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5-笑着离开惠普





纭叭绾巫鲅萁病薄ⅰ叭绾尾斡胫柿抗芾怼薄ⅰ叭绾翁概小薄ⅰ叭绾问箍突狻钡鹊取U庑┒际撬械幕萜赵惫ざ加Ω镁弑傅幕局丁5比蝗魏闻嘌刀疾皇敲夥训模鞲鲆滴癫棵哦家颓峡危ㄍü诓拷崴闾逑抵Ц叮虼嗽惫げ渭尤魏闻嘌担急匦敫萑肆ψ试床康目纬淘けㄌ钚瓷昵氡恚诘玫蕉ネ飞纤镜呐贾蟛拍芟蛉肆ψ试床勘H肆ψ试床吭谑盏皆惫さ谋砗蠡嵊朐惫さ亩ネ飞纤救啡希缓蟛趴及才旁惫さ呐嘌怠?br />

《笑着离开惠普》 第三部分把员工培养成职业运动员(2)

    这样,一年下来每个人花在培训上的钱是多少大家都心中有数,员工知道,员工的上司也知道,有时候员工一年的培训费比工资还要高。可以说,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从我加入惠普直到卡莉上台)惠普一直是这样的运作模式。每个部门在年初就要制订好年度预算,里面就包括员工培训的费用。 2)由业务部门主导的第二个层面的培训    
    第二个层面的培训,是由各个业务部门主导的技术培训和专业培训。因为不同事业部的产品不一样,运用的技术也不一样,所以人力资源部一般不介入这些技术类的培训,而由各个业务部门自己组织。而对于不同职能的专业培训,则是组成跨部门的小组,比如各个事业部都有自己的市场部、销售部、技术服务部等职能,但是每个部门的人员都不够多,所以就把所有从事某个职能的人召集在一起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如果某个职能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数不够多,就会考虑在亚太地区(甚至全球范围内)集中培训,以降低培训费用。    
    比如销售学校就是销售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所有从事销售工作的员工必须参加,有初级班和高级班之分。在销售学校里,员工不仅要学习各种销售技巧,如“销售流程”、“销售漏斗管理”、“客户权力核心分析与管理”、“大客户管理”、“顾问式销售”等课程,另外还要接受素质培训,以提高员工的品味,内容涉及到如何吃饭、如何握手、如何与人沟通、如何穿衣(怎么系领带,衣服颜色、式样怎么搭配)等。公司认为员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要用正规的培训去影响他们。    
    在高级班的培训里,销售人员在结业前要在五星级酒店吃一顿丰盛的西餐,让他们学会如何接受别人的服务、如何用西餐餐具、用餐时要注意哪些礼仪等。因为到了这个层次,销售人员经常接触有身份、有地位的客户,如果在用餐等社交场合显得很“土”、很外行的话,公司形象在对方心目中顿时就掉价了。    
    市场学校也一样,是针对所有市场营销人员的课程。市场学校也有初级班和高级班之分,只不过市场营销人员相对少一些,所以市场学校通常都是在亚太区这个层面上统一组织。市场学校更多地是培养营销人员的专业技能,向营销人员传授科学理性的营销手段和方法。    
    国内很多营销人更多地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即所谓的“点子”,但惠普强调的是系统性的工具、方法、思路,培训课程包括“了解客户需要”、“市场调查如何做”、“竞争分析如何做”、“如何选定目标市场”、“市场宣传与促销的流程管理”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高层次的培训,如“跨越裂谷”、“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组织”等等。说到着装,跨国公司对员工的要求很严格,不一定穿高档、名牌,但是必须穿着到位,讲究品味和适宜,知道什么场合穿什么服装。而这些知识不是员工天生就知道的,只有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与国际惯例接轨。跨国公司为什么对着装这么在乎呢?原因是让员工站在用户面前的时候,能给人留下一个非常专业的印象。它背后的理念是:讲究穿衣打扮是为了尊重别人。    
    在惠普,上班时间男士必须穿西服、打领带,夏天不管多热,男士都必须穿长袖衬衫,穿黑皮鞋,袜子必须是深色的(深蓝色、深褐色,或者黑色)。公司对女士的着装要求相对宽松一点,但是上班期间必须穿套装,必须穿袜子,不能穿露脚趾和后脚跟的鞋,上衣必须是带袖的,不能是露肩的。不管是男士还是女士,都禁止在上班期间穿白袜子,禁止穿牛仔服。几年前,IT界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看一个人是在跨国公司工作还是在国内企业工作,只要观察两件事就明白了:第一,夏天的时候拉起西装的袖子看一下,看里面衬衫的袖子,一个是长袖的,一个是短袖的。国内企业里很多人喜欢穿短袖打领带,这在跨国公司是不允许的。第二,提裤腿看袜子的颜色,跨国公司员工的袜子一定是深色的,而国内企业很多员工都喜欢黑皮鞋配白袜子。通过这两点就能判断,哪个人是跨国公司的员工,哪个人是国内企业的员工。对跨国公司的员工来讲,穿衣是规定动作,不允许员工自己随便穿;而在国内很多企业,着装都是自选动作,员工想怎么穿就怎么穿,没有明确的、严格的规定。尽管可能公司作了某种规定,但一些不接受这种理念的人还会振振有词地说:我穿黑皮鞋白袜子怎么了?我又没影响别人!但是作为专业人士,作为职业经理人,最好还是按照国际惯例穿衣,否则会让人笑话。我见过一些上市公司的老总,在很正式的场合穿黑皮鞋白袜子。尽管没有人会说什么,但是大家在心里都会给这样的老总打分。    
    说到穿衣,其实与其他规章制度一样,不能是笼统地要求举止文明,穿衣文明,各项规定和制度要非常具体,这样才有可操作性。另外,设计制度和做出规定之后,不能假定每个人都可以无师自通,必须通过严格的培训去落实,理解公司的规定以及背后的道理,否则大家没有统一的认识、统一的标准,很多东西都无法衡量,各种规定自然没法操作。惠普的各项规定一定是非常具体的、容易操作的,员工在入职的时候就会拿到一份手册,在培训过程中也会反复强调这些规定。对于没按要求着装的,公司一般会采取比较温和的手段促其改变,但绝不妥协。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事例:某个员工没有按照要求着装,穿着一身休闲装就来上班了。他的上司非常客气地跟他说:你今天穿的衣服好像不太合适,我放你半天假,回家换了衣服后再回来上班,好吧?尽管不是批评,但语气非常坚定,没有任何商量余地。那位员工觉得很不好意思,立即回家换了装,再回来上班。这样的事例流传开以后,慢慢地大家就知道规定就是规定,不是闹着玩的,也都加强了自律,自觉地按照规定做了。3)第三个层面的培训    
    惠普第三个层面的培训是专门针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其目的就是让这些人更快地成熟,能够独立地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只有到了某个级别以后,才有资格参加这样的培训课,比如“总经理训练营”、“职能经理培训班”、“如何管理一项业务”等。    
    我前面曾经提到过的加速成长项目(ADP),就是一个耗费巨资的培训项目,每年惠普(还有从惠普分离出去的安捷伦科技)都会在全球范围内选拔30名有培养潜力的管理人员参加,为公司培养后备领导人才,所有学员都由各分部总经理和各国家(或大区)的总经理提名,由各集团的总经理或负责全球销售业务的高级副总裁亲自选拔确定,所有的费用均由各集团(或全球销售业务部)统一承担,每个人的培训费用在10万美元左右。惠普和安捷伦在分家后每年各要花费3百万美元用于该项目的实施。    
    ADP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为公司培养后备的高级管理人才。选中学员之后,组织者会先做一个调查,把公司的价值观念(如我们鼓励什么,我们提倡什么)分条目地撰写成一份问卷,然后请比学员级别高的两个上级管理人员、两个平级的管理人员、两个直接下级经理评价他在上面所列出的每一条上的表现如何。对于每一个评分者,公司要求他们不但要打分,还要就自己给出的分数做出相应的解释。如果某个人在某项给了高分,那么他要解释:看到这个人做了一些什么事情体现了这种价值观念,反之亦然。所以这个培训侧重于价值观的改变,让每个人能站在公司的高度看问题,从而提升学员贯彻公司价值观的能力。    
    集训结束一年后,类似的调查评估会再进行一次,看看通过这样一个为期一年的四次集训,是否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在他们比较欠缺的方面是否有所改变,有所提高,平均分是否提高了。


《笑着离开惠普》 第三部分把员工培养成职业运动员(3)

    就我所知,历年来,参加过惠普/安捷伦ADP项目的中国本地员工只有6~7个人,我是其中之一。所有参加过ADP培训的经理都会列入校友名单,今后各集团、各大区需要选拔高级经理时会优先考虑这些人。    
    除了公司直接组织的培训以外,惠普还鼓励员工学习深造,也会派员工参加外部机构组织的一些高层次的正规培训。不管是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员工如果想在某个方面改善自己、提高自己,均可以在征得其顶头上司的同意之后,将这些想法纳入个人发展计划,然后向公司人力资源部提出申请,去参加外部的学历教育或者非学历教育。    
    公司人力资源部有一套标准的申请手续,员工必须在表格中说明:自己为什么要上课,该课程与本职工作、与个人发展计划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直接上司签完字以后员工就可以去上课了,但是当事人要先垫支学费,等课程结业以后,员工拿着结业证和成绩单回来,证明自己认真学习并且成绩合格,然后公司会报销一部分学习费用,有的时候是一大半,有的时候甚至是全部学费。到底报销多少主要考虑员工参加的课程与公司岗位要求的贴近程度,如果市场部人员学财务课程,公司就会认为所学课程与本职工作关联不大,可能就会不予报销。所学课程与本职工作越贴近,报销的比例就越大。对于10年前开始兴起的EMBA教育,公司也专门出台了一个补偿标准,确定了一个固定的出资上限。员工学费低于这个水平,公司全部报销,高于这个水平的,员工自己承担差额部分,反正公司就出那么多钱。之所以采取这种办法,是因为惠普虽然鼓励员工学习深造,但也认为这既是公司的事,也是个人的事,个人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与此类似,某些员工要参加英语培训,每天两小时,假如该员工下午五点半下班,那么公司会允许员工四点半就去参加培训。这样的话,员工学习占一小时工作时间,占一小时个人时间,公平合理。    
    员工培训不是福利,要根据工作需要去安排,目的是把各种专业岗位上的员工培养成掌握规定动作的“职业运动员”。


《笑着离开惠普》 第三部分新员工引见

    独具特色的拜码头传统在惠普公司,新员工一来,直接上司都会带着他们去“拜码头”,即领着他去其他部门拜访,以便于新员工尽快地熟悉这里的工作环境,认识将来与之打交道的人员。部门经理会带着这个新员工去拜访各个部门,向新员工介绍这个部门的职能及负责人,告诉员工如果有某方面的问题,可以找相应的部门和负责人。这个时候新员工一般也会借此机会与对方进行短暂的交流,请负责人及那些老员工多多关照等。有了这个程序,以后新员工去找这些人办事时就不会被当作陌生人,从而使新员工尽快地融入到这个组织中来。    
    简单地说,“拜码头”的好处有两点:    
    一方面,表示了对被拜访者的尊重。部门领导带着新员工去打招呼,要比他自己去郑重得多。因而,对方顾及领导的情面,态度就热情得多,会说一些诸如“将来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之类的话,有了这句话以后就好办事。    
    另一方面,“拜码头”让新员工与老员工有一个相互了解的机会,新员工会觉得非常舒服,否则入职后接触到的人都是陌生人,办事的时候就会没有头绪,不知道什么事情该找谁,别人也可能不认识他,不知道是哪儿来的。这样新员工就会觉得很尴尬,缺少安全感。对新员工来说,刚进一家公司,最痛苦的就是前一周或前两周,所有人都不认识,坐在座位上觉得时间像停滞了一样,有度日如年的感觉,很痛苦。人家来找你不好意思,你找别人也不好意思。通过“拜码头”方式,就可以帮助新员工尽快进入角色。    
    另外,新员工入职的第一天中午,部门经理一般都会安排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