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恩仇录
回到国共内战局势上。出乎毛泽东和中共其它领袖们意外的是,短短两年半时间。通过「辽渖」、「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中共夺得大陆江山,定都北京,改国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当上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人出任副主席,周氏还兼任政务院总理,实为一名红朝宰相。
※※※※※※※※※
第三节 中南海大家长
刘少奇稳住了党、政第二把手的高位,主持党中央日常工作。他和朱德、陈云、彭德怀等人都随毛泽东住在中南海丰泽园内。周恩来则住在中南海西北角的一栋旧宅——西花厅。丰泽园本是前清王室演耕祈年之所,由十来座宫院式建筑物组成,毛泽东的住所名菊香书屋,自是其中最为宽大舒适的一座。刘少奇一家住在福禄居,朱德一家住在海晏堂,彭德怀一家住在永福堂。正是旧宅名下改,新贵人住来。
刘少奇的福禄居跟毛泽东的菊香书屋仅一墙之隔,是为紧邻。晚饭之后到中海与南海一带的柳堤上散步,两人都经常相遇。在石墩上坐下来吸烟,商谈大事。刘少奇工作勤勉,清廉严谨,且富于马列理论修养,还兼具经济治国方略,很快在中共中央机关树立起了威信。在这同时,他也不露声色地经营起了自己的党务系统,把一批原先他主持华北局所提携的青年骨干,安排到了党政重要岗位上:彭真出任首都北京市市委书记兼市长,安子文出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薄一波出任主管财经的国务院副总理,刘澜涛出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等等。这期间,连毛泽东都以半开玩笑的口吻赞叹: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
刘少奇在经济建设等治国方针上,却开始与毛泽东意见相左。刘氏早在一九四六年即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新阶段论」,当时亦获得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旨在取得全国政权后,党的工作重心应从农村转向城市,转向全面发展生产力和繁荣经济。等到打好了经济基础之后,再来发起改变生产关系的和平社会主义革命。这本是符合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的:只有在极大的繁荣了社会经济的基础上,才能实行改变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第一个背叛了马克思的是列宁。所谓的列宁主义就是「贫穷革命论」加「暴力万能论」。而在中共党内,刘少奇认同的是马克思。毛泽东认同的是列宁,甚至比列宁的主张更荒谬、更激烈,提倡暴力就是一切,以战争方式改变生产关系,以人海战术进行经济建设。
中共建政初期,刘少奇一度雄心勃勃地企图施行他的「新民主主义新阶段论」,温和渐进的经济建国方针:在城市鼓励资本主义经济,在农村发展富农经济。一九四九年冬天,他去到夫人王光美的老家天津市,接见一批工商业资本家代表时说:在现阶段,我们要鼓励资本家剥削,鼓励大家赚钱。因为只有允许你们剥削,工厂才能照常开工,工人群众才会有工做,有饭吃,下致失业饿肚子。我们城市才会秩序安定。在这个意义上看,我认为资本家的剥削非但无罪,而且有功。
刘少奇在天津的高论,传回北京毛泽东耳里,自然引起极大的不满意:资本家剥削有功?奇谈怪论,马克思主义跑到天津去了?是马克思还是牛克思?
不久,刘少奇更有另外的言论引起毛泽东的不悦。那是刘少奇偕夫人王光美观赏了一部由香港左派影业公司拍的影片《清宫秘史》后,随口评论说;反映戊戌变法、光绪维新、抵御外侮,是爱国主义的影片。毛泽东也偕江青同志(尚未称夫人,名不正言不顺只能称同志)审看了《清宫秘史》。之后毛泽东慎重其事地给中央政治局成员们写下一封信,不点名地批评了刘少奇:有人说《清宫秘史》是爱国主义的影片,我看是卖国主义,彻头彻尾的卖国主义。
刘少奇没有替自己的观点解释、答辩。相忍为党,相忍为国,这是他应有的修养。最令他吃惊、失望的是,毛泽东无视一九四六年中央政治局通过的「新民主主义新阶段经济建国方针」,而执意推行蛮横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以专制性手段改变生产关系,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他自知无力反对,亦别无出路。他只有紧跟毛泽东,拥戴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才会稳固,日子才会安宁。此后,他兢兢业业管党务,管党的组织工作,甚少过问意识型态领域的事,不再对任何文艺作品表示看法。正如他身为中央军委副主席,而从不过问军队工作一样。这两样都是毛泽东的权力禁脔,不容他人涉足的。
至于中南海内的另一实权人物周恩来,更是谨言慎行,事事小心,在毛泽东面前恭恭敬敬,竭尽忠诚。于是在中南海内,形成有趣的权力格局:毛泽东高高在上,君临一切。党务系统的刘少奇与政务系统的周恩来,则在毛泽东面前唯唯诺诺,比赛忠诚。至于刘、周之间,则表面上相互尊重,实际上互不买账,偶尔还相互拆台,示以颜色。刘少奇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文件批示往往在国务院被打折扣,周恩来事无亘细均越过刘少奇直接听命于毛泽东。周氏内心里一直不认刘少奇为老几,论资历、论功绩、论人事,都轮不到你刘少奇坐第二把交椅。也好,伴君如伴虎,迟早你刘氏要饱尝虎威的;刘少奇则深知周与毛在井岗山上结怨甚深,毛对周只有使用而缺信任。熟悉党内斗争规律的刘少奇自然明白,自己与周恩来保持若即若离的微妙关系,其实于两人都有好处;倘若两人关系密切,毛泽东一旦生疑,就于两人都大大不利了。
我们可以说,当年毛泽东起用刘少奇,就是为着降低周恩来,制衡周恩来;毛泽东使用周恩来,也是为着牵制刘少奇,慎防刘少奇。权力的天秤必须有毛泽东亲自掌控。毛泽东熟读《资治通鉴》,深知帝王权术三昧,对党政军大臣的信任,绝下可以一边倒。这次拉甲批乙,下次则拉乙批甲,亲疏有度,不让任何一方得势坐大。
※※※※※※※※※
第四节 丰泽园家风
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六六年文革前夕,毛泽东还在中南海内成功地营造成了一种「家庭式气氛」,或可称为「大家长风格」。毛泽东习惯在自己的住处——丰泽园菊香书屋内,召集政治局常委会议,会后经常留下常委同事们用餐。政治局常委会由党主席、副主席加上中央书记处总书记组成,亦即:毛、刘、周、朱、陈、邓(一九五八年后加上林彪,一九六0年后扩大到彭真列席)。这样,即便会上有什么分歧,会后一顿美食,相互敬酒,谈谈笑笑,问题也都获得解决。毛泽东还经常为个人的烦恼问题,如江青哭闹、贺子贞回国、韩战丧子、儿媳改嫁、神经病儿子毛岸青娶亲之类,请常委同事们来参加劝解、说合,帮忙解决。毛的家事也成为国事了。在这类场合,毛泽东还会请上「中央五老」也来参与:董老必武,徐老特立,谢老觉哉,林老伯渠,吴老玉章。
最后当然是一顿团聚家宴式美餐做为结束。
举行一家宴」招待政治局同事们,成了毛泽东在中南海权力顶峰的一项「专利」,实为一种「赐宴」。从未听闻过刘少奇在福禄居、朱德在海晏堂、周恩来在西花厅宴请过毛泽东。至于比刘、朱、周又小了一号的陈云、林彪、邓小平、彭真等人,就更无资格在家中宴请毛泽东了。
若论家庭生活,毛泽东在中共领导人物中,确是最为「失和」的一位,前妻贺子贞回国不能进北京,江青又经常哭哭闹闹,给毛泽东的家室平添出一股乖张暴戾之气。江青为什么哭闹?只为丈夫好色不倦。跟身边的护士、女秘书乃至专车司机的婆娘都要来一手。毛泽东已经厌倦了江青。一九五二年后他干脆与江青分居,把江青发配到丰泽园外西北侧的「静园」去居祝「静园」假山林立、花木杂陈,当年为慈禧太后老佛爷囚禁光绪皇上于瀛台之时,安置光绪皇上两位宠妃的住处。不同的只是江青同志是失宠之后,才来入住的。毛泽东将江青赶出丰泽园后,甚至放出过「这辈子下要再看到这个女人」一类的狠心话。毛泽东还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与江青离婚。但事涉党和国家的领袖形象,政治局同事们都不便附议。倒是周恩来热中于在毛江之间当和事佬,多次说服江青向毛主席道歉、认错,请主席息怒。主席是诗人气质,喜欢年轻漂亮的女孩子,就那么回事嘛,要顾全大局,顾全党的利益,你江青只要保住夫人的名分就行了嘛。
对于周总理的劝和,江青不得不俯首听命。毛泽东却抱定冷置江青之心,两次去苏联访问以及后来年复一年地巡行大江南北,从不带江青同行。这倒也好,各地都有美女伴舞伴浴,北国佳丽、南国仙妹,极尽眠花宿柳的浪漫乐趣。
中南海内,却另有五对夫妇家室和睦,儿女满堂:刘少奇王光美夫妇,朱德康克清夫妇,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周邓无己出却收养了许多烈士子女),陈云张普桩夫妇,邓小平卓琳夫妇。其中又以刘少奇王光美夫妇堪称表率,令人称慕。王光美虽然是刘少奇的第五任妻子,年龄上也比刘小了二十三岁,但她美貌温存,有文化教养,懂礼知分寸,对刘少奇的生活照顾体贴入微,真正当了刘的贤内助。最为难得的,是刘少奇前四次婚姻留下五名儿女,加上王光美与刘少奇所生的四名子女,共有九个儿女,王光美均视同己出,知亲知疼,调理得整个家庭乐融融的。刘少奇每逢外出,无论是出国访问,还是去外地视察、出席会议,都一定带着王光美同行。王光美既是刘少奇的夫人,还是他的私人秘书和护士,还兼任了「半个医生」。中南海内,毛泽东家事一团糟,与刘少奇家室和睦极尽天伦之乐,形成鲜明的对照。江青冷居静园,除了怨恨风流成性的丈夫,就是咬牙嫉恨王光美了。中南海内曾经有人私下议论,莫看毛主席是大福相。却只有艳福没有妻福;莫看刘主席一副苦相、劳碌命,却有妻福……毛泽东见了王光美,也常常感叹:光美呀,你和少奇是形影相随,举案齐眉了。
※※※※※※※※※
第五节 默契
然而历史也偶有例外。一九五四年,刘少奇和周恩来曾经达成默契,联手整掉了毛泽东的爱将高岗。那时刻正是中共筹备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全国党代表大会的敏感时日。中共各路人马面临一次新的党政权力再分配。毛泽东私下里授意「东北王」高岗反周恩来,并许诺高岗取代周恩来出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则任全国政协专职主席,当政治花瓶,做做统战工作。
高岗为陕北根据地的创始人(另一创始人刘志丹死于抗战前线》,一九二五年秋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央苏区红军残部「长征」,投奔到陕北根据地,才结束逃亡,站住了脚跟。当年延安曾经流传过「陕北救中央」的议论。高岗本人则另有一番高论——「军党论」,认为中共党组织是因为有了红军武装力量才发展壮大起来的,所以毛泽东同志指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刘少奇作为靠地下斗争老家的白区路线的代表,自然是无法认回高岗的「军党论」,颠倒党与军队的关系,主张「枪指挥党」,违背了「党指挥枪」的毛泽东思想原则。「军党论」的实质是反对刘少奇。因之,当年轻气盛、雄心勃勃的高岗向周恩来发起挑战时,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便都站到了周恩来一边。
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不管怎么说,都是中南海里的一位好管家,大家都觉得好共事,好相处。一旦让咄咄逼人的高岗出任总理,当上大管家,眼睛里只有一个毛主席,大家的日子就甭过了。
高岗却不争气。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大家对他的错误言论进行尖锐批评时,他竟然拔出手枪来要自杀。这一来更犯了众怒,政治局成员中的绝大多数无视毛的旨意,要处理高岗。毛泽东一时回天乏术,只好撒手不管。毛泽东以养病为名,去了南方,没有出席处理「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中央全会。
中央全会由刘少奇主持,邓小平任项目组组长,提出报告,通过了关于开除高饶党籍、交付法律处理的决定。高岗这才觉得上了毛泽东的当,被毛氏所出卖,被关入监狱不久即自杀身亡。
处理「高饶反党联盟」之后,刘少奇、周恩来都巩固了各自的势力。刘少奇当年在华北局的得力干将安子文,取代饶漱石当上了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执掌全党的人事大权;周恩来则调自己的老部下、上海市市长陈毅(原华东野战军时期饶漱石的老对头,陈为司令员,饶为政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