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灵帝传说
他环顾空寂的书房,泪水不断地滚落在诗稿上,落得斑斑点点。
最后,他翻出了妻子早在做姑娘时,写的那首梅花诗:“埋骨青山后望奢,种梅千树当生涯。”
他猛然一惊,暗叹:“纤纤的坟头,怎能没有梅树呢!”
他也不管时值秋季,不宜栽树,仍连忙找人四处寻找梅树,重金买下,移种到金纤纤的墓地,也种满了自家的院子。他想他们一定能生死同赏梅花,就像当年同床共梦,同游秋水渡一样。
金纤纤死后,袁枚亲撰《金纤纤女士墓志铭》,推其为吴门闺秀之“祭酒”。
并纪金纤纤生前曾约吴门才女沈鹊花、江玉轸、江碧珠等,聚会于苏州虎丘剑池旁,相互大谈《越绝书》、《吴越春秋》诸故事,你往我复,令旁听的缙绅先生瞠目结舌。
金纤纤于诗不分唐、宋,尤喜袁枚的《小仓山房诗集》,读后即给袁枚写信,乞为弟子,临终前还为不能向先生求教书中疑义而遗憾。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金纤纤,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万鸦壶,是一只方口四耳的妖壶,可以放出无数会喷火的乌鸦。
高峰跟金纤纤寒暄了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金纤纤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吧。”
便搂着金纤纤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金纤纤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将,是大辽的耶律斜轸,字韩隐,性明敏。
保宁元年{969年},北院枢密使萧思温,以其有经国才,荐于辽景宗耶律贤,深得器重,命节制西南面诸军,为南院大王,后任西南面招讨使。
保宁十一年{979年},宋以灭北汉之师,奔袭燕京。北院大王耶律奚底、统军使萧讨古和乙室王撒合往援,与宋军逆战于沙河,败退至清河北。
耶律斜轸取奚底军青帜旗,佯败诱敌,取得初战的胜利。
进军至京西北高梁河,与休哥分左右翼夹击宋军,又获全胜,致使宋太宗落荒而逃。接着,辽诸军并力,“击宋余军,所杀甚众,获兵仗、器甲、符印、粮馈、货币不可胜计”。
高梁河之战,是宋军首次大规模对辽朝的进攻,宋太宗亲临指挥。
时值七月,正是辽景宗远离南京避暑于夏捺钵之际,南京守备空虚,全赖南京的留守韩德让、兵马都指挥使耶律学古和知三司使刘弘能安人心,捍城池。
耶律斜轸与耶律休哥率军及时赴援,才得以取胜。这是斜轸与休哥军事才能的首次展现。
乾亨元年{979年},耶律斜轸从南府宰相耶律沙,援北汉抗宋。
前军进至白马岭{今山西盂县东北}大涧,半渡中遭宋军袭击,大败。后斜轸军至,击退宋军。宋灭北汉后,乘胜攻辽南京{今北京}。
辽耶律奚底军初战失利,退至南京城北清河。斜轸布援军于得胜口{今北京昌平北},并取奚底军青色旗引诱宋军追击,然后出其后一战而胜。
继而又与惕隐耶律休哥分进合击,大败宋军。
景宗在位14年,虽不曾致辽朝于鼎盛,却初步扭转了穆宗时国势不振的局面。
更为可贵的是,他任用和培养了一批有为的蕃汉官僚,这是辽圣宗承自其父的最可宝贵的财富。在政权交接、局势动荡之际,这些官僚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与韩德让一样,耶律斜轸、耶律休哥和萧挞凛在关键时刻,给辽圣宗以毫无保留的大力支持,对圣宗统治地位的确立和政权的巩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耶律斜轸与受顾命的韩德让一起,面对挑战,勇敢地承担起保卫圣宗权力,维护国家稳定的重担,向太后保证说:“信任臣等,何虑之有!”
不但保证圣宗的皇位得以巩固,而且为辽朝的全盛发挥了各自的经邦治国之才。
耶律斜轸以北院枢密使参决大政,除维护圣宗的地位外,也充分发挥契丹人能征善战的军事才能,保卫辽朝安全。在高梁河之战后,斜轸又参加了辽宋之间的第二次大战——燕云之战。
乾亨四年{982年},圣宗冲龄即位,皇太后摄国政。
当时,“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辽景宗后“当朝虽久,然少姻媛助,诸皇子幼稚,内外震恐”,“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握政,盈布朝廷”,宋朝也欲乘机北伐,收复被石晋割弃的燕云十六州。
太后以寡母弱子,面对虎视最高权力的宗室诸王,势孤力单,处境艰危,形势严峻。
景宗卒,耶律斜轸与南院枢密使韩德让同受顾命,参决大政,深得摄政皇太后萧绰倚重,任北院枢密使。
统和四年{986年},宋朝三路大军北上伐辽,承天太后亲自率师援救南京。
斜轸任山西路兵马都统,迎击潘美、杨业的西路军。
宋军乘辽方无备,已“陷山西诸郡,各以兵守”。
耶律斜轸首战定安{今河北蔚县东北},击败贺令图所率宋军,进抵蔚州{今蔚县}。
他一面射书城中招降,一面令都监耶律题子设伏险处,配合围城打援。
待闻宋军来援,即命守军出迎,前后夹击,将宋军击溃,克蔚州及飞狐{今涞源}。
后闻宋西路副都部署杨业率部至,遣副部署萧挞凛伏兵于朔州{今属山西}南,自率军佯退,诱宋军中伏,大败杨业部,于陈家谷口{今宁武北}俘杨业。以功加守太保,封魏王。
与此同时,承天太后与耶律休哥等在东路也战胜了宋军,为辽宋对峙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宋朝两次北伐失利后,放弃了以武力收复燕云的方针,对辽改为守势。
不过辽朝开始不断南下,以期将疆域推进到黄河以北,至少要收回被后周攻占的瀛、莫二州。
辽圣宗在巩固了帝位之后,自统和十七年开始,又大举对宋用兵。
耶律斜轸也于是年卒于军中。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耶律斜轸,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
他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牟尼定珠。
此宝有六字真言和两个偈印,与元神相合,动念即生妙用,身畔飞起一环十八团明光,晶辉朗耀,合成丈许大一团祥霞包没全身,莹莹欲流,宝相庄严。
此时,耶律斜轸拿着一把长柄宝刀,在半空中跨出一步,就已出现在高峰的跟前。
高峰不敢大意,祭出各种法宝,与耶律斜轸周旋起来。
——昊天镜……召唤!无所遁形!原形毕露!
——昆仑镜……召唤!蓝光普照!时间停滞!
——九疑鼎……召唤!金星红丝!吞噬万物!
——黄金甲……召唤!绝对防御!伤害反弹!
——神农鼎……召唤!吸血妖藤!遍地情花!
——血痕钟……召唤!天龙八音!深渊之门!
——番天印……召唤!重如泰山!冰封千里!
——碧血剑……召唤!无坚不摧!逍遥三剑!独孤九剑!
——盘古斧……召唤!破碎虚空!开天辟地!拼命三斧!
也不知过去多久,高峰终于找出耶律斜轸的破绽,猛然将其杀死。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三十章 张淑仪与陆季和
耶律斜轸被杀死之后,立即掉落一颗先天丹。高峰一伸手,先将那颗先天丹吸过来,放进空间戒指,再凝望着金纤纤,微笑道:“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炼化任务物品。”
金纤纤淡然一笑:“谢谢。”
“不必这么客气。”高峰微微一笑,搂着她的纤腰,将身一纵,跳进梦魇空间……
不久,高峰带着金纤纤,返回松江港口。
此时,金纤纤已经获得修士的称谓,也答应加入碧血佣兵团。
高峰将她介绍给紫蓝等女子认识之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蓬莱岛飞去,顷刻之间就已到达。
这次,出来接受挑战的历代名女,正是清朝的张淑仪。
在华夏国的古代,一个男人身边妻妾成群不算稀罕事。
可妻妾之间和睦相处、大度谦让的,却为数不多。守着一个男人,谁都想多几分宠爱,所以争风吃醋是家常便饭,弄不好还大打出手。
陆季和的妻子张淑仪,却独树一帜。丈夫移情于其他女人,她不但没横加阻拦,反而积极从中撮合,替丈夫作了一次红媒。使夫妻三人皆大欢喜。
陆家和张家都是河南伏牛山区的显户,两家的先世都曾在明代为官。
明灭清兴后,辞官归乡,在伏牛山中安居乐业。
陆家住在伏牛山的桑坪屯,这里是崇山峻岭中的一块肥沃盆地,有一条水量丰润的桑箕溪蜿蜒流过,两岸桑树成林。因土肥水足,桑林并不需要管理,自然郁郁葱葱。
由祖上沿袭,这些桑林大半属陆家所有,附近的农户都是租了他家的桑树养蚕缫丝,陆家因此收入丰足。
这里的人养蚕和别处不一样,别人都是把蚕养在屋里的竹匾中,采了桑叶回去饲喂,这里却是把蚕儿直接养在野外的桑树上,任其生长。
初夏时节,蚕儿吞丝做茧,雪白晶莹的蚕茧挂满枝杈间,就像开了满树的梨花,那景致确实是别有风味。
传到陆季和这一代,时间已是乾隆末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陆季和读书理家,怡然自得,既不担心生计,又不存取仕之想,轻轻松松,平平淡淡,过的是山中活神仙一般的日子。
到了成家的年龄,娶了邻村张家的女儿淑仪为妻,两家门当户对,又是世交。
这张淑仪姑娘,模样长得端庄标致,不但能诗善文,还精于纺丝刺绣,兼具了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的双重才干。
娶了张淑仪后,陆季和不但多了一个生活的伴侣,而且添了个持家理事的好帮手。
张氏根据当地蚕丝粗细不匀的特点,摸索着织出一种别具特色的“疙瘩绸”。这种丝绸,表面上看上去坑洼不平,可穿在身上却让人觉得细软平滑。
它光泽柔和,粗而耐看,有一种纯朴自然的乡野趣味,一时间成了当地的抢手货。
妇女们都以穿这种疙瘩绸缝成的衣裙为时髦。张氏发动陆家的佃户都织疙瘩绸,再由陆家集中起来贩卖,为陆家增加了一大笔收入,佃户们也受益不少。
张氏颇有一套经营持家的政略,嫁入陆家参予理家后,陆家的家道愈加兴旺起来。
闲暇时,小夫妻一同读书吟诗,互相唱酬;或相携到桑林里散步,看看那些趴在桑叶上‘沙沙’嚼食的蚕宝宝,日子过得就像桑萁溪一样的滋润、明快。
可是,天底下总难有十全十美的事。张淑仪在陆家千好万好,可就有一样不如人意,就是婚后五年,一直未曾生育。
陆家在陆季和这一代就是一子单传,如今没有子嗣,岂不断了陆家的香火?
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张淑仪越来越觉得有愧于丈夫、公婆的厚爱,只怨自己的肚皮不争气。
陆家公婆都是通情达礼的人,媳妇五年不育,从没流露出半点不满。
媳妇聪明能干,尊奉二老,体贴丈夫,品行上没有半点可挑剔,所以本有心为儿子纳妾续嗣,却迟迟不好意思说出口。
丈夫陆季和更是不曾难为过妻子,反而常常安慰她:“只要我们两心相悦,有没有儿子不重要,到时候还可以过继一个啊!”
无论公婆与丈夫怎样宽容,张淑仪自己心里却总有个解不开的疙瘩。她想说服丈夫娶一房妾室,但又不知从何说起。毕竟要分走自己的一半夫爱,她不免有些愁怅。
春去夏来,到了端阳佳节。这天是个极好的晴日,张淑仪已与丈夫商量好,上午一同去山外看赛龙舟。早晨起来,张淑仪在厨房里张罗着安排人裹端阳粽子。
陆季和已打点停当,和张淑仪的贴身侍婢娉娉,一同等着张淑仪。
侍婢娉娉,是从张家随淑仪陪嫁来到陆家的,来时才十二、三岁,是个瘦瘦小小的机灵丫头。
五年过去,已然长成一个婷婷玉立的大姑娘,体态丰满,面白颊红,像颗刚刚成熟的水蜜桃,散发着一种诱人的气息。
她经常跟随张淑仪左右,举止神态自然也受了她的感染,端庄中透出几分机敏干练。
她的年龄比张淑仪小了五岁,因而多出几分少女的羞涩。
张淑仪在厨房里一时脱不了身,陆季和等得无聊,便提议与娉娉玩斗草的游戏。
娉娉点头赞同了。
斗草是当地人在端阳前后常玩的一种游戏,先扯下一大把细长的青草,两个人各握一束;游戏时,每人每次从对方手里抽出一根草来,比谁抽到的较长,谁就赢了这一轮。
实际上这是一种简单的赌戏。
赌注则因人而异,陆季和与娉娉订下的赌注是:谁赢了便在输方的手掌上轻轻打上一板。
说好了规则,陆季和转身到院墙下拨了一把青草,分给娉娉一半。两人到院里的石?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