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49-为了世界更美好
国家对农产品有没有最高限价?
看得出来,戈尔巴乔夫希望了解中国在经济改革中的经验,看看有无可资借鉴和参考之处。
江泽民总书记介绍了中国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情况。他说,中国已从过去比较单一的公有制结构,逐步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从过去比较单一的分配制度,逐步转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从过去过分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变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江泽民总书记介绍了中国控制物价的一些方法。他说,我们对货币的发行实行了总量控制,并逐步提高存款利率,加快资金回笼。中国允许部分商品由生产者自己定价,而且逐步加大了市场定价的比例,同时根据情况,对涉及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实行国家定价或国家指导价,对重要农产品实行最低保护价。
江泽民总书记特别强调,几十年的建设实践使我们深切感受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地位。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改革的步骤要稳妥,不能操之过急。
“能和你一起唱歌,我们太高兴了!”
江泽民总书记年轻时曾在苏联学习和工作过,对苏联怀有特殊的感情。5月16日晚,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驻苏联大使馆会见了400多位苏联各界友好人士。他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今天到场的苏联友好人士,是维系中苏人民友谊的“重要纽带”,是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开路先锋”。
苏联友人多数年事已高,头发斑白,不少将军特意穿上当年的军服,胸前挂满金光闪闪的勋章,显得格外意气风发。有位叫布拉戈维辛斯基的老人自豪地让江泽民总书记看了他珍藏多年的证书,这是他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志愿飞行员证明。他是唯一因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屡建战功而荣获“苏联英雄”称号的飞行员。
34年前,武汉长江大桥落成通车。当年为建桥倾注心血的苏联专家组组长西林,这时已是78岁高龄的老人了。他精神矍铄,步履稳健,稀疏的银发梳理得整整齐齐。江泽民总书记面带微笑,走到他面前,两人握起手来依然非常有力。
有位年逾古稀的长者大声问:“我们何时再相逢,在莫斯科,还是在北京?”江泽民总书记用俄语回答:“我想,是在北京。”话音未落,老人的眼眶变得湿润起来。
这时,全场同声唱起了中国歌曲《歌唱祖国》,江泽民总书记亲自指挥大家合唱。一曲终了,原苏联援华专家总顾问、原第一副总理阿尔希波夫和几位苏联老将军、老战士意犹未尽,他们和江泽民总书记手牵手,又一起唱《海港之夜》等苏联歌曲。整个大厅顿时变成了歌声的海洋,阿尔希波夫噙着热泪对江泽民总书记说:“今天能和你一起唱歌,我们太高兴了!”
5月17日上午,江泽民总书记来到了莫斯科利哈乔夫汽车厂。1955年至1956年,他曾在这里实习。中国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当年就是由这个工厂派专家帮助设计和建造的。
在电机车间,江泽民总书记看到了当年曾亲手修理过的5号机组。他在曾值过班的动力控制室里对周围同志回忆说:“那时,为了保证供电稳定,我们合闸、拉闸都特别细心、果断。”
工程师费金娜拿出一张35年前的合影,那是她和另外5名青年工程师同江泽民同志的合影。江泽民同志那时只有29岁,照片上的他略显清瘦,很有精神。
江泽民总书记用中俄两种文字为该厂博物馆题词:“祝利哈乔夫汽车厂面貌日新月异。愿中苏两国人民友谊之树万古长青。”
中国驻苏联大使于洪亮还代表江泽民总书记,向莫斯科市民赠送礼品。江泽民总书记带了5个车皮的罐头、糖果、玩具、旅游鞋、运动衫和茶叶等,作为礼物分别赠送给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市)市民。
第1章 1990年 — 1992年难忘“阿芙乐尔”巡洋舰的炮声
5月18日,江泽民总书记来到列宁格勒。涅瓦河在阳光照耀下闪着银光,在一位苏联海军中将陪同下,江泽民总书记健步登上“阿芙乐尔”巡洋舰。他首先观看了军舰舰首的主炮。十月革命的第一声炮响,就是从这尊大炮发出的。
江泽民总书记注意到,列宁于1917年11月7日亲自起草的文件《告俄国公民书》仍珍藏在这里。这份文件通过舰上电台发向全俄。在电台舱壁上写着:“‘阿芙乐尔’电台是第一座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的电台。”江泽民总书记热情称赞这艘为十月革命立下卓越功勋的战舰,他奋笔题词:“一九一七年‘阿芙乐尔’的炮声永远激励人民奋进!”
5月19日上午,江泽民总书记访问斯莫尔尼宫。这所昔日的贵族学校在十月革命中是列宁的指挥部。从1917年11月中旬到1918年3月,列宁曾在这里办公和居住。江泽民总书记来到列宁的工作室和起居室。岁月的距离似乎一下子缩短了,70多年前震撼世界的革命在这里生动形象地重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眼前。江泽民总书记换了一副眼镜,仔细观看这些珍贵的文物,还将一幅丝织的列宁肖像赠给了列宁办公室纪念馆。
皮斯卡廖夫烈士陵园位于列宁格勒市的东北郊。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列宁格勒军民奋起抵抗,经受住了德国法西斯的狂轰滥炸和长达900天的围困。当年牺牲的47万列宁格勒军民就安葬在这里。江泽民总书记参观拜谒了这个历史纪念地。
江泽民总书记走到纪念碑后面的石墙前,表情凝重地看着上面镌刻的青铜字:“这里安息着列宁格勒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保卫了列宁格勒。我们虽然不能全部列出他们的姓名,但他们每一个人都不会被忘记,任何事情都不会被忘记。”
江泽民总书记静观沉思后,用俄语铿锵有力地说:“谁都不会被忘记,什么都不该忘记。”
当江泽民总书记返身走下纪念碑台阶时,站在墓地一边的苏联群众向中国客人招手欢呼。江泽民总书记立刻停步,改道走向群众,亲切地用俄语向他们打招呼。他从一位老人手中接过一个3岁的小女孩,抱在自己怀里。这位老人说:“我们每个家庭都有亲人埋葬在这里。”江泽民总书记说:“今天我的感觉是这里给人们以深深的教育。这里给人的教育太深刻了!”
在列宁格勒市苏维埃和苏共列宁格勒州委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上,江泽民总书记感慨道:“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列宁格勒是一座革命的丰碑。这个光荣城市同俄罗斯和苏联历史上的许多著名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这里是俄国三次革命的发祥地,是苏维埃国家的生命摇篮。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阿芙乐尔’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格勒人反法西斯斗争的英雄业绩,气贯长虹,可歌可泣,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
江泽民总书记说:“列宁格勒还使我们回忆起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话:‘历史的活动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中苏关系也是在经过一段曲折之后,重又走上健康发展道路的。我们双方都认为,两国领导人的这次会晤将有助于推动中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江泽民总书记访问苏联仅仅几个月后,1991年12月25日,已经存在了69年的苏联正式宣告解体。
第1章 1990年 — 1992年为了中日世代友好——首访日本
1992年4月6日—10日
1989年北京发生政治风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制裁”,日本也参与其中。但日本率先恢复对华日元贷款和两国高层往来,并在西方7国首脑会议上呼吁“不应孤立中国”。1991年日本首相海部俊树访华,成为北京发生政治风波后访华的第一位西方国家政府首脑。1992年适逢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当年春天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在这样的国内外大背景下,1992年4月6日至10日,江泽民总书记应邀访问日本。
江总书记在同日本首相宫泽喜一会谈时指出,正确对待中日关系中那段不幸历史,对两国关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希望日本以史为鉴,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992年4月6日,东京风和日丽。日本迎宾馆内,来自横滨华侨学校的150名学生整齐排成两列,他们鲜艳的春装和脸上荡漾的笑容,也如同身后的樱花一样灿烂。孩子们挥舞着中日两国国旗,夹道欢迎来自中国的尊贵客人——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
中日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在2000多年的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但在近代,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新中国成立后,在两国政治家和各界有识之士不懈努力下,中日传统友好得以恢复和发展。两国于1972年签署《中日联合声明》,1978年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这两个重要文件奠定了中日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此后,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快速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重要利益,也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世界进入了向多极化发展的转折时期。中日关系如何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是摆在两国面前的重要课题。
1989年北京发生政治风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制裁”,日本也参与其中。但日本率先恢复对华日元贷款和两国高层往来,并在西方7国首脑会议上呼吁“不应孤立中国”。1991年日本首相海部俊树访华,成为北京发生政治风波后访华的第一位西方国家政府首脑。这些举动显示出日本政府继续发展中日关系的积极意愿。1992年适逢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两国关系面临继往开来的重要机遇。当年春天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正是在这样的国内外大背景下,江泽民总书记应邀访问日本。
第1章 1990年 — 1992年总结过去,开创未来
4月6日,江泽民总书记同日本首相宫泽喜一在迎宾馆举行正式会谈。宫泽曾担任过副首相、外相、内阁官房长官等要职,擅长经济和外交事务。此时,他73岁,担任首相刚5个月。
宫泽首相说,在日中邦交正常化20周年的时候,我热烈欢迎江泽民总书记一行的来访。中国是世界上一个很重要的国家,日本方面同年初接待布什总统一样,十分重视总书记阁下的这次访问。
江泽民总书记说,在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际,有机会前来贵国访问,我感到格外高兴。他指出,正确对待两国关系中那段不幸历史,对两国关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希望日本以史为鉴,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江泽民总书记接着说,随着中日关系的深入,两国领导人应加强接触,增进了解,保证两国关系健康发展。
宫泽表示赞同江泽民总书记的看法和主张。他说,日本战后决心不再做军事大国。日本在文化上受中国影响很大。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日本感到十分高兴。日中两国人员交往增多,经贸关系不断发展,出现一些问题是很自然的。对于出现的问题,我赞成阁下的意见,应当通过双方的友好协商加以解决。两国领导人也要增加接触。
针对当时日本国内和国际社会对中国政策走向的关注,江泽民总书记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的内外政策,发出一个明确信息,即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积极巩固和发展同周边国家以及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
宫泽首相对此做出积极回应。他说,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对日本是件好事,对世界也是件好事,日本将在今后的合作中尽最大努力予以支持。他明确表示支持中国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还就第四批对华日元贷款和第三批能源贷款做了积极表态。
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