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之我是大理王子
虚烟霞睁着圆圆的俏眼,欲言又止,似乎有什么话要说,然而最终却没有说。这神情让人好奇之极,她是个藏不住秘密的人,现在有此一招实在出乎意料。
凌云笑道:“霞儿,一夜未见。怎么就成欲语还休了?这可不是霞儿的风格啊!”
虚烟霞忿忿不平道:“如果不是怕你生气,我才不会这样呢!”然而她的性格难以改变,想想一会儿,忍不住心中的好奇问道:“小色狼,我且问你。墨云霓是不是很漂亮?不然依你的性情是不会放过自己的敌人,免得后患。”
凌云一呆,想不到虚烟霞居然有此一问,傻傻道:“霞儿,你怎么知道?”自己饶过墨云霓,除了想利用她们阴癸派来制衡慈航静斋,更重要的是不忍心将她造物主的独具匠心毁去。话音迭出,不由的后悔万分。
众女暧昧的看着凌云,一幅果然如此的模样,自己的丈夫性情如何,她们了解一清二楚,知道他最大的弱点就是不忍辣手摧花,最见不得女孩子的眼泪了。也许这是大理段氏血脉特有的吧!
怪怪的看着凌云,虚烟霞掰着手指,喃喃分析:“潘金莲真实年龄应该和照儿妹妹差不多,她的武功既然如此厉害,那么,跟随墨云霓的时日恐怕不短。就算墨云霓二十余岁收潘金莲为徒,再加上潘金莲的真实年龄,那么她现在应该也差不多快三十五、六了吧!”算到此处,难以置信的道:“凌云,你,你果真是彻头彻尾的大色狼。居然连一个老女人都舍不得。真有你的啊!”
一下子,从“小色狼”升为“大色狼”,凌云差点儿晕倒,想不到虚烟霞居然如此精通算术,真是出乎他的意料。想到墨云霓惊心动魄的美,脑中更是想起了二人香艳纠缠时的情景,让他不禁浮想联翩。待发现众人不善的眼神,讪笑道:“墨云霓确实是有些漂亮,然而我放过她,并非因为她的容颜。”
众女异口同声的长长道:“哦,原来这样啊!”话虽如此,然而神色越加暧昧起来,气氛一时奇异起来。李清荷更道:“你不用解释,我们知道的。”
凌云一时被整得尴尬之极,他知道越描越黑,当下将魔门、慈航静斋的历史及千年恩怨简单的说了一遍,并且断言慈航静斋会找自己的麻烦,阴癸派不过是想利用自己一同打压慈航静斋,而自己也想到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来得好。所以就此罢手,任墨云霓离去。听着凌云的解释,众女这才凝重起来,无不担忧。凌云暗自松了口气,知道总算过关了。
凉风习习,针落可闻,一时无话。
此时,疏影匆匆过来,气息不定的道:“将军、夫人,仇侍卫让小婢前来相告,说有客前来拜访。”
凌云暗自奇怪,看了一下天色,如果以后世的记时法,现在顶多七点过,谁这么早就过来?疑惑道:“是不是高侯爷?”
疏影轻摇臻首,看了一眼众女,低垂头道:“仇侍卫说客人是一位漂亮的姑娘,好像叫冰之涟漪?”
“冰之涟漪?”众人默念一遍,如此一个女子,自己还真是从未听过,她到底是谁?凌云蓦然一悟,说道:“疏影,你让客人前来此处。”疏影应声,亭亭袅袅的离去。
凌云自疏影离去,就独自思忖,冰之涟漪到底是何方神圣?莫非是那些自命清高,认为自己是救世主的“仙子”?如果真是她们,那真的有趣了,魔女已经出现,看来仙子也应该出场了,凌云暗自嘲讽。
※※※※※※※※※※※※※※※※※※※※※※※※※※※※※※※※
花香袭人,树影斑驳。迎着荷池送来的风,风姿绰约的冰之涟漪一袭雪白衫裙随风拂扬,说不尽的闲适飘逸,从容自若。背上挂着造型典雅的古剑,给那张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玉容平添了三分英气。
凌云的角度看去,冰之涟漪沐浴在温柔朝阳里。她那背后不远处就是天上红通通的日头倒映在池水中,水心波光粼粼,美不胜收。此情此景,更显出她那有若锺天地灵气而生的秀丽轮廓。
以凌云见惯龙雨汐、李清荷之天香国色;千寻、赵淑怡之清丽无双;静素心之宁静淡泊;杨雨之娇艳绝世;虚烟霞、李清照、添香之娇俏可人;红袖之温婉柔顺,乃至慕容菲雪的刚健婀娜,心中亦不由狂涌起惊艳的感觉——冰之涟漪是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天生丽质的玉面上仿佛又有无可名状、似若得道的仙灵之气在肌肤下流转。
冰之涟漪的美仿佛融合了世间女人应该具有的一切最美好的特质,却又分明是独具个性的存在,若你心中向往的是高贵,有之;若你心中向往的明艳,有之……总之冰之涟漪的美,能令看到她的人得到一切想要得到的心理美感!
她虽现身凡间,却似绝不该置身於这尘俗之世。她那对秀美而深邃不可测度的动人眼睛不仅将凌云、而且将同为女儿身的众女的心神尽皆深深吸引,似永远保持某种神秘不可测的平静。
凌云暗自心惊,知道对方的修为实在惊人。他终究是见惯美女之人,整天和几大美女耳鬓厮磨,仅以容貌论,千寻等诸女未必输于冰之涟漪,只是冰之涟漪那浑身萦绕的仙灵之气,不知不觉间令人心神动荡而已。
凌云心胸坦然,人无欲则清。他明白对方肯定是慈航静斋的人,再加上自己对她们自命清高的人反感得很,所以惊艳过后,旋即自然。毕竟一个人,如果心存恶念,不管你是天仙还是魔女在他心里都是一般无二。是以这样绝色的美女当前,凌云仍只略略一失神就迅速恢复常态,坐在亭中,一动不动的说道:“姑娘前来,未知有何赐教?”
冰之涟漪那双美目中的惊异之色一闪而过。她此时所占方位、所处环境、所显姿态,看似随意自然,实则暗合师门“剑典”那随心所欲、借势而为的剑意,自己被师门誉为数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剑意、心境都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
师尊夜观天象,知道乱象初始,命自己下山,而第一站就是前来会见在江湖中有“邪帝”之誉的凌云。凌云这些年所行之事,无不轰动武林,锋头正健,隐隐有青年第一高手的风采。
冰之涟漪虽然性情淡泊,受师命下山,但是年轻人的傲气却依然存在,一见面便暗暗运行“剑典”的心境,借周围的景致,气质何止增加一倍?
这凌云真气隐隐流动,似是尽力相抗,在她的感觉下,发现这“邪帝”功力虽不弱,却与自己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然而他在自己有心算无心之下,居然失神一息便能自控,名传扬天下之人,果然有不凡之处。然而对凌云的武功却加以略过,她不知凌云锋头一时无两,是因为幸运还是江湖中的青年不堪不击。
如果凌云知道她的想法,恐怕要笑破肚皮了。因为他根本未曾运功相抗,“浩然正气”结合佛、道及各家之长于一体,威力早已远远凌驾在“九阴真经”、“九阳神功”之上,实是不世绝学。“浩然正气”遇袭而自行护体,凌云以为慈航静斋每个人都是如此气质,心里认为理所当然,并不知冰之涟漪心存相试之心,然而“浩然正气”自具神通,感觉对方相试,一时自动流转,暗暗化解。
冰之涟漪却未曾知道,自己的一时误判,日后不但给自己,而且为师门带来无穷烦恼及灾难,她虽然冰雪聪明,然则刚刚出世,所经历之事岂能与身为两世之人的凌云相比?而冰之涟漪的失误正是凌云所需要的,只不过他也不知。因为他也不知“浩然正气”在作崇。
“凌公子言重了。涟漪约公子一晤,不过因师命在身,公子天下闻名,文才武功莫不令天下色变。”
语声一顿,看了一眼众多佳丽,语含深意的又道:“至于公子为人如何,天下人更加清楚。师尊夜以天象,得知天下始乱将起,她老人家不忍中原烽火四起,着令涟漪前来大理这个祸之源头。”冰之涟漪人美、音美,话亦说得美,没有无半分人间烟火气息,让人有的只是尊敬和欣赏,更没有因为凌云的傲然不动而生气。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肯定有阴谋。凌云不动声色的问道:“在下为人如何,天下人各有定论,还不至于由一介小姑娘来说三道四。姑娘没必要拐弯抹角,有话但说无妨。”
()
冰之涟漪又是大出意外——这位以“邪帝”之名传遍天下的俊朗青年,并不似许多世家大族之子弟一般,信誓旦旦的表示什么。反而如同无赖一般,既不如明确什么,也没有拒绝。
冰之涟漪熟知师门历史;她知道,在过去,师门可谓辉煌之极,高高在上,凌驾于皇室之上,在许多人眼中,自己的师门,或许掌握着中原帝国的命运,只要能得到师门的认可和支持,一统中原绝非妄言!没想到刚刚下山,就遇到凌云这样的一个异数,对自己如此轻描淡写,浑似不在意,或是根本不知道师门所代表的影响力一般。
或许他根本未曾听过自己的师门吧!冰之涟漪暗想,于是不愠不火道:“凌公子可曾听到慈航静斋?”
凌云伸个懒腰,打个呵欠道:“慈航静斋?未曾听过,什么天香楼、倚翠坊倒是听过。”凌云故意贬低慈航静斋,他说的天香楼、倚翠坊是大理皇城的高级娱乐场所。
“慈航静斋是一个古老的门派,向来以挽救天下苍生为己任。隐世数百年,渐渐被人们所遗忘,然而本派的宗旨却从未改变,时下,汉人势弱。异族崛起,而赵氏一族无所作为,汉族百姓危在旦夕……”冰之涟漪不但将慈航静斋的历史娓娓道来,而且连当今实事也一一尽数说出。她未曾听过天香楼、倚翠坊,所以倒不生气,如果知道凌云将自己师门比作妓院,也不知这位仙子作何感想。
凌云默默聆听,待她说完,言道:“姑娘这些话应该说与皇上得知,为何退居其次。在下虽然是一郡的将军,然而却无此权力。当今皇上英明无比,岂由旁人说三道四?更何况慈航静斋的辉煌也是历史,历史为何?想必姑娘应该知道,历史是代表过去,而不是现在,更不是未来,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岂能由一门一派说了算?况且你们慈航静斋支持的李氏家族不是也一样于瞬间倒塌?天下分分合合,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不是由一个人说了算。好了,你们的历史也说完了。姑娘还未说出此行的目的,依在下看来,姑娘前来,不是说故事那么简单。明白人不说暗话,还是干脆些得了,在下还有要事。”
如此人物,如此境界,已超过了他表现出的功力。那是一种天下英雄、舍我其谁的超凡气质。冰之涟漪不由将凌云高看了几分,更加确定了自己的初衷。
“涟漪一路西来,在大理已有半个月。”冰之涟漪动听的声音说道,却不谈及自己的观感好恶,续道:“自公子占据大理以来,建养老院等等,无不深受百姓拥戴。大理风声水起,较之段氏统治时代不知高明多少。大理元气未尽,反而经此一乱在悄悄积蓄着力量,随着大理成功并入大宋版图,宋徽宗野心勃发,争雄之心复起,正所谓以一隅而牵动天下,中原大地将穷兵黩武,届时战乱四起,百姓流离失所,不知凌公子作何感想?”冰之涟漪的话语就似“剑典”的剑意般,随意而至,实已出招,就看凌云如何应对。
这一问,已隐隐将天下即将到来的纷乱的罪责套到凌云头上,却又半点不露痕迹,慈航静斋传人自有不凡之处。
“姑娘可曾见过火山喷发?”凌云不答反问,却不等冰之涟漪回答便自问自答,道:“地火于地下运行奔突,或因重压而不得渲泄,其热其能积蓄暗藏,终有一日会寻地薄地裂之处冲出。华龙大陆战火四起,自有其内在根由。在下不过适逢其会,作了引火者而已。大理百姓不过是火山边的树木,大火之下化为飞灰。”以火山为喻,恰如其分,在他的比喻下,大理只不过是受害者,你有什么资格来指责?凌云还招毫无破绽。
战争要爆发,有自己的内在原因。没有他凌云,同样会有人发动,不同的只是导火索由谁点燃而已!如此回答,倒是无泄可击。更何况天下人都知道,凌云攻入大理,是受命于天子,他之作为合情合理。以少胜多,那次战役成了经典一战,攻陷大理,震奋国人,一扫大宋建国以来的颓废之气,成为人人传颂的英雄。
凌云熟知慈航静斋的历史,即使在大唐他都不怕,更何况现在?一个过气的门派,他岂会放在心中。
起点中文网www。qidian。com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二三九章 你去死,仅此而已
更新时间2009…7…13 18:16:15 字数?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