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派小说_茅山后裔全集
募窃兀谄渌澜萄傻牡浼弦膊荒颜业健?br /> 从李真峦发现第一棵灯芯草开始,茅山五子先后又从隔离军营的周围的相对聚阴之处找到了很多灯芯草,一律是寄生在一些枯死的木本植物上,埋于地表之下,且有被人工浇过水的迹象。当时,阵地沿线的聚阴之所并不多,如果说在此地发现了一颗灯芯草纯属偶然的话,那么这种阴地植物的大量滋生可就绝不是偶然了。
与西方科学的近代发展史一样,当道教发展到近代的时候,一些后来人也会对前人的理论提出质疑,马思甲便是其中之一。以灯芯草为例,马思甲并不认为这种东西真的是“怨念所化“,而仅是一种普通的喜阴植物而已。话虽如此,但在马思甲看来,这种植物着实有着一种其他动植物所不具备的特性,那就是可以作为传播阴气或怨气的介质。
虽说阴气可以由植物传播的说法缺乏理论依据,但根据马思甲在疫区的现场实验,发现这种植物确实有传播阴气或怨气的作用,且效果要比“礞石“等传统矿物材料好得多,有效距离也要远得多。综合所有的情况,马思甲判断,兵营滋生怪病与兵营周围地灯芯草泛滥有很大的关系,之所以在阴气并不是很强的地方能滋长出这种东西且有人工浇水的迹象,肯定是有汉奸或敌方特工在暗地里散播这种东西,而其背后,则很可能有一些外疆的邪人异类在操纵这一切。
后来,马思甲示意弟子联络游击队的弟兄以及国军地一些下级军官,以消毒为名,用煤油等易燃物一把火烧光了隔离区周围滋生有灯芯草的枯木。结果,不出一周,马思甲所在隔离区的疠子病患者果然悉数痊愈。不出一个月的时间,把整个阵地搅得人心惶惶的疠子病便在淮河沿岸的阵地绝迹了。
然而,徐州战区并不是唯一出现“疠子病”的地方,就在马思甲深入疫区期间,中国很多地方也出现了这种怪病,“烧荒”的方法虽说在徐州战区看来是有效的,但其他地方的一些疫区却仍然在等待美国人的研究结果、并不相信“烧荒”真的能治病,即使有些地方相信“烧荒”的方法,但因为其并不知道那些地方聚阴具备滋生灯芯草的条件,所以只能乱烧一气,不该烧的地方烧了一遍又一遍,而该烧的地方却丝毫没被破坏,到头来,人力物力倒是费了不少,而疫情却得不到丝毫的缓解。
“所以马老爷子就找到了冯昆仑?”老刘头插话道。
“不是师傅找他,而是他找师傅…”戴金双看了老刘头一眼,“师傅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冯昆仑竟然也会去抗日…”
“这话是怎么说的?什么叫‘冯昆仑竟然也会去抗日?’”听戴金双这么一说,张国忠也是一愣,此前翻译冯昆仑失明后用殄文所写的《中华抗战机要详录》的时候,自己就曾经纳闷过,冯昆仑作为一个国民党特工,为什么会精通那些诡异的殄文,至用这种怪文去写回忆录,而此刻听戴金双的语气,这冯昆仑好像也确实有些来头,而且似乎不是什么正经来头。
“提起冯昆仑的师傅你可能没听说过,这个人俗名叫赵官禄,也曾是道门中人,出家在广东的落鸿观,道号明川,还俗以前叫赵明川…”
戴金双的脸上露出了一股惨死般的微笑。
“赵明川…!?”张国忠脑袋里忽然闪过一股似曾相识的感觉,“让我想想…这个名字好耳熟…哦……!!我知道这个人!当初我的朋友调查过这件事!巴山的錾龙阵就是他破的,那块镇台毒玉也是他卖给英国人的…!”此时,张国忠忽然想起了秦戈当年的调查结果*,“冯…冯昆仑是…是赵明川的徒…徒弟…?”张国忠似乎有点不敢相信。
“哦?你竟然知道赵明川?”虽然听张国忠叙述过去巴山的事,但由于张国忠叙述的比较概括,秦戈关于赵明川的调查结果被省略了,此刻听张国忠说知道赵明川,戴金双也显得有些吃惊,“这个人有两个徒弟,一个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叫赵庆云,一个就是冯昆仑…”
“这么说,他也会降…降术…”张国忠睁大了眼珠子。
“对!他会降术!而且不是一般的会!“戴金双仰起头,似乎又恢复了严肃…
注解:
庞炳勋:字更陈,1879年10月25日生于河北省新河县南阳庄村,抗日名将,曾于台儿庄会战中以劣势兵力成功阻击日军坂垣师团的南下,时任国民党陆军中将,第五战区军团长,隶属于李宗仁部。
虽然在抗日战争中战功显赫,但此人亦因妥协于蒋介石、何应钦的威逼利诱公然出任察省“剿匪“总司令,且欲武力阻挠爱国将领冯玉祥所组织的“抗日同盟军“而饱受争议。
眼相:马思甲自创的从眼睛的状况观察人体精神状况的方法,与“面相”、“手相”不同,“眼相“并非是占卜未来吉凶的东西,而是人在出现异常的时候用来相看是否为怨孽所致的方法。
洛降:宋末洛有昌发明的降术,详见《茅山后裔》之《传国宝玺》。
秦戈关于赵明川的调查结果:详见《茅山后裔》之《传国宝玺》第四十八章:中计。
《茅山后裔》之不死传说第二部 冤冤相报 第四十四章 深度打击
按戴金双的话说,以道教的辈分算,赵官禄也就是还俗以前的赵明川,应该比师傅马思甲还大一辈分,理论上讲,自己还应该向其徒弟冯昆仑喊一声师叔,但后来赵明川还了俗,这些道门的辈分也就无从谈起了。又见大力金刚掌
说句实话,赵明川这个名字在当时的道门圈子里虽说没什么好名声,但也没坏到那去,至多贪财如命,做梦都想着发财而以。落鸿观的主持彭山隐与赵明川本是师兄弟,因为师傅传位的事有过摩擦,素来不和,后来赵明川号称外出云游一走就是十几年,彭山隐便借着这次机会将其在观里除了名,从此后此人就算是还俗了,又见大力金刚掌后来据说此人又回过一次落鸿观,但也是闹的不欢而散,自此,此人便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他去挖后晋宝藏的事你们不知道?”张国忠问道。
“据师傅所说,民国前后,此人据传曾经回过一次广州,到处向外国人兜售中国宝贝…听你们这么一说,估计就是从巴山挖来的…”戴金双道,“大家伙虽说看不惯,但也没人管。。。”
清政府倒台后,中国开始了军阀混战的乱世,借着这股乱劲,赵明川开始明目张胆的向外国人兜售中国宝贝,不少道门重任虽说看不惯,但至多是骂两句,谁也没心思真的去管,一来当时兵荒马乱,大家伙都是自顾不暇,二来这赵明川也是个难缠的角色,一来功夫厉害,二来蛮不讲理睚毗必报,所以谁也不愿意主动去招惹他。
虽说没人管,但赵明川的发财梦却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顺利,俗话说。盛世古董乱世金,民国伊始,各地独立军阀混战,就算是有钱人家也都是屯金聚银,很少有人肯花大价钱买古董,而外国人经过了清末对中国的掠夺以后,对中国的宝贝也不怎么新鲜了(圆明园抢过了还有什么没见过的?)。况且外国人对中国宝贝仿佛并不在行,据说一幅唐伯虎的字画,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当晚,竟然被一名英国军官仅以一英镑地底价现场拍卖。在这种情况下,赵明川便从广州辗转来到了香港,在赵明川看来,香港是英国人的地盘。比起大陆而言还算稳定,大户人家即有钱又懂行,不失为兜售古货的理想选择。
“后来呢…?”张国忠听的正带劲,戴金双忽然不说了。
“后来的事你不都知道了么?”戴金双道,“赵明川死在了廖家的枪口下…,我们都以为他是寿终了,就连他徒弟冯昆仑都不知道他的去向,听你这么一说,我才知道他是被廖家人杀了…”
“去香港之前,赵明川在大陆曾经有一个徒弟,就是后来的中华太平祈福委员会的冯昆仑,据冯昆仑自己说,他是赵明川从孤儿院领养的…”戴金双道,“像他们这种一天到晚研究旁门左道的人,阴德缺损,无嗣是很正常的事,想要孩子就得找个贵人保着,当时赵明川本想取个八字吻合的贵人媳妇。但却找不到与哪家闺女的八字相合,于是便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从教会办的孤儿院里领养了个孩子出来…”
“贵人…?这个我知道。廖家祖上也曾人丁不旺,那个贵人。是你给找的?”张国忠问道。
“呵呵…廖老爷子根本就不用找贵人保,我用我自己的阳寿给他保的,让他取梁小兰芝不过是发发善心而已…”戴金双叹了口气道。
因为贵人是不能改名的(天数注定这个人是贵人,这所谓的“注定”也自然包括了名字,改了名字就不是贵人了),所以冯昆仑被买出来后赵明川也没给他改名,孩子跟自己名义上的关系也并非父子,而是以师徒相称。
后来,赵明川出手了几件古货,有了点钱,便娶了媳妇,因为有冯昆仑这么个贵人保着,几年不到的时间里便顺利的生了个儿子,这个人就是赵庆云。
虽说这冯昆仑是赵明川得以有嗣的“贵人”,但在赵家的待遇比赵明川地亲儿子赵庆云也差得远,基本上就是个佣人,且赵明川并未传给冯昆仑太多的本事,而是把压箱底的东西都教给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赵庆云,不过这冯昆仑也不是省油的灯,仰仗着赵明川教的一点皮毛,竟然自学成才,论本事并不比赵庆云差多少。
虽说在同一个家庭长大,但冯昆仑和赵庆云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受自己的身世与经历的影响,冯昆仑虽说性格孤僻不爱说话,但骨子里却一直想干一番“大事业”,不管这事业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要能领导别人就行,哪怕是偷鸡摸狗或者占山为王落草为寇呢,说白了,就是被人使唤惯了后萌发地一种“使唤别人”的报复心理。
而赵庆云却不一样,此人并没什么远大理想,一心只想着发大财,完全继承了父亲赵明川见钱眼开的脾气禀性,另外,此人专横跋扈蛮不讲理,从脾气禀性而言完全就是赵明川地翻版。赵明川去香港之前,曾经给过妻子一张“八卦探云图,说如果自己回不来,就把这张图交给儿子,什么时候儿子能看懂这张图勒,就让他按着图上的指示把自己藏地东西拿回来,够家里荣华富贵一辈子。因为时至乱世,最值钱的东西便是军火。从二十岁开始,冯昆仑一直以偷枪为生,但大多是从军阀的军营里偷枪,再倒卖给其他军阀的军队,都是小打小闹,毕竟都是中国人,道义不谈,买家就不好找,至少得跨省,所以折腾一次也落不下多少钱,至多算是糊口。而赵庆云却一直在家里拼命的研究那张“八卦探云图”,闲暇之余也会跟冯昆仑合伙作案,总而言之,截止到1935年以前,冯昆仑基本上是碌碌无为的。
卢沟桥事变以后,冯昆仑感觉自己“建功立业”机会来了。偷日本人的枪卖给中国人,至少不用跨省作业啊,就地处理就行,所以便辞别了师母和师弟,自己到了日本人最为虎视眈眈的平津地区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事业?”张国忠一皱眉,“什么事业?”
“还是偷!”戴金双道。
“偷谁?”张国忠道。
“日本人!”戴金双道,“当时在中国什么最紧俏?…枪!尤其是日本人的枪!比军阀队伍里的枪可是好了不少,把日本人的枪偷过来卖给国民党军队。无本万利,一把枪三十几块大洋,一个月弄上千块大洋没问题。”
“国民党…会买?”张国忠似乎有点不信。
“你以为国民党军队是什么装备?连大刀队都有,武器很短缺…!”戴金双道。“一把美国枪得好几百块大洋,三十几块大洋买日本枪,跟白给也差不多…”
有了“赵氏降术”的帮助,冯昆仑进日本军火库简直是如履平地。一个“呆降”下去睡个十口八口的,之后再弄点邪道冲身几个,让他们自己先窝里斗着,等打的差不多了他在进去拿东西,虽然一次带不走多少,但却收入颇丰,日本人虽说有所警觉,但不管警卫多严,东西照丢不误。这种日子持续了大概有两三个月。冯昆仑便开始觉得单干不是办法,一来日本人的守卫人数本就比军阀的军营多,加之随着作案次数地增加,日本人的警戒越来越严,防守人数越来越多,施术量更大更伤身体,二来既然不用跨省倒卖的话,一次便拿得越多越好,而自己一个人搬运能力实在是有限;因此。冯昆仑便收了几个徒弟,简单教了几招以后师徒齐上阵,一来能多拿多赚。二来让徒弟施术自己不用伤身,再者也能满足自己使唤别人的心理。
“收了几个徒弟?”张国忠一皱眉。
“这几个人你应该都知道…”戴金双一笑。“左?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