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夫36记-柳暗花溟
庾圆挥盟担鞘巧倌暧⑿郏菁堂篮推萑缫庖彩侨巳丝湓蓿崆椎娜嗽缇吞て屏嗣偶鳎还蛭莘蛉艘恢泵焕痰胶弦獾模⑽罅讼吕窗樟恕?br />
然后拿出十两银子,置办了些学里必须用的家具和刺绣,下厨的原材料,算是戚家和胡家各一半的出资。
至于课程,设置了厨艺、女红、女德、健身四门。
厨艺自然她亲自教,为此她还详细准备了教案。而所谓健身是学些基本的武功,免得将来嫁人遭遇家庭暴力。本来戚夫人反对这一门课程的,但戚老太太觉得戚如意应该学学,将门虎女嘛,所以就设立了。
女德,当然是由戚夫人担任老师。其实主要是讲讲古代淬下来的女训类的东西。不识字的,就由戚夫人教着学认字。其实能进女学的都是官宦或者富人家的姑娘、还有很多来凑热闹的夫人,大多数是认识字的。
至于女红,就要由红羽、翠羽来了。令如初没想到的是,这两个丫头的手非常巧,女红之名在外,有不少有钱人家聘女儿,都请她们帮着做绣品。不过戚夫人迂腐,一直不肯做这桩生意。现在如初发现了宝,打算弄个绣品作坊,找些本地穷苦人家的女儿培训一下,承接点绣品业务,即能自己赚钱,又能帮助穷人,当然这是后话了。
一切都准备好,招生问题根本不在话下。只是放出了戚夫人的名字,拿了红羽和翠羽的几件绣品,还有如初亲自下厨做了几桌酒席,请几位当地及济宁州的官太太、富夫人来尝了尝就都解决了。
谁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到婆家受到赞扬?谁不希望自己的媳妇能干?谁不希望绑着丈夫的心哪!
所以说,不管到哪儿,女人的钱都最好赚,办教育也是来钱最快的营生。女学才只第一批招生,就有三十个人报名,一人三两银子,为期一个月,耗费的材料费另算。
这些人根本不在乎钱,要不是因为戚夫人拦着,如初本打算要十两报名费的。可就这,戚家的生活环境也大变样了,简直是鸟枪换炮一样。
因为如初的关系,一向死气沉沉的戚府变得生龙活虎起来,戚夫人开始时还担忧,但当她给一群女子讲授女德时,自尊心和自身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再看到白花花的银子,对如初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令如初从不受待见的儿媳,变成了堪比女儿的好媳妇,整个戚家也真心接纳了她。
如初曾以为,搞好家庭关系是一项艰苦而长期的过程,可没想到,只要大家上下一心,共同做一件事业,很快就能融合在起,成为真正的一家人。
第二十八计:混水摸鱼
第一回 出了什么事?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本卦为异卦相叠,上卦为兑为泽;下卦为震为雷。
在敌人内部发生混战的时候,暗地向其出兵,可以获取胜利。本书中是指,人生在世,就算不惹祸,祸有时也来惹你。当戚家面对危机,女猪脚又要怎么利用自己的能力化解呢?
因为是女人们学着做些家务事,办这种学不用官府同意,也不用缴税,再说挑头的就是四品大员的妈戚夫人,所以第一期女学进展得异常顺利。
加上从材料费中克扣下来的油水,如初这一个多月赚了足有一百两,简直是无本万利的生意。而且结业时,那些女人不愿意走,还有又报名一次的,再加上新来的,很快就招生满员,戚府的后院似乎都容纳不下这么多人了。
戚夫人提出是不是租个大些的房子继续办女学,扩大招生。如初坚决不意,并婉言告诉戚夫人,要的就是这金贵的劲了。因为这世界有一种东西叫社交圈子,进女学的女人非富即贵,她们建立起来的就是这种圈子。倘若开的门过大,进学的人过多,反倒没了这种感觉了,而且规模太大容易引起官府的注意。
至于戚夫人那被勾起的教书育人的高尚愿望,可以到新成立的绣品房去施展,那边有很多穷苦人家的女儿。不是如初势利,是她深深知道不同阶级的女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官家千金和富家小姐要的是提升个人品质,嫁人时增加筹码。
而穷困的女孩要的是赚钱好帮衬家用。当然,也有贵妇人们为的是拢着老公的心,或者要显得更加有身份,彼此攀附结交。
再说,她办这个学主要是为了利用自己的厨艺赚钱,不是想进行女性意识启蒙教育,或者是打破封建禁锢的。她是平凡人,不能改变这个世界,只是融入这个世界。她希望大明那些掌权的男人都觉得这个女学在趣,而不是觉得女人要造反,更不希望这件事被写入史书,改变历史进程。
但不管怎么说,她这个点子经营得非常成功,几乎没遇到什么困难,自然而然地进行了下去。本来还怕太吵闹了会影响戚老太太休息,但没想到她老人家还就好个热闹,每天东看看,西看看,精神似乎比之前更好,真有能活过一百岁的可能。而家中的其他人跟着忙碌,渐渐对如初佩服极了,尤其是继美和如意。
所以女学继续办了下去,其间入学费提了两次,绣品房则增加福利了两次。到隆冬时节,已经办了三期,赚的钱不仅还清了欠白家的钱,还在白老爷做寿时送了很体面的一份厚礼。戚夫人从此扬眉吐气,对如初的态度太为改观,就像待亲生女儿般亲切。
几个月来,戚继光一共回家两次。在没回家前,他就从别人口中听说了女学的事,本来心里还担忧来着,回来后却见到全家人其乐融融,整个戚府都似乎焕发了勃勃生机,如初也真正被接纳了,开心得不得了,对如初的爱意更加浓厚,暗暗发誓这一生绝不负她。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们成亲时间不短了,如初的肚子却一直没有动静。戚老太太和戚夫人都有点心急。但两位老人后来一合计,觉得还是自家孙子回家时间太少才赞成的这种情况,商量着等明年开春,家里的事稳定下来,就送如初到海防卫去。孙子、孙媳经常腻在一块儿,老太太见四辈的愿望会很快实现。
其实她们不知道,戚继光很迷恋如初,就算相处时间不多,但以同房时的那种强度与力度,也应该尽快怀孕了。对此如初隐隐约约在有些担心,生怕自己不能生宝宝,毕竟古代人太在意这些了,她不可能不受影响。在享受极致快乐的同时,也应该获取果实嘛。可为什么一直不行呢?
“有孩子也是一种缘分,不要急,一定会有的。”戚继光抱着如初时曾低语呢喃,“其实我倒希望晚些再有小人儿来分你的心,我希望你只想着我。”她吻着她,心头的爱意堆积在一起,居然不知要如何表达。
而如初没有说话,因为那种惊慌意乱的感觉是男人不懂的,特别是白凝若前几天又来过,炫耀她已经八个月的大肚子。只是她不希望这种情绪影响到两人难得的甜蜜相聚,所以把不安压抑在心里。
假如她一直没有孩子,小光会不会纳妾呢?她忽然感到了一种恐惧,但因为她超级乐观的个性,很快就又氢念头扔到一边去了。
这年快过年的时候,戚家上上下下以一种傺有过的期待操持起来,打算过一个真正的团圆年。老太太和夫人被扒到一边享清福,如意带着仆人们和新请的一个帮工彻底清扫戚府,继美则天天拿着一经写满字的年货清单,和八重一起四处购物。如初是大总管,每天拿着纸笔搞策划、对账、发银子、检查各人的工作进度、又张罗着把胡大海也接来,无视某些民俗,准备一起过个大年。
一切都很顺利,直到农历腊月二十一这天。
在古代,从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起,过年的仪式就正式开始了。晌午的时候,她正 戚夫人研究从除夕一直到十五元宵节的食谱,力求做到饭菜每天不重样,就见八重忽然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
“出了什么事?”八重年纪大些了,近来举止十分稳重得体,但此时慌得脸都白了,肯定是出了什么事。再看本应该也回来的戚继美人影不见,如初有非常不良的预感。
“看你这没规矩,先喝口水。”如初假意骂道,然后对八重丢了个眼色,再转身对戚夫人道,“要不您先歇晌吧,这丫头我可得好好说说,言行太不庄重了。”
八重本没料到戚夫人也在,所以说话时没注意,现在明白了如初的意思,立即低下头去。
可戚夫人何等精明,看出情形不对,也知道如初是想打发她走,免得她担心,于是摆了摆手,“有什么事就说吧,不用瞒着我。”
第二回 继美被关了
八重望了如初一眼,得到肯定的暗示后,才急道,“我和二少爷去集市买东西,结果看到有人当街调戏民女。二少爷上前阻止,可那人是个泼皮无赖,又辱及……夫人,说夫人老树要开花。二少爷气不过,把人给打!”
“打得厉害吗?”戚夫人根本不介意别人骂自己的事,只担心二儿子。
八重眼圈都红了,点头道,“有点厉害,打破了那混帐的头,手臂……可能也被打断了。”戚家是武官世袭之家,戚继美就算比哥哥文弱些,武功和兵法之道却也是相当不错的,普通人根本不是对手。
“那他人呢?”如初问。
“那混帐报了官,二少爷……让官府拿了去。现在还不知怎么呢!”
如初和戚夫人交换了下眼神,倒不是特别担心。只要没被人家围殴,进了官府倒还好说,毕竟戚府里失都官眷,衙门多少要给些面子。好在没打死人,一切还有转圜的余地。
“他打伤的人是谁?”如初又问。
“很跋扈嚣张的烂人!姓扬,我听围观的人说,叫什么杨之田。”说到这儿,八重不禁感到有气,倘若不是二少爷被抓,她真想说打得好呢。
如初对这个陌生的名字没有概念,因为嫁过来后就为生计忙碌,没注意过当地的乡绅士族,但戚夫人却吓了一跳,腾地站起来,提高了声音道,“打的是杨之田?”
、
八重有些茫然的点点头。
戚夫人来回踱步道,“坏了,这下可要命了。”
如实很纳闷,连忙问是怎么回事。戚夫人道,“杨之田不是鲁桥镇上,是附近杨江镇的,镇名就是由当地两个大户的姓氏,杨家和江家而来。家虽然没有人在本地为官,但杨之田的亲良舅在京中却颇有势力,虽然官阶不高,却是严相的嫡系。而且你也知道在咱们大明朝,武官的品级再高,和低几级的文官相比,在权利与人脉上也处于下风。再者,杨家与江家代代联姻,那江家也是有人在京中为官的,那可是一品大员哪!那杨之田是杨家独子,杨家长辈爱护非常,磕到碰到都是大事,何况现在被打得头破血流,胳膊还断了呢?杨家断不会善罢干休的!”
听戚夫人这么说,如初也感觉紧张了起来。其实细想想就知道情况不对,戚继美是官眷,在鱼桥镇当地,是人就要给戚府几分薄面,何况戚家的大公子现在正在任上呢?虽说打伤了人吧,可毕竟是对方无理在先,继美也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按现代的说法,这是见义勇为,没奖励就不错了,怎么可能抓起来?
可官大一级压死人,原来和姓杨的比起来,戚家的势力简直可以忽略为零。怪不得不但抓了人,还关住不放了。一定是衙门权衡之下,觉得杨家更得罪不起。
“现在可怎么是好?”戚夫人垂下泪来,“这大年下的,再让老太太知道……”
“您别急,母亲。”如初镇定了一下心思,劝道,“这事不能告诉老太太,马上就要过小年了,何苦让她老人家担惊受怕。有了年纪的人在年底年初的时候身子容易染病,绝对不能让老太太知道消息。”
“那继美不回来,老太太早晚要知道的呀”戚夫人急坏了。
如初心里也有点儿慌,但强行冷静下来道,“就说我嫁家送了大批年货来,可是被一些琐事绊在济宁州了,事情太急,来不及回了老太太,您直接派了继美去迎接。要不,干脆就说我们庆善号济宁分号出了点问题,顺便还要让继美帮忙得了。只要我们说法一致,回头我再找几个庆善号的伙计假意回来报信,就算继美在外耽误几天,老太太也不会起疑。”
戚夫人本来是个冷静坚强的人,但是人就有弱点,她年纪大了,格外爱惜孩子,所以突然听说自己二儿子被抓的事,自然就慌了神。
此时,她听如初说得有道理,遂点了点头,但随即又提心起来道,“倘若官府一直关着继美不放呢?也不知这孩子受没受罪,唉,孽障啊,就不能让人省点心!”
“您放心啦,不会一直关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