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不在





    弗雷德的这种敬业精神实在让桑布恩先生感动,他甚至怀疑弗雷德究竟是不是美国邮政的员工。但是,无论如何,他都没有理由不同意弗雷德完美的建议。    
    两个星期后,桑布恩先生出差回来,刚刚把钥匙插进房门的锁眼,他突然发现门口的擦鞋垫不见了。难道在丹佛连擦鞋垫都有人偷?这不可能。就在他怀疑这些的时候,转头一看,鞋垫跑到门廊的角落里了,下面还遮着什么东西。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在桑布恩先生出差的时候,联邦快运公司(UPS)误投了他的一个包裹,给放到了沿街再向前第五家的门廊上。幸运的是邮差弗雷德发现他的包裹送错的地方,并把它捡起来,放到桑布恩的住处藏好,还在上面留了张纸条,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又费心拉来擦鞋垫把它遮住,以掩人耳目。    
    弗雷德已经不仅仅是在送信,他所做的是UPS份内应该做好的一切事情!这种从顾客需要出发的贴身服务,完全基于对顾客人性的深刻认识,并把所有的细节都做得无微不至,实在是一种难得的敬业精神。    
    弗雷德的工作是那样的平凡,可是,它的这种敬业精神又是那样高尚。在接下来的10年中,桑布恩一直受惠于弗雷德的杰出服务。一旦信箱里的邮件被塞得乱糟糟,那准是弗雷德没有上班。只要是弗雷德在他服务的邮区里上班,桑布恩信箱里的邮件一定是整齐的。    
    桑布恩开始把弗雷德的事迹在全国各地演讲。每一个人,不论他从事的是服务业还是制造业,不论是高科技产业还是医疗行业,似乎都喜欢听弗雷德的故事。听众从他的故事里得到激励和启发。一位听讲的经理对桑布恩说,原来自己事业的理想就是做一个弗雷德,并且希望自己公司的员工都能像弗雷德那样敬业。美国邮政协会还专门设立的弗雷德奖,专门奖励那些在投递行业认真工作,在服务、创新和尽责上具有同样精神的员工。    
    无独有偶,中国也一位非常杰出的邮差,他的名字叫次仁桑珠。次仁桑珠是我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的邮递员,他所服务的地区是藏民牧区,他每天要在高原牧场上骑自行车行走上百里为牧民投递邮件。比起弗雷德来,次仁桑珠的条件更加艰苦,行走的路线也更远。他不仅要为牧民送信,还要为那些不识字的藏族牧民读信写信,传递亲情。他经常为自己服务的邮区牧民买药品,风里来,雨里去,辛苦如常。这种敬业精神不正是每一个员工需要认真学习的吗?    
    从弗雷德和次仁桑珠的身上我们看到,以职业为使命是敬业的思想基础。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就能够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福布斯》杂志的创始人B。C。福布斯曾经说过:“做一个一流的卡车司机比做一个不入流的经理更为光荣,更有满足感。”没有不重要的工作,只有看不起工作的人。以职业为使命,就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一番事业来。


六 敬业与诚信第29节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敬业不能仅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实际行动。当把敬业变成一种职业习惯时,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不但可以从中学到许多知识,积累许多经验,还能从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投入工作的过程中得到欢乐。    
    我在十年以前曾经访问过我国台湾的资策会。资策会的全称是台湾资讯产业策进会,是一家公有性质的、以促进台湾资讯产业发展为目标的研究开发机构。这里的从业人员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工作。    
    我们的访问被安排在下午6点半,等我们进去的时候,发现整个大楼灯火通明,透过每一间办公室的玻璃隔墙,我们发现,员工门都在聚精会神地工作,似乎没有谁准备“提前”下班。    
    我们不禁惊诧:“你们这里的上下班时间是不是同其他单位不一样?”    
    接待我们的副总说:“不!完全一样,其实早该下班了。也不是因为你们来就故意表现出这样子的,他们已经习惯于把一天的目标彻底完成再离开办公室,而各自制订的目标都是满负荷的。因此,你很难看到他们在晚上9点钟以前离开办公室的。”    
    “那么,是不是早上要来得迟一些呢?”    
    “不会的,来晚了会没有泊车位,反而更麻烦。”    
    那么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支撑他们如此奋发呢?通过与那里的员工简单的访谈,我们了解到:这大概是从事计算机程序设计工作都始终存在的一种追求完美的心态,每一个人都试图把自己设计的程序更加合理化,试图使自己设计的程序更加有效率。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当这个过程成为大家工作的常态时,谁也不认为每天多工作几个小时就吃亏了,反而觉得上下班高峰时段在路上塞车才是宝贵时间的最大浪费。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台湾的计算机产业在最近的十多年来为什么如此发达,并在世界上具有相当的竞争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同那里的员工精益求精的追求是分不开的,与他们的敬业精神是分不开的。    
    对工作能不能做到精益求精,关键是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发自内心去追求精益求精的目标,追求完美的实现。美国的马丁•路德•金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是清洁工,那么他也应该像米开朗基罗绘画、像贝多芬谱曲、像莎士比亚写诗一样,以同样的心情来清扫街道。他的工作如此出色,以至于天空和大地的居民都会对他注目赞美:瞧,这儿有一位伟大的清洁工,他的活干得真是无与伦比!”    
    精益求精的前提是要敢于让你的老板或者主管挑剔工作中的毛病。不要总是抱怨别人对你的期望值过高,如果你的老板能够在你的工作中找到失误,那就证明你还没有做到精益求精。更不要寻找任何借口,不要搪塞或是掩盖自己的缺陷,如果你能够做到精益求精,为什么要让缺陷存在呢?    
    中国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成功飞入太空并安全返回指定地点,是中国航天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要知道这样一个极其复杂的载人航天系统,要由500多万个零部件组成的。即使是有99%的精确性,也仍然存在着5000多个可能有缺陷的部分。如何能够达到100%,那就要消灭那5000个可能存在的缺陷。哪怕是99。99%的精确性,不也还存在50多个可能的隐患吗?航天的奇迹就在于一定要做到100%,要把一切可能的隐患都测试估计预控到,这样才能够确保万无一失。    
    按照一般的概率统计,如果一部由13000个部分组成的汽车,其精度能够达到99。999%的话,那么它第一次发生故障或出现反常情况将可能在10年以后。中国的汽车都还做不到10年以后才出现毛病,德国奔驰汽车就能够保证20万公里不动螺丝刀,而正常每年2万公里的汽车行程,也基本上能做到10年功夫了。这种质量保证就来自员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有一句广告词是这样说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个优秀的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也应如此,惟有如此,才能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也才能不断进步。


六 敬业与诚信第30节 从优秀到卓越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说过:“任何卓越公司的最终飞跃,靠的不是市场,不是技术,不是竞争,也不是产品。有一件事比其他任何事都举足轻重,那就是招聘并留住好的员工。”    
    优秀的员工是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根本保证。优秀员工并不是天生就优秀的,企业的优秀员工来源有两个:一是靠企业的魅力吸引而来,二是靠企业自己培养。更多的优秀员工是企业自己培养出来的,这是企业文化向员工的灌输。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公司员工一致认同的价值观。企业员工愿意做到精益求精,愿意为公司实现卓越贡献自己的才智和能力。优秀员工的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得企业最终实现向卓越的飞跃成为可能。    
    很多企业开始注重市场的品牌效应并努力实施品牌战略。从产品品牌到企业品牌都有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从知名度、美誉度到忠诚度。这个过程相当艰难,而且越到后来越艰难。无论是市场知名度,消费者的美誉度,还是顾客忠诚度,都需要员工的忠诚敬业和精益求精。瑞士的钟表几乎都是名牌,之所以这样,是几个世纪以来,瑞士的钟表匠对精确的迷恋。他们甚至已经不是在制造钟表,而是在造完美的艺术品。    
    当一位经销商向戴姆勒公司抱怨他们的梅塞德斯…奔驰汽车太贵的时候,本茨先生回答说:“我们要制造的,本来就不是廉价的汽车,而是世界上质量最好的汽车。”商人很快就领会了这句话的含义,此后,每当为梅塞德斯…奔驰汽车做宣传时,他们总是要强调,奔驰,质量的保证。    
    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是由于这是公司的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只做质量最好的。员工既然认同了这样的价值观,就会把它变成自觉的行动,事事处处都能够从最严格的质量标准出发,做到精益求精,用自己出色的工作质量,换取产品的质量,赢得公司的信誉——从优秀到卓越。    
    曾几何时,温州货还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但是,如今的温州生产厂商在产品质量方面开始注重品质和品牌信誉。周大虎的大虎牌打火机,远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国家,以他们近乎苛刻的质量标准检验大虎打火机,仍然获得全部通过。1993年的时候,周大虎在老职工都离开他公司的时候,创新招聘一批新员工,从头开始培训,先从员工的思想素质开始训练,把做优秀员工作为员工奋斗的收益目标。而优秀员工的基本条件就是要保证产品的品质是一流的,无可替代的。这些员工的勤奋和执着为大虎打火机带来了市场信誉,世界各地的商人纷纷订货。正是有了员工的优异表现,企业才能够不断从优秀走向卓越。    
    敬业不但表现为对企业的忠诚和对工作的负责,还表现在对工作的精益求精,对优秀与卓越的不断追求上。这种精神足以使我们变被动为主动,变平凡为卓越,变腐朽为神奇,无论老板在或不在,只要这种精神不变,你就可以成为优秀的员工,并最终实现个人的成功。


六 敬业与诚信第31节 视信誉为生命

    与做人一样,职业道德与个人修养有许多相通之处。一个存在人格缺陷或道德缺陷的员工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员工,同样,一个没有信誉的员工肯定不是一个敬业的员工。讲信誉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敬业的根本。    
    我们看看一个关于信誉的故事。    
    一名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毕业时成绩优异,便决定留在德国。他四处求职,拜访过很多家大公司,全都被拒绝因此很是伤心、恼火。但想又没有别的办法,总不能让肚皮饿着吧。狠狠心、咬咬牙,收起高材生的架子,选了一家小公司去求职,心想,这次无论如何也不会再被有眼无珠的德国佬赶出门了!    
    结果呢?这个小公司虽然小,仍然和大公司一样很有礼貌地拒绝了他。    
    高材生忍无可忍,终于拍案而起:“你们这是种族歧视!我要控……”    
    对方没有让他把话说完,低声告诉他:“先生,请不要大声说话,我们去另外的房间谈谈好吗?”    
    他们走进无人的房间,德国佬请愤怒的留学生坐下,为他送上一杯水,然后从档案袋里抽出一张纸,放在他面前。留学生拿起看了看,是一份纪录,记录他乘坐公共汽车曾逃票3次。他很惊讶,也更加气愤:原来就是因为这么点儿鸡毛蒜皮的事,小题大做!    
    讲述这件事的是一位知名学者,讲到这里时他说,德国抽查逃票一般被查住的机率是万分之三,也就是说逃一万次票才可能被抓住3次。    
    这位高材生居然被抓住3次,在严肃严谨的德国人看来,大概那是永远不可饶恕的。    
    事实也是如此,在老板看来,一个人在三毛两角的蝇头小利上都靠不住,还能指望在别的事情上可以信赖他吗?一旦受到金钱美女的诱惑,他怎么敢信任你不会出卖他,不会出卖公司的利益呢?    
    做事先做人,一个不讲信誉的员工肯定不是一个敬业的员工,即使平时工作积极主动,一旦受到外界的诱惑,缺乏自律的特点注定了他将抛弃原则,于是背叛就成为一种必然。老板永远也不会信任这样的员工,更不要说欣赏甚至重用了。    
    一个视信誉为生命的人会不折不扣的履行他的诺言,会一丝不苟地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务,也会努力维护公司的利益,这也是一种敬业精神。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