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灵帝传说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五百二十七章 幽怨才女侯巧文
当绿珠等人赶走入侵者的时候,高峰已带着萧皇后返回松江港口。
此时,萧皇后已经获得修士的称谓,也答应加入碧血佣兵团。
高峰将萧皇后介绍给紫蓝等女子认识之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蓬莱岛飞去,顷刻之间就已到达。
这次,出来接受挑战的历代名女,是隋朝的侯巧文。
相传,华夏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荒唐奢侈的帝王不乏其人,而隋炀帝杨广可说是到了极至。
洛阳郊外的西苑之中,为着尽享天下的声色之乐,隋炀帝极尽奢华秽乐之能事,设置了诸如‘如意车’、‘神秘镜’、‘长枕大被’、‘剪彩为花’等穷奢极欲的花招。
所谓如意车,外表看来只不过是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而已,里面的装置却大有文章。
车篷上悬有许多精巧无比的金铃和玉片,车行时叮咚有声,仿佛仙乐一般;车内安有宽大舒适的床榻,隋炀帝可以和宫女们在车中为所欲为。
四周张以绫罗帏幔,上面绣着活灵活现的龙凤,既可以装饰车马,又可以遮掩住车内的小天地,不必担心春光外泄。
其实春光外泄也无所谓,像隋炀帝那样大权在握又极贪秽乐的人,根本不在乎什么羞耻,甚至还带有一份浓烈的‘曝露癖’,不但想炫耀自己的权势和财物,也想好好地展示自己的艳遇,甚至赤条条的身体。
所谓神秘镜,就是这种曝露心态下应运而生的产品。当时用的镜子还是铜镜,隋炀帝命人铸造一些六尺见方的大铜板,打磨得极其平整光亮,然后悬挂在寝宫的四周。
每当他与宫人缠绵于床第之际,大铜镜中就会一览无余地映照出他们的行乐之形。如此取乐,可以说是荒唐至极。
至于长枕大被,则是萧皇后想出来的花样。她根据寺院禅床的灵感,命人制作了一张硕大的床,再配以异常宽大的被褥和枕头,一夜可容数十美女与隋炀帝同寝。
隋炀帝辗转美女之间,左右逢源,像是蝴蝶旋飞于百花丛中一般,真是乐不可语,妙不可言。
更妙的,还有‘剪彩为花’一项。因为秋冬之时草木凋零,园中萧瑟,隋炀帝为之闷闷不乐。当时西苑十六院的众嫔妃们,集议商量出一策,用五彩绸缎剪制成鲜花嫩叶,点缀在树木枝桠之间,红娇绿嫩,恍如春满人间。
深宫中的享乐生涯,嫔妃宫女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这些宫中女子,在自诩为“好色怜才,雨露普施”的隋炀帝面前,竭尽自己的姿色、风情、才华和心计,争宠献媚,以便得到荣华富贵。
她们中间的幸运者倍受恩宠,甚至福泽荫及家庭,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大多数却只能冷落幽宫,在无尽的期盼中耗尽青春红颜,有的甚至到老死也无缘见上皇帝一面。
侯巧文就是隋炀帝宫中,这样一位饱尝冷落孤寂之苦的才人。
侯巧文出生于书香官宦之家,先祖原是北魏的文学近臣,父亲颇受北周武帝的信任,入隋后携家隐居在宛城乡曲,过着耕读课子,与世无争的恬淡生活。
侯巧文自幼饱受父兄熏陶,作得一手空灵秀逸的诗文,更写得一手娟秀无比的好字。
在她十七岁那年,适逢隋炀帝的西苑建造完成,隋炀帝下诏征选天下美女。
品貌端庄秀丽、性情娴静柔和的侯巧文,应选来到洛阳,被分配在槐阴深处的挹翠亭,担任数名宫女洒扫、烹茶的指挥工作,身份是才人。
西苑的宫女是定期选拨的,选中的就被送到十六院侍奉隋帝。那样的话,才会有接近皇帝和献媚争宠的机会。
依照侯巧文的身份、姿貌、才情,原本是可以入选的,却因不肯贿赂主持选拨工作的许廷辅,以至于名落孙山。
侯巧文手下的宫女,都劝她说:“做人不妨稍微圆滑些,花些心思打通关节,才能有希望获得皇帝的恩宠。”
侯巧文知书通史,自恃才貌双全,总想与名垂青史的汉宫王昭君相比,不肯放弃气节,贿赂钻营,因此始终被冷落在挹翠亭中,一凭芳华虚度。
宫院深深,长夜漫漫,灯昏梦醒之际,她常感叹日月如流,韶光易逝,自己的妙龄芳颜和满怀柔情,就这样伴着孤灯无声地流走。
每到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时节,就是西苑选拨宫女的时候。
这时,她总是刻意妆扮自己,企望幸运和奇迹的降临,却一次又一次的换来失望和落寞。遥闻远处传来的笙歌笑语,她心中十分不平,内心充满了幽怨的情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侯巧文蜗居在挹翠亭畔的宫舍中,遥望着十六院的繁花似锦,自己却冷清清、孤零零地打发着寂寞无奈的时光。
这一切,使得侯巧文那颗柔弱而机敏的心,受尽了煎熬。
她时常听人说起十六院那边,有一座豪华之极的迷楼,里面金虬环绕,玉兽拱卫,朱牖迎风,重门复户,百转千回,曲廊雕栏,绣帷层垂,玉光珠色,日月相映,华丽无比。
宫女与皇上穿梭嬉戏其间,宛如瑶台仙境。
这一切,令侯巧文万分向往,却始终无缘。
只因她自己在选入西苑之初,凭着才貌被定位在挹翠亭中,反而不能像其他低一级的宫女那样,随时有调换宫院的机会,自己甚至不被准许进入十六院窥览一番。
迷楼是当时隋炀帝纵情极欲的温柔乡,除了建筑华丽,陈设豪奢之外,墙壁上到处都挂着春情烂漫的艳画。半裸的宫女们穿梭来往,一个个争奇斗艳,冀望赢得隋炀帝的垂青,便可平步青云,一夜之间改变此生的命运。
而十六院的嫔妃们,更是千娇百媚,想尽了讨隋炀帝欢心的办法,引得炀帝整天整夜的心旌摇荡,神魂颠倒,根本无法管理朝政,又哪有精力和时间顾及身处偏僻挹翠亭中的侯巧文呢?
多少妙龄佳丽,全自愿或不自愿地,将自己系在一个荒唐君王身上,又有几人能得到真情的回报?宫中女子的感情悲剧,一千多年来就这样不断地上演着。
又一个春天到来,侯巧文再一次酝酿她的希望之梦,盼望新的际遇能够同新春一同到来,于是打起精神,梳洗妆扮。
此时,侯巧文被选入隋宫西苑,已经五年了,不但未蒙隋炀帝宠幸,甚至连炀帝的影子也难得见到。春花秋月,时光飞逝,闲愁恼人,无法排遣。
她看到许多描写闺怨的诗句,深有刻骨铭心的同感,不禁自言自语的慢吟道:“妆成自多惜,梦好却成悲;不及杨花意,春来到处飞。”
事实上的确如此,与其在寂寞深宫中苦捱凄清的岁月,倒不如像杨花或民女那样自在生活呢!
女性是需要爱情滋润的,一个侯巧文这样的有着锦绣才情,又极富柔情的青春女子,生活中没有爱情的抚慰,就像鲜花没有雨露的滋润一般。
在这种孤苦无奈的生活中,侯巧文的心渐渐枯萎了,甚至失去了生活下去的毅力和信心。
在宫中找不到幸福,又再不能返回宫外的自由天地,没有爱情,没有亲情,没有自由,没有希望,这种情形,她一个弱女子除了归咎于命薄之外,还能有什么主张呢?
绝望之中,她只有选择‘死’了。
临死前,侯巧文有计划地把平时寄兴感怀的诗句,抄录在金彩笺上,装入锦囊系在罗襦襟上;再用三尺白绫,往挹翠亭横梁一搭,就这样结束了她那短暂而幽怨的一生。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侯巧文,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侯巧文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长虹索,可以捆绑敌人。
无论多么厉害的敌人,只要被长虹索捆住,都会难以挣脱。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五百二十八章 瀛洲台中的王翦
高峰踩着虚空,凝望侯巧文,微笑道:“你好,我是来做任务的。”
侯巧文淡然一笑:“只要你能打败我,什么都好说。”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赶紧开打。”
左手拿着碧血剑,右手拿着盘古斧,踩着虚空,仿佛凌波而行,向侯巧文走过去。
侯巧文取出一把宝扇,轻轻向前一挥。嫣红色的光芒,从扇身迸发出来,幻化成一只娇艳的凤凰,拍打着翅膀,猛然向高峰扑过来。
——九疑鼎……召唤!金星红丝!吞噬万物!
——响雷果实……雷闪!网网果实……雷网!
高峰取出九疑鼎,从鼎口喷涌出无数金星红丝,迅速编织成雷电网,罩住那只嫣红色的凤凰。
——长虹索……召唤!
侯巧文飞快地变换着手势,祭出一根彩虹般的长索,向高峰套过来。
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华,熠熠闪光。
——门门果实……开门!瞬间移动!雷闪!魅影!疾风步!凌波微步!天龙八步!
高峰将身一纵,避开七色光华,突然出现在侯巧文的跟前。
——昊天镜……召唤!无所遁形!原形毕露!
——昆仑镜……召唤!蓝光普照!时间停滞!
高峰用昊天镜和昆仑镜定住侯巧文,使得她无法隐形,并且宛如陷入泥沼中一般。
侯巧文收起长虹索,微微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赶紧去找任务物品吧。”
便搂着她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侯巧文已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将,正是秦朝的王翦。
相传,王翦是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美原镇古城村}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他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
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
公元前236年,王翦领兵攻破赵国阏与{今山西和顺},拔九城,夺取赵国的漳水流域。
十八年又攻打赵国,历时一年,攻陷赵都,虏赵王迁。赵王降,赵国成了秦的一个郡。
次年,燕王派荆轲刺杀秦王,没有成功。
于是,秦王派王翦将兵攻打燕国,击破燕军主力于易水西。燕王逃到了辽东,王翦平定了燕蓟,得胜而归。
后来,王翦率六十万秦军伐楚。王翦大军一至,立即坚壁而守,不肯出战。
楚军屡次挑战,秦军始终不出,消耗敌军的斗志。楚军数次挑战而秦军不出,楚军引兵向东,王翦趁此遣兵击,大破楚军,追至蕲南。项燕自杀,楚兵败逃。
秦借胜势,一年就平定了楚国城邑,俘虏楚王负刍,楚地终成秦国的一个郡县。
王翦于是又率兵南征百越,取得胜利,最后因功而晋封武成侯。
据说,王翦出生在一个武将世家。不过,王翦的前辈中,并没有出现过一位足以担当大将的武将来。王翦自然也是和那些兵家儿一般,早识得刀枪的。
在他的幼年,伴随他成长的,就是孙武、司马的兵书,以及许多由父亲、叔叔给他制作的木头的刀枪剑戟十八般兵器。
王翦自己最喜爱的兵器,是一把开山大刀。那刀虽然也是木制的,但是分量很大,足有二十多斤。这在一个成年人抡起来,已是不小的分量;在一个不满八岁的幼儿来看,那就是天文数字了。因为刀二十多斤,那起码要五十多斤的力量,才可以玩得转。
平时,王翦和别的小孩子,当然也是秦国一些有名的武将的儿子玩耍,一般只需要把大刀在空中舞圆,那气势就足以把那些孩童给吓得趴下。
于是,很快王翦就又开始去练习骑射。这是由骑马、射箭合成的一种功夫。
王翦的力量很大,在九岁的时候就可以拉开五十石的弓。
虽然,五十石在那些成名的将军面前不值一提,就是很多校尉也可以拉开五十石的弓;但在十岁以下的孩童中,王翦也算是绝无仅有的一个。
王翦射箭很准,但是在和伙伴们进行摘下箭矢的苇箭比试中,往往只是瞄准对手,引而不发,凭自己的气势就战胜了对手。
王翦毕生的代表战,就是用六十万大军对楚的那次大战。
这一战成为三十六计中,‘以逸待劳’这一计的典型战役。
所谓以逸待劳,讲究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对动,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不让敌人调动自己,而是努力牵着敌人的鼻子走。
据说,王翦给人的印象是一员智将,在伐楚之时,用请求赏赐田地来消除秦王的疑心,并成为一个典故。所谓‘王翦请田’,便是由此而来,成为明哲保身的代名词。
从王翦率六十万秦军伐楚,攻百越,直到班师回朝,秦王都不曾表示过怀疑,实属难得。
王翦的安逸终老,与白起的不得善终,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过,有人认为,王翦虽然足智多谋,但不能助秦建德,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
太史公曾说,王翦虽被秦王尊为师,但是不能辅佐秦的统治者建立德政,以巩固国家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