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3
曹顒从十三阿哥府出来,就到姐姐这边,说的就是大外甥福彭在宫禁中的事儿。就算晓得这个外甥少年老成,到底是十二岁的孩子。若是有心人想要算计,也是防不胜防。
曹佳氏笑着说道:“这个,弟弟不用担心。”说着,用帕子捂着嘴巴笑道:“人多说外甥肖舅,果真不假。福彭不仅容貌像小弟三分,就是老成持重的性子也是一模一样。再说,宫里还有皇上在,旁人也翻不过夭去。”
十四福晋的拉拢不足为惧,毕竟是在宫禁中,年四阿哥风头正劲。十四福晋就当夹着尾巴做人。她越是施恩晚辈,越是碍宫中贵人的眼,怕是得不偿失。
曹顒不放心的,不是十四福晋。是貌似天真活泼的十四阿哥嫡子
明。
姐夫随着十四阿哥出征,虽是钦点,却也犯了四阿哥的忌讳。若是外甥在宫里,同十四阿哥嫡子弘明太亲近,落到四阿哥眼中,不是好事。
虽说同胞手足还有长生,但是长生命幼,像晚辈似的。曹佳氏心中,对曹顒这个弟弟也甚是依赖。
见提起福彰,她就想起一事。道:“那一家子,都带着小气。不说十四阿哥那睚眦必报的性子,就是十四福晋,也不是好的。上次去宫里请安,碰到她,她竟惦记起给福彭做媒。多可笑,巴巴地惦记将自己的堂侄女与人做妾。”
“堂侄女儿?”曹颐听了,有些诧异:“福彭才多大?再说,完颜家嫡支这一辈最大的是永庆,永庆的女
说到这里。曹顒想起永庆的长女元英是康熙四十八年出生,正同福彰年岁想当。
曹顒不由大怒,道:“虽说永庆出宗,丢了爵个同世袭佐领,到底是伯爵府嫡宗、福慧郡主嫡子,万没有嫡女为妾的道理。这个十四福晋真是,”
按说八旗贵女,都要参加三年一次的选秀,不得私自嫁娶。但是后宫主事的是宜德二妃,要是给平郡王长子指个侧夫人,还真是十四福晋一句话的事儿。
郡王长子侧夫人,虽有正式诰封的贵妾,但也是妾。真正的八旗勋爵嫡宗贵女,宁愿屈就,找个门第差些的女婿,也没有几个乐意让女儿居妾位的。当然,入宫为妃嫔另说。
曹佳氏冷哼一声,道:“她倒是好算计,我可还没糊涂。她以为堂兄丢了爵个,侄女就匹酷不上她儿子,又耐不住老郡主求情,想要推到我们这边。她倒是忘了,这堂侄女还有亲姑母为亲王福晋,亲舅公为皇子近臣。我换是她,就应下这门亲事,即能在完颜兄妹前卖个好。还同傅尔丹搭上姻亲。到底是宅门妇人,眼皮子浅,看得不长远。”
说起这个,曹顒有些黯然。
早先不觉得什么,总以为凭着永庆的本事,就算不靠父祖余荫,也能熬出头来。数年过去,从永庆流放归来,到现下为了立功随军西征。已经七、八年。
当年凭着满腔义气为好友请命时,永庆肯定没有想到,他改变的,不只是自己的命运,还是妻儿老小的命运。
若没有当年的“叩阁”永庆已经继承了伯爵府。
元英为伯爵府嫡长女,十四福晋岂会将侄女视为烫手山芋?
伯爵府的嫡女,别说是拴婚郡王长子,就是指婚给皇子皇孙为正福晋也当的。
想到此处,想到故去的宁春,曹颐生出几分羞愧。
抚养左住兄弟,平素照拂永庆一家。让自己心安理得,何其卑劣。
明明被宁春视为至交的,不是永庆。而是他曹融 但是在宁春一事上。他明哲保身,断送了前程的是永庆。
曹佳氏晓得弟弟同完颜永庆交好,以为他担心元英,道:“放心吧。离下次选秀还有两年,到时候说不定十四福晋早已忘了这茬。阿弥陀佛,说起选秀,到是让人心生侥幸。天慧有这眼疾,也不算坏事。要不然由着宫里那些人算计,被指给哪斤小不省心的,还不若给我做媳妇。”
曹佳氏所出四子中,除了长子福彰外,还有福秀、福靖、福端三人。其中福秀比天慧大四岁,福靖与天慧同年。
帛在天慧眼盲时,曹佳氏就提过,往后侄女若是舍不得外嫁,可以嫁给福秀或福靖;天慧眼疾好些后,王府嫡女早天,曹佳氏将爱女之心都转到侄女身上,几个儿子都靠后。
她不止一次同弟弟说过联姻的意思,曹融却是因血缘太近,实在担心。跟姐姐说出自己的顾
“四 栅。近亲结婚,遗祸后代。 曹佳氏打小手不离卷,也算是个小有女,这种说法却是头一次听说。
曹顒又不能举例说明,天慧的眼疾就有可能是“近亲”的缘故,只能托辞是西洋那边的说法。
孩子们还小,说这个也早,曹佳氏就没有刨根问底。毕竟这成亲也要看孩子的意思,若是孩子们感情真好,她相信弟弟也不会横生枝节。
十四福晋还不知道,她自诩为十四阿哥的贤内助,待福彰的满腔“慈爱”不仅被福彭这个小鬼鄙视。还被曹家姊弟两个视为“愚蠢妇人”
回到曹府,想起永庆出征,家中只有娇妻弱子,曹颐就同初瑜说了。从今年预备的年货中,单分一份出来,腊八前使给永庆宅子送去。
十六阿哥虽说得轻松,曹顒总不好真的等过了年出了正月再忙夏布的事儿。口谕也是天子的金口玉牙。要是怠慢了,什么时候落个逾旨的罪过,岂不冤枉。
等到十三阿哥使人送银子到内务府银行时,曹融就使曹方跟着,将那批夏布清点。
三十万匹布,哪里是容易清点的?不过是走斤。过场,将那间装布的仓库换了十三阿哥府的封条,算走过手完毕,暂时安置在内务府仓库中。
曹方则是遵从曹顒的吩咐,取了十来匹不同的夏布做布样。
在从内务府仓库取回布样前,曹顒就使人从府中的库房取了几匹夏布来看。说起来,夏布不是棉布,是芒麻坊织的麻布。
仿织夏布的麻线有粗有细,越是细的,越值钱。麻线粗的,就是账面上所记一匹三百六十文那个,是府中下人夏衣的主要料子。
麻线最细的,是十六阿哥从内务府淘换来的,曹颐的夏衣料子,比最好的绸缎还要贵。
要是这个东西质量好,用处也很多,除了缝夏衣,还能做蚊帐什么的。
初瑜见丈夫关注起这个,少不的相问。曹顒只提了十三阿哥府的困境,没有说自己背负了“圣旨”省得妻子关心则乱。
初瑜件是真有些上心,毕竟十三阿哥是她亲叔叔,又对丈夫有救命之恩。
只是对于这些商贾之事,她也知之有限,就专程请来韩江氏相问。
听说是为三十万匹夏布找出路,韩江氏也蹙眉。
京城人口,也不过百万。这夏布。又被时节所限。就算开上几个布庄,想要卖完这些布,也得三年五载。
初瑜见韩江氏不吭声,道:“真的很难?见大爷念叨了好几日,怪愁人的。”
“若是棉布,不受时节所限,还好处理些。夏布,不如棉布结实,不耐磨损,多是只能穿一季。寻常百姓家,生计艰难,未必按季裁衣服。单衣就能过夏。富贵人家,则要穿绸,嫌弃这夏布粗。”韩江氏想了想,回道:“如此一来,这个东西的销路就有限。”
“时节所限?听说两广云贵等地。四季如春,没有严寒。那边呢?”初瑜想起前些日子使人送来南洋货张义,问道。
韩江氏闻言,点了点头,道:“若走到了南边,四季不分明,或许好销些。只是夏布不是稀罕物,民间百姓多种桑麻,耕织自用。
初瑜听了,只能感叹一声,道:“怨不得大爷要为十三叔担心。这个东西看来要积压在手中,如何能不愁人”
就在初瑜感叹时,曹顒已经开始查看曹方取回来的布样。
还好,听曹方所述,虽有污损破旧,但是因霉变虫蛀的布匹不多。
都是没有被染色的白坯布,质量不等。有线粗的,窟窿眼跟细渔网似的;有线细的,看着比外头十二文一尺买来的质量好些。
曹顒研究了两日,也没找到头绪。
毕竟不是百匹、千匹,这个数量委实惊人。不是开个铺子。想个法子,就能处理的。
就在曹顒每日琢磨布匹中,李家父子离京,启程回苏州。
临别之际,李翼带着儿子过来。拜别李氏。李氏虽记住儿子的话。没有插手李家的事,但是多年亲情。还是无法割舍,给文太君、高太君都预备了厚礼。
不管母亲待她如何,这生养之恩,不敢相忘。
想到文太君,已经九十,高太君也古稀之年,此生能不能相见,都是两说,直引得李氏落泪。
那一刻钟,她真想要归宁,探望亲长,但是被长生一声“母亲”想起长子的为难,只能按捺住思亲之心。
不知不觉,冬月末了,进了腊月。
孙家来人了,孙文成次子孙谨进京。
孙韪娶的是李煦的侄女,也算李氏的侄女婿。
除了代表孙家给姻亲故旧敬送年礼外,孙谨还带着孙文成给长媳的亲笔信。
正月初六,是孙文成五十整寿,他希望长媳带着长孙、长孙女回杭州贺寿……
100023819第八百五十七章迷踪
争家卜下,没有人赞成曹颖带着杭州回杭州贺
倒不是怕孙文成留人不放,毕竟他在外地为官,还要引曹家为朝中内援,不敢愕罪曹家。只是这寒冬腊月上路,委实太遭罪了些。
尤其这打着“贺寿”为名,叫回了孙子,说不得儿子也要叫回去。要是他端出公公的架子,劝儿子媳妇和好,曹颖少不得也要左右
。
“不去,就说礼儿宿疾犯了,动不得身。”兆佳氏的嗓门,还是一如既往的响亮。在曹颖没说话前,已经拍板。
想起不分是非的安氏,兆佳氏就气不打一处来,道:“指定是那行。老虔婆撺掇的,天寒地冻的折腾孩子,忒是黑心。”
李氏也心疼侄外孙们,舍不得他们远行,就对曹颖道:“虽说为人媳妇,要孝顺恭敬,但这千里迢迢的,不是闹着玩儿的。就算想要带孩子回去请安,也等得开春了再说。好好地预备份寿礼,别叫人挑出不是,落下闲话总不好。”
曹颖还未说话,兆佳氏已经忍不住,撇撇嘴道:“闲话?说谁的闲话?就孙猛在京城做出的丑事,就是有人说嘴,世轮到大妞头上。”
曹颖此时,却有些迟疑。
婆婆九月才回杭州,这才两个多月,公公就使人来接,不会单单是为“上寿”这么简单。
背着两个长辈,她问了小叔子孙谨。
果不其然,孙文成此举,别有用意。
杭州同京城虽隔得远,但到底是繁华之地,江淅又走进士辈出之地,地上富伸,京城有子弟为官者数以百计。
这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孙练殴妻鞭子、丢官罢职的消息,也传回了杭州。
传来传去,却是说什么的都有
有说孙曹两家决绝的,有说孙瑟问罪的,说来说去,还有说孙练殴打嫡子致死的。有说谋害嫡妻的,传言五花八门,孙瑟已经成了衣冠禽兽。
孙文成小心翼翼地杭州当了小二十年差,攒下那点口碑,已经被涂抹星子淹了。
传言越传越恶,连孙办几个弟弟也遭波及。但凡杭州城里有什么欺男霸女的传闻,外人都要栽到孙家子身上。
孙文成平素的恭谨,也成为“作伪”
孙家是什么根基,曹家是什么根基?早年曹寅父子两代经营江南五十年,同江南士族大户往来应和。
曹家虽离江南数载,但是还有不少好友故交在江南。
谁不知道,孙家是靠曹家提拔才有眼下光景。如今。曹寅尸骨未寒,侄女就横遭虐待,如何能不叫人齿冷。
“忘恩负义”的帽子,孙家是摘不下了。
口舌杀人。孙文成又不是厚脸皮的人,实在耐不住了,打发次子进京接人。
只要媳妇、长孙好好地出现在孙家,那些恶毒的谣言也就不攻自破。
曹颖辗转一夜,次日叫来长子。母子二人也不知说了什么体己话,反正就下了主意,带着几个孙礼、孙初两个回杭州;至于孙娴,因是女儿娇弱,怕耐不住奔波,送回曹家暂住。
至于京城孙宅,则是委了梁氏。
因这个,引得孙娴直哭鼻子。
说起来,庶弟小她几岁,都能带着上路,自己又娇弱到哪里?
曹颖没有对女儿明说,但是李氏、兆佳氏却晓得,这是怕孙,文成夫妇插手孙女的亲事。
孙娴今年十一,再过两年就要参加内务府小选。
凭曹家在内务府的人脉,曹顒怎么会舍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