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3






  曹顒摇摇头:道:“皇上恩典,我不到而立,就跃升高位,多少人等着抓我的小辫子。这个时候同他置气,伤不了他的筋骨,自己反而落埋怨,何苦来哉?”

  十六阿哥一听,有些担心,道:“虽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是忍字头上一把刀,实是令人郁闷。”

  有句话,曹顒没有说。

  那就是“天欲令人亡,必先令人狂”曹顒能做的,顺手推舟罢

  。

  只是这些。不好再十六阿哥面前讲,

  转眼,到了四月初二。

  今日,是殿试之日。京城文武官五品以上,今日上朝观礼,曹顒这个二品侍郎。自然也按照品级穿了补服,前往金水桥前,等着进宫。

  最近一段时间。曹枷往来户部衙门,没有骑马。而是坐了轿子。

  不是有心摆谱。而是官场上上下官路见的礼仪繁杂,曹顒穿了二品补服,但凡路遇比他品级低的官员,都要避让见礼;遇到品级高的,还要让道,还要执礼。相见甚是麻烦。

  稍有纸漏。就要被御史借题发挥,使人不厌其烦。

  还不若同其他几位堂官一样,坐着轿子去衙门,轿子帘一档,凡事又是另外一个说法。

  不过,朝会之期,曹顒还是骑马而行的。

  路过东府时。发现这边已经挂起灯笼,曹顒使人问了,晓愕曹畛蟪蹙统雒帕恕?br />
  应试贡生要先到礼部指定的地方集合。随后再有礼部官员领到场上。

  曹顒骑在马上,想着这场殿试,自己堂弟暂且不说,钱陈群终于能得偿心愿。只是不知,他是一甲,还是二甲。

  早年康熙南巡时,钱陈群才代表江南士子献师。若不是因母病耽搁,早就应该应召进京赴试。

  虽说迟了许多年,他总算能得偿心愿。

  小五那边,要说书面字体,算是漂亮;八股文章,这好坏评说,全在阅卷官的喜好。

  殿试名义上是皇帝亲自主持,但是阅卷的并不是皇帝,而是朝廷指定

  一旧苍后只有阅卷官选出的前十的卷子,才能涕到御请皇帝亲自圈定一甲三名与二甲前七名。

  钱陈群成名多年,八股文自然比曹帽精通。

  曹钊粑抟馔猓嘣谌祝皇遣恢杉壳翱亢蟆?壳暗幕翱梢钥己擦衷旱氖浚亢蟮幕埃荒艿茸藕蛉蓖夥盼亍?br />
  曹颂在军中未归,曹项已经在外任,曹顒希望小堂弟能够留在京

  。

  少一时,曹融到来金水桥外,只见这边灯火透明,已经站了不少官员。三三两两地站着。

  曹顒扫了几眼,看到户部那个郎中,踱步过去,寒暄站定。

  等了有半个时辰。天气渐亮了。

  远远的传来礼乐声,等到东方鱼肚白。王公贝勒、文武大臣,早已按照品级排列,依次进了太和门。

  太和殿广场上,已经摆放了数行几案。

  等到王公百官在太和殿阶下站定,就有礼部官员,领着应试贡生下场。

  此时。天已大亮。

  虽说这些贡生都穿着青绸袍子,但是曹顒还是一眼就看见自己的小、堂弟。

  在一群中年人中,少年俊秀的曹慎算是醒目。

  曹顒还记得清楚,自己网到这个世界时,曹幅还在兆佳氏的肚子中,没有落地。像是转眼功夫,他已经是二十岁的大小伙子,曹顒有种“吾家有子初长成”的自豪。

  这殿试,从辰初开始早七点,到百初下午五点结束,总共五个时辰。

  康熙只在考试开始前,露了个罩面,等到考试开始,就移驾返回乾清宫。

  王公大臣文武百官等,今日轮值的大学士当六部堂官,往乾清宫参加小朝会,其他人就退出太和殿,各自归衙。

  户部衙门中,蒋坚捏着一张纸条,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字儿。他看了纸条几眼,神色之间有些犹移。

  等曹顒过来,他将这纸条递上。

  因在衙门中,顾及多,所以他忍耐住心中的好奇,没有相问。

  直到下晌落衙,进了曹府大门小他才问出心中疑问:“大人使人查年羹尧行踪,所为何来?请恕学生多嘴,大人就算心有不忿,这年羹尧也不好妄动。大人若想出气,也当好好筹划才是

  “出气?他能辱我,装作无意,外人眼中未必是错;我若还击,不管前因如何,这错处就在我了曹顒道。

  蒋坚闻言,总算松了口气,道:“是啊,是啊。如今年莫尧圣眷正隆。大人实不好与他对上。虽说让人气闷。但大人在户部,他却要远离京畿。大人想要出气,不再一时。退一步海阔天空,也好。”

  虽说殿试放榜是在三日后,但是次日前十的贡生,就要由礼部官员领着进宫。御前对答。

  如此一来,曹倾心里就踏实了,他并不在礼部宣召之列,指定是三甲。

  见曹额还在为他名次担必,他倒是看得开:“大哥,弟弟在榜上,即便是最末,已经比那些落第举子幸运太多。外放就外放吧,多少官员不是从知县熬起来的,我又不必旁人较贵多少。”

  名次排列,曹顒也做不得准,不过是白操心。

  见曹幅并不排斥出京,曹顒也就放心了。左右京中还有他,就算东府没有曹颂兄弟,日子也能照常。

  四月初五这日,太和殿传驴,曹钣肭氯阂谎际侵辛巳捉俊?br />
  许是康熙还记得钱陈群这位曾少年就扬名江南的才子,看到他的名字,叫他出列对答。“’

  钱陈群在三甲第九名,应同二甲七位进士一道,选为庶弃士,入翰林院学习。

  康熙显然对这个名次不甚满意,特别加恩。改钱陈群的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这是榜眼、探花的待遇。

  时之间,新进士中,钱陈群的风头一时无二,成为比状元、榜眼还热门的人物。

  相对之下,曹同时这个三甲一百二十五名,在新进士中就没什么名

  。

  曹顒告诫自己,不可太贪心,自家已经出了个探花,如今又有了个。进士,已经甚是不错。

  天气渐热,轿子已经换了凉轿,官服也换了薄的。

  曹缅每日乘坐官轿上衙门,或者走出门应酬,十来日,数次与“年羹尧不期而遇。”

  年羹尧近年以彪悍著称,自然是不肯乘轿,出行都是高头大马,督军相从,极为引人注目。

  他与曹腼是虽说是平级,但是曹顒身上有朝品伯爵与和郡主额驸的爵,身份要比年羹尧高。

  两人相遇,按照京城官场上的避让规矩,是年羹尧让路,侯曹顒先

  。

  可是。每次遇到年羹尧一行,曹顒就使人避道,让年羹尧先行。

  年羹尧见状,先是意外,随后带着几分不以为然,策马而去。

  曹顒坐在轿子中,低声自语:“小退一步海阔天空,退十步当如何

第八百九十二章夹击

  五春园外。清溪书 看着御史的弹劾折子。康熙的脸色有些不好看。这已经是半月来,递到御前的第三份弹劾折子。

  弹劾的对象,是正在京中的四川总督年羹尧。

  第一份折子,弹劾年羹尧逾礼,见贵人不避道,倨傲直行;后两份折子,则是弹劾年羹尧出行。从者甚众,在街上吆喝扰民。

  这年羹尧是世家子弟出身,父子两代人都做到封疆大吏,康熙原本甚为器重。

  但是这折子中,出现的是曹顒的名字,康熙就有些不乐意了。

  卓家这个二等伯,与其说是康熙恩赏给曹寅的,还不如是恩赏给曹顒的,就是为了抬举他的身份,使得他在京城中,能直起腰板说话。

  康熙还记得清楚,曹颊初上京城,之所以被八旗纨绔欺负,就是因为出身卑微、门第不显的缘故。

  曹顒娶了郡主,袭了伯爵,又是位高权重的户部侍郎,身份早已今非昔比。

  别说年莫尧只是二品总督。就是封阁拜相,升为一品大学士,路遇曹顒,按照规矩也得避让。

  东羹尧在四”嚣张。是展朝廷威风,震慑地方;在京城横,就有些得意忘形,与人笑柄。

  换做是其他人,康熙还不至于这般恼。

  涉及到曹顒,康熙就有些不自在。曹顒有些不争气,缺少年轻人的干劲,康熙见不得他松快。时常敲打敲打。

  他自己能动能斥。不代表他能允许别人“欺负”曹顒。尤其是现下,曹寅兄弟相继病故,曹顒年纪轻轻,就支撑家族门户的情况下。

  而这个。“欺负”曹顒的,还是他向来器重,近期正想要抬举的年羹尧,这叫什么事儿。

  他冷。享一声,将折子摔到抗桌上。

  炕边,摆放着一张小几。几案上摆放着文房四宝,几案后坐了内阁学士兼吏部尚书张廷玉。’小’吟荡的分割’说’吟荡的广告“屋’ 张廷玉低着头,手中攥了笔,抄写条陈。

  康熙摔折子的声音、冷哼声,都落在他耳中。他心中战战兢兢,脑子里飞速运转,想着朝廷内外有什么事,让皇上生怒的,却是一时找不到头绪。

  这会儿功夫,就听康熙扬声道:“张廷玉!”

  张廷玉闻言一禀,忙起导应道:“臣在!”

  “四”总督年翼尧兼理陕西总督事务的谕旨重拟。”康熙沉吟片刻。吩咐道。

  “臣领旨。”张廷玉躬身应了,而后在再次坐到几案后,拿起笔来,静待康熙口谕。

  “改兼理为署理,再命他就弹劾之事,上折自辩!”康熙的声音冷冷的,不满之意,溢于言表。

  张廷玉听了,心里莫名松了口气。

  只要不是涉及太子复立就好,好不容易万寿节后,皇上开恩;将大学士王谈放了出来,要是再闹出点什么来,这位老相爷怕是不能善

  。

  不管外人怎么看,张廷玉作为正宗的孔孟子弟,心中对这老相爷的风骨还是钦佩的。

  年莫尧近日横行京城之事。张廷玉早有耳闻,心下颇是不以为然。就同年莫尧看不惯曹顒一样,张廷玉心中也看不惯年羹尧。

  他比年羹尧大七岁。都是官宦子弟。却是同年,都是康熙三十九年的进士。可是年羹尧这进士的含金量,向来为人诟病。

  年羹尧是康熙三十八年的举人,名列顺天府乡试第三十四名。

  放榜后,就有应试士子揭帖,拉开该年的科场腐败案。传言中,年羹尧之父,时任湖广巡抚的年遐龄,镂赠考官一万两。

  当年顺天府乡试,以重试落幕。年羹尧最后仍在榜单上,这轰动一时的“科场腐败案”最后以“落第士子嫉妒冤诬”结案。

  张廷玉也是当年应试士子,自然也晓得一些内幕。朝廷为了维护颜面的结案之词,自是不可信。

  而后,两人选为庶吉士,三年后初次授官都是翰林院检讨。

  数年后,年莫尧为内阁学士,外放为四川巡抚,成为当朝最年轻的封疆大吏,风头一时无二。

  张廷玉,却入直南书房多年,一步一步,直到前几年,才升到内阁学士位上。

  年羹尧看不惯曹顒年纪轻轻就跃居高位,却不想也有不少人瞧着他年轻不顺眼。

  在张廷玉这样的汉官眼中,年羹尧之所以而立之年就为封疆大吏,不是他有什么卓越的才能。是因为在旗的身份所致,才得以幸进。《小》休息,休息一下吧《说》书名号部分是文字版网站《屋》  既是幸进,皇帝恩典,就该好好听话做奴才,这般招摇,不是小人得志是什么?

  不过,不满归不满,张廷玉御前当差多年,早已练就一副不动如山的本事。他手腕轻动,已经草拟好一份旨意。

  待写到命年莫尧上折自辩。他的嘴角微微地动了动,竟是好奇年羹尧看了这谕旨,会是什么脸色儿”

  安定门内西北角,花园胡同。

  这里是年宅,是年羹尧之父致仕前修建的宅邸。是四进的院子,年希尧、年羹尧兄弟在京时。皆居于此处。

  宅子西路,就是年莫尧早年的旧居,如今他的长子江淅道御史年熙居于此处。

  书房中,年熙看着父亲,带着几分羞愧道;“都是儿子不好,连累父亲清名受损。”

  原来,接连弹劾年羹尧的两位御史,都是年熙督察院的同僚。其中一位,还是早先江淅道御史最有力的竞争者。

  那位御史,在督察院当了十来年差,按照履历,绝对有资格升任江淅道御史。只是寒门出身,没有后台,最后是年熙横空出世,占了江淅道御史的缺。

  年熙虽晓得,无风不起浪,若没有父亲的倨傲,也不会引来御史侧目,但是“子不言父过”他只能反省自身。

  通过这件事,也让他警醒。

  这不过是个毫无背景、没有任何势力的小御史,心中记仇,都能咬人一口报复;江渐道那边。牵扯到朝中各方势力。

  他要做个好御史,到底是为家族争光,还是为家族埋祸?

  年莫尧见儿子隐隐的露出几分憔悴,皱眉道:“不遭人嫉是庸才,不过是几只跳梁小丑,胡乱叫嚷,不必放在心上。这些日子。瞧着你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