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洛4~方快车谋杀案.tx





    “人人都要尊重心理学──案子有一个症候,不过不是阿巴思诺特上校的。还是见见下一位吧。”
    这次,鲍克先生不再提意大利人了,不过心里还想着他。
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
      第二部
   第九章  哈特曼先生
    头等包房乘客中最后一个要见的是哈特曼先生。他是个身材高大、红头发的美国人。他经常跟意大利人和男佣人同桌吃饭。
    他穿一身花哨的格子外套,粉红衬衫。领带上的别针特别耀眼。他跨进餐车时,嘴里正嚼着什么东西。他那多肉的宽脸膛显得一副粗俗相。他说起话来富有幽默感。
    “早安,先生们。”他说,“有何见教?”
    “听说杀人案了吧,哈特曼先生?”
    “听说过。”
    他熟练地用舌头挪了挪嘴里的口香糖。
    “我们觉得有必要会会车里的全体旅客。”
    “我没问题,办这种事少不了这一手。”
    波洛查阅了一下摆在他面前的护照。
    “你是赛勒斯·白思曼·哈特曼,美国人,四十一岁,打字机带的流动推销员,是不是?”
    “不错,正是敝人。”
    “你是从伊斯埕布尔去巴黎的?”
    “说对了。”
    “有何贵干?”
    “做买卖。”
    “你常坐头等车吗,哈特曼先生?”
    “是的,先生.旅费,公司会开销的。”
    他眨了眨眼。
    “哈特曼先生,让我们谈谈昨晚的案件吧。”
    美国人点了点头。
    “关于这个案子你能说些什么?”
    “确切地说,一无所知。”
    “哦,太遗憾了。哈特曼先生,也许你能告诉我们昨天晚饭后你在做些什么?”
    看来,这还是这位美国人第一次一时想不出如何回答,但是他还是开口了:
    “请原谅,先生们,请问诸位是谁?好让我有个底。”
    “这位是鲍克先生,国际客车公司董事,这伞是验尸的大夫。”
    “你呢?”
    “赫卡尔·波洛。受公司委托,经办这宗案子。”
    “久仰,久仰。”哈特曼先生思索了一两分钟后说,“想来还是把底亮来的出为好。”
    “你能把自己所知道的都跟我们说,那自然是可取的。”波洛干巴巴地说。
    “刚才你向我了解些事,可我一无所知──我已经说过。但是,我应该知道点什么。这正是使我难受的事。我是应该知道些什么的。”
    “哈特曼先生,请解释一下。”
    哈特曼叹一口气,吐出口香粮,手伸进口袋。这时,他整个好象换了个人似的。
他不再是戏剧中的角色。而是一个现实中的人。他那又浓又重的鼻音少多了。
    “那份护照有点掺假。”他说 。“瞧这,你就明白我是谁。”
    波洛仔细看着他抛过来的名片,鲍克先生也赶紧伸过脑袋去看──
       纽    约
      麦克奈尔侦探办事处
      赛勒斯·B·哈特曼先生
      波洛熟悉这个名字。这是一家久负盛名的私人侦探机构。
    “那么,哈特曼先生,”他说,“让我们听听,这张名片的真正含义吧。”
    “好吧。事情是这样的。我来欧洲办几桩案子──跟这桩毫不相干,到了伊斯坦布尔,断线了,我就打电报给头儿。上边指示我回去。要不是接到这玩意儿,我早就回纽约老家去了。”
    他递过去一封信。
    上头印着:托凯琳旅馆
    尊敬的先生:
    据悉你是麦克奈尔侦探办事处的私人保镖,请于今天下午四时来我包房一谈。
    信的署名是:S·E·雷切特
    “是么?”
    “我在约定的时间前去会见雷切特先生。他把自己的处境给我说了,还让我看了好几封他收到的信。”
    “他神情慌乱吗?”
    “装得挺镇静。但整个晚上丧魂落魄的。他给我提了个建议,让我跟他坐同一趟火车,护养他到珀罗斯,以免受人暗害,于是,先生们,我就这样上了火车。可是,有了我,他还是让人杀了。这太使人痛心,对我毕竟太糟了。”
    “秋用什么手段他有没有给你什么指示?”
    “那当然。事事他都安排妥了。全是他出的主意。他让我住在他近旁的包房里──可是,临了,全吹了。我只能购得十六号铺。还是费了不少劲哩。据我推测,这个铺位,列车员有他自己的小算盘。可是,还是捡重要的来说吧,我观察四周的环境,心想,这个十六号铺倒是个挺理想的战略要地哩。伊斯坦布尔卧车前头只有餐车。上下车的前门夜里是闩着的。刺客唯一能过来的门只有后门。要么只能从我们后面的车厢沿过道进来──无论他怎么来,都不得不经过我的房门。”
    “我想,你对可能出现的刺客的特征不会有底吧?”
    “不,刺客的模样我倒还有点数呢。雷切特跟我讲过。”
    “什么?”
    三个人全都把身子往前凑过去。
    哈特曼接着说:
    “小个儿,黑脸膛,说话象女人。这就是老头告诉我的。他还说,他认为第一夜刺客不会来,很可能是第二夜或第三夜。”
    “他自己心中倒有底哩。”鲍克先生说。
    “他自然不会把全部底细都倒给秘书。”波洛若有所思地说,“有关他的仇敌他还跟你说些什么?比如说,为什么他的生命会受到威胁?”
    “没有,这个人对这种事一个字没提。只是说,那个人来要他的命并一定要拿到手的。”
    “小个儿,黑脸膛,说话象女人。”波洛沉思地说。
    然后他那锐利的目光盯着哈特曼说:“你知道,他到底是谁?”
    “谁,先生?”
    “雷切特,你认出了他没有?”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雷切特就是凯赛梯,杀害阿姆斯特朗的凶手。”
    哈特曼先生口里发出长长的口哨声。
    “这可太出乎意外了。”他说,“可不是吗,先生!不,我不认识他。这案件发生的时候,我在西部,也许象在报上见过他的照片。可只要是报上登的照片,哪怕是我的亲娘,我也认不出是谁。不可否订,不少人对凯赛梯是切齿痛恨的。”
    “你可知道,跟阿姆斯特朗来往的人中,有谁长得跟你所说的一样──小个儿,黑脸膛,说话象女人?”
    哈特曼思索了片刻。
    “这就难说了。跟这案件有关的人几乎全死了。”
    “还记得那跳窗自杀的女孩子吗?”
    “记得。你可说到点子上去了。她是个外国人,也许她有几个南欧来的亲戚,不过,别忘了,除了阿姆斯特朗这一案子外,还有其他一此案子呢。凯赛梯干拐骗勾当可是有些时候了。你不能只注意这一件案子。”
    “唔,可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起谋杀案跟阿姆斯特朗案有关。”
    哈特曼投过探问的目光,波洛毫无反应。美国人摇了摇头。
    “我想不起有谁的模样长得跟阿姆斯特朗案中的什么人一样。”他说得很慢,“当然,我没有插手这案子,也不很了解。”
    “哈特曼先生,往下说吧。”
    “还有点小事要说。我在白天睡觉,夜里守护。第一夜没什么可疑的,昨晚除了我已提过的,没别的可疑的。我把门打开一点儿注视着。并没有陌生人走过。”
    “有把握吗,哈特曼先生?”
    “绝对有把握。没有外人来过,也没有人从隔壁车厢过来。我可以发誓。”
    “从你那里能看得到列车员吗?”
    “看得到。借着我房里射出的灯光,看见他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脸上一闪一闪的。”
    “车在文科夫戚停靠时,他离开过座位吗?”
    “是上一个站吗?可不是,响了二次铃声,他去了──很可能是火车站在这儿停下来以后的事──后来,他从我门前经过,到隔壁车厢去了──这时是一点上刻左右铃响了,他发疯似地跑回来了。我到过道看看,究竟出了什么事──你可明白,怪可怕的──可是,只是那个美国老太太,她不知为什么在大吵大闹,叫人好笑。
后来他到另一个包房去,出来后拿了一瓶矿泉水送给谁,此后他一直坐在座位上,直到车厢那一头有人唤他去铺床,他才离开。再后来,我想直到早晨五点前他没走开过。”
    “他没打过瞌睡?”
    “这我可说不上,也许有过。”
    波洛点点头,机械地伸手拿桌上的材料。他又一次拿起名片。
    “费心签个字。”
    对方一一照办。
    “我想,没有谁能证实你所说的话吧,哈特曼先生?”
    “车上?不会有。麦克此先生也许能。我熟悉他──在纽约他父亲事务所里见到过他──这倒不是说他能从一大堆侦探中认得出我来。不,波洛先生,你最好是等会儿排除雪堆之后,给纽约拍个电报。就这么着。我可不是瞎说一气。再见了,诸位先生。波洛先生,见到你很高兴。”
    波洛把烟盒递过去。
    “也许你喜欢抽烟斗吧?”
    “我不用烟斗。”
    他拿了一支烟,抽起来,然后轻快地走了出去。
    三个人面面相觑。
    “你觉得他说的话可靠吗?”康斯坦丁大夫问。
    “是的,是的,我了解这类人。再说,他编的那套故事一戳就穿。”
    “他供出了非常有趣的证据。”鲍克先生说。
    “那自然。”
    “小个儿,黑脸膛,尖细的声音。”鲍克先生沉思道。
    “他所形容的人车上没一个对得上号。”波洛说。
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
      第二部
   第十章  意大利人
    “现在我们应该满足鲍克先生的愿望了,”波洛眨了眨眼,说。“该会会意大利人。”
    安东尼奥·福斯卡拉里,象只猫,快步跨进餐车。他容光焕发,热情爽快,黑黝黝的,一副典型的意大利人的面孔。
    他说一口漂亮而流利的法语,只是稍带点儿意大利音。
    “你的姓名是安东尼奥·福斯卡拉里?”
    “是的,先生。”
    “我想,你已入了美国籍,是吗?”
    他咧开嘴笑了起来。
    “是的,先生,这对我的买卖更方便些。”
    “你是福特汽车公司的代办?”
    “是的,是这么一回事──”
    接着,他滔滔不绝作了大推自我介绍。但到头来,听的人对福斯卡拉里的买卖方式,他的旅行,他的收入,他对美国及欧洲大多数国家所抱的观点,竟茫然无知。
充其量,他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代理商而已。他不是那种说话吞吞吐吐的人。他不说则已,一说就是滔滔不绝,洋洋洒洒。
    他一停嘴,便以一种最时髦,最富有表情的手势,用手帕抹抹前额。这时,他那稚气的,好性子的脸便显得踌躇满志,容光焕发。
    “所以,你瞧,”他说,“我干的是个大买卖。我是个入时的人,懂得生财之道。”
    “看来,近十年来你先后几次去过美国吧?”
    “是的,先生。啊,第一次坐般去美国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好远的地方!我妈,我妹子……”
    波洛打断他那没完没了的回忆。
    “在你旅居美国期间,可曾遇见过被害者?”
    “没有,不过我了解这种人。是的,是的。”他富有表情地把手指弄得格格作响。“看来,他挺体面,穿得漂漂亮亮,可背地里尽干些伤天害理的勾当。据我的经验,他必定是个大骗子。我的意见是值得一听的。”
    “你的意见很好。”波洛干巴巴地说。“雷切特就是凯赛梯,是个拐骗犯。”
    “我说什么来着?我可学会了看相,一看就中,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本领。只有在美国,他们才教会你做买卖的窍门。”
    “你可记得阿姆斯特朗拐骗案?”
    “记不得了。叫什么名字?一个小姑娘──小妹妹──是不是?”
    “是的,一件大惨案。”
    看来,这个意大利人还是第一个对一观点持不同看法的人。
    “唔,这类事嘛,”他的话富有哲理。“在美国这样伟大文明的国家里……”
    波波没让他把话说完。
    “你可认识阿姆斯特朗家的什么人?”
    “不认识,我想,不会认识的。不过也很难说,让我给你说些数字。单是去年一年我就卖了……”
    “先生,请别离题。”
    意大利人挥挥手,表示歉意。
    “多原谅,多原谅。”
    “愿意的话,请确切告诉我,昨天晚饭后你的活动。”
    “当然愿意。我一直呆在这儿,这儿更好玩些,我在自己的饭桌上跟一位美国先生聊天,做的是打字带买卖。然后我回到我自己的房里去,房里没人,跟我同住的,可怜的英国佬伺候他的主人去了。后来,他回来了──跟往常一样,绷着脸,满肚子不高兴。闭着嘴一声不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