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第二十一辑)
那次诗会真可谓群贤毕至、俊彦云集,赴会诸君中,自然少不了慕石昵石的高人雅士。
刚刚报到,就有人嚷嚷着要找池九,要找池九看他的石头。对于好奇者池九莞尔一笑
并不言语,鞠躬作谢之后,他从衣袋里掏出一把石头让人任意挑拣。熟悉些的,亲近
些的,则悄悄拽至一边,悄悄从怀里取,直到他们或惊呼、或庆幸、或感慨、或沉思
着一一离开。每逢这种时候,池九在他们脸上读到的总是同一句话:此次石城,不虚
此行!莫道敷衍,不是敷衍:只要是池九保留下来并堪作馈赠的,哪有不入品的石头?
直到散会前一天,池九才请了两位远道诗翁入室赏石。两位远客一位来自鸡血石的故
乡,一位来自和田玉的故乡,由一位石城诗翁作陪。一口两口热茶,三句五句寒暄,
池九首先拿出那块无名石来。灯光照着一碗水,水里浸着一块石,三颗白头聚在一起
静静地看。看着,看着,莹莹水底漾出奇迹:始而朦胧,继而明晰,接着石面上次第
凸现出一幅彩墨长卷来:上端浅红,仿佛天空;下端深赭,仿佛大地。天地之间伫立
着一位峨冠博带、形容枯槁的哲人,哲人孑然兀立双臂举向苍穹之最深处。再远望,
则蒹葭、则鸥鹭、则云朵、则点点篷帆出没迷蒙水天间。三位诗翁都
再说拖刀走麦城。一日采访途中忽遇暴雨,池九踅进一座老宅躲避。主人信佛,
观音佛下供着一只瓷碗,瓷碗中盛着一碗清水,清水里浸着一块雨花石。圆圆的,黑
黑的,乍看,顽石一块而已。因为下雨,并且还下得执着而耐心,他就坐下,就端过
那只碗,就把碗捧在手中细细地瞧。瞧着瞧着,不觉渐次凝神起来,气屏着,眼凸着,
嘴张着,两道浓眉在额头结成为一个黑疙瘩。时仅片刻,池九双臂兀自一抖,乒乓哗
啦,失手将瓷碗跌落在方砖地坪上。就在瓷碗坠地的同时,天空咔嚓嚓砍下一个霹雳,
震得门窗玻璃哗哗响了半天。惊雷过后主人忐忑发问:“怎么了?”池九悚然作答:
“雷吓的。”主人隐忍一笑:“个子不小,胆子不大,实在看不出来。”池九拾起碗
碴,扫净水迹,陪礼之后,歉疚要赔碗,还想一道买下碗里那块石头。听说要买石头,
石主便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买石头?不骗你,去年两个石贩打过价,三百块钱
没出后。你想要,二百拿去。”一听索价,池九顿然冒出一脸的晦气色,接着战战兢
兢地说:“高抬贵手,你就一百块钱让给我了吧。石主又是隐忍一笑:“一百?我还
不如留着打水撇撇玩呢。”战战兢兢地付了碗钱,战战兢兢地告别石主——讨价还价
之间,雨停了。走出屋门,穿过小巷,池九扑地一下乐出声来:刚才那个战战兢兢,
装的。
当晚,池九彻夜不寐。第二天,他又去了。越是想买,便越是咬价不放。出到一
百八,就差二十,还是没成交。事不过三。第三天天一亮,池九急乎乎敲开石主的门。
进得屋里,掏出二百块钱往桌上一摆,伸手要取石头。石主眯眼打量一下池九,还是
报以隐忍一笑:“我料定你今天会来的,也难为你痴石到如此的份上。为略表我的一
点真情,昨天连夜把石头打磨了一遍:你看此刻可是体面多了?”池九仓皇接过一看,
立即觉得眼前一黑,砰一声跌坐在木椅上,老半天才睁得开一双眼睛。眼刚睁开,两
行热泪刷刷刷地往外窜,弄得石主茫茫然、惶惶然不知如何措手足。一杯热茶落肚,
池九才凄凄凉凉地说出下面一番话来:“天可怜见,地可怜见,这天地之大什么不能
毁,为何偏偏要毁掉一块石头!过来,过来,你过来好好看看:一、二、三、四、五、
六、七……石之一圈按十二时辰排列着十二个小孔。每到一时,即有一只红蜘蛛结网
孔上,后网成,前网消,一座天然日晷也。这座天然日晷经你这么一番打磨,就活活
毁损了那一只蜘蛛。毁损了红蜘蛛,这块活石也就成了一块“死石”。说完,踉踉跄
跄起立,踉踉跄跄出门,踉踉跄跄回到家中。回到家中,饭不思,茶不饮,扑到床上
纳头便睡。夜半,腹部剧痛,痛得大汗如雨,痛得满地滚翻。送到医院检查:胆结石。
治好胆结石,池九居家调养。调养期间闭门思过、潜心悟石——让他痛悔并警醒
一生的是:那块日晷石,不就是死在他自己的手上?就这样,在得失取舍之间,逐步
发展、丰富、成熟了池九和他的“九石斋”。
“九石斋”有多少石头?说不清。但他的品级之划分是极为严格甚至苛刻挑剔的。
他把天下的雨花石分为三品,每品又分为三级。上三品绝、珍、奇;中三品幽、精、
淑;下三品净、常、庸。拒绝下品,收纳中品,珍藏上品,并分级收储,按品陈列,
他的家俨然一座雨花石艺术博物馆。品级不同,保养各异。上品每年浸埋于含水之沙
中十天,以养石之筋脉。观赏时使用天然雨品。每逢雨季,他以洁净器皿承接,贮于
瓦瓮备用。浸水观石,不宜过久,观毕则拭干水迹收藏。上品石绝不任人摩挲把玩,
他说雨花石生于山岩、长于水畔,自有其天然灵性。染于汗水,污于浊气,灵性日渐
散失,灵石终将泯然众石矣。雨花石友送来一本《世界知识画报》,画报报导了一则
消息:新加坡举行国际石展。深夜,池九端坐灯下阅读画报。一幅、一幅、一幅,他
细细观赏过去。当他看到一块蓝色石头的时候,全身兀自一震,不觉以掌击案,竟然
泼翻了案头那杯灼热的碧螺春。让他震惊的那块石头不是别的,是一块《太极石》。
那块《太极石》的大小、色彩和图案,与他父亲当年在雨花台挖到的那一块竟然如此
地酷肖!奇怪的是,画报发表的诸多石头中,偏偏只有《太极石》没有标明收藏者的
姓名和国籍。第二天,池九发出三封信:一封画报社,一封新加坡驻中国使馆,一封
中国驻新加坡使馆。悠悠半年才等来两封回信:查找不到有关《太极石》的任何资料。
从那,那块《太极石》给他带来命运一般的悬念。手捧回信,池九腹部隐隐作痛:他
的胆结石又发作了。
池九不多参加石展。他的不多参加似乎有两个原因:一是他的一块石头曾在一次
展览上被人以狸猫换了太子。二是他主张参悟石趣、修身养性,一旦置石于喧嚣市尘
之中、众目睽睽之下,就失去了“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那样的意蕴。至于再深
一层的原因,外人就不得而知了。不多参展,但热心观展,比如一次在夫子庙举行的
雨花石展他就不仅去看了,而且一连看了三天。那次石展应该说是一次高水平的艺术
盛会:开阔的视野,迥异的风格,丰富的内容、高雅的品位,无不给观众留下深刻印
象。第三天,来了一位鹤发童颜、矍铄飘逸的耄耋老者。这位老者手持一只金属把柄
的放大镜把全部展品逐一看过,之后,在留言簿上以颇俱功力的颜体楷书写下两行文
字:“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墨迹未干,已然激恼了诸多观众。可是对于“观众留
言”,除了激恼,你又能有什么办法呢?老者刚要离开,展厅里发出一个克制而又执拗
的声音:“请先生留步。”老者驻足回身,看见一个高身架浓眉毛的汉子正直面对视
着他。
老者:“先生是和我说话吗?”
大汉:“请原谅打扰一下。”
老者:“不知有何见教?”
大汉:“莫非先生拿得出什么更奇特的石头能让我们开开眼界?”
老者:“有倒是有,只是我不能拿出来。”
大汉:“此话怎讲?”
老者:“因为这里的展品和我的不在一个档次上。”说完他谦恭得体地低下
了头,久久没有抬起来。
沉默片刻,大汉开口说道:“我想请先生欣赏一次菊展,不知可能赏光?”
一听菊展老者顿感惊讶:“酷暑盛夏,何菊之有?”
大汉恭敬作答:“先生且看——”置碗斟水后,大汉从怀里掏出一块圆圆的石
头放入水中。待到石头稳妥,水面平静,老者俯身一望,这浸润于水中的哪里是石
头:银缕为瓣,冰珠为蕊,仿佛正丝丝沁出霜雪一般的冷香来。大汉说:“是为‘
倒卷珠帘’。”第二块则是墨绿阔瓣,花瓣上闪烁着莹莹金粒。大汉说:“是为‘
雨打芭蕉’。”接着是“贵妃醉酒”、“月上西厢”、“阳关三叠”、“十面埋伏
”、“昭君抚琴”、“红楼梦醒”、“陶令归田”——九块石头,九朵菊花,一个
名副其实、匠心独运的菊花展览。
在众人惊愕赞叹之余老者眯眼打量大汉,半晌才问出一句话来:“莫非你就是
我要寻访的金陵石痴池九公?眼前这九块石头,莫非就是那驰名遐迩的‘九石斋’
的绝品珍藏?”不问则已,这一问倒把大汉问懵了,他说:“石是‘九石斋’之石
但不是那九块石头。人倒正是世间惯称的所谓池九,敢问先生——”老者且不作
答,他从容撕去留言簿上那一页宣纸,重新写了两句话:“摄魂夺魄,叹为观止”。
写毕,合掌躬身向观众施礼致歉:“在展品中没有找到池九公,请原谅我用了一次
激将法。”说完在池九耳边悄声言道:“到得府上我有话要与你说。”接着,两人
一前一后走了。
入室落座,斟水沏茶,池九恭请老者见示。老者说他受青城山道长委托,青城
山道长受一位云游道长委托,要他把一件东西亲手交给金陵石痴池九公。但在递交
这件东西之前,他想先看石头。
池九预感来者不凡但又不知底里,只是暗自揣度:莫非今日有文章?于是,他拿
出那绝少示人的九块石头来。
几为红木几,石为斑斓石,石置几上,如星列夜空。池九将九块石头分为三组,
每组三块。第一组为文字石,三块石头上分别长出三个古朴凝重的篆字:稻、麦、
黍。无论间架结构,无论笔意墨趣,都让人产生殷墟龟背的遐想。单独看已属奇观,
排在一起是气势贯通、结构生动,俨然一卷精警别致的经典法书。第二组为水胆石,
就是石中包孕着晶莹流动的水珠。这三块石头中的水,一块像是江河,一块像是湖
泊,一块像是大海,从江河,到湖泊,到大海,这小小一粒水珠,究竟跋涉了多少
年,又还要跋涉多少年呢?第三组为变石。它们一块闪着星辰,一块隐着月亮,一
块燃着太阳。变石变石,绝处在变。星辰石变幻色彩,月亮石变幻形状。太阳最奇:
昼观深赤,夜观浅黛;入水三天则隐去,出水三天则显出——去留无痕,深浅有序,
俨然一部东方《哥德巴赫猜想》。
稻麦黍 河湖海 日月星
池九分组列定九块石头,之后,抬眼望着老人,仿佛等待他的鉴定。观石、思
石,老人半晌才击节说道:“遗憾哪,遗憾!”
池九彳亍发问:“恭请先生见教。”缓缓端起茶杯,缓缓喝口热茶,之后,老
人正襟危坐缓缓说道:“恕我冒昧,容我直言。就组合角度看,从地面到天空,从
文字到声音,从微观到宏观,从物质到精神:这九块石头已然形成一个三部曲式的
结构。可是作为结构似乎有所欠缺:它欠缺一个首尾。欠缺首尾即欠缺呼应,欠缺
呼应即欠缺完整——未知九公意下如何?”
听到这里池九浑身一颤,顿然觉得腹部作痛,痛得额头沁出一层密密的汗珠来。
于是他心中倏忽闪过三个不详的字眼:胆结石。
忍住疼痛池九凄然说道:“未料想先生竟然一语道出我淤积多年的心病。我此
生始之于诗,但只怕是难以终之于诗的了。这九块石头其实是我用生命写出的无字
诗篇。但它之所以久久不敢示人,原因不在别处,正在于欠缺一个结尾。欠缺结尾,
就影响诗篇的严整和完美,而诗篇欠缺严整和完美,也就是我的生命欠缺严整和完
美呀。先生请看——”说到这里,池九拿出他的《问天》,只轻轻一摇,屋中随即
发出一缕深邃旷远的声响。这声响始如寻觅,继如呼唤,终如等待:一个镂骨铭心、
地老天荒的等待。等待中,池九俯身把它放在九石之首。于是,红木几案上就变成了:
问 天
稻麦黍
河湖海
日月星
闻石之声,观石之形,老者不觉暗自一惊,以至杯中茶水悄然溅湿了白绸对襟
衣衫之一角。放下茶杯,他赶紧从包里取出一只金丝楠木盒,并郑重把盒子双手交
给池九。池九开启合盖,只见里面是一个红绸团子。展开绸团,里面是一块蓝色雨
花石。再凝神定晴打量,哦呀呀:不偏不倚,不虚不幻,卧在他面前的,竟是那块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