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拆迁工





速度达每小时11海里,续航力为500海里。当压载水柜中注满水之后,“纳维尔”又将与法国早先潜艇一样,它的水下短距离航速可达每小时8海里,即使在水下航行数小时,其水下航速也可达每小时5海里。
  19世纪的最后10年中,潜艇已成为至少是具有潜在威慑力量的武器了。但是由于当时的英国、美国等海军大国对潜艇仍持怀疑态度,总认为潜艇只不过是弱小国家用于偷袭的武器,为此阻碍了潜艇的发展。但是,当1897年法国的“古斯塔夫…齐德”号潜艇用空鱼雷在海战演习中击沉了法国战列舰“马琴他”之后,法国的古板高层被年轻的法国少壮派军官团说服,正式批准大规模建造潜艇部队。
  得到这一情报的英国和德国人立刻惊醒,要求军方重视法国的潜艇扩建行动,因此两国海军部政治家们再次连蒙带骗的将张云飞的潜艇技术骗走。让张云飞不得不更加的重视自己的潜艇部队的发展了。
  不过好在,张云飞在潜艇方面起步快,英国和德国拿走的设计都是以前的老旧图纸,真正的精华所在,张云飞又岂能轻易示人。
  威克岛潜艇基地内部,霍兰正满意的欣赏着他的最新杰作,鲨鱼Ⅲ型潜艇。该型潜艇外观上要比前两型要好看点,线性设计使其进一步减少了水中的阻力。新型的潜艇当然借鉴了法国的新式双壳潜艇技术,不过最大的改进不是吨位和速度,而是潜艇的上部指挥控制台。
  这个就要得益于霍兰的新任得意助手莱克了。
  今年夏天,莱克设计的“亚古尔”号潜艇仅靠自身的动力,从诺福克航行到了纽约,成了第一艘在公海远航的民用潜艇。该艇无论在水上或水下航行,都由一台22千瓦(30马力)的汽油发动机来推动前进。由于汽油发动机工作时需要空气,所以莱克在艇上装有可伸出水面的吸气管和排烟管,同时取消了固体压载物,而用压载水箱来带动潜艇的沉浮。为了改善潜艇的适航性,莱克又在吸气管和排烟管外包上一层外壳,使“亚古尔”号外形类似于现代潜艇上层建筑(即潜艇的指挥台)的第二层艇壳。经过改装后的“亚古尔”号潜艇的上浮与下潜都是较为稳定的,并能在一个适当的深度上将内燃机水下工作时所用的通气管伸出水面,从而延长了潜艇水下滞留时间。
  莱克的第二艘潜艇“保护者”号也于夏天下水。他很想将潜艇奉献给自己祖国,用于对敌作战。莱克潜艇的最大特点就是艇员可以在水下自由出入潜艇,因此完全可派人进行水下作战、扫雷和布雷。但美国海军部却拒绝了莱克的好意。莱克只好到国外去寻求他自己的位置,当然这种天大的好事,只好便宜张云飞了。纽约满大街的招聘广告从来都没有停过,莱克毅然找上美国狼穴组织开办的公司,通过考核后,来到了檀香山,为张云飞打工。
  有了莱克设计的“亚古尔”号潜艇和“保护者”号潜艇的加盟,霍兰终于完成了现代潜艇的雏形潜艇鲨鱼Ⅲ型,之所以称之为雏形,是因为不论外观还是内部的建筑结构,以及各项设备,都达到了作为一艘现代潜艇所必须的基础设备需求。
  唯一可惜的是,现在的潜艇制造工艺十分的滞后,只能随着张云飞的工业实力的不断变强而发展。通俗的讲,以后的潜艇在主体设计上都可以参照鲨鱼Ⅲ型潜艇的设计,需要做的只是放大操作和内部设备的改进操作。
  第252章 潜艇
   “我说,霍兰先生,您的这个潜艇啥时候能让我的部下摸摸啊!”潜艇基地内,海狼部队指挥官王德胜问道。
  “放心吧!王司令,很快就会让你们海试的!”霍兰说道。
  自从回到了基地后,王德胜的海狼部队便都成为了旱鸭子,黄海一战,潜艇虽然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绩。但是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例如通讯时候必须上浮,树立起长长的天线杆。在水下自己人撞到了自己人后,损管防护系统根本无法承受等问题,都被霍兰和莱克注意到,因此统统被简单的维修后便卖给了英国和德国。
  二人经过研究论证后,除了采用双壳船体外,对于指挥室、通气管道、动力室都做了加强防护。对于通信问题,霍兰采用了莱克的建议,将外部树立天线,改成从加高后的指挥室里垂直升降操作,这样潜艇在一定深度可以通过升降天线同海岸哨所或者舰队联络。
  虽然这样解决了联络工作复杂的问题,却也带来新的技术难题。超过一定深度后,无线电通讯便无法联络到。为此霍兰别出心裁的设计了一款拖拽天线,这样解决了潜艇的水下通信问题,不过同样又冒出了新的问题,拖拽天线需要巨大的绞盘空间,对于目前的小型潜艇来说,潜艇内的空间可是寸金难买。
  放大,无疑成为了霍兰和莱克突破小型潜艇的瓶颈。但是将现有的潜艇放大后,吨位变大,为了维持速度,需要的内燃机和电动机都得增大功率,这样又再回来反作用空间,成为了死循环。
  最后,张云飞的一纸电令解决了这个尴尬的局面。在张云飞看来,目前的潜艇速度上和水面舰艇差距太大,而且这种差距将会随着蒸汽轮机的出现而越来越大。那么使用潜艇作战就不能在速度上跟水面舰艇竞争,潜艇的使命让它只能成为一只潜伏在大海中的鲨鱼,等待着猎物自己送上门来。
  既然张云飞不再要求潜艇的速度,那么对于霍兰的潜艇放大设计就再无阻碍和顾及了。
  鲨鱼Ⅲ型潜艇便是这种思想左右下的产品,该型潜艇设计标准水下排水量1450吨,比原来的两型潜艇重了一倍多,而且长了近三十米,达到了六十米。采用双层壳体技术,和新型耐压抗腐蚀的特种钢材,使得船体结实牢固,不再会发生轻微碰撞就造成艇体严重受损的事情。
  空间大了许多,自然就要安排多组动力系统了。采用鲁道夫…狄塞尔的最新的狄赛尔Ⅲ型柴油动力压燃式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功率大,油耗低,可使用劣质燃油,这样一来就为檀香山的石油化工工厂减轻了负担。仅仅将石油简单的过滤后,得到的重油就可以使用了。空间大了,可以贮存的空气就多了。
  通气管装置是一种可以升降的管子,在近海海域或夜间航行时,潜艇有时上浮至潜望镜深度,在距水面几米或十几米深的地方伸出潜望镜观察水面敌情,如条件允许,可将通气管升出水面,空气经管子进入潜艇舱室,舱内污浊空气可通过设在指挥台围壳后部的排气管装置用抽风机排出,使艇内空气对流,可以保持新鲜空气。
  潜望镜深度在战术术语中称作危险深度,为了隐蔽起见,潜艇一般都不敢使用这种工作状态,因为它极易被敌反潜兵力发现,在近海还容易撞击或搅乱渔网等。不过根据檀香山海军的作战海域分析,基本上潜艇都在深海活动,因此该级潜艇加装了长长的通气管装置。
  狄赛尔Ⅲ型柴油发动机水下输出功率1800马力,可以带动潜艇以9节速度航行3500海里,续航力5节,5000海里。虽然速度比原来的潜艇慢了不止一点儿,但是配备了4个450mm鱼雷发射管,前后各两个,备弹16枚鱼雷,军官4名;士兵25人,使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深海猎手。
  “霍兰先生,我们这新型潜艇虽然看起来又大又结实,可是这个速度也太低了吧!这如何打仗啊!”王德胜问道。
  “王司令,我们的潜艇虽然速度下降了很多,但是她的生存力却增大了不止一倍,面对敌人的攻击时,存活下来的几率大了很多。而且当前世界上没有能专门对付我们潜艇的战舰,在深海大洋中,我们就是王者。”霍兰自豪的说道。
  王德胜十分的不解的问道:“可是我们这么慢的速度,如何能追上敌人的战舰呢?怕是顶多能追上运输船吧!”
  “没错!”一旁的莱克说道:“你的元首张先生的潜艇战理论很对,既然潜艇在短时间内无法提升速度,那么就要因地制宜的采取其他的战术来发挥潜艇的作用。敌人的战舰我们追不上,但是我们可以在预定航线上伏击它们,以我们现在潜艇的武备情况来看,如果操作得当的话,鱼雷的数量足以击沉一支小规模舰队了。”
  “即使无法攻击敌人的战舰,还可以攻击过往的商船和运输船,其战略意义不下于您攻击敌人的舰队!”霍兰在一旁补充道。
  王德胜摇头道:“让我堂堂一个海狼部队的司令去攻击民船?”
  面对王德胜的疑问,霍兰和莱克相视一笑后便走开了,留下王德胜自己在独自思考问题。
  就在檀香山闷头改革新式潜艇的时候,远在欧洲的德国的一处秘密基地内,同样在进行着潜艇的试验。不过这些事情连德国军方都不是很清楚,张云飞当然更无法获得情报了。其实也不难猜到,德国的潜艇在一战的时候突然冒出来,狠狠的发动了一场无限制潜艇战,教训了协约国国家。其潜艇的性能独占鳌头,直到一战快结束的时候才被美国的大批驱逐舰破坏掉,可见德国U型潜艇的先进。
  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这是再平常不过的道理了。张云飞自己偷偷的发展潜艇,那么反过来,其他国家自然也有很多的秘密,德国就是其中一个。
  早在1850年初,德国便开始建造潜艇了,由发明家威尔亨…鲍尔(Wilhelm Bauer)主持。当时的潜艇作为新生的海军事物,已经引起了个别远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关注。德国虽然并不认为当时的潜艇有多重要,但是这并不会影响德国科技研发部门的关注。
  德国早期的潜艇研究进展缓慢,直到1890 年,诺登非厄特设计 W1 与 W2 潜艇秘密试航后,才引起德国相关部门的注意。虽然大力的支持,不过军方高层并不认为有多么的强大和实用。同时,威廉二世正在进行大海军计划,走巨舰大炮主义道路,便忽视了潜艇的存在。
  不过华俄第一次黄海海战的炮声,让敏锐的德国人注意到了潜艇的实战意义,同时法国的演习再次表明了潜艇的巨大作用,因此德国人才将注意力又放回了早已被遗忘的德国潜艇。
  好在德国的潜艇虽然被遗忘,但是还没有出现断层,只是进展缓慢而已,而且建造了自己的“卡普”(‘Karp‘ )号,也就是 U…1 级潜艇。它是双壳体结构,动力为科庭式煤油引擎,仅有一具鱼雷发射管。
  随后,德国人从张云飞那里得到了先进的技术,经过改造后,立即着手建造下一级潜艇,U…2 级,体积比原先的已经大了一半,有了鱼雷发射管两具。不过德国人不认同檀香山的鲨鱼级潜艇的外观,认为这是华而不实,潜艇既然作为攻击舰艇,就应当拥有反击能力。因此德国人更倾向于法国的潜艇设计,在潜艇外部加装小型的速射火炮和重机枪,用作攻击敌人使用。
  法国人错过了对飞机宗师阿德尔的重视,使得张云飞钻了空子,在飞机领域走到了前头。但是法国人对于海军向来是热衷的,同样是新生事物,潜艇却没有走飞机的老路,得到了法国政府的额外重视。1893,法国海军“古斯塔夫…齐德”号潜艇下水,它长45。8米,排水量266吨,采用电动机带动螺旋桨推动潜艇前进,这是当时各国潜艇中最先进的一艘。1897年11月5日,由法国科学家劳贝夫于设计的“纳维尔”号潜艇在法国下水,这一切都使得法国在潜艇方面并不落后于檀香山,甚至很多地方远比檀香山的潜艇先进,主要因为法国有强大的工业支撑。
  但是,德国人和法国人并没有那么远见,不但在潜艇上加装了火炮系统,甚至曾异想天开的要建造一艘水下战列舰出来。历史的巨大惯性是必然的,张云飞自然乐意见欧洲人多走些弯路。
  不过德国人提前得到张云飞的技术后,使得历史上的U型潜艇提前出现。而且黄海海战中潜艇是经过了实战检验的,这些都促使德国人过早的将注意力放到了潜艇的发展上,未来能产生什么影响,张云飞也无法把握了。
  德国和法国对潜艇的重视让英国佬坐坐不安了,不过英国人的世界第一海军强国地位,不是几艘偷鸡摸狗的潜艇所能撼动的,绅士风度下的英国海军部只是勉强的敷衍了一下国会的议员,自己也懒得去造潜艇。好在有张云飞这个跟班在发展潜艇,于是便马马虎虎的只在檀香山采购了一批潜艇后,便草草了事。
  ~~~~~~~~~~~~~~~~
  推荐朋友的书《葬宋》书号1273428,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第253章 鸵鸟政策
   日不落帝国皇家海军当局对这种新生海军武器………潜艇的发展与其说是忽视,到不如说是对它的极端蔑视。
  之所以如此说,是由于英国的贵族议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