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灵帝传说
杨素随齐王宇文宪,攻北齐河阴{今河南洛阳东北},因功封清河县子,邑五百户。
同年,授司城大夫。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大丞相杨坚受禅登基,改元开皇,是为隋文帝,并加杨素上柱国,并参与了隋朝法律的修定。
开皇四年{584年},拜御史大夫。由于其妻郑氏是个悍妇,杨素一次与其吵架说了一句:“我若作天子,卿定不堪为皇后!”结果被其妻告发,杨素因此获罪,并被免官。
此次经历,险些毁了杨素的前途。好在隋文帝一直准备灭亡陈朝,统一华夏,杨素曾数次献伐陈之策,此次被免官后,杨素并没有闲着,再次献伐陈之策。
开皇五年{585年}十月,杨素任信州总管,经略长江上游,并赐钱百万、锦千段、马二百匹。
杨素曾经同高颍共同担任宰相一职,在高颍废黜后,他独任宰相,兼有文武大略。
在隋朝的几次对外战争,杨素屡任主帅,百战百胜。
在对突厥战役中,他独出心裁地改为骑兵方阵。
突厥人大喜,以为正中下怀。不想杨素突然指挥军队,趁敌人没有摆好阵就杀过去,将突厥军杀得大败。
杨素曾亲自深入敌阵,巧妙地组织包围战,全歼突厥军队。
在平南陈时,他率水军缘江而下,所向披靡,陈国军民以为是“江神”再世。
在平定江南叛乱之时,如同摧枯拉朽,一个月即凯旋而归。
只不过,此人老奸巨滑,奸邪不正,谗害了许多忠良之士。
相传,杨素“多权略,乘机赴敌,应变无方”,同时治军严整,其部如有违犯军令者,立斩不赦,而绝不宽容。每次作战前,都寻找士兵的过失,然后杀之。
每次多者百余人,少也不下十几人。由于杀人过多,以至“流血盈前”,而杨素却言笑自若。
两军对阵时,杨素先令一二百人前去迎敌。若取胜也就罢了,如不胜而败逃者,无论多少,全部斩首。然后再令二三百人迎敌,不胜则照杀不误。
所以杨素的部下对他极其敬畏,作战时皆抱必死之心,所以战无不胜,称为名将。
杨素当时正受宠幸,隋文帝对他言听计从,所以随杨素征战的将士,都微功必录。
而其他的将领虽有大功,但都被文官谴却。
所以杨素虽严厉凶狠,但由于他能够恩威并施,所以将士皆愿随其征战。
开皇二十年{600年}四月,步迦可汗率兵进犯隋边。
隋文帝命杨素随晋王杨广出灵州{治回乐,今宁夏灵武西南},又令汉王杨谅、柱国史万岁出朔州{治善阳,今山西朔县},合击步迦可汗。
杨广为着培植自己的势力,亲自与杨素结交。杨素也知杨广有夺位之心,遂投其门下。
后文帝废太子勇,立次子广为太子,杨素参与其事。四年七月,文帝病逝,隋炀帝杨广即位。八月,并州总管汉王谅举兵反,炀帝以杨素为并州道行军总管,讨平汉王谅。
大业元年{605年},杨素为尚书令,与宇文恺等奉诏营建东部。次年又进位司徒,改封楚公,同年病死,谥景武。
杨素贪财货,营求产业,邸店田宅以千百数,东西京居宅侈丽,家僮数千,姬妾众多。
杨素工草隶书,善属文,有集十卷,今不存。
子杨玄感,大业中反隋,兵败被杀。
杨素能写诗,有不少作品流传后世,这里摘录两首。
《赠薛内史诗》:“耿耿不能寐,京洛久离群;横琴还独坐,停杯遂待君。待君春草歇,独坐秋风发;朝朝唯落花,夜夜空明月。明月徒流光,落花空自芳;别离望南浦,相思在汉阳。汉阳隔陇今,南浦达桂林;山川虽未远,无由得寄音。”
《山塞》:“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握手河梁上,穷涯北海滨。据鞍独怀古,慷慨感良臣;历览多旧迹,风日惨愁人。
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雁飞南入汉,水流西咽秦。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薄暮边声起,空飞胡骑尘。”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杨素,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
他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黑狗钉。此宝出手便带着雷鸣犬吠之声,外层是一道黑光,内里却裹着一根暗赤色的钉形红影,中人必死。
而且,黑光中所发出来的血色火花,细如牛毛,得隙即入,尤为厉害,沾上便无幸理,专门污秽法宝、飞剑。
此时,杨素拿着一把长柄宝刀,在半空中跨出一步,就已出现在高峰的跟前。
高峰不敢大意,祭出各种法宝,与杨素周旋起来。
——昊天镜……召唤!无所遁形!原形毕露!
——昆仑镜……召唤!蓝光普照!时间停滞!
——九疑鼎……召唤!金星红丝!吞噬万物!
——碧血剑……召唤!无坚不摧!逍遥三剑!独孤九剑!
——盘古斧……召唤!破碎虚空!开天辟地!拼命三斧!
也不知过去多久,高峰终于找出杨素的破绽,猛然将其杀死。
杨素被杀死之后,立即掉落一颗先天丹。
高峰一伸手,先将那颗先天丹吸过来,放进空间戒指,再凝望着步非烟,微笑道:“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炼化任务物品。”
步非烟淡然一笑:“谢谢。”高峰微微一笑,搂着她的纤腰,将身一纵,跳进梦魇空间……
不久,高峰带着步非烟,返回松江港口。
此时,步非烟已经获得修士的称谓,也答应加入碧血佣兵团。高峰将她介绍给紫蓝等女子认识之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蓬莱岛飞去,顷刻之间就已到达。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五百九十九章 陈妙常与潘法成
这次,出来接受挑战的历代名女,正是南宋的陈妙常。
陈妙常是南宋高宗绍兴年间,临**石镇郊女贞庵中的尼姑。
陈家本来就是临江的官宦之家,只因陈妙常自幼体弱多病,命犯孤魔,父母才将她舍入空门,削发为尼,在女贞庵中诵经礼佛。
空门多暇,陈妙常好学不倦。她不但诗文俊雅,而又兼工音律,十五六岁以后突然容光焕发,秀艳照人,穿着宽袍大袖的袈裟,宛如仙女下凡,令人目眩神迷。
陈妙常的空门偷情,与南宋初年的大名士张于湖颇有关系。张于湖,就是张孝祥,相传他曾在抗金名将张浚的席上赋一首《六州歌头》的词,张浚为之罢席。
全词如下:“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中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
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到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当时张浚的抗金北伐军,在符离溃败,南宋统治集团又重新走向妥协投降的道路。
张于湖的这首词,在急促的节拍中,传达出奔迸的激情,并通过关塞苍茫、名王霄猎、壮士抚剑悲慨、中原遗老南望等一幕幕鲜明的场景,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张浚当时正招集山东、两淮忠义之士于建康,上书反对议和,所以当张于湖即席赋出此词时,张浚有感于怀,为之罢席。
陈妙常的空门偷情,就与这个张于湖有关。也可以说是,张于湖成就了一段美妙姻缘。
张于湖是淮西人,进士出身,当年奉派出任临江县令,一路溯江而上,到达临江县境的青石镇,舍舟登陆,夜宿镇外山麓的女贞庵中,准备歇息两天,然后走马上任。
唐宋的时候,佛教在华夏国盛行,寺庙庵刹遍及全国各地,大多备有洁净雅室,以供远道而来的香客住宿祈梦。和尚庙里可住女客,尼姑庵内也可供男客过夜。
久而久之,通衢大道附近的寺庙庵刹,大都肩负着为旅客服务的任务,与今天风景名胜地区的观光饭店,没有多大区别。
正是初秋季节,入夜月白风清,张于湖步月花间,忽闻琴声铮铮琮琮,循声走去,转过假山丛树,不觉眼前一亮。
只见月下有一妙龄女尼,正在焚香弹琴,眉目如画,姿态秀逸,酷似瑶池仙子。
张于湖心中颇有所感,于是朗吟一词:“误入蓬莱仙洞里,松荫禅房睹婵娟,花样年华最堪怜;瑶琴横几上,妙手拂心弦。云锁洞房归去晚,月华冷气侵高堂,觉来犹自惜余香;有心归洛浦,无计到巫山。”
这个月下抚琴的尼姑,自然便是陈妙常了,薄暮时分曾经与张于湖打过照面,只知他是名士型的人物。此时,张于湖也不便透露他就是新任县令的身份。
无论如何,陈妙常心想,匆匆一面,岂可便以艳句撩人,当即口占一词,边弹边唱:“清净堂前不卷帘,景幽然;湖花野草漫连天,莫胡言。独坐黄昏谁是伴,一炉烟,闲来月下理琴弦,小神仙。”
张于湖碰了一个软钉子,自然不便相强。他可是饱读诗书,深明礼义的。更何况此地又是自己即将上任的地方,怎么能放荡不羁而贻笑大方呢?
于是急急抽身而退,第二天早晨就前往县城,然后是一系列的公务缠身。然而,当稍得暇逸的时候,便会不自觉地想起女贞庵中的妙龄女尼来。
恰好昔日的同窗好友潘法成,游学来到临江县。故人相见,把臂言欢,剪烛西窗,促膝夜谈,忽然话题一转,谈到青石镇女贞庵中的妙龄女尼姑来。
张于湖大叹“人在官中,身不由己”的苦水,潘法成则听得心旌摇曳,决心继续老友没有完成的心愿。就这样潘法成在急景凋年之际,住进了女贞庵中。
潘法成认为,女儿家削发为尼,妙龄女郎长伴青灯古佛,总会有一段不同寻常的心路历程,再不然就是遭遇到巨大的打击或痛苦的折磨。
否则好端端的,何不穿红戴绿,涂脂抹粉,享受女性黛绿的年华,以及恋爱嫁人,生儿育女,相夫教子,迎接充实而幸福的人生呢?
于是,潘法成就问陈妙常:“人言,非经大难,不入空门,姑娘才貌才人,何事看破红尘。”
陈妙常答道:“人思病时,尘心自减;人想死时,道念自生。皈依佛门,乃获永生,又何必一定要经过大难呢?”
看来潘法成要比张于湖高明了许多,先行若无其事地接近伊人,再行设身处地与伊人倾谈心曲,然后以才情逐步敲开伊人的心扉。
一日晨起,潘法成兴致勃勃地踱往东厢去找妙常女尼,说是夜来填词一阙,烦请斧正。
陈妙常接过松花笺,只见上面写道:“清风明月女贞庵,方外地;物我两忘好修行,活神仙。绝世容颜琼姬态,倾城国;淡装全无半点俗,荆山玉。”
这词一半写佛地,一半形容人物,用辞典雅,字迹秀逸。
陈妙常不觉大为欣赏,从此也就对这潘公子多了一份好感。
两人开始经常谈诗论文,奕棋品茗,彼此也就快速地熟悉起来。
熟就不拘常理了,潘法成也就能够经常登堂入室,进入陈妙常的禅房。
一天,他无意间看到了陈妙常夹在经卷中的一阙艳词:“松院青灯闪闪,芸窗钟鼓沉沉,黄昏独自展孤衾,欲睡先愁不稳。一念静中思动,遍身欲火难禁,强将津唾咽凡心,怎奈凡心转盛。”
潘法成看后,大大地出乎意料之外,闭目冥想,一幅松风夜静、青灯明灭的深宵画面,展现在眼前:空帏孤衾,辗转反侧,青春的娇躯,翻腾于无尽的苍茫里,那不就是梦寐以求的妙龄艳尼陈妙常吗?还以为她的情感防线,是何等的坚实而难以突破呢,原来却是如此!
于是展纸濡毫,也填词一阂:“玉貌何傅粉,仙花岂类几品,终朝只去恋黄芽,不顾花前月下。冠上星移北斗,案头经诵南华,未知何日到仙家,曾许彩鸾同跨。”
这词填下后,就放在陈妙常的案头。
陈妙常看过后,埋怨潘法成枉读四书五经,不该逾越礼法而填写秽词!
潘法成便单刀直入地讽刺道:“出家人都‘强将津唾咽凡心,怎奈凡心转盛’了,读书人难道就不许问问‘未知何日到仙家,曾许彩鸾同跨’么?”
陈妙常顿时羞红满面,低头忸怩道:“你怎么偷窥他人词稿!”
但既然秘密被戳穿,陈妙常的防御阵线上,乍然露出一个巨大的缺口。潘法成乘机蹈隙,一举攻占了爱的城堡。于是,这位貌若天仙的美貌女尼,就成了潘法成爱的俘虏。
不只是投怀送抱,而且夜夜缠绵于禅榻,在阵阵梵听寺钟声中,那修身养性的地方,成了谈情作爱的所在。神女下巫山,云情雨意浓,几度春风过后,陈妙常已是珠胎暗结。
一日,潘法成见陈妙常愁容满面,珠泪盈眶,并从袖中掬出一幅彩笺递过来,上面?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