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不在
记住,老板不在决不能成为你偷懒或放松自己的理由,恰恰相反,你应该将之视为一个机会,一次考验,在严格自律的同时,锻炼一下自我鞭策的能力。
四 勤奋不减第19节 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
在老板的监督下工作是一种压力,尽管也可以完成任务,但是,却难以赢得主人的赏识。被迫与主动之间的区别看起来很简单,除了自我感觉之外,结果完全相同——任务是必须完成的,尽管事实并非如此。
比如你每天只是按时完成老板交代的工作,除此之外并没有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那么,在老板眼里,你只是一台工作的机器,仅此而已。与此对应的是积极主动地完成工作,除了本职之外,优秀的员工总是能够想老板所想,急老板所急,因而,在老板看来,他的贡献要远远大于前者。
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打造学习型组织的现代社会,一个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停滞不前的员工将会越来越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事实是,现代企业需要的已经不是过去那种只知道埋头苦干、机械工作的劳动力,而是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大贡献的知识型人才——这也是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一个餐馆的服务员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她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本职工作之外,她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完善服务和实现服务的突破。相比那些只知道招呼客人的服务员而言,其完成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她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收集了大量顾客的信息,并且利用这些信息改善服务质量,使服务更加人性化、亲情化和个性化,通过一次或数次服务,为饭店创造了更大的价值——赢得顾客的忠诚,这才是最重要的。
没有什么东西的力量能够超越思考,离开思考的行动只是机械的行动,只有思考能够赋予行动更大的价值与意义。与消极被动比较,积极主动的最大特征便在于思考。这种思考是一个优秀员工的必备素质,也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与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正如彼德•;圣吉所说的:
只有透过个人学习,组织才能学习。虽然个人学习并不保证整个组织也在学习,但是没有个人学习,组织学习无从开始。
……
“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它是建立在发展“共同愿景”这一项修炼上。它也建立在“自我超越”上,因为有才能的团体是由有才能的个人所组成的。
要成功必须加倍努力,而且要比别人更努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有不平凡的过程,才会产生不平凡的结果。对员工来说,在设立一定的目标后,必须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所有的计划一定要按时完成。在超越自己本身以外,一定要更努力地超越你的竞争者。要超越竞争者,就必须要比竞争对手付出更多的辛劳和智慧,而这是以积极主动为前提的。
总之,积极思考是前提,努力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不断努力才能进步,不努力则会停滞或倒退。这与老板在不在没有关系,老板不在对于优秀的员工而言,不是自己给自己放假或放松的借口,他们会通过更加积极主动地努力提高自己,承担更多的责任,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既是对老板的承诺,也是职业道德的体现,尤其重要的是——时刻都应对自己负责。
四 勤奋不减第20节 加倍努力,勤奋不减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不管是天资奇佳的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能登上塔尖,极目四望,俯视万里,都离不开两个字——勤奋。”
一个人的进取与成材,环境、机遇、天赋、学识等外部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依赖于自身的勤奋与努力。缺少勤奋的精神,哪怕是天资奇佳的雄鹰也只能空振双翅;有了勤奋的精神,哪怕是行动迟缓的蜗牛也能雄踞塔顶,观千山暮雷,渺万里层云。事业上的成功不单纯靠能力和智慧,更要靠每一个参与者的忠诚、敬业和勤奋。
忠诚、敬业是一个优秀员工的职业操守,勤奋则是积极的工作态度与全身心投入的精神。
美国著名作家、商界领袖弗雷德。史密斯根据自己多年管理组织经验得出的结论是:“大多数人都渴望体现自身的价值”。拿破仑•;希尔有一句话则是对弗雷德。史密斯的最好补充:“提供超出你所得酬劳的服务,很快,酬劳就将反超你所提供服务”。
所以,最有价值的技能是:为一切事情增加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积极主动性,并以勤奋努力实现你的目标。
从这个意义上说,勤奋又是挖掘工作潜在价值的重要途径,离开了勤奋,工作将变得索然无味,当然不要指望有什么突破和超越了。
不要让老板监督自己,老板不在的时候就应自己做主,以加倍的努力回报公司,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我想给您(也包括我自己)的建议就是:
你必须持续地为他人创造价值,而这不必花费一分钱。你可以尝试用勤奋取代散漫与懒惰;你的目标应该是比那些平庸的碌碌无为之辈想得更多,做得更好;每天都调整好你的心理状态,不断的超越昨天的自我,与自己的潜力进行竞争,与自己的颓废激烈角逐;强迫自己换一个角度思维,让每一天都成为你的代表作。
四 勤奋不减第21节 让工作成为愉快的旅程
美国一家著名的橡胶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威尔罗格斯指出,工作应当有趣。他说:“为了获得成功,你必须知道你正在做的事,喜欢你正在做的事,并相信你正在做的事。”
毋庸讳言,许多工作是重复性的,缺乏创新,没有刺激,因而很容易让人感觉单调与乏味。一个优秀的员工必须善于培养对工作的兴趣,使工作成为愉快的旅程。
大部分人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对工作过分挑剔,一直在寻找完美的工作或雇主,可是并不自知他们不是完美的员工。许多人过分强调公司应当能提供成就、假期、病假与退休。对于已经有工作且做得相当好的人而言,这个要求并不为过;而对于没有工作的人,如果一开始便如此要求,似乎野心过大。
兴趣是保持工作激情的源源不断的动力,也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没有兴趣的工作即使勉强坚持下去,过不了多久也会丧失耐心与信心,最后只能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许多员工之所以不够勤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兴趣,很多人对工作抱着完全消极的态度,如果再加上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其工作的状态自然可想而知了。
积极的态度有积极的结果,这是因为态度有感染力,这种态度就是热情与兴趣。阿尔伯特•;巴德曾说:“没有一件伟大的事情不是由热情促成的。”好的传教士与伟大的传教士、好的母亲与伟大的母亲、好的演说家与伟大的演说、好的推销员与伟大的推销员之间的最大差别,就在于热情与兴趣。
拉斯维加斯有一间娱乐赌场,大到可以容纳两个足球场。在这巨型建筑中有好几百种设施,用来玩金钱的得失游戏,可是里面却看不到一个时钟。道理很简单,人们赌博的理由很多,但主要是在享受赌博。他们全神贯注在赌博上,全然忘记了时间。
赌场老板显然也不想让时钟来提醒赌徒们。结果,许多人一赌下来就是好几个小时。在一般情况下,他们会赌到一文不剩或困得睡在桌上为止。
一个人如果在事业上也这样全神贯注的话,就大有成就了,而且还能满足他们,而所有这些都不是赌桌上所能得到的。
研究表明,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学习来实现,兴趣与热情则可以有意识地培养。比如:
1、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你不得不承认,心态的影响是如此之大,良好的心态无疑可使我们更加积极地面对挫折与失败,尽管客观地看,心态于事物的发展并没有直接的助益。
2、用成就感激励自己。
尽管人们一直强调过程的意义,但是,与令人兴奋的结果比较起来,过程往往是平淡的、乏味的甚至痛苦的。因此,在每一次取得成果时,要学会欣赏自己的成就,然后将过程演化为一个值得回味的经历,以激励自己继续前行。
3、努力寻找工作中的乐趣。
即使再乏味的工作,只要用心体验,也可以发现其中的乐趣。有一个每天上班乘坐拥挤的公交车的人一度把公交车上的噪音当作音乐听,虽然有点阿Q的自我解嘲意味,但就其效果而言,不失为一种缓解情绪的方法,对待工作也是如此。
4、兴趣只有在深入了解工作特点之后才会产生。
对问题的一知半解很容易使我们陷入困惑之中,只有对问题深入研究和了解之后才会产生兴趣。对一些人来说,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不过是数字、符号堆砌起来的恼人的魔术而已。但对真正了解它的人而言,数学则是一门艺术,是世界上最完美、最严谨的艺术。这就是泛泛了解与深入研究的区别。
当你开始喜欢你的工作时,工作将成为增添生命味道的食盐。你必须爱它,它才能给予你最大的恩惠并使你获致最大的成果。
记住这样一句话:当你喜欢工作时,它会使你的生命甜美,有目标,有收益。
四 勤奋不减第22节 勤奋的另一层含义
一个优秀的员工必须明确学习力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地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树根理论告诉我们,如果将一个企业比作一棵大树,学习力就是大树的根,也就是企业的生命之根。生命之树常青,全在于根系的发达。
树根理论还告诉我们,评价一个企业在本质上是否有竞争力,不是看这个企业取得了多少成果,获得了多少收益,而要看这个企业有多强的学习力。就像我们观察一棵大树的生长情况一样,不能只看到大树郁郁葱葱、果实累累的美好外表,因为无论有多么美的外表,如果大树的根已经烂掉,那么眼前的这些繁荣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所以,一个企业短暂的辉煌并不能说明其有足以制胜的竞争力,反而会让人心生悲哀。学习力才是企业的生命之根,为精心培植自己的根,让自己的根越来越深厚、越来越坚强,许多企业致力于打造学习型组织,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可能遭遇的种种风雨中挺立不倒。对员工而言,只有摆正了学习态度,只有从内心真正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才可能坚持不懈地去努力,才可能获得成功。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使组织内的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持续增长的学习力的组织,这就是学习型组织的第一个真谛。学习型组织着重强调的就是一种学习力。
学习力是由三个要素组成的。这三个要素分别是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毅力和学习的能力。学习的动力体现了学习的目标;学习的毅力反映了学习者的意志;学习的能力则来源于学习者掌握的知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两个字——勤奋。
一个人、一个组织是否有很强的学习力,完全取决于这个人、这个组织是否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意志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
当你有了努力的目标,你只是具备了“应学”的动力;当你具备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你仅仅具有了“能学”的力量;而当你学习的意志很坚定的时候,你不过是有了“能学”的可能性。只有将三者合而为一,将三者集于一身,你才真正地拥有学习力。
在现代社会,人才是有时间性的。你只能保证自己今天是人才,却无法保证明天的你依然是一个人才。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福家教授提出,今天的大学生从大学毕业刚走出校门的那一天起,他四年来所学的知识已经有50%老化掉了。当今世界,知识老化的速度和世界变化的速度一样越来越快。所以,为了使你在明天依然是一个货真价实的人才,一定要有学习力作为你的后盾。
每一个员工都需要有很强的学习力作为支撑物。如果你不能与时俱进,不断地通过勤奋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那你很可能从一个“人才”变成企业乃至社会的包袱。人才其实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永恒的。它需要不断地晋级,不断地发展,只有学习力不断地加强,不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