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灵帝传说
像是硬把自己心爱的人儿,往别人怀里送,而且是敌人的怀里送,还得装出心甘情愿的样子,那份儿蹩扭、窝囊、凄苦与无奈的心情,几乎使得范蠡快要崩溃了。
必须压住自己怒涛汹涌的情绪,无论如何不能露出丝毫的不悦之情。
当范蠡带着西施等一干美女,在姑苏台上朝见夫差之时,太宰伯否笑嘻嘻地乐观其成。
相国伍子胥却以妹喜、褒姒、妲己的故事,加以劝阻。夫差笑道:“我又不是桀,纣和周幽王,相国不必多虑。”就把越国进献的美女照单全收下来。
西施原本就如出水芙蓉般美丽,经过一段时间的爱情滋润,更如牡丹盛开般鲜妍媚人。
郑旦仍然保持着杏花初放时的清秀模样,给人一种优雅绝伦的感受。
夫差正在趾高气扬的时候,便特别喜欢如山花烂漫般的西施。
范蠡这次前来,与过去的狼狈情景有天壤之别。他以国宾的身份,受到隆重的款待;离开吴国前夕,夫差还特意设宴钱行。
西施与郑旦,眨眼就以女主人的身份,在范蠡席前酬酢。西施那脉脉含情的眼睛,使得范蠡几乎无法自持;但国仇家恨,总使他收拾起儿女私情。
吴王对西施的美艳,眷恋不已。西施曾生育过的往事,在巧妙的掩饰下,夫差居然毫无觉察。
不久,夫差大兴土木,在灵岩山上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馆娃宫,并挖空心思构筑响履廊,在上面走动,发出铮琮的响声。又修一个人工湖,沿湖遍植奇花异卉,湖上布置锦帆以供游乐。
西施的一颦一笑,一捧心一皱眉,都紧紧地扣住吴王的心弦;而郑旦的若即若离,矜持秀雅,也让吴王神魂颠倒,穷追不舍。
这两人一搭一档,轻易地便掌握了吴王夫差的整个“炫”和“心”,并把他有计划地推向历代亡国之君的老路。
越王勾践迫不及待要报仇雪恨,大夫逢同却建议不可轻举妄动,应先“结齐、亲楚、附晋”,并鼓励吴国对外用兵,等到吴国精疲力尽,就可克吴致胜。
当西施把吴国准备攻打齐国的消息传到越国时,勾践就火上添油般派三千兵助战,并派文种秘密朝吴,把越国镇国之室——屈庐之矛、步光之剑以及二十套祖传的铠甲,一齐献给吴王。
然而吴国讨伐齐国,竟大获全胜,吴国相国伍子胥更念念不忘灭掉越国这个心腹大患。越国君臣一致认为,一定要在短期内消灭这个对吴国忠心耿耿的老家伙,扫除反攻雪耻的绊脚石。
这个艰巨的任务,也由西施来完成。她运用各种机会,柔其声气,媚其姿态,一遍又一遍地在吴王耳边数说伍子胥的不是。
谎话说了一千遍,便能使人信以为真,吴王的信心终于动摇,开始怀疑伍子胥的忠贞。
在一次关于越国问题的讨论中,争执又起,吴王夫差竟命令伍子胥自杀。悲愤的伍子胥,用双手先挖下自己的双眼,命手下挂在城门,说他死后也要看到越兵入城。
于是,盛怒的夫差残忍地下令将伍子胥切成碎块,用皮囊装上,抛入海中。至今汹涌澎湃的钱塘潮,据说就是伍子胥那不散的千古忠魂所化。
那千万层的波浪,排山倒海,诉说着他的悲愤,他的千古冤情。
周敬王三十八年秋间,吴王夫差耀武扬威的大会诸侯于黄池,精锐尽出,都城空虚。
勾践乘机攻入吴国都城,将吴国太子在姑苏台活活烧死,使得夫差前后不能兼顾。四年之后,吴国大旱,士民饥疲。勾践再度进攻吴国,吴军固守孤城,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了。
周元王二年,越军以水师第三次进攻吴国,围困吴都达两年之久。恰逢江南春雨,大雨如注,吴都城墙坍塌,越军乘隙长驱直入。
夫差突围到姑苏山,乞降不成,用三层罗帕裹面,拔剑自刎,以示羞见先王和伍子胥于地下。
吴越长久的争端,终以吴王夫差的死而结束。
勾践在经过二十二年的辛酸岁月,才彻底地雪清当年会稽战败的耻辱。
吴国既平,勾践挥军北上,在徐州大会诸侯。周元王派人赐胙,封勾践为霸主。越人横行长江流域,不再记得弱女子郑旦与西施的功劳。
相传,在吴国灭亡的当天,范蠡做了两件事。
一件是劝他的好朋友,一同共患难的文种,趁早离开勾践。
他说勾践这个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安乐,如果不走的话,必然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可惜文种没有听他的劝告,果然被勾践所杀。
第二件事就是,在姑苏台下花荫深处,找到了委顿不堪的旧日情人西施,仓皇逃到太湖,双双驾一叶扁舟,消失在烟波浩淼之中。
范蠡为着心爱的人儿,不惜抛却荣华富贵,隐姓埋名,邀游五湖,过着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逍遥生活。
多年以后,在山东出现一位巨富,叫陶朱公,万贯家财,他的妻子也美艳如花。
这位陶朱公就是范蠡,他的妻子就是西施,夫妇感情真挚。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五百七十九章 瀛洲台中的王猛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西施,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红珠,有碗口大小,可以将人打昏。
高峰踏着风火轮,凝望着西施,微笑道:“你好,我是敖鸾介绍来做任务的。”
西施淡然一笑:“既然如此,你要先打败我。”
便取出一把宝剑,凌空而行,向高峰走过来。
高峰取出碧血剑和盘古斧,迎上前去,与她周旋起来。
十多个回合之后,西施的生命值没有丝毫损失,法力值也剩下60%以上。
不过,此时高峰已把西施的攻击方式摸个清清楚楚。
——昊天镜……召唤!无所遁形!原形毕露!
——昆仑镜……召唤!蓝光普照!时间停滞!
高峰首先祭出昊天镜和昆仑镜,照住西施,使得她既无法隐形,也难以动弹。
——红珠……召唤!
西施飞快地变换着手势,猛然祭出红珠,砸向高峰。
——青莲宝色旗……召唤!白气悬空!金光万道!定!
——玉虚杏黄旗……召唤!三角宝罩!绝对防御!破!
高峰急忙展开青莲宝色旗和玉虚杏黄旗,祭在半空,挡住西施的攻击。
不久,西施支持不住,跳过一边,笑道:“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
便搂着西施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西施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将,是十六国时期的前秦丞相王猛。
王猛,字景略,东晋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潍坊寿光东南}人,后移家魏郡。他是前秦丞相、大将军,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曾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
相传,王猛家贫如洗,为着糊口,年纪轻轻的便以贩卖畚箕为业。
有一回,王猛远到洛阳卖货,碰到一个要出高价买畚箕的人。那人说是身上没带钱,请王猛跟他到家里拿钱。王猛跟着那人走,结果走进深山,被带到一位须发皓然、侍者环立的老翁面前。
王猛向老翁揖拜,老翁连忙说:“王公,您怎么好拜我呀!”
于是,老翁给了王猛十倍于常价的买畚箕钱,并派人送行。
王猛出山回头细看,才认出原来是中岳嵩山。
这段故事说明,少年王猛虽然身在泥途,却已被独具慧眼的有识之士发现了。那位老翁大概是个留心访察济世奇才而又有先见之明的隐士,就像张良当年遇到的黄石公一类人物。
王猛没有被烽火硝烟吞噬,没有被生活重担压垮。
在兵荒马乱中,他观察风云变幻;在凄风苦雨中,他手不释卷,刻苦学习,广泛汲取各种知识,特别是军事科学知识。
慢慢地王猛长成一个英俊魁伟、雄姿勃勃的青年,为人谨严庄重,深沉刚毅,胸怀大志,气度非凡。他与鸡毛蒜皮的琐细之事绝缘,更不屑于同尘垢秕糠打交道。
因此,王猛经常遭到那些浅薄浮华子弟的白眼和耻笑,却悠然自得,我行我素。
他曾经出游后赵的国都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达官贵人们没有谁瞧得起他,惟独一个“有知人之鉴”的徐统“见而奇之”。
徐统在后赵时官至侍中,召请他为功曹{郡守或县令的总务长官,掌人事并得参与政务}。
王猛遁而不应,隐居于西岳华山,静候风云之变而后动。
王猛二十五岁以后数年间,北方的战乱愈演愈烈,政局瞬息万变。
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暴君石虎总算死了,而他的后代立即展开了凶狠的厮杀,直杀得“横尸相枕,流血成渠”,“一岁之中,帝位三易”。
大将冉闵乘机攻入邺城,屠戮羯人二十余万,于穆帝永和六年{公元350年}灭赵建魏,遂“与羌胡相攻,无月不战”,立国不及二载便被从东北扑进华北的鲜卑慕容氏前燕政权灭掉。
邺城落入燕帝慕容俊之手,而关中等地的各族豪强则纷纷割据,北方称王称帝者,比比皆是。
在这个过程中,氐族首领苻洪崭露头角了。氐族属于西戎族,原居今甘肃东南端,东汉末年内迁关中地带,与汉人杂居,逐渐“汉化”。
苻氏世为氐族酋长,石虎强徙苻洪及其部众十万至邺城以南。
冉闵称帝后不久,苻洪自立为王,旋为部将毒死。其子苻健遵嘱率众西归,于穆帝永和七年{351年}占领关中,建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称天王、大单于,国号秦{史称前秦}。
次年称帝,势力日强。穆帝永和十年{354年},东晋荆州镇将桓温北伐,击败苻健,驻军灞上{今西安市东}。关中父老,争以牛酒迎劳,男女夹路聚观。
王猛听到这个消息,身穿麻布短衣,径投桓温大营求见。桓温请王猛谈谈对时局的看法,王猛在大庭广众之中,一面扪虱{捉掐虱子},一面纵谈天下大事,滔滔不绝,旁若无人。
桓温见此情景,心中暗暗称奇,脱口问道:“我奉天子之命,统率十万精兵,仗义讨伐逆贼,为百姓除害,而关中豪杰却无人到我这里来效劳,这是什么缘故呢?”
王猛直言不讳地回答:“您不远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城近在咫尺,而您却不渡过灞水去把它拿下,大家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来。”
桓温的心思是什么呢?他盘算的是:(自己恢复关中,只能得个虚名,而地盘却要落于朝廷;与其消耗实力,失去与朝廷较量的优势,为他人做嫁衣裳,不如留敌自重。)
王猛暗带机关的话,触及了他的心病。
桓温默然久之,无言以对,同时越发认识到面前这位扪虱寒士非同凡响。
过了好半天,他才抬起头来,慢慢道:“江东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的才干!”
桓温原来打算,麦熟之后就地筹集军粮,不料秦军割尽麦苗,坚壁清野。
眼见得军中乏食,士无斗志,他只得退兵。临行前,他赐给王猛华车良马,又授予高级官职都护{掌管边地军政和少数民族事务的长官},请王猛一起南下。
王猛心想,(在士族盘踞的东晋朝廷里,自己很难有所作为;如果追随桓温,则等于助其篡晋,势必玷污清名。)
他回到华山,向老师请教,而老师也表示反对南下。于是,他便继续隐居读书。
后来,王猛被苻坚任用为相。其政治举措,这里不多说,只说其军事。
他虽然官职是丞相,但参与具体的战役指挥。
公元366年,王猛和杨安等,攻东晋荆州南乡郡,掠安阳万余户而还。
公元367年,王猛和姜衡等攻克略阳,大破抱罕东,斩首级万七千余。
一纸书信退张天锡的大军,十几个人入虎穴,生擒李严。
此后,又有截击斩苻柳,攻拔陕城……无数英勇事迹,简直数不胜数。
如果说三国中的诸葛亮有夸张、神化成分在内,王猛则是一个实实在在,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将相群中第一流的将相,可惜年仅五十一岁就病故。
有这么一句话,可以体现王猛的价值:“若王猛在,则天下必归秦矣!”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王猛,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
他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二气环,主要用于防身,威力绝大。
初发时,只是一个淡微微青紫二色的光圈环绕身外,大只数尺;接着发出一片光雾,将人通身包没,成一青红二色的气团,随人心念发生妙用。
一经发难,精芒猛射,黄焰暴长千百倍,形如一个日轮,上天下地,无坚不摧。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五百八十章 卓文君当垆沽酒
王猛拿着一把长柄大刀,在半空中跨出一步,就已出现在高峰的跟前。
高峰不敢大意,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