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灵帝传说
史万岁随行军总管梁士彦,前往征讨。军至冯翊{今陕西大荔县},有群雁飞来,史万岁对梁士彦说:“请射行中第三者。”于是发弓射去,雁应弦而落。
三军见史万岁射技如此高超,无不心悦诚服。
军至河北,与尉迟迥军相遇,史万岁每战先登,勇冠三军。邺城{今河北省临漳西南}之战,官军初战不利,稍稍退却,情势十分危急,史万岁大呼:“事急矣,吾当破之!”
于是身先士卒,驰马奋击,连击数十人。
在众人的协助下,官军士气复振,迅速扭转了战局。平叛后,史万岁因功拜为上将军。
数年后,史万岁因大将军尔朱绩谋反被杀而受牵连,发配敦煌{今甘肃敦煌西}为戍卒。敦煌戍主甚勇武,常单骑深入突厥掠取羊马,突厥无论众寡都莫之敢当。
因此戍主颇自负,常辱骂史万岁。史万岁非常忧虑,于是自言也精于骑射。
戍主令其驰射,见果有功底,笑着说:“小人定可。”
史万岁又单骑驰马入突境内,夺取六畜而归。戍主这才改变了对史万岁的态度,常与他同行,深入突厥境数百里,名振北夷。
此时,隋文帝为完成统一大业,正与突厥作战。
隋在抗御突厥进攻的同时,已完成了反击准备。
隋开皇三年{83年}四月,隋军发起全面反击。隋文帝杨坚命秦州总管窦荣定率九总管、步骑兵三万,由凉州{治今甘肃武威}道北击突厥。
五月二十四日,与突厥阿波可汗所部在高越原{今甘肃民勤西北}地区相拒。高越原地处沙漠地带,干枯无水。窦荣定军刺马血解渴,死者十分之二三。忽然遇雨,隋军士气大振。
窦荣定乘势挥军奋力冲击,多次挫败阿波军。史万岁此时自投军门请求报效,要求立功赎罪。
窦荣定数闻其骁勇,便于二十五日派人向突厥提出:“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
阿波可汗应允,遂派一名骑将挑战。窦荣定派史万岁出马应战,万岁驰斩其将而还。突厥大惊,不敢再战,即请议和而退。史万岁因此被授上仪同,兼车骑将军。
隋开皇九年{589年},因参加隋灭陈之战有功,加上开府。
江南自东晋以来,世家士族一直欺压寒门庶族。隋灭陈统一华夏国之后,南方士族豪强因对隋实行的限制政策不满,便利用民间对隋欲移民关中流言的惊恐心理,乘机煽动叛乱。
隋开皇十年十一月,婺州{治今浙江金华}汪文进、越州{治今浙江绍兴}高智慧、苏州沈玄侩等,均举兵反隋,自称天子,署置百官,起兵攻陷州县,反乱大抵遍及原陈属地。
其规模大者数万人,小者数千人,互相呼应,残杀隋朝官吏。
隋文帝杨坚,命内史令杨素为行军总管率军平叛。
后来,史万岁自大斤山回京,杨素妒忌其功,在隋文帝面前谮言史万岁:“突厥本降,初不为寇,来于塞上畜牧耳。”遂埋没其功,不予褒奖。
史万岁数次上表陈述,隋文帝仍未醒悟。
此时,隋文帝从仁寿宫初还京师,并刚废掉太子杨勇,所以严防东宫结党谋变。
隋文帝问史万岁现在何处,其时史万岁正在朝堂,但杨素见隋文帝正怒,却故意说“万岁谒东宫矣”,以激怒隋文帝。
隋文帝果然信以为真,立即下令召见史万岁。
当时出征将士数百人在朝称冤,史万岁对众人说:“吾今日为汝极言于上,事当决矣。”
史万岁见到隋文帝后,提到“将士有功,为朝廷所抑”,言辞愤激,有忤于上。
杨坚越发震怒,便令武士将史万岁暴杀于朝堂。既而后悔,但已追之不及。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史万岁,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
他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九天寒魄珠。
此宝宛如三团连环银光,是聚敛月魄寒精炼制而成,威力大得惊人,一经爆炸,方圆数百里内山崩地陷,奇冷无比,所有生物全数毁灭,不震成粉碎,也都冻成坚冰,休想活命。
此时,史万岁拿着一根长矛,在半空中跨出一步,就已出现在高峰的跟前。
高峰不敢大意,祭出各种法宝,与史万岁周旋起来。
也不知过去多久,高峰终于找出史万岁的破绽,猛然将其杀死。
史万岁被杀死之后,立即掉落一颗先天丹。
高峰一伸手,先将那颗先天丹吸过来,放进空间戒指,再凝望着晁采,微笑道:“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炼化任务物品。”
晁采淡然一笑:“谢谢。”“不必这么客气。”高峰微微一笑,搂着她的纤腰,将身一纵,跳进梦魇空间……
不久,高峰带着晁采,返回松江港口。
此时,晁采已经获得修士的称谓,也答应加入碧血佣兵团。
高峰将她介绍给紫蓝等女子认识之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蓬莱岛飞去,顷刻之间就已到达。
这次,出来接受挑战的历代名女,正是唐朝的绛娘。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崔护写的《题都城南庄》诗,流传甚广,至今仍有不少人能朗朗吟诵。然而知诗者并非尽知这首诗中,还隐藏着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故事中饱含着才子佳人的纯真之情,情节曲折神奇,人们称之为“桃花缘”。
崔护是唐德宗贞元年间博陵县的一位书生,出身于书香世家,天资纯良,才情俊逸,性情清高孤傲,平日埋头寒窗,极少与人交往。即使偶而偷闲出游,也喜欢独来独往。
这一年的清明时节,正逢一个难得的晴朗天气,屋外桃红柳绿,蝶舞蜂飞,清风微拂,春意袭人。午后春日暖照,苦读了一上午的崔护,深为春的气息所感染,决心去郊外好好体味一下春的盛情。于是放下书本,兴致勃勃地独自步行出城。
一路上杨柳花飞,莺燕啁鸣,暖阳和风,瑞气宜人。
苦读不知春已浓的崔护,顿觉心身清爽。一路漫行,看不尽的红花绿草,春山春水,他恣意享受着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浑然不知路的远近。
不知不觉离城已远,他忽然觉得有些腿酸口渴,寻思着找一处乡野农家歇歇脚,讨些水喝,以便日落之前赶回城去。
这里已是僻野,农家住得极为零落,他举目四眺,望见不远山坳处,一片桃花掩映中露出一角茅屋,于是加快脚步朝山坳走去。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五百九十四章 桃花缘
临近山脚,在远处能望见的茅屋,这时反而全部被桃树遮住。眼前只有一片蔚然的桃林,桃花灼灼,缀满枝桠,微风吹来,清香绕人,让人疑是误入桃花源中。
沿着桃林间的曲径往里走,在一小片空隙中有一竹篱围成的小院,院落简朴雅洁。
院中住着茅屋三楹,全用竹板茅草搭成,简陋却整齐异常。
崔护心想:(何方高人,隐居在如此别致的地方。)
走近柴门,他叩门高呼道:“小生踏春路过,想求些水喝!)
一边叫门,他一边猜想,出来开门的必然是一位白发美髯、竹杖芒鞋、相貌清奇、谈吐风雅的老翁。‘吱呀’一声,房门敞开,不料走出的却是一位妙龄少女。
少女布衣淡汝,眉目中却透出一股清雅脱俗的气韵,使崔护甚感惊讶。他再次说明来意,少女明眸凝视,觉得来者并无恶意,就殷勤地将他引入草堂落坐,自往厨下张罗茶水。
崔护打量着四周,只见室内窗明几净,一尘不染,靠墙放着一排书架,架上置满诗书,桌上笔砚罗列,墙壁正中悬挂着一副对联,联文是:几多柳絮风翻雪,无数桃花水浸霞。
语句雅致,情趣不俗,绝不同于一般乡野农家的风格。
临窗的书桌上,正搁着一帧墨渍未干的诗笺,上面写着一首《咏梅》五言绝句:“素艳明寒雪,清香任晓风;可怜浑似我,零落此山中。”
诗句一定是这里的主人所书,似乎是在借梅花来感叹自己的坎坷身世,竟是这样充满着萧索与无奈。到底是何等人物隐居在这里?又是何等心情与遭际,而衍出如此无奈的文字呢?
一连串的问号,浮起在崔护脑际,使得他对这桃花环绕的茅舍以及茅舍的主人大感兴趣,一心想要探个究竟。
这时,少女托着茶盘从厨房中出来。她落落大方地走向崔护,见对方正凝视着墙上的对联似乎在品味,会心地嫣然一笑,轻轻地唤一声:“相公,请用茶。”
崔护从思索中转过神来,见少女正向自己走来。
粉白透红的脸上,秋波盈盈,不施脂粉的打扮,素净的布衣,更加衬托出少女的纯真和灵秀,宛如一朵春风中的桃花,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风采。
一时间,崔护竟然有些看得发怔。少女似乎察觉了他的心意,迅即垂下眼帘。几许娇羞把她点缀得更加动人,崔护不由得心旌摇曳,险些儿难以自持。
但毕竟是饱读诗书,通情识礼的书生,崔护努力稳住自己的情绪,不致于在少女的面前失态。
他礼貌地接过茶杯,轻轻呷了一口茶水,故作镇定地表明自己的姓氏和乡里,接着又十分客气地询问少女的姓氏及家人。
少女似乎不愿多提这些,只是淡淡的道:“小字绛娘,随父亲蛰居在此。”并不提及姓氏和家世,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崔护自然也就不便多问。
然而墙上的联句,桌上的诗句,以及眼前的人物,这一切所透露出来的,都强烈地暗示着这茅舍的主人,必有一番不凡的来历。
崔护的心目中形成了一团迷雾,但既然人家不愿多谈,他也就只好搁在一边了。
两人在屋中静默了一会儿,崔护将话题转到景物上。
他大赞此地景色宜人,宛如仙境,是游春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少女只是听他高谈阔论,含笑颔首,似是赞同,却并不说话。
说到春天,崔护诗情大发,又对古今著名的游春诗词品评了一番,最后道:“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说完,他意味深长地望着绛娘,等着她的反应。
灵慧的绛娘,当然明白他的意思。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面对着这样一位风华正茂、气宇轩昂、又才情逼人的少年郎,又怎么不叫她情窦初开的心中春意荡漾呢?
但知书识礼的少女,怎敢在一个陌生男子面前敞开自己的心扉。她坐在那里含羞不语,两片红霞染上了面颊,偶尔用含情脉脉的目光向崔护一瞥,一碰到崔护的目光就迅速收回。
她更加羞怯地望定自己的脚尖,益显出一副楚楚动人的模样来。
面对少女的无措,崔护也不知如何是好。饱读圣贤书的他,不可能做出更热烈、更轻浮的举动来。他平时极少接触女孩,自然不甚明白少女的心思,见少女长久不语,还以为自己得罪了她,于是暗暗警惕着自己,不知不觉的便在言语上有了一些收敛。
那时讲究“男女授受不亲”,一对未婚男女能够端茶递水,独处一室,已属破格之举。
在乡村僻野尚且说得过去,若在城里则是大逆不道的了。
两颗年轻而炽热的心,在春日午后的暖阳中激荡着,彼此都被对方深深吸引着。然而“发乎情,止乎礼”,两个饱受礼节教育的年轻人,并没有再进一步的越轨行为。
眼看太阳已偏入西边的山坳,崔护只好起身,恳切地道谢后,恋恋不舍地向少女辞别。
少女把他送出院门,倚在柴扉上,默默地目送着崔护渐渐走远。
崔护也不时地回过头来张望,只见桃花一般的少女,映着门前艳丽的桃花,一同在春风中摇荡,心中暗叹:(真是一副绝妙的春景图啊!)但少女眼中无限的眷恋,他却已看不清楚了……
春日里一次偶然的相遇,在崔护和绛娘心中,都激起了圈圈爱的涟漪。然而,男女之情,对男性来说是生活中的一些点缀,在女性却是生命的全部。
自从崔护离开以后,绛娘对他一直念念不忘。翩翩少年郎的影子,日日夜夜盘桓在她脑海中,让她朝思暮想,魂牵梦萦。但这一切,她又不能对任何人提起。
而崔护回到家中,随即就埋头于繁重的功课中,日夜苦读,心思不复他顾。寻春巧遇绛娘一事,只能暂搁脑后,不敢再去撩起,以免心猿意马而荒废学业。
时光如流,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晴日。崔护望着城中绽开的桃花,不由得触景生情,回忆起去年春天的城南旧事,感情的烈焰在他心中升腾。
在无法压抑的冲动中,崔护抱着兴奋急切的心情,一路快行来到城外寻找往日的旧梦。
一路上花开如旧,瑞气依然宜人,但这一些景物都已唤不起崔护的兴致。
此时,他心中只有那片灿灿的桃花中的伊人。寻寻觅觅,终于让他找到了去年那幢茅舍,但见一切如故,仿佛那一次春日艳遇就是发生在昨天。
走近院落,里面寂静无声。他隔着竹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