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骨(出书版) 作者:尹剑翔(悬疑,破案)
当我们打开邮件附件中的那副死者照片的时候,我一下子惊呆了,“简直太像了!”
除了个别细节外(比如死者左边的腮边有颗黑痣),拿二者作对比,完全可以辨认出这是同一个人。
“你可以算是一个高级工匠了!”我在旁打趣道。
“作家!知道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吗?”
“这是你的工作啊!”
“这个工作本来是要求另外的一些法医要去完成的,不需要非给我去完成的!”
“那是为什么?”
“因为我很快就要被派到一个新发现的墓葬去做尸骨鉴定工作了!我可能会去还原那里的头骨!”
“啊?很刺激的工作啊!你能不能?也带我去!反正我也没事!”
大周笑了笑,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车票塞在我的手里,“后天下午两点半的火车,目的地,合肥!”
2007年10月10日,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日子,天空阴蒙蒙的,却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的阴霾。
说实话,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离开故乡到外地去旅行了,主要是我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去享受本应美好的生活,还有就是我觉得和一大帮人挤在一个景点上看东西是件很俗气的事,更重要的是我不想大把金钱浪费在铁路线上。
不过这次大周负责报销我的路费,让我可以免费的享受了一次长假后的惬意旅行,而且目的地与古墓有关,这让我很兴奋。
大周这次很奇怪,并没有告诉我要去哪里,到底要去哪座古墓的现场,当然我知道大周的作为与不作为总有他的道理,我已经习惯了不闻不问的态度。
去合肥的火车呼啸而行,我还以为大周会在车上给我讲更多他验尸的故事,谁知道这家伙上了车就躺在卧铺上蒙头大睡,连饭都不吃。也许这才符合他的个性,在车厢这种鱼龙混杂的地方,他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也不想成为很多人的焦点。
我是中铺,听着大周在上铺打着呼噜,也只好躺在铺上,却睡不着。
我此时似乎才有时间回忆一下过去的一年多里发生的故事,大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在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个奇怪的问题。
他有个性,却并不是故意的特立独行,他能传递给我的是他的知识和惊人的能力,但这些却让我和他周围的人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丝毫没有让人感到嫉妒或厌恶,这是难能可贵的素质。
当下,有很多人喜欢在人前卖弄,摆弄自己的学问,甚至把自己包装成某个领域的学者,比如某些讲坛节目上的明星学者们,那样的聚光灯下的讲演肯定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财富和名声。
但我认为真正的学者应该具有那种隐性的光辉,让人有一种看不透,摸不着的气质才是,显然大周就具有这样的令人着迷的气质。
床下是几个爱大声说话的东北人,睡不着就自然要听他们发出的噪音。听他们谈话,也是去合肥的,好像是几个人合伙干买卖。不时的听到他们拉开易拉罐的声音,似乎几个人在为未来的大买卖庆祝。
其实,作为作家,我是挺爱听一些人说话的,哪怕是那些粗俗无比的谈话,但最近可能是接触到的人太过于专业,所以听着东北人的谈话,越来越无趣,就有点困了,我当时迷迷糊糊的,想着这一年多来的经历,真的是很不可思议,好像还做了一个梦。
一夜睡得迷迷糊糊,是换票的列车员将我摇醒的,我急忙坐了起来。刚想要叫醒上铺的大周,才发现他早就在床下了。
刚刚洗漱过后,广播中就传来了合肥站到站的提示,我脑子还有点迟钝的状态,火车已经缓缓的停下了。
“准备出发吧!作家,我保证这次你不虚此行!”大周的精神显得很饱满,那种感觉像是一个登山者满怀豪情的像一座云雾缭绕的高山进发一样。
我也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出发了,有着强烈好奇心,对冒险充满了憧憬,这恐怕是大周带我来到这里的原因吧。
不愧是省会城市,合肥站很大,从车厢走到站外,足足用了十分多钟的时间。
我们随着大批出站的人流走出了合肥站,站在车站前的广场上,大周拨通了一个电话。
“喂!您好!陆教授吗?我是大周,我们已经到合肥了,直接到大学去找您吗?”
那头似乎给了大周很明确的提示。
撂了手机,大周和我便走到街边还没招手就有一辆出租车靠了过来,他上车后把要去的地方告诉了司机。出租车开得很快,司机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捷达轿车发疯似的前行,我根本还没搞清方向,就已经到了目的地。用时只有十八分钟,我记得很清楚!
当我到达了这座合肥最高的学府的院中,在第十六教学楼的楼下停了下来时,已经九点多了。因为时间已经不早,当时我甚至连那座教学楼都没顾得上多看两眼就走了进去,就和大周走了进去,他似乎想马上见到想要见的人。
会面的地方是一间极其宽敞的研究室,面积几乎是大周研究室的三倍,里面装满了各种我叫不上名字来的物理仪器。
大周在电话里提到的陆教授是个五十岁上下的男人,不过他似乎保养的很好,皮肤白是他的特点,而他和大周也是老相识。
“小周,你长大了!你长大了!太好了!太好了!”陆教授显得很热情。
“陆教授好!”大周的回复很简单。
“干嘛叫陆教授,我跟你爸爸是同窗,小时候你不是一直叫我陆叔叔吗?”
“因为是工作吗!私下里再叫!”大周的回答很得体。
“这位是?”陆教授看到大周身后的我,有些迷茫!
“他是我的一个朋友,一位旅行作家,有些事我必须需要个帮手去做!研究所里里又没有合适的助手,只好请他来帮忙!”大周说完,又向我开始介绍陆教授的情况,“这位陆教授是着名的考古学者。”
我并没有多说话,而是冲陆教授点了点头,因为当时我只关心我们到底要去哪座古墓?
第十四章 包公墓中的尸蜡
包公墓?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和大周要来探查的墓穴竟然是包公墓!
我知道,各位读者听到这三个字恐怕会联想到我在序言中所说的那段话,那时候你们一定以为我是在为吸引眼球而故意放出那样奇怪的话来。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那确实是我的真实经历。
“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包公墓位于合肥市内包河南畔林区,与包公祠紧紧相连。这座大墓到今天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虽然各朝战乱屡遭破坏,但由于包龙图受人敬仰,大墓屡毁屡建,如今已成为一处风光独具、人文荟萃、名扬中外的风景名胜区。”陆教授仔细介绍着情况。
“现在出现了第二座包公墓?是吗?”今天大周的话很简短。
陆教授摇了摇头,“古代名人的墓葬,怕盗墓贼侵袭,历来都有疑冢。二十多年前,我们就在安徽省合肥市东郊大兴乡双圩村的黄泥坝发掘出了另一座包公墓,而那是一座连同包拯的夫人董氏墓、长子包绍夫妇墓、次子包绶夫妇墓、孙子包永年墓,淝水岸边出土的墓志铭证实了那座墓是包公群墓。”
“也就是说现在出现了第三座墓葬!”大周摆了摆自己的手指。
“何止是三座,包公墓的疑冢到处都是!在很多合肥周围的《县志》中都有包公墓的记载,而这次请你来看的这座大墓最初我们都认为就是一座空墓,因为墓地上的封土都是生土,可是近期我们却意外的发现这座大墓其实另有玄机。”
随后,我们只在这座教学楼中呆了一会,便跟随陆教授和他的两位助手前往那座包公大墓了。
由于这座大墓现在还在严密的保护中,故我不能把大墓的准确位置告诉各位读者。我们很快就跟着陆教授到达了这座包公墓旁。
“这座大墓很偏僻,整体挖掘还没有展开,不过布局上来说属于宋代墓葬的特点。一开始可能是由于封土堆上的草比其他地方的草厚的缘故,所以盗墓贼很快知道这下边有大墓,但是当大墓打开的时候,却发现这下边什么都没有。”陆教授指着封土说道。
“所以,这座包公墓就在这里摆放了这么多年,而没有人动过。”大周说道。
“就在一个月前,有村民突然在这周围挖出了一块带有墓志铭的石碑,我们赶到后,经过辨认,才发现了这座大墓的奥秘,原来这又是一座包公墓,而且主墓是掩人耳目用的,下边什么都没有,而在大墓不远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墓室。”
“陆教授!请大周来是为了还原那个墓室里那个人的相貌,确认是不是包公的真身,是吗?”我有点好奇。
陆教授摇了摇头,“如果只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只要请我们合肥方面的法医介入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这么远把小周请来,其实我在来之前也没有把这里的情况对他说得很清楚。”
“有新的状况,是吗?”大周站在一个相对较矮的土堆上,望着眼前的大墓。
“是尸蜡,在主墓室的墓道里发现了众多的尸蜡。”
下边的故事,绝不是什么《鬼吹灯》或《盗墓笔记》里出现的怪异情节,而是活生生的案件,我要告诉大家这才是真正的古墓探寻,虽然神秘,却又没有什么可神秘的。
我们很快进入了包公墓的墓室前的甬道内,但是,很快我们发现这是一条极其宽大、修长的青砖大道,但是让我们惊奇的并不是这条光线灰暗的甬道,而是这甬道上的“热闹”。原来这里横七竖八的站立着各种怪异的尸体,他们的姿势各异,却穿着各种奇怪的服饰。
一股难闻的酸臭味立即让进入甬道内的人们赶紧捂住了鼻子,虽然总跟大周一起解剖尸体,我已经习惯了用嘴呼吸,但是这酸臭的味道却还是能刺激到我的鼻黏膜。
“典型的尸蜡味道,太少见了,这么多的全身性尸蜡。”大周走到这些尸蜡跟前,仔细观察着眼前的这些奇怪的物体。
“他们的服装好奇怪!”我不敢挪动身体,却向四周望着。
“这些人恐怕是历朝历代的盗墓贼,所以他们的装束才会有所差别,你看这几具,就是文革时的装束吗!”
我仔细看去,果然如此,是那种老式的条绒制服,那几具尸蜡的头顶还带着酷似赵本山小品中常带的那种绿色鸭舌帽。
“这些尸蜡是怎么形成的?”我的问题当然是冲着大周说的。
“尸蜡的形成是因为尸体的脂肪组织分解产物脂酸,经皂化或氢化,化学变化而成了脂酸盐,从而在尸体上形成了一层灰白色的蜡样物。但是形成尸蜡的原因一般是尸体常年泡在水中或埋葬在空气不足的湿润泥土里,在这种甬道里怎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尸蜡呢?”大周有点茫然的说。
“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死的?”我捂着鼻子,但却把嘴露出来说话。
“必须要做进一步的解剖才能知道!”大周回过头对陆教授说,“教授,我要做这些尸体的组织切片,回去做进一步的调查。”
陆教授点了点头,“你先别着急,继续走!里边还有更奇怪的事情呢!”
我和大周跟着他们几个考古队员,绕过了这些形态诡异的尸蜡,便到了主墓室前,墓室的门大开着,在墓室的门槛上还坐着一具尸蜡,他穿着清代人的服饰,左手耷拉在门里,而右手则在门外。
“看来这座墓已经被人盗过了!”大周看着这具尸蜡说道。
“恰恰相反,这座墓什么都没少!”陆教授指了指主墓室。
主墓室在电筒的照射下,变得尤为明亮,这间墓室里陈设极其简单,主棺在中央,而随葬品都堆放在墓室的角落里,但看得出这些随葬品都是些简单的物件,并没有特别精美的工艺品。
“像是一座民间的墓,随葬品也太随意了!跟这座大墓的构造很不吻合。”我随口说道。
“作家同志,看来也很内行啊!”陆教授说道。
“没有,我只是看过一些考古的电视节目而已,不过,凭着这些随葬品,我倒是愿意相信这是中国第一清官包拯的墓,清廉之名果然是名不虚传。”我对着墓室说道。
“这具尸骨是?”在我和陆教授谈话的时候,大周已经蹲在棺椁前。
“应该就是这座大墓的主人,被盗墓贼从棺材里拖出来的。”陆教授带着我到了棺椁前,我看到一具白骨趴在地上的姿势,旁边似乎还有一点点的丝状的纤维物。
这具白骨就是我们敬仰了千年的包青天?我真的有点不敢相信!
但大周显然比我要冷静,“不管这是不是包拯的尸骨,但是有一点我很疑惑!”
陆教授点了点头,“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找你来的目的。”
“你们是说,为什么包大人的尸体没有尸蜡化?”我说着再次看了看大周和陆教授的表情。
他们同时冲我点了点头。
对于显微镜的认识,很多人都有误区,甚至有人跟我说过,他曾经把一根头发放在显微镜下,便自豪的说他看到了头发上的纹路,这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