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尸衣完结
“建国君,”黑泽微微一笑,说道,“你的祖父被人盗走了,这一切绝对是与寒生有关。我身为截尸教教主,看人断然不会走眼,我相信你的话,你的祖父当初的确是埋在太极阴晕之内,这就可以解释你为何屡次大难不死,化险为夷的原因了。但是后来,尸首却被寒生或知情人盗走,目的是阻碍你的发迹,我说的对么?”
“教主,你阐述的完全正确。”黄建国急忙说道。
“可是寒生也是多次的逢凶化吉,甚至是匪夷所思,难道说他家的祖坟风水比起太极阴晕不相上下么?想想看,你和寒生都是独子,且自幼丧母,去年之内,你二人的父亲又都是相继死于非命,巧合是不是太多了些呢?”黑泽盯着黄建国缓缓的说道。
“这……”黄建国倒是从来没想到过这一层。
“建国君,你眉清目秀,一表人才,而那朱寒生却是憨头憨脑,一幅愚鲁样,实在是难以想象你俩之间会有什么血缘关系……”黑泽嘿嘿说道。
“我和他?这绝对不可能!”黄建国叫道。
黑泽想了想,仰天唏嘘道:“中原的‘道’实在是太博大精深了……”
一块云彩遮住了月亮,大地朦胧一片。
“建国君,你知道寒生家的祖坟在什么地方么?”黑泽突然间开口说道。
“知道,我舅舅曾指给我看过,朱医生家的祖坟离这太极阴晕只有几十米的距离。”黄建国拍拍脑袋,回忆着说道。
“只有几十米?”黑泽脸上的表情凝重了起来。
“是的,就在竹林边上。”黄建国回答道。
“马上带我去看看。”黑泽吩咐道。
“是,教主。”黄建国应了声,带着黑泽等人钻出了灌木丛,来到了灵古洞口前面不远处的竹林边上。
“挖开它!”黑泽站在寒生曾祖的墓穴旧址上,口中发出了桀桀说囊跣Α?br /> 寒生家的祖坟也是风水学上有名的吉穴,名为“虾须蟹眼”,蟹眼乃真穴之节泡,真穴必形如蟹眼,是为气足,虾须向内抱穴。蝉翼则是真穴旁虾须护穴之硬砂,形似蝉翼牛角,曲内护穴,龙止气蓄。想来,寒生祖父选择此穴,诚然是希望后辈人衣食无忧,富贵平安。但是,“虾须蟹眼”对后代的发力,是远远不及太极晕了,太极晕乃天下第一穴口,发力达到极致,世间难寻。
中原地理名家都知道,葬穴还要根据命理,若非贵极之命,贸然葬入龙穴,唯恐承受不起,正所谓“高处不胜寒”之理。
但是,“虾须蟹眼”却有着一个鲜有人知的怪异之处,就是可以“偷气”,蟹脚横行方向百丈之内的吉气,会在地底下悄悄偷来为己所用,因而不必担心“高处不胜寒”之忧。
寒生的祖父出自杏林世家,深晓易理,自忖朱家后人非大贵之命,决不能葬入太极阴晕,倒不如以“虾须蟹眼”为葬口,悄悄偷来点太极阴晕内的五行之气,为己所用而来得实惠些。
由此推断,祖坟下面的那座千年古墓的主人,更是谙于此道的高手了。
黑泽虽非地理名家,但截尸教向来以掘墓为生,扶桑墓葬寻龙觅穴择风水大都仿自中土,故对堪舆理论也多少一知半解。他迟疑的打量着坟墓的地势,心中隐约感觉到此穴口亦是有些不简单,但地表去年已经被寒生迁墓时所毁,因此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他摆了摆手。
如侏儒般的左右护法抽出随身携来的小战锹,猫腰迅速的掘起土来,竟如同鼹鼠打洞一般速度极快,不一会儿,土堆高耸,地面上就已经掏出了一个大洞。
黑泽俯身抓起一捧土,土壤中夹杂着一些破碎的棺材木屑,呈褐黑色,他凑至鼻子下面嗅了嗅,闻到了一丝淡淡的腐朽气味儿,“奇怪,这棺材竟是已经遇空气氧化过的,喂,你们见到尸骨了么?”他疑惑的冲着洞内喊道。
“教主,没有尸骨,这是一座空穴,土壤松软,可能是已经移葬了的。”两护法在洞穴深处抄着日语叫道。
黄建国听不懂他俩说的是什么,否则定然会一下子联想到整个灵古洞前的老坟,去年已经由镇革委会下令全部都给搬迁走了。
“哦,是这样,你们再找找看,若是没有新的发现就上来吧。”黑泽用日语命令道。
左右护法扔掉了手中的小战锹,索性用手指上套着的“手甲钩”在土壤中扒拉起来了,这是忍者的一种工具和兵刃,精钢铸就,相当于手指甲护套。
月亮自云中露出了头,清风习习,万籁俱寂。
“八嘎!”这时,土洞之内突然传来了左右护法惊恐至极的吼叫声……
黑泽大吃一惊,急忙揿亮手电筒,光柱射进土洞之内,血红色的光晕下,看见了洞底左右护法已经被一撮撮疯长的白色菌丝团团包裹住了,而且仍在不断的层层缠绕着,他俩的身躯在无力的挣扎蠕动着,口中发出了含糊不清的呻吟声。
“有股怪异的甜味儿。”良子鼻子一动,急切的提醒道。
“快,下去拉他们上来!”黑泽扭头命令黄建国道。
黄建国吓得脸色煞白,两腿打颤,站立不稳。
“快下去!”黑泽猛地用手一推,黄建国身子一晃,竟然惊慌失措的一头栽进了洞里……
“不好!”黑泽惊呼了一声,他突然想起教内的一篇文献中曾记载,中原古墓中有一种剧毒的红色“尸瘴”,即使是截尸教中的高手也抵御不了,不过在日本还从未遇见过。
洞内的白色菌丝正是“白陀须”,那左右护法扒开了千年古墓破损的棺材盖板,红色尸气逸出。由于截尸教的人经常掘墓食气,故比当年寒生的抵抗力要强了许多,两护法不知不觉手脚渐软,当白色菌丝缠绕上来时,他们已经无力逃脱了。
黄建国倒栽葱扎在了一团菌丝之中,本来他已经吸食过鬼冢尸气和秃头老妇内精,基本抵挡得住剧毒的红色“尸瘴”,但由于突如其来的惊吓,竟然瞬间闭气休克过去了,那些雪白的菌丝也迅速的将其包裹了起来,并继续向上攀援着,已经几乎就要爬到了洞口。
这时,洞内发出了“嘭嘭”两下沉闷的爆炸声,光亮一闪,一股刺鼻的火药夹杂着皮肉焦糊气味儿冲出了洞口,黑泽心下一凉,他明白这是左右护法不堪忍受痛苦,引爆了身上的“火雷弹”,自杀殉教了……
黑泽仰天叹道:“他们全都完了,”随即狠狠地一跺脚,命令良子道,“统统的掩埋起来吧。”
良子闻言迅即用力将堆积在洞口边上松软的土一股脑儿的推进了洞中,很快的填平了洞穴,左右护法、黄建国连同那些白色的菌丝都被掩埋在了里面。
“唉,人算不如天算,竟然会前功尽弃……”黑泽捶打着胸口,含着眼泪万分痛苦的说道。
“教主,既然太极阴晕已破,婺源太郎也已无法入主中原,死就死了吧,我们还是要先设法抓住寒生,找到真正的格达预言才是啊。”良子在一旁劝慰道。
“话虽不错,但是为了给婺源太郎换睾丸,我们惊动了日本警方,不但暴露了我和大岛茂议员的身份,导致议员自杀身亡,而且现在连老巢都让人家给端了,代价实在是太大啦……”黑泽恨恨不已的说道。
许久,良子轻声问道:“教主,我们下一步怎么办?”
黑泽痛定思痛,咬牙说道:“找到寒生的家,伺机捕获他,严刑逼出真的羊皮预言,动作一定要狠要快。”
“是,教主。”良子应声道。
月亮隐匿进了云里,天地又是朦胧一片,两人悄悄地向村里走去,竹林中的乌鸦伸出脑袋来,冲着他俩“嘎嘎”厌恶的干嚎了两声。
子时时分,埋在土洞下面的黄建国身子动了动,苏醒了过来……
鲁班尺 青囊尸衣 第388章
四下里一片漆黑,黄建国感觉到身体,尤其是脚上面有着沉重的重压,他试着呼吸了一下,竟然还有些许清凉的空气自头下方土壤空隙之中透出,因此还不至于太憋得慌。
这是哪里呢?他绞尽脑汁的回忆着,终于想起来自己曾经被黑泽推了一把,然后头上脚下的栽进了土洞内——寒生家的祖坟。坏了……自己是被活埋了!想到此,黄建国惊呆了……
许久之后,他开始试图扭动着身子,还好,土壤并不密实,手臂也可以做小幅度的活动,但是单凭自己的力量,绝对是出不去的,再者,地底下空气有限,用不了多大一会儿,恐怕就会窒息而死。
什么他妈的太极阴晕?什么入主中原?爷爷被活埋了,父亲被毒死了,自己又步了爷爷的后尘,难道这天下至高无上的龙穴,葬下去的结果竟然会是这个样子的么……
一丝丝清凉的气息徐徐透上来,黄建国精神一振,地底下怎么会有空气呢?这下面一定是有溶洞暗道之类的隐秘!
求生的欲望迫使他双手向下探去,手指触及到了软绵绵的人体,鼻子闻到了一股皮肉的焦糊味儿,他想起来了,这是掘洞的那两名左右护法的尸体。手继续下探,突然一下子摸空了,下面果然有空洞。
黄建国大喜,尽皆全身气力继续扭动身体,双手扣住木制的硬物,是不是棺材板子也不去多想了,慢慢的向下钻去……最后,他成功了,落进了一个宽敞的棺材里。
他躺在平平的棺材底板上,喘息片刻后,开始伸手四面敲击着,越敲越着急,汗水顺着毛孔渗出,最后他已经敲遍了每一寸木板,一个残酷的事实告诉了他,这是一具棺材,根本没有任何溶洞和暗道,只有身边躺着一个腐朽的尸骨,不知是朱寒生家哪一代的祖先。
黄建国终于绝望了……
白陀须是世所罕见的菌类植物,是一种寄生在腐尸身上的真菌孢子,此物生长极为奇特,须在密封和恒温的环境下缓慢发育并处于休眠状态,遇见空气则迅速生长。此物的弱点是见不得热,在摄氏35度左右即停止生长,一旦超过了40度便会死亡。
伊贺忍者的“火雷弹”是使用黑色火药制成的,一硫二硝三木炭,爆炸时的温度可达到1000度,左右护法各自引爆了一枚自杀身亡,但他们始料不及的是,火药燃烧时的高温同样的杀死了这株千年白陀须。
所以,当黄建国醒来时,整个墓穴内的白陀须菌丝一根都不见了,爆炸时产生大量的硫和炭黑中和了部分“尸瘴”,残余的红色尸气对黄建国已经构不成威胁了。
咝咝清凉的空气尽管十分细微,但仍可呼吸到,棺材四周并无任何空洞,那它们又是从何而来的呢?黄建国想破脑袋也悟不出来。
这就是“虾须蟹眼”在暗中悄悄偷来的气。
黄建国截然猜想不到,躺在他身边的这具生有白陀须的腐尸,并非是朱寒生家的先祖,更不是东汉建安十三年许昌大牢里的那个牢头,而是西晋赫赫有名的一代易学术数宗师郭璞!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县人,中原祝由术之集大成者。
西晋末年,荆州将军王敦欲谋反,请郭璞卜筮吉凶,郭璞告诉他“无成”,王敦又问若起事的话,自己能够活多久?郭答:“明公起事,必祸不久。若住武昌,寿不可测。”告诉他不可以起兵造反,方可命久。王敦大怒,问道:“卿寿几何?”,郭璞算了下自己的命,说道:“命尽今日日中。”果然盛怒之下的王敦当天就把他杀了,是年,郭璞49岁。
王敦起事后两个月不到战败愤惋而死,一一都被郭璞说中。郭璞后人载其灵柩离开了荆州,从此消失在了茫茫史海记载之中,无人知晓其埋骨之地。数年后,晋明帝在南京玄武湖畔修建了郭璞的衣冠冢,名“郭公墩”,保留至今。明朝大画家沈周在其《咏风水》一诗中写道:“气散风冲哪可居,先生埋骨理何如?日中尚未逃兵解,世人今犹信葬书。”便是说的此事。
当年华佗死后,牢头偷偷携《青囊经》返回了吴徽州府婺源南山。魏黄初七年,瞩其家人将经书同葬,不知何故,此奇书并未就此遗落荒冢,而是于数十年后为郭璞所得。西晋末年,郭家后人根据郭公生前遗愿,私下载其灵柩来到了婺源南山村,悄悄地葬在了灵古洞口前面的“虾须蟹眼”之内,与神秘的太极阴晕咫尺之遥,随葬物品除了郭公葬尺之外,就是那本《青囊经》了,至今已逾1400余年。
不久后,郭璞之子郭骛被封为临贺太守,盖因“虾须蟹眼”偷气之故。
棺材内较为宽敞,丝丝凉气自土壤中逸进,因此黄建国尚不觉憋闷,只是伸手不见五指,也无法站起来活动,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找来食物果腹了。
黄建国伸手到棺材盖板的破损口外,用力的拽进来一名护法的大腿,迅速的脱去他的鞋子和臭袜子,一口咬去了其两根脚趾,津津有味的大啖起来。人体内的组织70%是水?