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灵帝传说
赵象这时已完全被她迷住,心道:(这般楚楚可人的女子,如何会落入了粗悍的武公业家中?)
赵象实在是想不明白,真怀疑是天上仙女误落凡间。就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邻院的美人却已穿花拂柳,飘进屋中,她行动时的那份轻灵飘逸,又让赵象在院中怔了好半天。
自从那日惊鸿一瞥,赵象就再也忘不了那动人的女子,朝思暮想,辗转反侧,根本无法静下心来读书。于是,他暗中用重金收买武家的守门人,求他代为转达自己对步非烟的渴慕之情。
看门人见他所爱的,竟是自家主人的夫人,自然不敢惹这个是非,赶忙推脱不受;但又禁不住赵家公子的苦苦相求,加上厚利的诱惑,他答应了帮赵象成就美事。
守门人回家对妻子说明了情况,让他妻子伺机向步非烟传达赵公子的心意。
守门人的妻子趁午后人寂之际,眼看步非烟独坐廊下出神,于是装作修剪廊外的花木,靠近步非烟,搭讪之后,婉转述说了隔壁赵公子的倾慕之意。
步非烟一听颇为惊异,待弄清所述之人后,一丝喜悦掠过心头。
然而考虑到自己的身份,她不便对下人表露什么,只是带着难以察觉的一丝微笑听完述说,未置可否,只叫守门人妻子退下。
于是,守门人把事情的经过,详细禀报给赵象。
赵象心道:(她既然无拒绝之意,就可能有接纳之心,我不妨再试她一试。)于是取过诗笺,乘兴题下一首五言绝句:“一睹倾城貌,尘心只自猜;不随萧史去,拟学阿兰来。”
赵象把这首充满挑逗意味的诗仔细封好之后,又通过守门人妻子的渠道,悄悄送到了步非烟的梳妆台上。
步非烟读完诗,心底升起重重柔情蜜意。她无奈地对守门人妻子道:“我也久慕赵公子雅才,但只恨自己命薄福浅,无缘与他共度此生了!!”
守门人妻子是一个老于世故的人,见步非烟芳心已动,只是碍于身份不敢妄动,那种幽怨之情却分明写在脸上,于是心中有了数。
既然受人钱财,就得替人效劳,守门人妻子狡黠地进一步怂恿道:“赵公子一片诚心,夫人好歹有个回音才是啊!”
如此,步非烟半推半就,摊开金凤笺,写下答诗一首:“绿惨双娥不自持,只缘幽恨在新诗;郎心应似琴心怨,脉脉春情更拟谁?”
这时,赵象正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书房中踱来踱去,等待着回音。
一直到落暮时分,才好不容易把武家守门人等来。他接过守门人送来的诗笺,急不可待地读下来,顿时欣喜万分,不禁喊了出来:“事情果然有眉目了!”
于是再用剡溪玉叶纸写下一首七言诗,抒发感激和想思之情:“珍重佳人赠好音,彩笺方翰两情深;薄于蝉翼难供恨,密似蝇头未写心。疑见落花迷碧洞,只思轻雨洒幽襟;百国消息千回梦,裁作长谣寄绿琴。”
诗托守门人送出去后,赵象满以为很快便能得到佳人的回音。
谁知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却是音讯杳然。赵象冷了半截,不知究竟出了什么岔子。是否事机不密,走漏了风声呢?还是佳人后悔自己的孟浪,关闭了心扉呢?再不然就是自己的诗句,在遣词用语上冒犯了佳人 ?'…87book'
他思来想去,不得要领。正值春花将谢的时候,他忧心忡忡,独坐庭院,呆望着满院的花儿,似乎朵朵都是邻院女子俏丽的脸庞,让他心痛欲碎。
赵象怅然赋诗道:“绿暗红藏起瞑烟,独将幽恨小庭前;重重长夜与谁语,星隔银河月半天。”
第二天清晨,辗转了一夜的赵象,还昏沉沉的,却被一阵喜鹊的鸣叫吵醒了。
他正生怨怒之际,武家守门人妻子喜滋滋地推门而入,悄悄传来了步非烟的口信:“郎君不必讶异,旬日来不通音讯,只因小女子偶染风寒,卧床难起。”
说完,又从袖中掏出一只小巧的锦囊,递给赵象,说是夫人所赠。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五百九十七章 缚龙索
赵象急急地打开锦囊,只见里面装着一只玲珑的玉蝉和一副诗笺。
他如获至宝,把玉蝉紧紧攥在手中,顿感一股暖流从手中蒸腾而出,传遍了全身,飘飘欲仙。
再展开诗笺细读:“无力严妆倚绣笼,暗题蝉锦思难穷;近来羸得伤春病,柳弱花欹怯晓风。”
赵象问过守门人妻子,得知步非烟的病情已有好转,稍稍放心了。
却又深恐佳人幽思满怀,加重病情,于是写下一封短信,并且附上一首诗,由守门人的妻子带给步非烟。
步非烟的病,可以说半是身病,半是心病,见到赵象的信和诗,大为感动,病也几乎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她关上房门,垂下窗帏,写上一封信,也附上诗一首:“画檐春燕须同宿,兰浦双鸳肯独飞?长恨桃源诸女伴,等闲花里送郎归。”
当初赵象始启心扉,托人传情时,步非烟虽然春心暗动,但拘于自己的身份名节,不敢轻举妄动,强压着膨胀的感情,终于酿成重病。
现在赵象再三表明心意,大病初愈的她似乎也焕发了勇气,无法再压抑自己的感情,于是索性尽情倾诉心曲。
赵象见信和诗,明白了步非烟的一片芳心,自然是喜不自持,美滋滋地幻想着自己与步非烟才子佳人相配成双,心心相通,昵爱万千。
几天后的一个黄昏,武家守门人妻子又悄悄来到赵象书房,告诉他说:“近日来武参军公务繁忙,今夜将在公府值宿,夜里只剩下夫人独守空房,公子可逾墙与佳人相会。”
说罢就匆匆离去,只留下赵象心中激动得怦怦直跳。
好不容易等到更深人静,赵象悄悄搬了梯子,越墙来到武家院中,只见步非烟默立在花丛中,似已等候多时。
两人一见如故,欣喜难言,牵着手悄悄潜入卧室。在幽幽的烛光中,两人无言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一团烈焰同时点燃了两颗相待已久的心。
这两个苦恋的人,顿时溶为一体。
这一夜的缠绵风韵,对两人来说,就像一股清泉流进了干涸已久的心田。
天晓临别时,步非烟紧紧拉住赵象的手,秀目含泪道:“今日相遇,乃前生姻缘,望公子不要因为妾无玉洁坚贞之志,而轻薄待妾。妾本非风流放荡之人,以身相许,实是情之所致,愿公子深记!!”
赵象温柔地抚慰道:“小生非轻妄之徒,决不会逢场作戏。承蒙垂青,决不相负!”
天已放亮,赵象不得不急忙跨墙而归。
他回到自己书房,心情仍沉浸在昨夜的激荡中,无法平静,乘兴又赋诗一首:“十洞三清虽路阻,有心还得傍瑶台;瑞香风引思深夜,知是蕊宫仙驭来。”
感情的闸门一旦开启,春心如泉就再也遏制不住了。
自从有了那一夜巫山云雨后,凡是武公业留值公府的夜晚,就是赵象与步非烟欢会之时。两人情深意浓,心息相通,彼此一个眼神,或一声轻呼,都能唤起对方微妙默契的感应。
不过,那种好日子,毕竟不多有。
大多数的日子,他们都只能隔墙相思,有时托守门人夫妇传递诗书,有时赵象在院中大声吟诵诗书,步非烟坐廊下轻抚琵琶。种种方式,都被用来传达彼此浓浓的恋情。
就这种情形,步非烟用诗作了描述:“相思只怕不相识,相见还愁却别君;愿得化为松上鹤,一双飞去入云行。”
两颗相倾相爱的心,无论什么困难都无法阻隔,恰似“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样过了两年,两人却实在想不出可以插翅双飞的办法,只能这样漫无结果地苦恋着。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无论他们两人怎样尽力地收买家中下人,隐蔽行迹,还是有一些风声传到了武公业耳中。
武公业找来守门人妻子询问,守门人妻子开始矢口否认。武公业严加逼打,让她终于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武公业顿时火冒三丈,却还是压住自己的火气,决心以眼见为实。
他不动声色,第二天佯装留值公府,入夜时悄悄潜回家中,藏在院墙下守候。
二更时分,看见墙上有人影晃动,性急的武公业奋力跃起,抓住来人衣衫。只听得‘嗤啦’一声,衣衫被他撕下一大块,人却跌回邻院中。
武公业心中有了数,便手持那片撕下的衣角,冲进自家卧室,向妆扮整齐的步非烟大吼道:“下贱女人,看你做的好事!”
步非烟一见衣衫,就知事已败露,望着暴跳如雷的丈夫,反而显得十分平静,心想既然事已至此,也就无需抵赖了,淡淡的道:“生既相爱,死亦何恨。”
武公业见妻子不但不否认,不惊恐,反而说出这样的话来,顿时气得说不出话,转身到侧房取来马鞭,向步非烟没头没脑地打去。
皮鞭下处,步非烟霎时皮开肉绽,偏偏咬紧牙关,并不讨饶。
武公业愤怒不已,皮鞭一阵紧似一阵。一朵鲜花猛遭狂风暴雨的摧折,转眼就已凋零。
纤弱的步非烟,在鞭打之下,很快就气绝身亡。
武公业一阵抽打之后,发觉步非烟已不动弹,于是停下来走近一探,娇妻竟然已是魂飞天外。
他不由得吓傻了,又怕又急,又悔又恨,一时不知所措。
为着遮人耳目,武公业以妻子暴疾而亡之名,把步非烟葬在北郊邙山。
隔壁府椽赵麟心觉步非烟的死甚有蹊跷,本想立案追究,后来发觉此事有儿子赵象牵涉在中间,便不敢再过问,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事后,人们发现,每至薄暮之际,邙山步非烟墓上,总有一位文弱的书生伏地而泣,似乎在与墓中人倾心相诉。当然,出现在这里的步非烟,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绳状法宝,叫做缚龙索,祭出后自动捆绑敌人。
高峰跟步非烟寒暄了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火枣……召唤!变身!三头六臂!
——扫霞衣……召唤!驱除一切状态!
——巨阙剑……召唤!吞!吸取法力!
——招妖幡……召唤!万妖朝拜!
——千军万马……冲锋!招妖幡开,天下群妖来!
——山河社稷图……召唤!改天换地!
——五火七禽扇……召唤!火海滔天!
——宝盒……召唤!吞噬!化为血水!
——阴剑!阳剑……融合……冰火阴阳剑!破防!冻结!
——乾坤圈……召唤!百发百中!束缚术!万钧破!
——金葫芦……召唤!白光斩!
——风火蒲团……召唤!狂风刃!烈火球!
——番天印……召唤!重如泰山!冰封球!
不久,步非烟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吧。”
便搂着步非烟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步非烟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五百九十八章 瀛洲台中的杨素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将,是隋朝的杨素。
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他是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杨素出身士族,祖父杨暄,官至北魏辅国将军、谏议大夫。
父亲杨敷,为北周汾州刺史。杨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
时人多未知之,唯其从叔祖北魏尚书仆射杨宽深异之,每次在子孙面前提起杨素时,总说:“处道当逸群绝伦,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
后与安定人牛弘{后任隋朝礼部、吏部尚书}同窗共读,知识渊博,在文学、书法上均有造诣,史书称其“研精不倦,多所通涉。善属文,工草隶,颇留意于风角。美须髯,有英杰之表”。
时北周大冢宰宇文护,把持朝政,引其为中外记室,后转礼曹,加大都督。
北周天和七年{公元572年}三月,北周武帝宇文邕,诛杀宇文护,亲掌朝政。杨素因曾受到宇文护的重用,所以遭到株连。
此时,杨素以其父杨敷死于北齐,但未受朝廷追封,便上表申诉,而周武帝不理。
杨素再三上表,周武帝大怒,下令杀杨素。杨素高声道:“臣事无道天子,死其分也。”
周武帝闻后,对杨素刮目相看,赦其无罪,并追赠其父为大将军,谥忠壮。又拜杨素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并逐渐对其有了好感。
周武帝令杨素起草诏书,素下笔成章,文词华丽,周武帝赞扬道:“善自勉之,勿忧不富贵。”
而杨素却回答:“臣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
北周建德四年{575年}七月,周武帝率军攻北齐。杨素请求率其父旧部为先锋,周武帝从之,赐以竹策,并说:“朕方欲大相驱策,故用此物赐卿。”
杨素随齐王宇文宪,攻北齐河阴{今河南洛阳东北},因功封清河县子,邑五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