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35-杨力抗衰老36计





    这些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    
    人的生死过程也是阴阳消长的过程,因为生为阳,死为阴,所以人的生命过程也就是太极阴阳消长、转化的过程,太极图是最好的概括。    
    我们先来看一下太极生命钟图示:    
    太极生命钟图示    
    太极生命钟提示我们:    
    根据太极生命钟理论,阳极而阴生,提示衰老开始于阳极,也就是太极图的午时。    
    从后天八卦而言,离卦为阳之极,阳极则阴生,故《周易》说:“日昃之离”,也就是说,太阳偏衰,阳气已开始登极而衰。    
    第一,阳极而阴长,就是说阳极才开始长阴气,也即阳极期才开始衰老。    
    每一个物种都有固定的寿命钟。    
    人生如同一个太极钟,也如同一个八卦钟。    
    太极钟的规律是,寿命钟越长则阳极越远,衰老也开始越晚。    
    第二,阳极期应该是什么年龄?    
    人的阳极期,应该取决于寿命钟的长短。    
    100岁的寿命钟,阳极期应为50岁。    
    120岁的寿命钟,阳极期应为60岁。    
    160岁的寿命钟,阳极期应为80岁。    
    第三,按照太极生命钟理论,阳极开始衰老,因为阳极而阴长,那么开始衰老的年龄就应该是50、60、80岁。    
    80岁才开始衰老,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理论。按照《周易》这一理论,那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理直气壮地至少活过80岁。    
    第四,衰老并非是匀速的。    
    就是说,衰老从阳极阶段开始,也即从50、60、80岁开始衰老,但也只是缓慢衰老,因为从午时到酉时阶段,虽然阳已渐消,阴已渐长,但占优势的还是阳气,只有到酉时以后,阳气才处于劣势。于是从酉时开始,衰老的进程大大提速。到子时阳气已无,于是生命也就终止了。    
    太极生命钟提示我们:保护阳气是抗衰老的重大原则    
    ——为什么要保护阳气?    
    太极生命钟提示了阳气的盛衰是生命存亡的重大因素,其规律是:阳长阴消及阴长阳消。    
    如果人的寿命为一整天。那么,子时至卯时,是阳长阴消阶段,阳气渐长、阴气渐消,阳气生长很快,于是人体的生机也逐渐旺盛,阳气渐盛。    
    卯时到午时,阳气渐处优势,阴气已趋劣势,人体以阳气为主,生长渐趋均衡。    
    到了午时,是阳气登极阶段,生命活动也处于鼎盛时期。    
    午时至酉时,阳盛极而衰,阳极而阴长,阳渐消而阴渐长,衰老逐渐来临,但阳气尚处优势,衰老缓慢发生。    
    酉到子时,阳气迅速衰落,阴气渐处优势,衰老大踏步而至。    
    子时,阳气消亡,生命终止。    
    阳气的盛衰存亡与生命活动的强弱有着重大的关系,这也启示我们,保护阳气是抗衰老的重大原则。    
    ——如何保护阳气?    
    第一,保护阳气,首先要保护肾气。    
    因为肾气是人体阳气的来源,命门是生命的火种,阳气之根在肾,所以要保护肾气。    
    冬天尤其要护腰,因为命门在腰部,所以衣服要穿暖。    
    寒从下袭,足部不能受寒。    
    得了肾病要即时就医治疗,关于肾的养生见第10计所述。    
    第二,日常起居做到以下几点。    
    不做过分激烈运动,以免损耗阳气;    
    不过劳,以免伤害阳气;    
    不大量出汗,以免过度损耗阳气;    
    不吃过寒性的食物、药物,以免损伤阳气。    
    推迟阳极期的到来就可以延缓衰老    
    由于衰老起始于阳极,所以,只要延长阳极期以前的任何阶段,使阳极盛期推迟,就可以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这是太极生命钟给我们的重大启示。    
    那么,该如何有效推迟阳极期的到来呢?    
    第一,延缓性成熟期的到来。青少年阶段要把重心放在大脑的发育上,尽量把注意力集中在大脑的开发方面,防止早恋、早婚、早育,这样性成熟期推迟了,阳极期也会随之推迟,那么衰老的进程必将得到有效的延缓。所以青少年一定要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    
    第二,中年以前,要注意不能过用阳气,否则会促使细胞分裂加速,导致阳极期提早到来,那么衰老也就会接踵而至。如过度操劳,长期超负荷劳动,工作过度紧张,早婚、早育,皆可导致早衰的来临。    
    第三,老年人要注意呵护阳气。老年人,尤其在六七十岁(相当于一日之中的酉时)以后,阳气衰减,渐处劣势,就更应注意保护阳气,否则衰老会大踏步而来。    
    《周易》启示了阳气在生命过程中重大意义,阳气的盛衰有无关系着我们的生死存亡,所以保护阳气,成了《周易》抗衰老的第一启示。


《杨力抗衰老36计》 第一部分第4计 发现《黄帝内经》的抗衰老奥秘

    真人:善于“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其寿命可与天地齐(即所谓“寿敝天地”)……    
    心肺肝脾肾五脏 合理调养活得长    
    《黄帝内经》四长寿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长寿方法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开篇第一章“上古天真论篇”中,论述了四种长寿之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养生长寿之道。    
    真人:善于“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即善于把握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进行养生的真人,其寿命可与天地齐(即所谓“寿敝天地”)。    
    至人:善于“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就是说能把养生与阴阳的变化相合,顺应时令往来的至人,寿命都很高(所谓“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    
    圣人:善于“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指能顺应天地正气养生,而避其非时邪气的人都可活到百岁(所谓“亦可以百数”)。    
    贤人:善于“法则天地,象似日月”,就是说能按天地四时变化、日月盈亏养生者,都可尽其天寿(所谓“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就是说,凡是能顺应天时地宜养生的,便可长寿延年。因为《黄帝内经》强调生命本来就是源于天地的。所谓“人生于地,是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黄帝内经》的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就是因为能顺时养生,所以都长寿。    
    《黄帝内经》突出四季养生对延年长寿的意义    
    四季养生是《黄帝内经》顺时养生的精髓。    
    《黄帝内经》认为四时阴阳,是万物的根本。也就是说,四时阴阳变化,产生的阴阳气化的交替,是生命活动的本质。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对四季养生精髓的提炼。由于一年之内,春夏阳长阴消,以阳为主,所以春夏应养阳;秋冬阴长阳消,以阴为主,所以秋冬应养阴。    
    四季养生的具体方法可参见拙著《杨力四季养生谈》。    
    《黄帝内经》对抗衰老的认识    
    ——强调人可活到百岁    
    还是在《黄帝内经》开篇的“上古天真论篇”中,明确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提出早衰的原因    
    第一,饮食不节——“以酒为浆”,恣食过饱,损伤脾胃。    
    第二,酒色太过——“醉以入房”,伤精竭液。    
    第三,起居不节——“以妄为常”,损伤形神。    
    第四,情志不节——“不时御神”、“务快其心”,损伤心神。    
    第五,劳作太过——“不知持满”,损伤形神。    
    以上各种因素会导致真气的耗散,“……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    
    ——提出抗衰老的五大原则    
    第一,四季养生:“法于阴阳”——不违背天时气候。    
    第二,导引吐纳:“和于术数”——运动锻炼。    
    第三,饮食养生:“食饮有节”——不过饥过饱。    
    第四,起居养生:“起居有常”——睡眠有规律。    
    第五,劳作养生:“不妄作劳”——工作不过度。    
    总之,《黄帝内经》指出:形与神俱,可以活到百岁。    
    ——提出导引吐纳的抗衰老方法    
    导引吐纳起源于我国中原一带。《黄帝内经》认为,中原地带地平而湿,老百姓不好锻炼,病多痿、厥、寒、热,治疗方法宜导引按矫:即导引和按摩。    
    此外,提出了可以延年益寿的导引方法:肾有久病的,寅时(3~5点)面南,宁心调息,然后,闭气不息七遍,伸长脖子做吞咽动作,七遍,最后吞咽津液数次。    
    ——认为衰老与五脏虚衰密切相关    
    《黄帝内经》认为,心、肺、肝、脾、肾五脏虚衰与人的衰老密切相关。    
    心:是人体的领导者(“心者,君主之官”),心的调控功能衰退,生命就会出现失控,出现衰老。心主管人体的血脉(“心主血脉”),心气虚则血脉运行无力,身体得不到濡养就容易衰老;心又主宰人体的精神活动(“心藏神”),所以如果心神失调,就会导致神衰,神衰又易引起形衰,所以心神对人的衰老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心气虚的人老得快,就是这个原因。    
    肺:主管人体的气(“肺主气”),担负着人体氧气的输送和供应。肺气足则生机旺盛,肺气虚则气的输送无力,人体就不能气化,就会缺氧。肺对人的五脏活动起调节作用(“肺主治节”),如果调节失灵,就易引发早衰到来。    
    脾:承担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负责人体的营养(“后天之本”),脾衰则营养不良,就会导致早衰。脾的营养功能正常与否又叫胃气的存亡,这就是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衰老死亡。有脾胃病的人消瘦而老得快,就是这个原因。    
    肝:肝主生气(“主升发”),人有无生气,取决于肝气是否充旺。所以肝虚的人,萎靡不振,早衰来临。肝有调节、疏泄气血的作用(“主疏泄”),肝虚就会导致气血拂郁,就会影响气血功能从而导致衰老。    
    所以,五脏的虚衰与衰老有着密切的关系。


《杨力抗衰老36计》 第一部分第5计 身心健康,形神合一

    中医认为形神合一才是完美的健康。形,就是形体、肉体;神,就是精神。只有形体健康与精神健康的结合才是标准的身心健康……    
    形神合一身心健 神清气爽年寿延    
    什么叫身心健康?    
    大家是否已经注意到,见诸报端的中外寿星几乎都保持着良好的心态。身心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及心理健康,以及对社会适应良好。    
    所以,身心健康是生理、心理及社会三者的良好结合。    
    中医认为形神合一才是完美的健康。形,就是形体、肉体;神,就是精神。只有形体健康与精神健康的结合才是标准的身心健康。    
    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    
    ——七情过激是影响身心健康的元凶    
    七情是什么?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惊、恐七种情绪。    
    七情过度就会伤害我们的五脏:喜伤心,悲伤肺,怒伤肝,忧思伤脾,惊恐伤肾。    
    ——气候异常是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之一    
    “天人合一”是中医养生的核心,所以气候不正常往往影响我们的心情,如阴霾天容易令人心情压抑,大风天易令人出现热燥,过分炎热的天气会使人易怒,深秋落叶容易使人伤感等。    
    ——心理不平衡是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之二    
    由于心理对人的身心有密切关系,所以调整心态之后保持心态平衡十分重要,有些人心胸狭窄,好妒忌别人,看见别人比自己强,心里就不平衡,这样就容易影响自己的身心,所以胸襟一定要开阔。    
    ——精神高压是影响身心健康的又一重要因素    
    现在是竞争的时代,快节奏的时代,所以人的精神压力很大,尤其是中年人,社会责任、家庭责任都很重,往往不堪重负,很容易摧垮身心健康。    
    ——不良环境是影响身心健康的无形杀手    
    环境污染,包括噪声,电磁波,空气污染,室内外装修……,都会影响我们的身心,产生焦虑、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和身体的不适。    
    怎样保护身心健康?    
    ——树立积极上进的人生观    
    一个人活着不是只为自己,还要为国家,为民族,为大多数人活着,这样才有积极上进的人生观,也才会站得高,看得远,才会有宽广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