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之我是大理王子
双苏闻言,大惊失色,苏辙道:“什么?兄台要把那宝物交给我们兄弟?”
单奇峰峰淡淡一笑道:“素昧平生,然而对两位早已神交,老夫相信天下人的眼光,交给你们,老夫很放心!”
顿了顿,单奇峰峰又道:“老夫来自琉球,是东溟派现任宗主,我宗最高武学典籍便是这本《天魔策》,乃我宗师祖机缘巧合所获,当年师祖悟得武道极致,破碎虚空,飞升得道而去,留下此本典籍,只可惜一直以来,我宗弟子鲜有人能尽悟心经其中奥妙,直至老夫这一代,门丁凋零,再无高手出世……”
“我宗《天魔策》乃是天下一大奇书,历代宗主虽未能领悟整本心经,但是凭借书中的内功修炼法门,武功均能列入武林中超一流高手行列,所以不少人都觊觎我宗的至高典籍,其中不乏所谓的正道人士,平时他们将我们斥为宵小之辈,然而在秘籍的诱惑下终于撕下高贵的面具而无耻的掠夺。”单奇峰怅然叹道,语下无不讽刺,他爱惜的抚道油包,着道:“本来准备与此典籍玉石俱焚,让那些道貌岸然扑个空,然而见到两位终于让是奇书得以保存。保存此典籍实冒生命之危险,若两位居士不愿也在情理之中。”
苏轼有些担心地道:“单兄,你印堂发黑,似乎中毒很深,如果再不救治……”
单奇峰摆摆手,深深叹口气道:“毒已入五脏六腑,此时解救已晚矣,现在老夫唯一的念头,就是想将《天魔策》交托于你,希望你能找到有缘人,将我东溟武学发扬光大!不然东溟一脉成为绝响,我死后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苏轼是重义之人,与苏辙互视一眼,心神交流,从对方眼里的坚定已经看出彼此的决定。苏轼从单奇峰手中接过秘籍,说道:“单兄,你如此相信在下兄弟;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更何况只是为单兄寻找一名传人?我们兄弟此生一定为你找到佳徒。”
单奇峰开怀大笑道:“好好好!如此多谢两位居士了,听你们刚才所言,似乎极其认可一位武林后辈。若他确是块练武的好材料,而且愿意继承东溟一脉,你可以将《天魔策》传与他。此处不宜久留,你们兄弟速速离开,青山秀山,正是埋骨好所在…你们快走…不用,不用管我……”
单奇峰缓缓合上双眼,气息慢慢消失,双苏跪在他面前,他们低垂着头,微闭着双眼,心中也很是难受,单奇峰已经死了,不过他走的时候,很安详平和,他已经没有任何遗憾……
双苏不忍将其暴尸荒野,为单奇峰立了个坟,同时将那本《天魔策》放在身上,收拾好心情,告别了这位让人尊敬的老者。有的人,一辈子相见不可能成为朋友,然而有的人只要见上一面,你就可以将自己所性命交与对方。这不但是中华文化特有的一面,同时也体现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之情操。
起点中文网 www。qidian。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免费TXT小说下载
第二二六章 凌云论,魔门秘史
更新时间2009…6…30 9:57:46 字数:4641
震惊,绝对震惊;苏轼一番话如睛天霹雳让凌云手足无措。
“战神图录”、“天魔策”、“长生诀”、“慈航剑典”在《大唐双龙传》中被誉为四大奇书,居然不可思议的出现在金庸的武侠世界。
凌云不知,由于自己的到来,原有的武侠轨迹均有所变化,而且四大奇书在明朝变出现过,所以在此听闻倒也不至于奇怪。
凌云兴奋的想到:既然“天魔策”已经重现江湖,那么,“战神图录”、“长生诀”、“慈航剑典”出世恐怕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如此四大奇书一同出现,那么天下可真热闹了,也不知慈航静庵那些尼姑道姑会不会支持我争夺天下,会不会出现师妃暄、秦梦瑶之流的人物?
苏轼、苏辙、高升泰见凌云张口结舌,脸色时喜时忧,似乎被震呆了一般。高升泰素知凌云胆大包天,泰山崩而色不变,然而此刻他居然有此表现,莫非他知道这劳什子“天魔策”?可是自己为何从未听过“东溟派”?看来自己真是孤陋寡闻了,倒听听云儿如何说。
良久,凌云长叹一声,苦笑道:“天下看来真的乱了,乱之初现;日后我们行事恐怕受人肘制了。”
不待他们发问以,又道:“三位前辈可曾听过大唐双龙--冠仲、徐子陵?”
“大唐双龙?冠仲、徐子陵何许人也?为何我未曾听说?”三人异口同声,连问三个相同的问题。
“想来你们也未曾听过,历史向来由胜利的一方来书写。正所谓:成者为王,败者为冠。真想不到李世民居然连大唐双龙都没有写进史书。以前我还以为是杜撰的呢,如今‘天魔策’出世,也许真有大唐双龙也未可知。”凌云喃喃自语,三人听得一头雾水,不知所言何事。
三人听凌云如此一说,知道大唐双龙不是无名之辈,凌云言下之意:他们与唐太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时不由得心痒难搔,恨不得快些得知。
凌云轻轻踱步,望着窗外雨潺潺。回忆一下黄易的《大唐双龙传》,虽然没有记得全,但是大致内容还是知道的,真所谓:一语惊人。在凌云极佳的口才下,波澜壮阔的战争,迭宕起伏的武林豪情娓娓到来,三人一惊一乍,也不知过了多久,整个故事深深印在三人心中,如遭雷击,久久不能平静。
凌云轻饮香茶,非常满意三人的表情,暗自笑道:看来今日一语已经出乎他们的意料,恐怕要花更多时间来消失了。
苏轼读书万卷,无论正史野史他都有看过,然而却未曾听过此风云史实,一时心沸如腾,剪不断理还乱,迷迷糊糊间似乎曾经听过这段故事,只是不知在何处听过、亦或是见过。此刻在凌云详尽的叙述下,渐渐明朗。他看了一眼老神在在的凌云,叹息道:“‘朝闻道,夕死可矣!’与小兄弟相处,老朽才知道自己不过是沧海一粟。老朽看过的史书不下万卷,却从未听过冠仲、徐子陵之事。唐太宗在正史里没有记载,为何连野史也没有?”
凌云笑道:“往日的辉煌在有心人的操作下,经过几百年,早已淡出人们的记忆。”言至此处,神秘兮兮的道:“你们可知秦始皇为何焚书坑儒?”
三人相互一眼,恍然大悟,齐声道:“难道说秦始皇是想让人们忘记某人或者某事?”
凌云点点头,说道:“不错,他是想忘记一个人,一个教导他并助他登上皇位的人。日后有机会再说,我们还是回到正题吧!苏前辈,既然武林中人知晓‘天魔策’已入你手,为何还平安来到大理?他们居然不出手抢夺,真是奇怪了。难道江湖开始讲道理了?”
三人被凌云吊足味口,然而他语音一转,说到正事,三人也不好再说什么,心想:以后倒要问他秦始皇到底要忘记什么人?
苏轼平复心中的震惊,苦笑道:“若非我们乔装打扮前来,恐怕早已爆尸荒野了。至于他们是如何得知,就不得而知了。我想大概在埋葬单兄遗体之际被人发现吧!怀璧其罪,我们兄弟深知他们得知也是迟早的事,所以赶下峨嵋,将家人早早遣散,进而赶来投奔小兄弟。”
凌云目光灼灼,郑重其事的道:“两位前辈的情操是我们晚辈的表率,前辈为了萍水相逢的人弄得妻离子散,更何况是我们早有交情之人?前辈且放心,只管安心呆在大理,我倒要看看谁敢来我的地盘上撒野?”语下森然,眼中透着一股噬血的兴奋。
凌云早就想尽快解决武林中的事务,进而专注于争夺江山之事。大理迟早都会因为自己而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与其被动的迎接,还不如以“天魔策”为契机。让那些有心人自相残杀,自己只要操作得当,当一个小渔翁应该不成问题吧!
苏辙看了凌云一眼,欲说还休道:“小兄弟,我有个问题想请教;大唐双龙之事已经化为烟云,为何小兄弟却知之甚详,望小兄弟解惑。”
凌云暗自苦笑,难不成说自己是从后世而来,并且是看了黄易的小说,所以得知。不过见到他们三人的期待,心头一动,想出一个妙策,神秘的道:“我师父姓独孤,是隋朝四大门阀的后人,你们说他知不知道?师父千叮万嘱不让我说出去,日后若有机会见到师父,还请你们为我保密,不然我就惨了。”
三人点点头,即使凌云没有交待,他们也不会说的,毕竟这些事情如果说出来,实在过于惊世,而且死无对证,如果没有证明之法,别人还骂自己信心黄腔呢,这是何苦来哉。
高升泰缓缓道:“当今武林,有一教派,名曰:明教;但是背地里却背着魔教之号?此魔教是不是彼魔教?”
凌云想了想,觉得不太可能,明教源自波斯摩尼教,因为他们长期受到朝廷压抑,行事不免诡秘,江湖中人对其知之甚少,故视之为“魔”;因为他们的志向是在行善去恶,拯救世人,坚决对抗朝廷,和一般江湖门派梦寐以求的首先是称雄江湖、对朝廷主要是不合作的态度不同,他们的志趣、行为自然与一般江湖有异,故被视之为“魔”;又因他们久受压抑,行事不免乖张,气氛不免神秘,与一般江湖格格不入,甚至多造杀孽、多有得罪,故被视之为“魔”;再加上朝廷和有些坏人从中挑唆、破坏;再加上教内高手如云,惹得江湖中人心中嫉妒等等;他们的名声便完全被江湖中人传坏了。
黄易笔下的魔教可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宗教。自秦国一统天下,汉室继秦而兴,君权开始膨胀而笼罩一切,官方意识形态亦随之成为天地间唯一响亮的声音。于是一些原本亦曾活跃一时的阶层,由于价值取向与官方意识形态不尽相同甚且背道而弛,逐渐变得黯淡而失语。于是其中的一些有识之士,为了保存自己的理念,结成了以六卷《天魔策》为最高指导宗旨的共同联盟。
在这个联盟中包括了以从事服务业的女性组成的阴癸派;由刺客、雇佣兵们组成的补天阁;代表商贾阶层的天莲宗;保存了原始道教残余的真传道等两派六道。当然,由于各行业兴废上的时间不同,这个由两派六道共同构成的主体应当是在一段较长的历史阶段内逐渐形成。
()免费TXT小说下载
想至此处,凌云断然摇头,将两教的历史起源详细道来。让三人再次刮目相看,年纪轻轻居然连如此隐秘之事他都一清二楚,再想想他有一个了不起的师父也就释怀,“名师出高徒”所言不差。三个人的心里都对凌云的师父产生了好奇,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奇才,似乎是一个全能的人才,拥有莫大神通。他们却不知这些都是凌云搞出来的,只不过将事情都挂在师父的名头上罢了。
“小兄弟,听你之分析‘东溟派’应该是属于‘魔’之一脉了。我们兄弟是不是做错了?”苏轼听闻曾经的东溟派与阴癸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怕自己帮错了人,小心的询问。
凌云摇摇头,叹息道:“前辈自可放心,魔又如何,道又如何。说真的,对于虚伪的慈航静斋我是没有半丝好感,在乱世隋唐,师妃暄整个就是一个高级妓女,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红颜祸水啊!而魔门我更加欣赏一些,他们敢爱敢恨,不对头就拔刀相向,进而惺惺相惜,可以以性命相交。而正道人士更要当心,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打着斩奸除恶的名头行自己之事。何为正?何为邪?正与邪,没有绝对的,只有相对的罢了。正与邪,事非恩怨不是由哪一方说了算。明教也是由于过于庞大,遭人所疾,再加上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当然不乏坏人恶人,明教与中原各大派恩怨由于已久,相互争杀再所难免。到现在,相信谁也说不清谁对谁错,总的说来是为名利二字所牵累罢了。明教,既有明显的魔性,行为、信仰都与中原武林各大门派的华夏中心传统意识大为不同,在被人围剿中为了生存下去,不免出手狠辣,行事乖张诡秘,多造杀孽;同时他们也有明显的合理性,比如对理想世界光明前景的追求,抗元的坚决性,自身求生存、求发展的权利等。或者说,所谓“魔性”,只是因为个别丧心病狂、处心积虑的人,才引起江湖武林中的浩劫。”
三人各自深思,当凌云说到师妃暄是高级妓女时,无不神情怪异,暗笑不已。而且在凌云的诉说下,觉得魔教似乎也没有那么可恶了。双苏想到单奇峰将珍若性命的“天魔策”交给素昧平生的人,这其中除了无奈,最重要的是对方的心胸旷达,若非如此,对方宁愿与奇书玉石俱焚,也不让它落入他人之手。一时间诺大的花厅静悄悄地。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