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灵帝传说
一次,狄青家夜间焚烧纸钱,祭奠祖先,事先偶然忘记了通知负责消防的厢吏,结果厢吏连夜报告开封府。
虽然府吏迅速赶到时,“火”已灭了许久,但第二天,城中便盛传,狄枢密家夜有怪光冲天。
显然,狄青家中的任何异动,都会成为控制社会舆论的文人们的谈资和口实。
家中夜有怪光冲天,这在华夏国古代涉及到非常严肃的政治问题,常被看作臣子有图谋不轨之心的自然表象,甚至更被视为改朝换代的征兆。
在这种情况下,狄青已然成为功高震主的人物,因而这些谣传对他具有极强的杀伤力。
除此以外,各种类似的传闻,也相继而起。
有人说,狄青家里养的狗,也长出了奇怪的角;更有甚者,还有人在京师发大水时,见到狄青身穿黄衣,坐在相国寺的大殿上,这无异于给狄青穿上了帝王象征的“皇袍”。
这些谣传,除了因为至和、嘉祐年间盛行谶纬巫术之外,主要还是基于政治上的不安。
朝中大臣甚至包括当年相当赏识狄青的名臣韩琦,普遍担忧狄青有可能功高震主,篡夺皇位。
这种担忧,正是宋代重文轻武的必然结果。
对种种关于狄青的传言,仁宗虽然并非全信;群臣对狄青的攻击和猜测,仁宗也一直有所保留;但他毕竟不能无动于衷。
因为这些,终究都直接关系到自己的皇位和性命。
终于,至和三年{1056年},性情文弱的仁宗又一次在极度的矛盾中,在朝野舆论的巨大压力下,做出了无奈的决定,罢狄青枢密使,出外知陈州。
据说,狄青将行时,对旁人说:“我此行,必死无疑。陈州有一种梨,叫青沙烂,今去此州,狄青必烂死。”
这表明,狄青似已预感到了不祥之兆,也意识到陈州之行定然不会给自己带来平安。
第二年,狄青因为承受不了因朝廷疑忌而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暴病死于陈州,年仅五十岁。
仁宗得知,悲痛万分,赠官中书令,并亲自题其碑曰“旌忠元勋”。
狄青死后,可以得到如此高的荣誉和礼遇,这是仁宗对一代名将的最后交待,更是他内心无限愧疚的流露。
范仲淹、狄青是仁宗时代众多历史人物的典型代表,其命运与仁宗时期的内忧外患紧密相连。
作为文官、武将之杰出者,他们有着某些相似之处。
他们都为挽救大宋王朝做出过巨大努力,结局却都带有浓浓的悲剧色彩。
这大概是与仁宗的性格和他们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
作为一个守成之君,仁宗坚守祖宗法度,千方百计地防范朋党,以致他不得不在最后关头放弃了范仲淹的改革。
作为一位性情文弱的帝王,在宋朝防范武人的基本国策下,对自己甚为器重的狄青,他似乎也无法改变狄青的悲剧命运。
跟狄青有关的传说很多,甚至有人认为,狄青是北宋第一大帅哥。
到底有多帅?帅到上战场不敢以真面目视人,怕敌人看到狄青长得太过秀美,嘲笑宋军无人,派了个奶油小生来打仗。
在延州前后四年,狄青参加了大小战役二十五次,中流矢八次。每次战斗,狄青都身先士卒,受伤后,仍顽强杀敌,屡立战功。
战场上的狄青,装束非常独特,总是披头散发,戴上青面獠牙的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后来的小说家称,狄青的面具太过狰狞恐怖,敌军乍见,常以为是妖魔鬼怪,还没交战,魂魄早已吓掉三分,因此狄青每战必胜。
据说,狄青是华夏国历史上,第二位帅到要戴上面具,才敢上战场的美男子。
四百余年前,有一位兰陵王,也是“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对敌”。
不过,兰陵王并非兰陵的一位国王,而是东魏权臣、北齐奠基人高欢的孙子高长恭,兰陵王是他的爵位。
一次大胜后,为着庆祝胜利,武士们为兰陵王编了《兰陵王入阵曲》,所有人戴着兰陵王那样的面具,边歌边舞。
《兰陵王》后来还演变成了一个曲牌,宋人常常用来填词演唱当时的流行歌曲。
听说有位神奇的面具将军,将从前线凯旋京城,京城士女早已传说纷纭,热切地期盼着一睹英雄的风采。回到京城,狄青每次上街,都能吸引大批民众的围观,导致交通堵塞。
当时狄青的派头,绝不亚于今天的超级偶像、天王巨星。
渐渐地有人认出了这位俊美的狄将军。京中纷纷议论,原来狄将军就是早年皇家仪仗队的骑兵狄二郎啊!那时就因为长得太帅,马又骑得好,被皇上看中当了近卫骑的骑兵呢!
听说后来犯了什么事,才到前线去打仗的呢,没想到仗也打得好……
听说狄将军没考过进士,不过看来比考上状元还有前途呢……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三十三章 关秋芙与蒋坦
面具将军狄二郎的英俊潇洒,不但俘获了京城无数少女少妇的春心,就是皇宫中的贵妇公主也毫不例外。这样的传奇,一直延续到狄将军的下一代。
多年以后,宋哲宗时,皇帝为神宗的大长公主挑选夫婿,在文官圈子找来找去,没有满意的。
负责做媒的官员,一时没了主意,只好向皇帝探听公主心目中的驸马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皇帝告诉他们:“就是要长得狄咏那个样子。”
这个狄咏,就是老帅哥狄青的儿子,当时在宫廷里充当卫士。
从此以后,小帅哥狄咏就被宋人称作“人样子”,就是“标准帅哥”的意思。
狄青因为在征西与平南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后来当上了枢密使。在宋朝,枢密使是总理级别的大官,皇帝之下军政的最高长官,并与宰相一起商议国家大事。
狄青出身贫寒,他的一生成就,全靠他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故事,完全可以改编成一部华夏国男版的《大长今》。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狄青,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
他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紫清灵焰。
此宝是紫清玉府太虚宫中乾灵灯上所结的灯花,被几位谪降的天仙带临凡世,仗以御邪防身。先后共是七朵,威力也各有大小不同,本身具有灵性,能发能收。
若能得到前古神油,加以补益,威力更大。发时作如意形,神妙非常。
此时,耶律斜轸拿着一把长柄宝刀,在半空中跨出一步,就已出现在高峰的跟前。
高峰不敢大意,祭出各种法宝,与耶律斜轸周旋起来。
——黄金甲……召唤!绝对防御!伤害反弹!紫金晶壁!
——扫霞衣……召唤!驱除一切状态!
——青莲宝色旗……白气悬空!金光万道!玉虚杏黄旗……三角宝罩!绝对防御!
也不知过去多久,高峰终于找出耶律斜轸的破绽,猛然将其杀死。
耶律斜轸被杀死之后,立即掉落一颗先天丹。高峰一伸手,先将那颗先天丹吸过来,放进空间戒指,再凝望着张淑仪,微笑道:“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炼化任务物品。”
张淑仪淡然一笑:“谢谢。”
高峰微微一笑,搂着她的纤腰,将身一纵,跳进梦魇空间……
不久,高峰带着张淑仪,返回松江港口。
此时,张淑仪已经获得修士的称谓,也答应加入碧血佣兵团。
高峰将她介绍给紫蓝等女子认识之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蓬莱岛飞去,顷刻之间就已到达。
这次,出来接受挑战的历代名女,正是清朝的关秋芙。
有人说:“家花不如野花香。”一双男女如果做了夫妻,朝夕相守,事事相知,日子一长,就很容易失去新鲜感和吸引力。于是,许多所谓的风流雅士,把家中的娇妻搁在一边,热衷于到烟花柳巷寻找韵事,饱尝“野花”的滋味。
然而真正的挚情夫妻,并不如此。他们之间的感情,就像窖藏的醇酒,愈久愈香醇,平平凡凡的家常生活中总能酿出多彩多姿的韵事,彼此陶醉其间,决不会失去吸引力。
江南才女关秋芙与丈夫蒋坦,就是这样一对挚情夫妻。
关于他们之间的浓情韵事,说起来颇能动人遐思,漾人魂梦。
关秋芙名瑛,钱塘人,清宣宗道光三年出生于一位秀才之家。
关父饱读诗书,却仕途不顺,常与一帮文友雅士放纵于诗酒之间。
关秋芙从小就长得灵秀可人,深得父亲的朋友们喜爱,于是有魏滋伯教她学诗、杨渚白教她学画、李玉峰教她学琴。
她虽然不是名门闺秀,却深得当时诗、画、琴高手之真传,成为一个集各家之长的绝伦女子。
这样才貌绝伦的女子,当然是“君子好逑”。
关家并不想借女儿攀高枝,而是顺其自然将关秋芙许配给了她的姨表兄蒋坦。
蒋坦也是生长在书香门第,家境算不得富贵,却是诗礼相传,使他颇具文质彬彬、气度轩昂的名士派头。关、蒋两家住得很近,关秋芙与蒋坦从小常在一起玩耍,青梅竹马,两相依傍。
长大后,两人又互相倾慕对方的才貌,情意相悦。
双方父母深解儿女的心事,顺水推舟,成就了他们的百年之好。
完婚是在道光二十三年的秋天,丹桂飘香中,关秋芙喜盈盈、羞怯怯地踏进了蒋家门庭。
宴罢客散,已是三更时分,洞房之中红烛摇彩,暖意融融。
关秋芙绾着堕马髻,身穿红绢衫,低头含笑,坐在床沿上。
她那白嫩染红的面庞,比平日里更显得俏丽动人。刚送完贺客的新郎蒋坦,走进洞房,痴痴地望着娇喜万状的新娘,心旌摇曳,脚步也有些飘飘然了。
昨日还是表妹,今天成了他的娇妻,恍惚中他觉得这个娇俏的新婚既熟悉又陌生。
蒋坦走到床边,挨着秋芙坐下,静默了一会儿,悄悄拿过她丰润的小手,紧紧握在自己的手掌里。秋芙缓缓地转过头来,目光与蒋坦相遇。
四束目光,紧紧碰在一起,彼此慢慢读着对方的眼睛,仿佛又回到了那两小无猜的童年时期。
那一层如烟似雾的陌生感荡然无存,目光和手掌把他们紧紧地连为一体。
两人打开了话匣子,共同回忆着童年的游戏,少年的调侃。他们曾手拉手在院子里摘花、捕蝶、看蚂蚁爬树、和泥巴捏小人;还肩并肩写字作画、吟诗弹琴,为赋新诗强索愁……
这一切美好的往事,都是他们共同拥有。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着,痴笑着,不知不觉户外已响起晨钟。
秋芙带来的小丫鬓影影在屋外轻轻叩门,压低着嗓音喊道:“天色已晓,小姐快请起身梳妆!”
这时屋里谈兴未艾的新郎新娘,才如梦初醒。他们的洞房花烛夜,就这样坐在床沿上过去了。
婚后的生活,十分惬意。蒋家虽不太富,倒也有一些房产,靠房租维护生计,还算是衣食不愁。蒋坦这时已通过县试,取了秀才,已准备参加乡试的课程,所以他的任务就是埋头读书。
丈夫读书,秋芙自然就充当了“红袖添香”的角色。不过,她除了添香之外,不免要添上些柔情蜜意,使得蒋坦不由得跌倒在温柔乡里,课业不免疏忽不少。
春天的时候,院中花开似锦。
蒋坦坐在书房的窗前读书,一抬头正好能看见院墙下的几株花开正旺的桃花。
昨夜刚下了一阵春雨,春雨把粉盈盈的桃花打落一地。这时,秋芙正蹲在地上,拾着那些垂头丧气的落英。“她一定又在为落花伤怀了!”蒋坦的脑子里闪过这样的念头。
秋芙在桃树下蹲了很久,把一堆花瓣摆来弄去,也不知在干什么。
蒋坦有些忍不住了,放下书本,抬脚跨出书房门,悄悄走到秋芙身后。
“啊!真美!”他在心里惊呼了一声,强忍着没喊出口来。原来秋芙正在从那些桃花瓣砌一阙词,已砌好了大半。
蒋坦在她身后悄悄地读着,这是一阙《谒金门》:春过半,花命也如春短;一夜落红吹渐满,风狂春……
以落花惜春,体意两谐,真是绝妙之思!蒋坦正暗自称叹时,突然吹过一阵寒风,把地上砌好的花瓣全部打散,一个“春“字还没来得及砌完最后一笔。
“好一个‘风狂春不管’啊!”蒋坦禁不住脱口而出。
“你为何知道,我后面未砌出的,是‘不管’二字?”秋芙被他惊了一跳,转过头来问丈夫。
蒋坦一把将刚站起身的娇妻搂进怀里,打趣道:“我俩心有灵犀,你心里想好的句子,我还不知道么!”
秋芙嫣然一笑,捶打着丈夫的胸脯,刚才风吹花散而勾起的怅惘之情顿时烟消云散。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三十四章 瀛洲台中的种师道
夫妻俩在春天合种下的芭蕉,到秋天已是叶阔色浓。秋夜萧瑟,冷雨打在芭蕉叶上,淅沥成声。蒋坦坐在书桌前的灯影里听了,不由得生出一种诗人的闲愁。
愁绕心头,书也看不下去了,他索性跑到院中,摘了一片芭蕉叶,用布巾擦干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