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苍狼





,几乎到处都是,犹如藤蔓一样,这些线都是由发电站通出来的,所以很好辨认,然后你看这种点线,这些线的尽头都有电话的图案,数量也很多,说明这是电话线。而这一条长断间隔的虚线,我看的就非常刺眼,因为在整张地图上,这样的线只有一段。这我无法理解,我就想这一段到底是什么线路?” 



接着他把手沿着这条虚线移动,最后指了指一个地方:“后来我看了这条虚线的两头,就明白了原委,你看这是哪里?” 



我顺他的手指看去,就看到这一条虚线的一端,竟然就是6号川尽头的发报室。露出了惊讶的神情。边上的王四川也啊了一声:“发报室,那这条线?” 



“对,这条线,就代表着发报室里发报机的发布接受天线,我们一直认为这天线是通向地面,用来和其他的要塞联系的,可是,我仔细查看图纸后,就发现不是这样,这条天线的另一段并不在地面上,而是在这里!”他指向了大坝的外延,天线的另一头就在这里中止,变成了一个米字的标识,一看就知道是大型的天线。 



我突然就冒出冷汗,头皮整个儿就发麻了! 



他娘的!我在一瞬间就理解了老唐的意思: 



发报机的天线在大坝上,对着那片虚空。 



他们从发报机里收到了日本人1942年规格的加密电码。 



信号不可能来自地表。 



那么,他们收到的信号来自哪里,我看着米字的天线标识,知道只有一个答案。 



信号来自于那片无尽的深渊的某处。 



天哪,二十年前,日本人已经下去了,并发回了信息! 

  
大漠苍狼 蒙古篇 四十四, 断点


老唐说这些话的时候,说的很轻,但是我和王四川他们还是感觉到无法言语的一种毛骨悚然。 



“20年前,一架日本的深山轰炸机,竟然在地下1200米出的暗河上起飞,飞跃了地下水坝,滑翔入水坝之外的巨大坍塌形地底空腔,消失在了那片无边际的黑暗中。我们谁也不知道这架深山在黑暗中会遇到什么,飞机上的飞行员会看到什么。” 



光是这样的事情,已经超过了我的接受程度,现在我们竟然还发现,在那片黑暗中,竟然有神秘的电报传了出来。这实在太匪夷所思了。 



随即我就想到了这里的大量堆积的空降捆绑的货物和物资,心里顿时就明了这些东西到底是要运到哪里去的。 



老唐说,这个发现实在是太让人震惊了,所以他们有必要验证一下,他们下到大坝中来,就是为了寻找这一只天线。如果确实的话,这事情就完全是另一种性质的了。我就问他们有没有找到那只天线?老唐摇头,说暂时还没有,因为他们无法下到大坝的底层,所以他们才会到这里来寻找继续往下的道路。 





 


 

大漠苍狼 蒙古篇 四十五,新起点


下去,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不言而喻。 
   
  20年前,日本人肯定也会想到类似的问题。在他们第一次看到这片虚无的时候,他们一定会问自己:这里是什么地方,里面有什么,如何下去? 
   
  现在我们面临的局面,显然表示,他们应该已经解决了最后一个疑问。并且发回了消息。 
   
  此时的我脑海里对于这里发生的事情,已经有一个很清晰的概念,20年前日本人发现并在这里进行了大量的基建改造,并且成功的使用战略轰炸机进行了空投。虽然轰炸机在最后降落过程中坠毁了,但是,这整个过程,已经可以用疯狂来形容。 
   
  我甚至可以推测出很多的细节。比如说,这架坠毁的深山必然不会是第一架飞入深渊的飞机,为了测试可行性,我们在之前水下发现的小型战斗机残骸,必然是进行飞行可行性试验的第一首选,日本有着相当成熟的航空母舰技术,在这里飞起一加战斗机比一架巨型轰炸机要简单的多。 

我问老唐接下来的打算,他就说他的计划。 
   
  我和老唐他们不同,工程兵必须严谨,所以他们必须去求证一些东西,以使得自己的报告100%正确,这是**当年批示的工作准则,工程兵永远工作在军队的前方,开山铺路,遇河架桥,任何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战略意图败露,所以无论干什么都必须严谨。 
   
  所以老唐对我们说,他们必须完全确定这信号就是从深渊中发出的,如果事情属实才能下这个结论,否则会给组织上带来极大的误导。 
   
  搜索救援工作也必须继续,大坝外部的情况我们并不得知,过于具体的计划也没有用处,还是以不变应万变。不过探索大坝的工作,将有工程兵来完成,我们勘探队不应该再走散了,勘探队的工作已经完成了。 
   
  我心说地址勘探队的任务早就结束了,这片虚无之下,肯定不会是几十万公顷的石油湖,这边日本人的活动,显然和地质资源的勘探关系不大,从我们进入这个地下暗河的一开始,我们的任务其实就已经结束了。 
   
  这样说无可厚非,确实接下来的事情我们已经无法插手,我们没有继续前进的道路,也没有后退的方法。 
   
  于是就没有人反对,不过老猫并没有表态,他默默的喝着茶,听我们说话。不过看他的表情,他似乎感觉我们在谈的这些都很可笑。 
   
  我当时无所谓,没有想到,不久之后,我自己也有了这样的感觉。 

 带着这里梦魇一般的震惊,我进入了梦乡,这样的刺激下不可避免的做了一个长梦,梦里那巨大的虚无好比一张巨大的嘴,而我站在大坝的顶部,迎着狂风看着它朝我蔓延过来,四周的岩壁慢慢被那种看似没有尽头的黑暗腐蚀。又梦到我坐在飞机上,在虚无中没有目的的飞行,四周什么都没有,怎么飞都飞不到头。 
   
  这种惶恐比起第一种还要可怕一些,不过我终究没有醒过来,一直睡了十个小时,到吃饭的时间,才被王四川推醒。 
   
  老唐他们已经带着人出去了,老猫也走了,我已经预料到就算我们不动,老猫也肯定会跟着工程兵活动,因为他肯定有着其他的身份,否则不可能逼的荣爱国派冲锋舟进来救我们。 
   
  直觉告诉我这种事情少打听为妙,我就一边吃饭,一边听裴青和王四川讲这大坝的事情。他们在猜测这里的冰窖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对整座大坝的结构,只有一个模糊的认识,特别是这种用于特殊用途的大坝,我们完全不知道这里有些设施是用来做什么的,自然也就无从推测可能的结构。 
   
  现在唯一明了的是,大坝的两边有沉入水下的沉箱运送物资,大坝的水位之下,是一个巨大的冻着大量炮弹的冰窖和囤积着大量物资的吊装仓库。 
   
  我吃着蔬菜泥就对他们说,我感觉,我们所在的地方应该已经是大坝的底部,因为这些大口径弹头如果是用来在最后时候炸毁大坝,那么,它们就应该安置在大坝的最底部,这样爆炸的时候才能保证能够有效的把坝基以上的部分完全摧毁。 
   
  但是,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要把这些弹头全部冰冻起来,只有硝化甘油需要冷冻,但是硝化甘油无法用来做炮弹,在出膛的时候高温肯定会使弹头比炮弹壳更快爆炸,而且运输的危险太大了。 
   
  说起来,要低温保存的东西,好像只有一种,那就是细菌弹头。 

日本鬼子在中国的细菌战,有相当多的史料记载,但是大部分的老百姓只知道731。 

只有一小部分,比如说我们这些经常钻林子钻洞子搞地质勘探的人才能够知道,731只是冰山一角,我们在十几年的地质勘探过程中,在东北的丛林深处发现过大量日军侵华时期遗留下来的水泥建筑,这些建筑基本上已经完全被焚毁,但是从建筑结构来看,都有地牢和解剖室的痕迹。我的一个战友曾今告诉过我,细菌战的规模,在中国绝对不止这么点。 

日本鬼子在中国的细菌战,有相当多的史料记载,但是大部分的老百姓只知道731。 

只有一小部分,比如说我们这些经常钻林子钻洞子搞地质勘探的人才能够知道,731只是冰山一角,我们在十几年的地质勘探过程中,在东北的丛林深处发现过大量日军侵华时期遗留下来的水泥建筑,这些建筑基本上已经完全被焚毁,但是从建筑结构来看,都有地牢和解剖室的痕迹。我的一个战友曾今告诉过我,细菌战的规模,在中国绝对不止这么点。 

不过我感觉外面不太可能是细菌弹,这和这里的环境没有什么交集,日本人探索这片区域,目的明确,不会莫名其妙的堆一堆细菌武器在这里。这些弹头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 

我当时有一个念想:如果这些压缩机停止工作怎么办?这里的气温虽然很低,这些冰块会逐渐融化,那么,这些弹头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显然谁也猜不出来。 


 
大漠苍狼 蒙古篇 四十六,未完未名

  老唐带人出去,外面的冰窖应该不会很大,我能听到一些大的动静,不时也有人回来。这些新兵蛋子冻的鼻涕直流,这时候看上去真的都还是孩子。 

等着相当无聊,我们聊了一会儿,王四川就坐不住,吆喝我们也出去看看。 

我们裹紧大衣,走到外面的冰窖里,就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走了十几步我就感觉不对,这里好像更冷了,一下子我的眉毛上都结了霜,刚才没有冷到这种程度。 

缩着手跺着脚,好像大兴安岭冬天起白毛风的感觉,不久就看到前面的人影,走过去,就看到老唐一边跺脚一边在吆喝什么。声音越来越大,似乎是在砸什么东西。 

这里是冰窖的中段了,我们走近,立即就发现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正在冰面上砸坑。 

几个小兵举着简易的工具,正卖力的砸冰,不过似乎效果不大,地面上并没有很深的凹陷,只有大片被砸碎的冰沫。 

我感觉有点危险,下面是炸弹,也不知道老唐这么做什么意图,就走到他边上,让他小心,又问他在干嘛? 

他冻的嘴都紫了,哆嗦着让我看冰面下面,那里是一大片的影子,因为冰面已经被砸的坑坑洼洼,很难看清楚下面是什么,不过却能肯定那不是弹头。这个影子体积很大。 

顺着影子走了一圈,我才认了出来,不由又吸了一口凉气——这影子的形状,犹如一只巨大的回形针。但是并不是实心的,回形针的四周可以看到很多的u形的突起。 

我认得这形状,这是一幅大型的发报天线。 

虽然我知道这东西肯定存在,但是当时我也蒙了,我奇怪这玩意怎么会被冻在冰里? 

仔细一看还不止这些,这天线的黑影外,竟然还有另外一个巨大的比较淡的影子。应该埋是在冰层更深处的东西。这个影子有那天线的三倍大小。看形状,是一个巨大的漏勺一样的圆盘。 

“这是什么鬼东西?”我哆嗦着就问老唐:“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天线?” 

“这不是天线。”老唐指了指几个角上的u形突起:“这东西有一个绰号,叫做威尔兹堡巨人。” 

“什么?”我又冷有诧异,愣了一下,“什么巨人?”


 
  
蒙古篇 四十七,找感觉

老唐就道和我解释这些有点困难,他是很熟悉这些东西,但是要和我讲明白,得说到技术上去,不知道我能不能听明白,反正往简单里说,威尔兹堡巨人是一个诨号,是日本人从德国进口的一种跟踪雷达,主要是用来夜间防空的时候自动控制探照灯的,日本人在中国不需要使用那么先进的夜间跟踪技术,所以这些雷达数量不多,大部分被布置在蒙古和太平洋战场,中国初期的一批雷达,尝试仿制过这种雷达,但是没有成功,后来这种技术被淘汰了。 
   
不过在当时,这种雷达应该是最先进的追踪设备。 
   
这是他们搭雷达站的时候普及的知识,后来雷达兵从工程兵团中独立了出去,成了一支专门的雷达部队。 
   
老唐说他们是在搜索这片冰窖的时候发现这巨大的影子的,当时他吃了一惊,不过这影子应该没有我们现在看上去的这么大,这种大小的错觉是因为盘子四周的冰和外环的冰密度不同造成的。 
   
他们认为这台雷达应该是当时的备用导航雷达,确实如此艰巨的飞行任务需要精密的导航。 
   
我听了个大概,王四川就问那你们想把它刨出来干什么呢?难道这和那电报有关系吗? 

老唐道倒不是光因为这个,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上面用铅笔很粗略的画了几个图形,说他们分了几个组分别搜索这里,一组由老猫带着,往吊装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