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灵帝传说
阋恕?br />
不久后,府中的一个吴指挥偶然路过小店,一眼便看中了柜台中的王润贞。以后他又连着来喝了几回茶,对王润贞的美色垂涎不已,于是派人带了聘礼登门求亲。
来人假装好意地劝说:“徐公子远戍辽阳,死生未卜,姑娘何必苦苦等他,不如早早跟了吴指挥享清福。”王润贞却坚决不肯答应,对母亲说:“徐郎为儿遭祸,背弃不义,儿宁愿等他到白头!”母亲同情地点点头,委婉地拒绝了说客。
吴指挥色心既起,哪肯轻易罢手,又接二连三地派了人来软磨硬逼,最后甚至把彩轿抬到了茶店门口。王润贞心意已决,定不肯负于徐郎,见吴指挥逼得急迫,索性摸出一把剪刀,对准自己的颈部,厉声喝道:“只要让我上了轿,我必死在轿中!”
吴指挥无可奈何,只好打消了强娶王润贞的念头,却在恶怒之下,令手下的人动手捣毁了王润贞母女的茶店,以泄忿恨。王润贞母女俩又一次失去栖身之地,踉踉跄跄流落街头。
正巧遇见当初与沈必贵有些交情的老驿丞杜君常,可怜她们孤儿寡母无依无靠,便在他所管的驿站中拨出一间偏房,暂时安顿了她们。
一天,有四位戎装兵卒投宿驿中。童氏正在灶间烧饭,听到四位兵卒中,一个操本地口音的年轻人的声音似乎有些耳熟,便掀开门帘看去,情不自禁的疑声道:“难道是他?”
童氏心里有些疑惑,索性凑上前去探问:“敢问客人尊姓大名?”
那年轻人转过头来,见到满面灰尘,发髻蓬松的童氏,脸上闪出一丝讶异,却似乎又拿不定主意,只是喃喃地回答:“晚辈姓徐名苕郎。”
“果然是你!”童氏不禁失声悲哭道,“我是你的岳母啊!”
徐苕郎这时也认出了她就是未婚妻王润贞的母亲,泪水也不由自主地涌上来,但心中不解岳母为何会流落到驿站。这时童氏已稍稍镇静下来,含着泪将家中这两年来的变故,大致叙述了一遍,徐苕郎听得心如刀绞。
随即,童氏把徐苕郎让进屋里,见了王润贞。一对牵肠挂肚的情人,历经磨难,竟又在这种境地不意相逢,那滋味是悲是喜,难以说清。
碍于童氏在场,两人也不便靠得太近,只是你望着我,我看着你,眼中的泪无声地淌下,无言地交流着两年来的相思之苦。童氏察觉到了什么,只说先去烧饭,便退出门去。
屋中的一对恋人,情不自禁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当夫夜里,童氏和徐苕郎就分别把他们的际遇,告诉了杜君常和与徐苕郎同来的士卒。
众人都为他们嗟叹不已,同声道:“今日相遇,是天赐良缘,不可错过机会!”
于是分头张罗,当夜就在驿馆里给他们完了婚。
简陋的洞房,没有红纱罗帐,没有绣被锦褥,只有一对大红蜡烛,照着两个久别重逢的新人。
他俩一会儿眉开眼笑,一会儿热泪满腮,都紧紧搂住对方,生怕一松手,一切都会云散烟消,不复重来。徐苕郎这次与其他三个同伴是奉命往海南送公文,路过此地。
因公务紧急,不可耽搁太久。可新婚燕尔,怎忍别离!
那三个同伴体谅他的苦衷,便商议好由他们三人前往海南办事,到那边只说是有个同伴半途得了病,在驿站中调养。待他们返回时,再来会上徐苕郎,一同回辽阳复命。
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天时间,可对徐苕郎与王润贞来说,也是十分难得的。
他们千恩万谢地送走了三位士卒,盘算着怎样享受这十几天的蜜月时光。
不料横祸难挡。不知怎的,徐苕郎偷度蜜月的事,就传到了对王润贞耿耿于怀的吴指挥耳中。
他挖空心思都没得到的美人,竟然被那个戍边的穷小子搂进了怀中!他霎时妒火中烧,命令手下士兵,以“怠慢军务”为理由,逮捕了徐苕郎,并将他一顿乱棒打死在公堂上。
消息传到驿站,王润贞痛不欲生。她本想追随丈夫而去,但又对丈夫不明不白地丧命而心有不甘。于是,她请人写下状纸,到县府里击鼓告状。
谁知那个吴指挥早已跟县令大人通了气,县令对王润贞的状纸不理不睬,还斥责她扰乱公堂。
官官相护,自古皆然。王润贞深知,要想靠县府伸冤,那是痴心妄想了。
正在这时,吴指挥又厚颜无耻地派了人来说亲。王润贞顿时有了主意,让母亲答应下亲事并定了迎娶吉日。待嫁之日,她不准备嫁妆,却日夜磨着一把锋利的匕首。
就在王润贞准备亲手刺杀仇人的计划还没有进行时,监察御史傅经纶巡视来到常山,恰好下榻在王润贞借居的驿站。
听人说傅大人秉公行事,执法严明,王润贞抱着一线希望,递上了状纸。
傅大人对这件案子十分重视,派人传来了吴指挥,亲自升堂审讯。
开始吴指挥矢口否认打死徐苕郎一事,还谎说他是逃避军务外走他乡了。
很快,傅大人根据蛛丝马迹寻线索,派人在城郊的一座废砖窑中,找到了徐苕郎血肉模糊的尸体。吴指挥被依法处死,徐苕郎的遗体则由当地官吏厚礼安葬。
在出殡的那天,王润贞一身白衣白巾,扶棺而行,悲伤难以自持。
送葬的队伍来到郊外坟地,人们忙着行礼下棺,没注意王润贞悄悄走到附近的一口深水池塘边,回头望了一眼徐郎的棺木,纵身跃入塘中。
待人们发现后,将她打捞起来,她已经气绝身亡,只好把她和徐苕郎合葬在一个墓穴中。
一对挚情恋人,生前饱尝离别之苦,死后终于能够长相厮守。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二十五章 名将周德威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王润贞,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落魂钟,摇动时可以使人失魂落魄,重心不稳。
高峰跟王润贞寒暄了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王润贞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吧。”
便搂着王润贞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王润贞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将,是五代时期后唐的周德威。
周德威,字镇远,小字阳五,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州朔城区}人,勇而多谋,久在云中{今山西大同},谙知边事。
唐乾宁中,他随晋王李克用攻王行瑜,以军功由铁林军使升检校左仆射、衙内指挥使。
唐光化二年{899年},梁军围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听说周德威勇猛,曾明令生擒周阳五者为刺史,而挑战者却被周德威擒获。
天佑三年{906年},周德威与李嗣昭攻取潞州{今山西长治},迁检校太保、代州刺史、蕃汉马步军都指挥使。
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救李嗣昭,随晋王李存勖击败梁军,解潞州之围,授振武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授蕃汉马步总管。
开平四年,在柏乡之战中,周德威向晋王献退军高邑{今属河北}、诱敌离营、以逸待劳之策,大败梁军。
乾化三年{913年},领兵攻幽州{今北京},灭大燕,授检校侍中、卢龙节度使。
贞明三年{917年},坚守幽州,契丹军围攻二百日不能破。
周德威用兵持重,能攻善守,常出奇制胜,为开创后唐屡建功勋。
贞明四年,胡柳陂{今河南濮城西}之战中,晋王不听其用兵之策,为梁军所乘,周德威战死。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周德威,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
他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天璇神砂,由佛家八功德池中的神泥所化。
祭出时,宛如数十百丈长大的一股五色星砂,具有极大的吸力,星光看去虽只绿豆大小,但一撞上,便互相激撞爆炸,随灭随生,变化无穷。
此时,周德威拿着一把长柄宝刀,在半空中跨出一步,就已出现在高峰的跟前。
高峰不敢大意,祭出各种法宝,与周德威周旋起来。
也不知过去多久,高峰终于找出周德威的破绽,猛然将其杀死。
周德威被杀死之后,立即掉落一颗先天丹。高峰一伸手,先将那颗先天丹吸过来,放进空间戒指,再凝望着王润贞,微笑道:“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炼化任务物品。”
王润贞淡然一笑:“谢谢。”
“不必这么客气。”高峰微微一笑,搂着她的纤腰,将身一纵,跳进梦魇空间……
不久,高峰带着王润贞,返回松江港口。
此时,王润贞已经获得修士的称谓,也答应加入碧血佣兵团。
高峰将她介绍给紫蓝等女子认识之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蓬莱岛飞去,顷刻之间就已到达。
这次,出来接受挑战的历代名女,正是明朝的闻蜚娥。
初秋时节,天高云淡,层林尽染。
一个秋风爽朗的午后,四川绵竹县城里,并排走出三匹骏马。马上各坐着一位衣巾光鲜、气度儒雅的年轻公子,并辔缓行,一路谈笑风生,朝着郊外行去。
这三人为闻俊卿、魏撰之和杜子中,都是绵竹县的秀才。
他们三人同年通过县试,考中了秀才,又因志趣相投,经常相邀在一起切磋诗WWW.KANSHUBA.ORG、交谈体会,于是成了挚友,并且结为异姓兄弟。
这天,他们读书读得疲乏后,便相约着到郊外散心,且饱览秋色。
三个人中年龄最大的是魏撰之,今年也刚二十岁,却老成持重,颇有大哥的风范。
居中的是闻俊卿,个头小巧,相貌俊秀,看起来是个文弱书生,却能文能武,骑马射箭都是好手,今年年方十八。
最小的杜子中,仅比闻俊卿小两个月,却高出一个头。他性情随和,才华俊逸,是三个人中最有社交能力的。
路上,三人不离左右,来到郊外的一个山坡上,只见这里林木稀疏,溪水潺潺。不远处则是崇山峻岭,郁郁苍苍。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赏山观水的好地方,便决定停下来休息游玩。
魏撰之与杜子中下了马,准备牵着座骑去溪边饮水。
仍在马上的闻俊卿却推说:“骑瘾未足,还想策马奔驰一番。”
魏兄、杜弟都说:“闻兄随意。”于是闻俊卿一扬鞭,马便向树林深处飞奔而去。
魏撰之与杜子中饮过马后,便散坐在山坡上,举目四眺,随口谈论些写秋景秋情的诗文。
就在这时,‘怦’的一声,一个东西猛然跌落到杜子中背后。
他回头一看,原来是个被箭射下来的乌鸦,一时兴起,顺手拾起来一看。
却见那支竹箭的箭柄上刻有“蜚娥记”三个小字。这里除了他们兄弟三人,再也没见其他人影,是谁发箭射下了这只乌鸦呢?看箭上的名记,似乎是个女子的名字。
杜子中觉得很奇怪,便递给了坐在一旁的魏撰之,说是“请魏兄察辨”。
魏撰之接过乌鸦,还没来得及细看,忽然背后响起一阵马蹄声和一串银铃般的笑声。两人同时回头看去,原来是闻俊卿策马回来了。
魏撰之也对带箭枝的乌鸦来了兴趣,正疑惑难解,见闻俊卿过来,便又递给他看,平时他的心眼就最多。其实,闻俊卿早已注意到了魏撰之手中的那只乌鸦,脸色微微一红。
但因奔跑太急,脸已红扑扑的,便掩住了那份因害羞而引起的脸红,魏撰之与杜子中都没有察觉到。见他俩都盯着自己,等待回答,闻俊卿开口道:“这乌鸦是小弟射下的。”
“是你射的?!”魏、杜两人异口同声地表示惊讶。接着又问:“那箭上的‘蜚娥记’是何意?”
闻俊卿擅长射箭,魏、杜两人都知道,而且这次郊游,也见他背着箭袋,但过去谁也没注意到他的箭上还有什么标记。
这时闻俊卿已镇定下来,对两位兄弟解释说:“这‘蜚娥’是我家姐姐的名字,她也喜欢射箭,这些箭我便是拿了她的。姐姐待字闺中,既然魏兄拾到了箭,可见你们是天定之缘,我倒是想做了这回红娘,不知魏兄意下如何?”
魏撰之恰好尚未有婚约,听闻俊卿这么一说,心中确实一动。
他想:(既然闻弟如此俊秀灵敏,他的亲姐姐也一定不错。)
当即就应下了这门婚事,并解下系在腰间的羊脂玉闹妆作信物,让闻俊卿转送给他姐姐。
所谓羊脂玉闹妆,是一种由羊脂玉雕磨成的环状佩饰,作为信物相赠,是再合适不过了。
杜子中在一旁默默看着两位学兄的交谈,心中暗想:(倘若不是我把乌鸦递给魏兄,这作闻兄姐夫的不就是我了么!)
但又想:(毕竟魏兄为长,先行议婚是情理之宜,自己还吃什么醋呢。)
于是心中释然,诚心诚意地向魏兄道贺。
不久,秋闱之期临近,魏撰之与杜子中邀请闻俊卿同赴省城参加乡?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