毛衣裳同防冻的獾油早已交给曹颂的长随。
曹颂一身簇新的侍卫服色,腰间佩戴的正是十三阿哥相赠的那把宝刀,看着竟比平素气派许多。
曹颂先给李氏叩头,再次拜别嫂子初瑜,最后才到兄长面前。
“大哥放心,弟弟一定平安归来。”曹颂的声音无比坚定。
曹颙闻言,心中一热。
是啊,平安就好。看来自己这个傻弟弟也晓得自己的心意,并不指望他光耀门楣,只希望他平安康泰。
曹颙拍了拍他的肩膀,使劲地点了点头。
这一日,京城的百姓都听到了战鼓声;这一日,京城的百姓望见了旌旗舞动;这一日,京城百姓送走了数万京城子弟兵。
康熙五十七年的腊月,京城沉浸在离别的悲伤中。
权贵家的子弟,欢喜雀跃,因为对于八旗男儿来说,战场就代表着名利禄,代表着锦绣前程。
寻常百姓人家的儿男,则是泡在亲人离别的眼泪中。他们中间,将有多少人埋骨边疆,无人得知。
在一片离别愁绪中,曹家迎来了康熙五十八年的新年。
没有鞭炮,没有宴客,就是孩子们,惯会看大人脸色,也少了几分嬉戏。
两府众人,都凑到兰院,吃年夜饭。
团圆饭,却是无法人团圆。李氏想起亡夫,兆佳氏想起离京大半月的长子,两人只能是强颜欢笑。
曹项、曹钚值芰礁鲆不断膊黄鹄矗芟钫獗撸且蛏副Φ隆?br />
他一心上进,只是希望能熬出点儿出息,让生母过得松快些。没想到自打中了探花,嫡母却是越发变本加厉似的对待生母。
宝蝶不愿儿子担心,也怕他晓得后恼,将平素这些不公都瞒得死死的。
直到中秋节,无意见妻子的陪房说话中提及姨娘如何如何,他才晓得生母在太太房里所受的刻薄。
他身为人子,自是受不得,心里已经想着分家之事。
要是再这样下去,他怕自己个儿心生怨恨,连手足情分都薄了。没想到,没等到他开口,就赶上伯父病故,而后就是漫长的丧事。
好不容易等到出殡,又是长兄点名出征,曹项如何能将“分家”二字说出口?
他这边且忍耐,却总有忍无可忍之时。
曹颂出征后,兆佳氏身子不快,卧床养了小半月。床边也不用几个媳妇侍候,奉药值夜全都指使宝蝶。
宝蝶也不年轻了,将四十的人,寒冬腊月打地铺,没几日就熬病了。
兆佳氏还只说她是“偷懒耍滑”、“拿得哪门子娇”,也不叫人给看。曹项得了消息时,宝蝶已经病得不省人事。
曹项立时使人请大夫,开方子买药。
就是春华,见丈夫看重姨娘,也多了几分恭敬,带着人每天到宝蝶的屋子里探病。
兆佳氏心里本忌讳,听到这些自然受不得,跑到宝蝶的屋子里闹了一场。使人将宝蝶从炕上拉起来,又叫人浇灭了屋子里的炭盆。就是春华,也被兆佳氏训斥了一番。
待曹项回来,已经一切落幕。
曹项不愿生母受这般委屈,直接找到长嫂静惠处,说了要带生母搬离之事。恰巧曹钜驳昧讼ⅲ费安芟疃矗瞬芟钫庑┗埃畔媚盖姿魉?br />
分家是大事,静惠只是女流,如何敢应承?
她正迟疑着,曹罹徒戳耍挪芟睿筒疃闹浞⑹模胨判模蠖ú换崛眉依镌俜⑸庋氖露胨胺旨摇钡幕笆栈厝ィ灰迷谕獾某ば智9摇?br />
分家毕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的事儿,事情还是拖延下来。
因耽搁夫,加上一场惊吓,直至今日,宝蝶的病都没有好利索。
想到此事,对于满桌子的美味佳肴,曹项也都失了兴致。
曹钤谂裕S堑乜戳诵殖ひ谎郏淘チ艘幌拢圆茱J道:“大哥,宝姨娘前些日子得了伤寒,如今还没好。要是方便,能否让姨娘到温泉庄子调养些日子?”
“姨娘病还没好?”曹颙颇为意外。
前几日听初瑜提及宝蝶不舒坦,李氏还打发人过东府探望过,没想到如今还没好。
听到曹颙相问,曹项神色越发黯然,要不是嫡母那一番发作,也不至于使得姨娘病情加重,缠绵至今。
曹钚睦锵茫饫锩媸悄盖椎牟皇牵巧砦俗樱缓醚阅腹荒芎氐溃骸笆前。共∽拧K母缫惨蛘飧龅P牟灰选6妓滴氯钍茄耍偷侥潜咝菅┦比招砭秃昧恕!?br />
曹颙看了眼曹项,道:“四弟,翰林院那边要过了‘十五’才开印吧?你若是得空,送姨娘去昌平休养几日也好。那边庄子收拾得还算妥当,就是过了‘十五’,你衙门开印,也不用急着送姨娘回来。到时候,我同你嫂子也会送你伯娘过去住些时日。”
这是曹颙同初瑜早已打算好的,如今已经给父亲烧了“百日”,家里上下除了白孝,年后刚好带李氏同孩子们往昌平温泉庄子小住。
左右曹颙丁忧中,不用到衙门点卯。
离开府里,出去散散心,也省得李氏触景生情。
曹项听得心动,抬起头来,问道:“大哥,便宜么?”
曹颙闻言失笑,道:“有什么不便宜的,也不是别人家。自家的庄子,住几日有什么?刚好是泡温泉的季节,总比拘在京城有趣。你如今还在孝中,又不用出去应酬亲友,要不然就是想去怕也脱不得身。”
曹项欢喜谢过,又带了几分感激看了边上的弟弟一眼。他心里可没想着让姨娘在庄子常住,若是大伯娘出京休养,说不定又要带上兆佳氏,到时候还是避开点儿,省得是非。
曹项心里,已经开始琢磨,不分家的情况下,如何让姨娘远离兆佳氏……
*
因年夜饭上曹项兄弟的异常反应,曹颙总觉得气氛有些不对,就对妻子说起此事,让她寻个机会问问静惠。
虽说家丑不可外扬,但是一来初瑜不是别人,二来曹项连“分家”都说出来,静惠这些日子心里也不安。所以,她就将东府年前的闹剧如实对初瑜讲述了一遍。
初瑜听着这一场一场的大戏,真是目瞪口呆。
“这些日子瞧着二太太病怏怏的,怎么还这么有精神?”初瑜叹了口气,问道。
静惠犹豫了一下,道:“也不晓得我们太太打哪里听说了,只说是庶子有了名,庶母也要封诰命的。她素来心高,哪里瞧得起宝姨娘,自是越发想法子做耗。”
初瑜也是庶出,想着这妻妾之间的相争,只觉得厌恶,不由皱眉道:“你也不劝劝,就由着她闹?就算不看别人面子,还要看四爷、四奶奶的情面。”
静惠只剩满脸无奈,道:“嫂子又不是不晓得,我们太太的脾气,哪里是听得进劝的?要是别人不拿宝姨娘当回事儿,太太心里就熨帖了;要是多问两句,还不知她要怎么折腾下去。”
“家和万事兴,二太太什么时候能明白儿这个理儿。”初瑜也晓得静惠说得是实情,只能跟着叹息。
待曹颙听了初瑜的转述,晓得其中详情,亦是跟着皱眉不已。
看来,实在不行,只能安排曹项搬出去。现下不过是小摩擦,这样一来二去的,小怨积成大怨,反而伤家人情分。
曹颙只是这么一想,具体如何,还要得曹项自己个儿拿主意。
大年初二一早,曹项就带着妻妾送宝蝶往昌平去。
兆佳氏晓得时,已经是次日。她恨恨地骂了半日,只是使得自己口干舌燥罢了……
*
转眼,过了正月十五。
曹颙这边,早已说动李氏,阖府上下都预备齐当,打算去昌平庄子小住几月。
那庄子周遭,载了几百亩的桃树。
只是曹颙这些年始终不得空,还没有看过桃花盛开的模样。
说起来,真是叫人感伤。在曹颙心里,原是想着那边是父亲或者庄先生养老休养之所,没想到这两位都匆匆离世。
尚未成行,长生就染病,养了七、八日才好。
虽已经到正月末,但是春寒颇重,李氏不放心几个孩子,同儿子商定过了“二月二”再出发。
曹颙这边,只是无所谓。在府里闲暇之时,就翻阅父亲早年的诗文笔记,亦是受益颇深。
等到“二月二”,龙抬头这日,曹府却迎来了几位客人。
李氏听说客人的名字,脸上立时欢喜不已,因为是娘家苏州李家来人了。来的是李煦的长子李鼐同李鼐的长女李含玉、次子李诚。
李含玉同李诚都是李鼐嫡妻孙氏所出,李含玉今年十七,李诚今年十一。
李家这次上京,是送李含玉京城待嫁来的。
按照规矩,李含玉本应参加内务府小选,但是康熙恩典,李煦的几位孙女都是免选的。
对方家中长辈早年在江南做官,同李煦私交甚好,就定了两姓亲事。如今对方调到京中,同李含玉定亲那位去年也捐了官出仕。
因此,两家书信往来,将婚期定在今年五月。
来的是娘家侄儿同侄孙们,李氏这边如何能不高兴?
先是问了文、高老太君两位的近况,又问了问李煦夫妻,李鼐都一一答了……
第十卷 游龙舞—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八百零八章 夺子
李含玉、李诚姊弟,曹顒早年都是见过的。如今再见照,叭慨人生如水、岁月如梭。上次见他们兄妹,还是在康熙四十九年。当时。李诚不过是三龄童,李含玉也不过是个跟妞妞差不多大的小姑娘。
同李鼐的老实木讷不同,李诚年纪不大,但是看着灵气逼人。说话之间。既是守礼,亦是不乏对长辈的亲近,引得李氏怜爱不已。
李家,永远都是曹顒的一块心病。
不过,见了眼前李氏这般欢喜,曹顒心中也不禁柔软几分。
按照历史上留下的蛛丝马迹看。李家最大的过错就是站错了队伍吧?如今八阿哥已经身故,“八爷党”烟消云散,是不是李家也能逃过一劫?
曹顒想到搅浑水的九阿哥,心中颇为沉重。
当晚,设宴为李家父子三人接风时。曹顒就旁敲侧击,问起李鼑来。不外乎去哪个府里请安。大舅舅有什么话交代,云云。
李鼐并不是有心机之人,没有隐瞒曹顒的意思,三言两语就交代了奉父命上京的真正含义。除了送女待嫁之外,还想要谋个恩典出仕。
因李煦走出了名的好人缘。跟京城各大皇子府中有往来的也多。除了九贝子府,还要往三阿哥府请安。
曹顒一听,心中有数。这李煦还是不死心,打的主意,是要骑墙望。
谁不知道,如今的九阿哥就是十四阿哥的代言人。而三阿哥占了个“长”也算是储位的人选之一。
曹顒心中叹了口气。倒是有些不知该说什么。
既然是奉命而来,也不是他一个外人三言两语就能使得李鼑改变主的。
“大表哥既想出仕,是要谋外官,还是京官?”曹顒岔开话,问道。
说起来,李鼐已经年近不惑。别的官宦人家子弟,他这今年纪,不管是科举晋身,还是捐官,早该出仕。
“父亲的意思,是想让我谋京官。”李鼐说道:“父亲说了。李家不会总在织造任上,等到以后。总有回京之日。”
这也算是明白话,曹顒心中犹豫着,用不用劝这个表哥,在京城走礼的时候再加上四阿哥府。不过。想着前几日十三阿哥相邀过府,话里话外的意思,曹顒这话又止住。
言多必失,四阿哥又是极容易多心之人。
一顿饭,也算吃得宾主尽欢。
李鼐心中,待曹顒这个表弟本就很是亲近,心里还感念他前几年仗义寻人之举。
饭后,夜色渐浓,李鼐父子告辞。
李氏晓得侄子既到京。少不得走亲访友这些,也不留他。只是侄孙女李含玉,则是说什么也不放人,要留在这府里亲近几日。
京城李府没有女主人主持中馈。留着女儿在曹府学学规矩李鼐也是满心愿意。
就这样,李含玉在曹府住了下来。
如此一来,就将往昌平庄子的出行的日子耽搁下?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