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少女日记





大碗高粱米饭那是8两啊!”我说:“是吗?有那么多吗?!”她又说:“不多,咱户男生还有一顿能吃3碗挂面的。”我听了很吃惊,半信半疑。    
    那天杨艳华还跟我说了一个秘密。有一天中午,杨艳华坐在炕上,拿着空碗,求一个男生给她盛饭。结果这个男生很向着①她,把很多豆芽菜盛在了碗底,菜上面压着的是高粱米饭。当众端过去,大家只看到饭而看不到菜,菜多吃起来就香。她要我保密,别跟别人乱说。【张颐武评点:本篇日记记载了知青生活中一些非常微妙、非常感人的生活细节,人物形象逼真而动人。】    
    1969年8月21日  星期四    
    天下了中雨,道路泥滑,树叶湿漉,快要走到集体户房前的苞米地时,我忽然发现一个黑胖的小猪在啃苞米。可能是它听到了人们的脚步声,一溜烟地蹿进了西边的苞米地。宋队长和赵青春急忙穿过柳树去赶猪,而我就在这么一点小小的考验面前却做了逃兵。刚一挨近树,湿漉漉的,思想立刻动摇起来,嘴里也叫着:“哎呀,这么湿,过不去呀!”郭队长说:“他们过去了,你不用去了。”恰好,这句话给了我台阶下,就立刻退了出来。两种行动反映了两种世界观,一个为公,一个为私,当革命需要献上生命的时候,你会怎样?【张颐武评点:年少时的“我”在日记中,常常有这样对自己的点滴行为进行认真分析的片断,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对比长大后的成人,可能会觉得,孩子是不通世故的,但却是渴望进步和讲求原则的。】    
    


六、广阔天地(1968年10月13日1970年至10月11日)1969年8月26日——12月7日

    1969年8月26日  星期二    
    我扛着铁锹去出早工,刚一转弯便发现薛江老大爷把路边的马粪送进社里的马圈,这不仅仅是几个马粪的问题,这小小的行动却闪耀着共产主义“公”字的火花。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老贫农的高大形象,坚定了要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决心。    
    1969年10月6日  星期一    
    天非常阴暗,下着小雨,为了使粮食不糟蹋一粒,贫下中农冒雨奋战。赵青春贪黑赶着头牛车把没有拉完的谷子全部拉了回来,王洪和奋力多拉谷子不幸翻车,但精神是好的。    
    那天赵青春等几位社员在会上发言说:“一人苦激起千人恨,不说是浑身哆嗦,也恨得牙根疼。他们人在,心就不死,我早就说过,一旦仗打起来,先抓这些人垫背,把他们关进另一个洞里。没人抓,我去抓。今天咱们贫下中农掌权,万万不能马虎。到时候翻过个儿来,他都能喝你的血。熬过长夜的人最知道太阳的光明,挨过寒冬的人最知道太阳的温暖;受尽旧社会折磨的贫下中农,最懂得毛主席的恩情。”    
    我还记得第六生产队有一个姓王的老大爷,在一次大队党员代表大会上发言说:“那些妇女说我说话冒失,那得看冒失是对谁冒失。对地主富农就得冒失,不压他们三分能行吗?我住地方已30多年了,全大队这些党员我谁不知道?党一定要整,过去的苦是啥滋味我尝过,二遍苦不能吃。说要准备打仗,敌人真要来了,提起个洋叉也要叉死几个敌人。有人说,那个地主挺老实的,我告诉你记住这句话:叫个地主就不老实,他侧个耳朵啥都听着呢!”    
    1969年10月7日  星期二    
    昨天晚上对我打击是很大的。    
    今天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才深深感到太对不起孟秀华同学了。近些日子自己遇事不抱吃亏态度,不是从主观找问题,而是埋怨客观。认为要是不下雨就好了,也省得为找草帽打嘴架。    
    因为找草帽一事,跟孟秀华同学吵了嘴,我躺在炕上有些懊悔。这一吵嘴,我又想到今春跟张若英吵嘴的事。那天中午,还没有开饭,谢立群不在,张若英组织大家给集体户门前的茄秧子浇水。浇着浇着,我和张若英发生了分歧。我们互相辩论,谁也不服谁。他突然说了句:“你拉倒吧!”我随即大声回击:“我看你还是拉直吧!”于是大家就笑我们“拉倒拉直”的话,我却无论如何也笑不起来。就听李影板着脸说:“一个浇茄秧子,你们俩就别犟了!”当时把我气得够呛,心想我还没受过谁的气呢!凭什么拉倒!就不拉倒!    
    总之个人主义是发生一切问题的根源,只有天天学习武装头脑才行。    
    1969年10月8日  星期三    
    昨天抓革命促生产的战斗,可以说真是达到了顶峰。干活虽然很累,但总是感到很兴奋。    
    昨天下午的传垛劳动,磨炼了我的意志,考验了我的决心,使我真正看到了老贫农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跟他们相比,自己吃的苦确实是太少了。可是昨天就那么一次稍微重一点的活计,我却显露出小资产阶级的臭思想。正像宋队长今天开会批评的那种人,好像就是指我的:“干一两次贪黑的活,就感到屈,话总是挂在嘴边,而别人干的时候却装看不着。”的确啊,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接班人是在群众斗争中产生的,是在大风大浪里成长的,是要经过长期痛苦的磨炼的。    
    昨天的战斗真是激烈啊!以至于下雨我都不知道。“打头的”宋连福大哥、赵青春、王洪和等贫下中农的英雄形象,似乎又出现在我的眼前。一个说:“不累,就是累又算个啥?这又不是像旧社会给地主扛大活,是给我们自己干的嘛!想一想总有使不完的劲。”另一个说:“那是。明确了给谁干,为什么干,就知道该怎么干好了。”    
    1969年10月11日  星期二    
    昨天傍晚宋队长把我、郑淑琴、刘桂琴我们3人派到原来扒的那一趟苞米重新检查。检查的结果确实有近30穗的苞米被埋在里面。这件事看来够场注俚模晕依此凳且患檬隆W源蛳孪缫岳刺降亩际切┰扪锷谧约和纺岳镒跃醪蛔跃醯夭似坏乃枷耄私降陌ぁ=裉焓堑谝淮蔚敝诩觳椤R环矫妫逶黾恿耸杖耄涣硪环矫妫蚧髁宋彝纺岳镄∽什准兜陌孀有睦怼V挥衅绞倍嗵┡阑埃拍苁笨淘谕纺岳锴镁樱拍懿蛔约合氲比唬宰鞔厦鳎宰髦髡拧M约阂晕粤耍导噬喜欢裕蛔约阂晕畈欢嗔耍导什畹寐丁!   ?br />     1969年11月16日  星期日    
    今天上午,我队哑巴杨贵看见一名男社员来回走,不尽力干活,就用那张不会说话的嘴,呜里哇啦地撕扒那名社员,揭露了他那不好的行为。这个表现实在感人,也非常值得全体社员学习,宋兆明队长也赞扬了他。    
    宋队长前几天还在社员大会上说,咱们不管是学习小乡①还是学习小兴安岭,人家做出的成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别人给我们创造出了奇迹,难道我们跟着走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吗?    
    李向臣贫农老大爷发言说:“今天我把我大儿子送去当兵,等我小儿子到了年龄也让他去。当兵不是为了让两个儿子升官,而是要让他们握一辈子无产阶级的枪把子,要让他们有出息。”    
    1969年12月7日  星期日    
    今天上午听了李向臣和刘国志两位老大爷的忆苦报告,想起“普天下被压迫的人民都有一本血泪账”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真理。老贫农对万恶的旧社会是那样的仇恨,对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那样发自内心的热爱。从李大爷所举的给地主种地那件事,可以看出,共产党解放军是穷人的靠山。    
    


六、广阔天地(1968年10月13日1970年至10月11日)1969年12月8日——12月23日

    1969年12月8日  星期一    
    今天记下参加整党的体会:    
    一、行动的最高准则    
    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不等于真正入了党。    
    方法和步骤:    
    突出重点学深学透有关领袖、政党、政权、阶级、群众之间关系的教育,突出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如何深刻理解党的性质、党的阶级斗争史和“相当长的四个矛盾”的斗争,以及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战斗任务。    
    二、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一打三反运动和农业大跃进的实际,带着三大问题活学活用,以杨水才、王国富为榜样,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公,一心为革命。    
    三、办好学习班    
    第一,天数十五天,分三步走;    
    第二,以党小组进行讨论,有上有下,以下为主;    
    第三,个人总结以讲用会的形式进行,承认自己既是革命的对象又是革命的力量,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走什么样的道路;承认既有无产阶级思想,也有资产阶级思想。    
    四、贫下中农对自己的讲评和希望    
    第一,在一年的工作学习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今后要发扬下去;    
    第二,加强团结,站稳无产阶级立场;    
    第三,努力学习,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第四,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经过整建后,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要有大的提高,要对照“五十字建党纲领”和杨水才、王国富的先进事迹找差距,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批判入党做官论。    
    有的贫农老党员还主动找我谈话,帮我找了差距。    
    1969年12月10日  星期三    
    昨天上午,我坐马车坐汽车好不容易从集体户赶回了家,没等敲门,却见房门上有个大锁头。于是向邻居郝大奶打听,才知道爸爸妈妈带着全家人到吉林省梨树县喇嘛甸公社梨树贝大队走“五·七”①道路了。听后,我心中好一阵子难过,无家可去,心如刀绞,眼泪马上就掉下来了。因为这个家我太熟悉了,现在却没有了。【张颐武评点:因失去了熟悉的家而落下眼泪。寥寥几笔,情真意切。】    
    与邻居郝大奶一家人说了一会儿话,才知道这事不寒碜②。因“五·七”道路你走我走他也走,是毛主席让走的,精神上人人平等。再说,既然是“五·七”战士了,说明政治上是清白的,不属于“犯错误被撵到乡下”。    
    谈聊中,听郝大奶家里人说兰藕姐考取了四平市文工团,再过些日子就从农村抽回③城里来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又突然欣喜异常——兰藕姐回城上班了,还是文工团员,多美的好事呀!越想心里越兴奋。冷静想了一会儿,才想起前两年文化大革命,她哪一派也没参加,倒是跟杨叔叔学剑学了一套弯腰劈腿的本事。杨叔叔老家在山东,他们那个地方的农民心特齐,武功都非常高超。一家出事,只要有一人敲响铜锣,全村人都跑出来助战。看来兰藕姐的这段学习还真管用,真是太好了。    
    昨天下午我到梨树贝去找爸爸妈妈。到了梨树贝才得知,原来接到上级部署之后,大人们想,既然到农村走“五·七”道路,还是奔孩子们近些才好。因我和兰藕姐都在梨树县插队,而兰藕姐现在又考取了文工团,因此就决定奔喇嘛甸公社来。又由于梨树贝交通便利,才申请来到这里。    
    听妈说,初来乍到,在当地找到一处好房子不容易。对此父母表示家境条件并不主要,只要是贫雇农家就行。于是小队干部便看准了一家大个子农户。    
    大个子农户接到指令,吩咐全家人集中到另一套房子去住,并将拴在里边的一头大叫驴也牵了出来。于是我家4个大人(除父母外,还有操持家务的大姨和大姨父)和3个孩子(当时6个子女中已有3个上山下乡)住另两间。听妈和大姨说,一早一晚,大个子农民晃常就将那头大叫驴拉出去溜溜。起初见到大叫驴,振西、新兰、新伏都吓得吱哇乱叫,后来习以为常,就不怕了。【张颐武评点:全家迁到了一个农户家中。“我”年龄还小,也许一时还感受不到家庭承受的迁徙奔波之苦。】    
    1969年12月11日  星期四    
    今天贫农老户长郭殿喜来了,说有事找谢立群商量。    
    在户长谢立群的推荐下,自己去大队参加整党①。作为王家园子大队知识青年的惟一代表,我得到了大队党支部和贫下中农党员同志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培养。通过对党内要吐故纳新的学习,我有以下体会:    
    一、我们行动的最高准则是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各级领导和群众的相结合;    
    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不等于真正入了党。    
    方法和步骤:    
    突出重点学深学透,理解好领袖、政党、政权、阶级、群众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党的性质,党的历史和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继而明确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战斗任务。    
    二、理论联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