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拆迁工
“哥萨克”一词首见于1240年的《蒙古秘史》,1380年在俄语中正式使用,即“哥萨克人”这一称谓。得到普遍公认的说法则是苏联史学家的观点:哥萨克是在14至17世纪出现的“自由民”,是随着俄国农奴制的确立而形成的,后逐渐演化成一种军事组织并在18至20世纪初发展到了它的全盛时期。
早期的哥萨克主要从事帮工或在边境服役,居无定所,四处流浪。为了求生存、御强敌,他们结成团伙打家掠舍、劫富济贫,在黑海和亚速海一带的哥萨克则成为海盗。顿河哥萨克历史博物馆藏有一幅大型油画,描写的就是哥萨克海盗满载俘虏和战利品归来的情景。
15世纪下半叶至16世纪初,这些分散的“自由民”为了对抗封建国家的压迫和抵御外族的入侵,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东南部地第聂伯河、顿河、伏尔加河、捷列克河及雅伊克河一带出现了由贫苦农民组成的。独立于中央政府的名为“自由哥萨克”的自治村社,16世纪下半期在上述地域相继建立了哥萨克军事州,从而使流动性极大的哥萨克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对于他们从事正常的生产活动具有重要地意义。
站在内城城墙上的伊万诺夫斯基大校十分满意地看着已经集结好了的哥萨克第六骑兵团。
只听见他大声咆哮道:“用你们的火枪,用你们的长矛,用你们的战刀,去尽情的杀戮那些该死的清狗吧!用他们地鲜血来洗刷我们刚才受到的耻辱。”
随着一遍一遍的乌拉声。铁协木制的巨大城门在吱嘎吱嘎的声音中,缓缓的打开。从外面看去,海参崴要塞终于露出了它的峥嵘獠牙。
骑着高头大马,头戴高筒状翻毛皮毛,身穿夹袄,背后背着马枪,左手牵着马缰,右手持着长矛的哥萨克骑兵团。在城门打开地那一刻,风驰电掣般的嚎叫着冲了出去。
城外的永山等人,当听到城内的洪亮乌拉的呼喝声时,就意识到不好。
“顺溜!快退回来!”永山大喊。
正在奔向城门的顺溜听到喊声之后,立刻掉头,就在这时,城墙上突然冒出密密麻麻地俄国鬼子,不由分说。对着顺溜等人就是一阵排枪。
啪啪啪!
一顿枪林弹雨,立时将顺溜带去的五人打落下马,好在顺溜机灵,翻身侧身骑马,用马挡住自己的身体,快速逃离。
这时。城门已经打开,一群嗷嗷乱叫的哥萨克骑兵蜂拥而出,紧紧的在后面咬着。
在十九世纪,哥萨克骑兵就是时代的骄子,是战争的宠儿。
15世纪中叶,南方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对斯拉夫国家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这时,在抗击土耳其人和鞑靼人的进犯中捷报频传地哥萨克名声鹊起,成为波兰公国和羽翼未丰地莫斯科大公国在同南方异族的征战中越来越倚重地力量。正是这个时期在组织结构、军事风格、宗教信仰、民族特点、生活习俗和文化心理上奠定了哥萨克未来发展的轨迹。
在16…17世纪上半叶,对哥萨克鞭长莫及的俄国统治者为了利用哥萨克的力量保卫边疆,向其提供战斗装备、给养以至军饷。例如早在1618年沙俄政府就开始向顿河哥萨克发放军俸。随着军事活动在哥萨克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增。战利品和俸禄成为其重要的生活来源,但却在相当程度上迟滞了当地区经济。
哥萨克军不仅拿着御赐俸禄、免交土地税。而且在18世纪初以前拥有相当大的行政、司法和外交自治权,成为俄罗斯历史上享有最多特权的群体,但这种特权是哥萨克以为沙皇效力为前提,以生命及和平生活为代价的。
到20世纪初形成了顿河、库班、捷尔斯克、奥伦堡、谢米列臣、阿斯特拉罕、乌拉尔、后贝加尔、西伯利亚、乌苏里和阿穆尔等11个主要军事分支,此外还有建于1917年的叶尼塞哥萨克军和雅库特哥萨克军等若干较小的军事分支。
哥萨克这支在内忧外患中拚杀出来的骁勇之师在沙俄统治者的扶持和利用下,在西起黑海、亚速海,东至黑龙江、太平洋,横贯欧亚大陆一万余公里的广袤疆土上迅速拓展着,到20世纪初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5300万俄亩土地(约合5780万公顷),440万哥萨克,辖区总人口超过1000万的庞大的军事集团。
俄罗斯地域广阔,分散在各地活动的哥萨克没有统一的指挥机构,各地哥萨克军首领,即阿达曼是该军及其统辖的哥萨克军事州的最高军事和行政长官。州下辖若干村镇,其最高首长也叫阿达曼,经由村民选举产生,约每三年选举一次。
哥萨克军大致分为两类:一是野战军,其主要任务是戍边和对外征战;二是内卫军,担任警卫和维持地方治安。其基本建制有团、营和百人队(相当于连),团的编制约600…1000人。在长期地征战中。哥萨克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平战结合体制。村民们平时从事各种生产活动,一有战事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每个哥萨克的服役年限大约20年左右,如顿河哥萨克最初规定30年,1875年减为20年,1909年后又减为18年。哥萨克的男人实际上从15岁就开始了军事训练,但正式服役要从18岁算起:3年预备序列。12年作战序列和3年后备序列,36岁退役后转为民兵。
永山见势不妙。立刻猛抽战马,火麒麟受痛,立刻甩开四蹄狂奔起来。周围的亲兵队原本还想等着接应顺溜,可是见到吃人一般的哥萨克骑兵,顿时毛骨悚然,也跟着永山打马逃命。
永山一边催马逃命,一边回头看着后面的追兵。看着疯狂追来地哥萨克骑兵的速度。永山心中一片哇凉哇凉地。他十分清楚这些哥萨克骑兵地速度,常年的边境冲突大多数是因为这些骑兵而起的。
他们经常凭借着精湛的马术来往于清俄两国边境,打家劫舍。等到镇边军接到消息时,基本上都是扑空了,即使碰巧遇上了,镇边军的骑兵速度也追不上人家。
看着越来越近的哥萨克骑兵,永山知道自己这次估计是跑不掉了,后悔当初为啥那么自大的跑过来。怎么就忘了这些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地骑兵了呢?
呼的一声哨响,永山明白,这是哥萨克骑兵准备投枪了,急忙压低身体。
嗖嗖嗖!
果然一片枪雨投了过来,扑扑!一连串的声音传到了永山的耳朵里。侧眼一看,自己旁边的亲兵不少被长枪刺穿身体,栽落马下。更有几个直接连人带马背长枪穿透,战马呼哧呼哧的越跑越慢,最后马失前蹄一起倒下。
永山自知无望逃脱,悲伤的闭上了眼睛。
可是依然没有投枪射中自己,永山再次睁眼环视周围,他带来的亲兵们都以落马,自己却是好好地。
不好!他们想抓活的!
永山突然意识到,为何这么密集的投枪没有刺中自己。明显这群畜生是想要活捉自己。这是永山绝对不能忍受的,大丈夫宁死不降。
若不是火麒麟是宝马良驹。恐怕这会儿,以哥萨克骑兵的速度,早就逮住自己了。
永山回头一望,离自己已经不到十米远了,而且清楚的看到,几个哥萨克骑兵正摇晃着锁套。
不好,他们想套住自己。永山骑兵出身,对这招实在再明白不过了。
对不起了,火麒麟。永山摸摸火麒麟地脑袋,钢牙一咬,掏出马靴中的匕首,在火麒麟大屁股上狠狠的一刺。
嘶遛遛!
火麒麟吃痛,撩开四蹄猛地飞奔起来,拉开了和追兵的距离。
可以说,哥萨克骑兵是在血雨腥风铸就的虎胆雄师, 一部哥萨克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
哥萨克人从最初的成群结伙、打家掠舍到后来的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在其五、六百年的发展史中,战事几乎没有间断过。例如,顿河哥萨克从1552年参加伊凡四世夺取喀山战役到1920年作为军事组织被解散的368年间,仅大规模的战争战役就参加了24次,平均每15。3年一次,其中最长地一次战争打了26年。
哥萨克参加了从18世纪…20世纪前半期俄国和苏联地所有战争,如彼得大帝发动的俄瑞北方战争、亚速海远征、克里米亚远征、波斯远征,两次俄波战争,六次俄土战争,仅20世纪头20年它就参加了三次战争,即俄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
哥萨克之所以在腥风血雨地征战中所向披靡,是因为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他们一样只为战斗而生,这支用血肉之躯铸就的钢铁之师总是在最关键的战役中赢得关键性的胜利。他们以自己的鲜血、生命、勇敢和智慧赢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沙皇曾赐予其担任御林军的殊荣。
第一百九十二章 狙击
凛冽寒风,一匹战马狂奔,飞扬的四蹄踩碎凝固的雪地,扬起黑白相间的泥土。后面是冲天的号角,雷动的乌拉声。
永山趴在受惊的火麒麟背上,紧紧地抱着它的脖子,任由嗖嗖的长矛破空声从他耳边划过。
狂奔中的火麒麟,撞开一道道哥萨克骑兵设置的标枪障碍,死死的将追兵们抛在后面,一切都成了背景。
北面的阿穆尔山上的一处白桦林中,伪装成一堆枯草的魅魉特战大队一中队长吴迪中校放下望远镜后,叹气的说道:“这永山在东北的口碑也不错,算得上是个英雄人物!”
一旁的一小队长董浪上尉接话道:“是啊!挺有本事的,能在哥萨克骑兵的追击下还活着跑到这里,也算是奇迹了。”
“好了,不废话了。帮他一把吧!让他欠我们一个人情,日后说不定能派上用场也说不定呢?”吴迪中校一边说着,一边架起了他的九五式狙击步枪。
魅魉特战大队的一个中队编制是一百人,中队下辖两个小队,各五十人。一个小队下辖十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五人。正常的战斗小组主要配备一把特制狙击枪,一挺九七气冷式轻机枪,三支加装瞄镜的九五式步枪,雷瓜二十个,闪光弹两颗,白磷弹两颗,短距离电报机一台。
特种兵的武器使用守则之一,根据特种兵地个人能力和爱好。选着最适合自己的武器,而不是最强的武器。
就像一小队长董浪上尉,他使用的就是枪管加长的普通九五式步枪。他是天生的狙击手,视力超强,外号千里眼。不用瞄镜可以在600米外打头,但是装上瞄镜后,只能打中400米内目标。为此。他也是整个特战大队唯一的不用瞄镜也能和比人一较高下地狙击手。
气冷式轻机枪是檀香山作战实验室应张云飞的要求研制地新式轻机枪,全重8。5公斤。有折叠式两脚架,采用弹夹气动式设计,前部枪管可以更换。
发明者是意大利的吉庇比…佩利诺,这个是被张云飞秘密绑架过来的枪械专家,起初还纷纷不平,可是后来得到檀香山政府提供的各项高级待遇后,被作战实验室的先进实验设备所吸引。最后被张云飞拖下水,为檀香山研究出来了本该在1900年问世的先进轻机枪。定型为九七式轻机枪。
历史上,在1900年,意大利的吉庇比…佩利诺也曾研制出一种性能非常出色地轻机枪,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意大利当局决定对其严加保密,为了不走漏风声,竟下令不准生产佩利诺机枪,却从国外订购大批性能劣于佩利诺机枪的重机枪装备意大利军队。直到1916年。意大利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吃到了缺少轻机枪的苦头之后,才匆忙将佩利诺机枪投入生产装备军队。
对于后世的人来说,枪械这个东西是再大众化不过了。很多的枪械发烧友,甚至自己都可以制造枪支。当然,这是建立在后世高度发达的工业基础上的,各种零部件到处都是。很多的玩具店都有得卖。
1892年,美国著名械设计家勃朗宁和奥在利陆军上尉冯…奥德科莱克几乎同时发明了最早利用火药燃气能量地导气式自动原理的机枪,这种自动原理为今天的大多数机枪年采用。美国枪械设计师BB。霍奇基斯所设计的1814型机枪是最早的气冷式机枪,这种机枪取消了水冷式机枪上笨重的注水套筒,使机枪较为轻便。
最早地机枪都很笨重,仅适用于阵地战和防御作战,在运动作战和进攻时使用不方便;这也是为什么檀香山生产的马克沁轮式水冷重机枪受到英国人喜欢,而大规模购买的原因。
早在在1893─1894年,罗得西亚英国军队与当地麦塔比利…苏鲁士人的战争中,在一次战斗中。一支50余人的英国部队仅凭4挺马克沁重机枪便打退了5000多麦塔比利人的几十次冲锋。打死了3000多人。因此,英国狠狠的吃了第一只螃蟹。尝到了甜头。
此后,各国军队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紧随步兵实施行进间火力支援的轻便机枪。
丹麦炮兵上尉乌…欧…赫…麦德森,在马克沁发明重机枪后不久,即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